雨过云破天青来——记秘色瓷与柴窑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7-11-2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郑建明
2017年11月25日,由慈溪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浙江中立越窑秘色瓷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秘色瓷与柴窑学术研讨会”在浙江省慈溪市举行,这也是2017年中国(慈溪)越窑青瓷文化节的重要内容与学术活动。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慈溪市博物馆等学者,包括民营的浙江中立古陶瓷博物馆、西安柴窑文化博物馆、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等在内的省内外的众多秘色瓷与柴窑文化的爱好者、探索者。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参与了会议的报导。与会学者在浙江中立秘色瓷研究所参加了越窑秘色瓷祭窑神活动后,又参观上林湖后司岙发掘现场,并观摩了出土的唐五代时期秘色瓷标本。
会议开幕式
祭窑神活动
会议由沈岳明先生主持,学者们围绕着秘色瓷问题、柴窑问题、柴窑与秘色瓷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会议是在上林湖后司岙窑址发掘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召开的,首先由郑建明先生对发掘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秘色秘色的基本特征:出现于大中年间前后,兴盛于晚唐五代,北宋早期开始胎釉质量有所下降,从以造型与釉色取胜转向以细线划花装饰为佳;与普通青瓷相比,秘色瓷胎质更加细腻、釉色更加莹润、制作更加精细;装烧上以瓷质匣钵用釉密封;其中上林湖后司岙是烧造秘色瓷的中心窑场;秘色瓷的使用对象基本集中在唐五代时期的王陵与宫殿遗址中。以后司岙为代表的上林湖越窑开创的以天青色釉为代表的秘色瓷器,不仅是制瓷史上的巨大飞跃,而且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影响到了后代一大批名窑的生产,代表了这一时期最高的制作技艺。
闻长庆先生对记载秘色瓷与柴窑关系的文献进行了梳理,认为唐至宋代秘色瓷是质量最好的瓷器,在进贡给宫廷使用的瓷器中,秘色瓷数量多、进贡次数多、进贡时间长。在众多有关柴窑产地学说中,越窑秘色瓷是唯一官方史料明确记载就是柴窑的窑场,因此越窑的秘色瓷器就是柴窑。
禚振西先生认为文献记载的秘色瓷天下为魁,这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有关柴窑产地的观点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是柴窑就是越窑的秘色瓷,文献记载比较多;第二种是柴窑产地在河南的郑州,明代王佐提出;第三种是柴窑在景德镇,民国以后出现;第四种是由她提出,认为五代耀州窑就是柴窑。她认为四种观点中景德镇与郑州说均得不到窑址材料的支持;而越窑说与耀州窑说是四说中最有价值的,但材料上均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越窑作为秘色瓷是没有问题。以后研究柴窑不能光借助于文献资料,希望能更多地借助于科技手段,在理化测试有所突破。
观摩后司岙出土的青瓷器
厉祖浩先生对记载柴窑的文献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认为作为柴窑最主要特征“雨过天青”,最早出现于《五杂组》中,这是在记载柴窑的文献中也是比较晚的,在明代有关柴窑的记载主要有曹昭与王世贞两派观点,并相互之间有所冲突。但他们对柴窑的认识均非得自实证。
孙海芳先生认为在中国陶瓷史上,秘色瓷是唐五代质量最好的青瓷器,是最主要的供御瓷器,并且从唐到宋,重色是主要的艺术追求,柴窑所谓的“色鲜碧、质形薄”特征,就是秘色瓷的特征,因此秘色瓷就是柴窑。秘色瓷这种重型与釉的艺术追求沿袭着秘色瓷-柴窑-汝窑的纹脉发展。因此如果把一个质量不能与唐五代秘色瓷相比瓷种,称作柴窑,只能是对陶瓷史的嘲弄。元代之前,以秘色瓷代替了柴窑的称呼,因此柴窑的文献记载主要集中在明代以后。柴窑之名,是在五代消亡若干年后,人们在发现了周世宗所御用的秘色瓷的特别之处,根据周世宗的御批才冠名的。在五代晚期,耀州窑地区属于与中原王朝敌对的北汉王朝,因此不可能在那里设置一个官方的窑场。柴窑也就不可能是五代时期的耀州窑。
后司岙出土的秘色瓷净瓶
王学武先生认为“柴窑出北地”的“北地”,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是泛指北方,而狭义则指北地郡,而这里以后一种理解更合适。大量唐到明清的史料、碑刻材料均证明了北地郡的存在。文献记载的柴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也即所谓的“四如”特征是可信的,并且得到了实物的证实。他在会议现场展示了这些瓷器标本:胎色较白,颜色青绿而清亮,胎体薄者透光,声音清脆,多数刻划有纹饰。这些器物出土于今天陕西耀州的黄堡一带窑址中。因此五代烧造这批精品白胎青瓷的黄保窑场就是柴窑。进入北宋以后,这一地区划归耀县管辖,因此之后的窑业称为耀州窑。这一观点与禚振西先生认为的柴窑就是五代耀州窑同中有异。
后司岙出土秘色瓷盏
最后一个发言的是北京大学的秦大树先生,他认为是否是柴窑其实没有这么重要,更具建设性的应该是重点在于探讨五代是否有贡窑与御窑。如果有贡窑,那一定是秘色瓷,御窑则一定在洛阳。因为早期的御窑都在皇城附近:洛阳皇城附近出土的高质量瓷器,应该就是唐代的御窑;南宋的御窑老虎洞窑址离皇城仅20米。后周的很多制度被北宋沿袭,北宋时期有东西窑务,地点就在京师附近,也就是今天的开封附近,这里是黄泛区,窑址很难被发现。从这一点上判定五代时期后周京师也就是洛阳附近也存在过御窑。这样五代的越窑与耀州窑均非御窑,也就不是柴窑。现在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一批经过科技测试,确定既非耀州窑,也非越窑的器物,如静志寺地宫中出土的四件青瓷器中,两件明确是耀州窑、一件是越窑,而另外一件既非越也非耀,应该就是柴窑。
从与会学者的发言来看,秘色瓷的产地、工艺特征等基本问题已比较清晰,它是唐五代时期最高质量的青瓷器;而秘色瓷就是柴窑的学说,是目前柴窑产地诸说中比较具有学术价值的一说。(郑建明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