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渝、川、蓉考古机构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发布时间:2020-07-15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华夏 曾江 吴广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落实落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精神,建立重庆和四川两地重大文物保护与利用项目工作联动体系,积极探索合作创新模式,不断扩大合作领域,近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三家机构在重庆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仪式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高碧春主持。

渝、川、蓉考古机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举行 通讯员/供图

  根据协议,三方约定,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共同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考古计划,统筹开展“巴蜀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组队调查嘉陵江流域地下文物资源,出版巴蜀考古系列研究成果;二是助力两地宋元(蒙)山城防御体系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共同推动山城遗址群考古工作,以不影响合川钓鱼城申遗进程为前提,创造条件将更多的川渝山城遗址纳入联合申遗范围;三是推进两地考古调查发掘合作,合作开展川渝两地文化线路、石窟摩崖造像、盐业遗产、冶金遗存、窑业遗存等专项调查,共建、共享资料数据库,加快推动考古成果转化,加强跨区域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合作;四是协同推进巴文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两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合作,积极对接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建设与推广;五是积极推动三方考古成果共享,联合举办系列学术活动,加强科研人员与业务成果交流,共同举办公众考古系列活动,打造巴蜀文化研学旅游示范品牌。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发言 通讯员/供图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发言 通讯员/供图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江章华发言 通讯员/供图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认为,川渝两地文化同脉、考古同源,合作由来已久。此次三方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谋划具体合作项目,共同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在渝、川、蓉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落地生根,共奏文物曲,同唱“双城记”,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物考古推向更高台阶,将合作推向更深层次。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表示,自古川渝一家亲,历史同根、文化同源,此次合作标志着三方在新时代文物考古行业发展方面的创新行动,是开展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一次深度合作交流,将两地文物考古力量整合起来,加强工作联动,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合作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江章华表示,三家单位各自具备科研特色,并且关系融洽,具备合作的良好基础,此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具有重要意义。三方应本着“相互协作,共同实施,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在文物考古领域全方面深化合作,为双城经济圈城市发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历史文化支持。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杨林认为,川渝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巴蜀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三家单位承担考古中国重大课题,祝愿三方在研究成果、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面作出更好成绩。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杨林发言 通讯员/供图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邹后曦发言 通讯员/供图

四川省文物局考古处处长贺晓东发言 通讯员/供图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副主任幸军发言 通讯员/供图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邹后曦表示,巴蜀同根同源,川渝一家,合作一直很好,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在形式上让大家正式走到了一起,就此开启了两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篇章。重庆师范大学历史和社会学院设有考古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他将继续做好为两地文物考古力量培养后备人才的工作,并衷心祝愿三方合作成功。

  四川省文物局考古处处长贺晓东表示,三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川渝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很有意义,三方在框架基础上,要深入开展合作,开展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互通,让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四川省文物局将为此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做好联络、协调、保障等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副主任幸军建议三方要将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全方位合作;要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共同申报、成果共享;要加强项目进程和项目成果的宣传,共同发出声音,重庆市文旅委将为三方的合作开展创造最好的条件。

  签约仪式结束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机构的相关专家深入讨论了首个川渝考古合作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项目考古工作计划(2020-2025)》,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并拟近期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会议

渝、川、蓉考古机构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发布时间:2020-07-15

  为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落实落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物保护利用战略合作协议》精神,建立重庆和四川两地重大文物保护与利用项目工作联动体系,积极探索合作创新模式,不断扩大合作领域,近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三家机构在重庆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仪式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高碧春主持。

渝、川、蓉考古机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举行 通讯员/供图

  根据协议,三方约定,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合作:一是共同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考古计划,统筹开展“巴蜀文化”考古发掘和研究,组队调查嘉陵江流域地下文物资源,出版巴蜀考古系列研究成果;二是助力两地宋元(蒙)山城防御体系突出普遍价值研究,共同推动山城遗址群考古工作,以不影响合川钓鱼城申遗进程为前提,创造条件将更多的川渝山城遗址纳入联合申遗范围;三是推进两地考古调查发掘合作,合作开展川渝两地文化线路、石窟摩崖造像、盐业遗产、冶金遗存、窑业遗存等专项调查,共建、共享资料数据库,加快推动考古成果转化,加强跨区域基本建设考古项目合作;四是协同推进巴文化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加强两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规划编制合作,积极对接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建设与推广;五是积极推动三方考古成果共享,联合举办系列学术活动,加强科研人员与业务成果交流,共同举办公众考古系列活动,打造巴蜀文化研学旅游示范品牌。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发言 通讯员/供图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发言 通讯员/供图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江章华发言 通讯员/供图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白九江认为,川渝两地文化同脉、考古同源,合作由来已久。此次三方以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契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谋划具体合作项目,共同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在渝、川、蓉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落地生根,共奏文物曲,同唱“双城记”,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物考古推向更高台阶,将合作推向更深层次。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表示,自古川渝一家亲,历史同根、文化同源,此次合作标志着三方在新时代文物考古行业发展方面的创新行动,是开展资源共享、共谋发展的一次深度合作交流,将两地文物考古力量整合起来,加强工作联动,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合作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江章华表示,三家单位各自具备科研特色,并且关系融洽,具备合作的良好基础,此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具有重要意义。三方应本着“相互协作,共同实施,优势互补,共建共享”的原则,在文物考古领域全方面深化合作,为双城经济圈城市发展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历史文化支持。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杨林认为,川渝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区域,巴蜀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三家单位承担考古中国重大课题,祝愿三方在研究成果、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面作出更好成绩。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杨林发言 通讯员/供图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邹后曦发言 通讯员/供图

四川省文物局考古处处长贺晓东发言 通讯员/供图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副主任幸军发言 通讯员/供图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邹后曦表示,巴蜀同根同源,川渝一家,合作一直很好,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在形式上让大家正式走到了一起,就此开启了两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篇章。重庆师范大学历史和社会学院设有考古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他将继续做好为两地文物考古力量培养后备人才的工作,并衷心祝愿三方合作成功。

  四川省文物局考古处处长贺晓东表示,三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川渝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很有意义,三方在框架基础上,要深入开展合作,开展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要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才互通,让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尽快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四川省文物局将为此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做好联络、协调、保障等工作。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副主任幸军建议三方要将服务国家战略和促进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加强全方位合作;要以项目合作为基础,共同申报、成果共享;要加强项目进程和项目成果的宣传,共同发出声音,重庆市文旅委将为三方的合作开展创造最好的条件。

  签约仪式结束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等机构的相关专家深入讨论了首个川渝考古合作项目——《“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项目考古工作计划(2020-2025)》,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并拟近期报国家文物局审批。

责编:韩翰

作者:华夏 曾江 吴广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