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5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在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举行结业仪式

发布时间:2025-10-16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汪盈 岳天懿 陈泽宇

  2025年9月29日,2025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结业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举行。国家文物局考古司考古管理处处长胡传耸,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侯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志勇,赤峰博物院副院长杨洁,巴林左旗政府党组成员、副旗长赛音巴雅尔,巴林左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孙忠海,巴林左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辽上京博物馆馆长左利军,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杨勇等出席。仪式由研修班班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队长汪盈主持。

结业仪式现场

  胡传耸充分肯定了辽上京遗址本年度考古发掘成果和本届研修班取得的培训成效,希望学员能将培训期间在辽上京遗址实践中所习得的认真务实、扎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对考古事业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城市考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深度融入后续工作实践,在各自岗位上持续深耕,再创佳绩;鼓励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科研支撑,完善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希望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文物部门、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加强协同合作,进一步推动辽上京遗址的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利用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

结业仪式现场

  杨勇指出,城市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田野工作是考古学的根基,而高级研修班则是保证和提升我国城市考古田野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我所在城市考古领域已积累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以研修班为载体,将城市考古的理念方法、技术标准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全国同行分享,既是对国家文物局委托任务的认真履行,更是推动我国城市考古方法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他强调,这份信任背后,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考古事业发展的战略考量,更承载着考古薪火相传、专业人才培育的重大责任。

  侯俊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长期以来对内蒙古考古事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向顺利结业的学员致以热烈祝贺。他表示,本次研修班的举办对内蒙古地区城市考古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希望以研修班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各省市文博系统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考古事业发展。

  赛音巴雅尔回顾了近年来在考古工作的支撑下,巴林左旗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并对研修班师生为巴林左旗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的无私贡献表示感谢。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苗诗钰、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杨汝钰作为研修班学员代表发言。她们表示,这一段心无旁骛的学习时光弥足珍贵。在实践中,对城市和建筑遗迹的整体性、复杂性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亲身体会了辽上京考古工作中所秉持的精耕细作和关键性解剖等发掘方法与理念,充分认识到高精度测绘在田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培训期间,自身的理论知识框架、工作方法及学术视野均得到显著拓展与提升,更深刻地体会到城市考古的重要学术价值与考古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结业仪式前日晚间,胡传耸、杨勇与研修班师生举行座谈会。座谈会期间,各位学员逐一分享了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并汇报了培训期间参与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的概况。在深入的互动交流后,胡传耸向师生们系统解读了当前全国考古工作的新形势,并详细阐述了相关的新任务、新政策与新要求。他强调,要重点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与阐释工作,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充分发挥考古与历史研究成果的价值,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届研修班于2025年7月2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开班,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赤峰博物院和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共同协办。10名学员均为来自全国各地考古业务部门的青年骨干。本届研修班延续了2017年以来“城市考古专题研修班”“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的核心思路和教学经验,以辽上京遗址的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为依托,在两个多月田野考古实践的基础上,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多学科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学术讨论及汇报评议等教学活动。旨在在有限的培训周期内,提供高质量课程体系和学习平台,实现对学员理论知识、田野发掘技能、室内整理能力及项目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为中国城市考古人才梯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结业仪式合影

  作者:汪盈 岳天懿 陈泽宇

  来源:本文经作者改动,原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学术会议

2025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在巴林左旗辽上京遗址举行结业仪式

发布时间:2025-10-16

  2025年9月29日,2025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结业仪式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举行。国家文物局考古司考古管理处处长胡传耸,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处处长侯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盖志勇,赤峰博物院副院长杨洁,巴林左旗政府党组成员、副旗长赛音巴雅尔,巴林左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孙忠海,巴林左旗文化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辽上京博物馆馆长左利军,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唐考古研究室主任杨勇等出席。仪式由研修班班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队长汪盈主持。

结业仪式现场

  胡传耸充分肯定了辽上京遗址本年度考古发掘成果和本届研修班取得的培训成效,希望学员能将培训期间在辽上京遗址实践中所习得的认真务实、扎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对考古事业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以及城市考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深度融入后续工作实践,在各自岗位上持续深耕,再创佳绩;鼓励教学团队进一步加强科研支撑,完善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学术科研和人才培养平台;希望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文物部门、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加强协同合作,进一步推动辽上京遗址的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利用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

结业仪式现场

  杨勇指出,城市考古是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田野工作是考古学的根基,而高级研修班则是保证和提升我国城市考古田野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我所在城市考古领域已积累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和学术成果,以研修班为载体,将城市考古的理念方法、技术标准及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和全国同行分享,既是对国家文物局委托任务的认真履行,更是推动我国城市考古方法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实践。他强调,这份信任背后,不仅体现了国家对考古事业发展的战略考量,更承载着考古薪火相传、专业人才培育的重大责任。

  侯俊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长期以来对内蒙古考古事业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并向顺利结业的学员致以热烈祝贺。他表示,本次研修班的举办对内蒙古地区城市考古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希望以研修班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各省市文博系统的交流合作,共同促进考古事业发展。

  赛音巴雅尔回顾了近年来在考古工作的支撑下,巴林左旗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并对研修班师生为巴林左旗文化事业发展作出的无私贡献表示感谢。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苗诗钰、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杨汝钰作为研修班学员代表发言。她们表示,这一段心无旁骛的学习时光弥足珍贵。在实践中,对城市和建筑遗迹的整体性、复杂性有了更深切的认识,亲身体会了辽上京考古工作中所秉持的精耕细作和关键性解剖等发掘方法与理念,充分认识到高精度测绘在田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培训期间,自身的理论知识框架、工作方法及学术视野均得到显著拓展与提升,更深刻地体会到城市考古的重要学术价值与考古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结业仪式前日晚间,胡传耸、杨勇与研修班师生举行座谈会。座谈会期间,各位学员逐一分享了本次培训的心得体会,并汇报了培训期间参与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的概况。在深入的互动交流后,胡传耸向师生们系统解读了当前全国考古工作的新形势,并详细阐述了相关的新任务、新政策与新要求。他强调,要重点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整理与阐释工作,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充分发挥考古与历史研究成果的价值,为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届研修班于2025年7月22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开班,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赤峰博物院和巴林左旗人民政府共同协办。10名学员均为来自全国各地考古业务部门的青年骨干。本届研修班延续了2017年以来“城市考古专题研修班”“城市考古开放工地高级研修班”“田野考古实践训练班”的核心思路和教学经验,以辽上京遗址的年度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为依托,在两个多月田野考古实践的基础上,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的多学科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学术讨论及汇报评议等教学活动。旨在在有限的培训周期内,提供高质量课程体系和学习平台,实现对学员理论知识、田野发掘技能、室内整理能力及项目管理水平的全方位提升,为中国城市考古人才梯队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结业仪式合影

  作者:汪盈 岳天懿 陈泽宇

  来源:本文经作者改动,原文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汪盈 岳天懿 陈泽宇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