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安徽明中都遗址的考古实践与探索》研讨纪要——2020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五)

发布时间:2020-09-0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岳天懿

  2020年9月4日晚,“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学员研讨课第一节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进行。本次研讨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志副研究馆员主讲,题目为《安徽明中都遗址的考古实践与探索》。王志长期负责明中都的考古工作,此次研讨他向大家全面介绍了这座重要都城的历史背景和概况、近年考古工作进展和新的学术认识。研修班师生和辽上京考古队队员参加了讨论。

  明中都位于安徽省凤阳县,明太祖洪武二年诏建,洪武八年“功将完成”之时下诏罢建,是明朝初年第一座以“京师之制”修建的都城。城址现存三重相套的城垣,由外向内依次为郭城、禁垣、宫城。郭城近方形,西南角向南突出,面积约50平方公里,原设十二门,后缩减为九门;禁垣面积约3.8平方公里,开四门;宫城为长方形,面积约0.84平方公里,开四门。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王志将明中都的遗存归纳为三个体系:一是建筑体系(包括城郭、宫殿、坛庙、陵墓、军事设施、官署、公侯宅第、寺庵等);二是路网水系;三是工程设施体系(砖瓦窑址、采石料场、加工场等)。

  2014年至今,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山东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对明中都遗址展开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对禁垣以内城址核心区域的整体布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核心区的多处城门、角台、城墙、道路进行了发掘和解剖,并对前朝宫殿、承天门、外金水桥等轴线建筑进行了重点揭露,揭示出多组单体建筑的形制结构;同时通过多个发掘地点材料的比较,对城址营建的建筑工艺、营建和废弃过程以及背后蕴含的等级制度形成初步认识,在“布局、规制、工艺、过程”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收获。

  王志认为,明中都的特点是生地规划起建、时代单纯,又因人为废弃而未经使用,在城市规划史和建筑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年的发掘表明,相较过去的“上承唐宋”之说,明中都更多地体现了“上承宋元”的风貌,在多方面继承了元代都城的特征。明中都同时又有诸多创新之举“下启明清”,在都城建筑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对明代南北二京乃至清代都城营建都有深远影响。

  主讲环节后,研讨课进入讨论环节,交流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单体建筑遗迹的发掘,包括营造做法的判断与解读、线图的测量与绘制;二是对城址发掘的整体规划和学术解读,包括明中都的规划思想、营建顺序、明清沿革、历史价值等;三是考古发掘与遗址保护展示的主次与协调问题。

  夜已深,时钟就快指向十点,三个小时的研讨课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九月的草原已有些冷冽,然而研修班师生们求知的热忱却没有一丝消减,意犹未尽的师生们不得不将许多问题留待到宿舍的卧谈,留待到明日清晨开往西山坡佛寺发掘现场的车上讨论。

  图文:岳天懿

  审稿:汪盈、王志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会议

《安徽明中都遗址的考古实践与探索》研讨纪要——2020年“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系列报道(五)

发布时间:2020-09-07

  2020年9月4日晚,“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学员研讨课第一节在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上京考古工作站进行。本次研讨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王志副研究馆员主讲,题目为《安徽明中都遗址的考古实践与探索》。王志长期负责明中都的考古工作,此次研讨他向大家全面介绍了这座重要都城的历史背景和概况、近年考古工作进展和新的学术认识。研修班师生和辽上京考古队队员参加了讨论。

  明中都位于安徽省凤阳县,明太祖洪武二年诏建,洪武八年“功将完成”之时下诏罢建,是明朝初年第一座以“京师之制”修建的都城。城址现存三重相套的城垣,由外向内依次为郭城、禁垣、宫城。郭城近方形,西南角向南突出,面积约50平方公里,原设十二门,后缩减为九门;禁垣面积约3.8平方公里,开四门;宫城为长方形,面积约0.84平方公里,开四门。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王志将明中都的遗存归纳为三个体系:一是建筑体系(包括城郭、宫殿、坛庙、陵墓、军事设施、官署、公侯宅第、寺庵等);二是路网水系;三是工程设施体系(砖瓦窑址、采石料场、加工场等)。

  2014年至今,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山东大学、故宫博物院等单位对明中都遗址展开大规模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对禁垣以内城址核心区域的整体布局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核心区的多处城门、角台、城墙、道路进行了发掘和解剖,并对前朝宫殿、承天门、外金水桥等轴线建筑进行了重点揭露,揭示出多组单体建筑的形制结构;同时通过多个发掘地点材料的比较,对城址营建的建筑工艺、营建和废弃过程以及背后蕴含的等级制度形成初步认识,在“布局、规制、工艺、过程”四方面取得了重要的学术收获。

  王志认为,明中都的特点是生地规划起建、时代单纯,又因人为废弃而未经使用,在城市规划史和建筑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近年的发掘表明,相较过去的“上承唐宋”之说,明中都更多地体现了“上承宋元”的风貌,在多方面继承了元代都城的特征。明中都同时又有诸多创新之举“下启明清”,在都城建筑技术和工程管理方面对明代南北二京乃至清代都城营建都有深远影响。

  主讲环节后,研讨课进入讨论环节,交流主要集中于三方面——一是单体建筑遗迹的发掘,包括营造做法的判断与解读、线图的测量与绘制;二是对城址发掘的整体规划和学术解读,包括明中都的规划思想、营建顺序、明清沿革、历史价值等;三是考古发掘与遗址保护展示的主次与协调问题。

  夜已深,时钟就快指向十点,三个小时的研讨课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九月的草原已有些冷冽,然而研修班师生们求知的热忱却没有一丝消减,意犹未尽的师生们不得不将许多问题留待到宿舍的卧谈,留待到明日清晨开往西山坡佛寺发掘现场的车上讨论。

  图文:岳天懿

  审稿:汪盈、王志

责编:韩翰

作者:岳天懿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