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深入西伯利亚腹地——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俄罗斯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合作记

发布时间:2018-12-28文章出处:“吉大考古”微信号作者:

  2018年11月21日,在经历了近一年的筹备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终于应俄罗斯米努辛斯克博物馆邀请,踏上了去往西伯利亚的路程,开始为期半个月的交流合作工作。一行人员包括杨建华、林雪川、邵会秋、权乾坤四位老师和硕士研究生张文珊。

 

一行五人在叶尼塞河边

冰雪中深入西伯利亚腹地 

 

 

  米努辛斯克市,坐落于叶尼塞河畔,行政区划隶属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城市规模不大,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是原苏联考古工作的中心地区,该地区建立的文化年代序列是俄罗斯考古研究的标尺。米努辛斯克草原青铜器研究的天堂,也是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交流的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草原上很多耳熟能详的考古学文化最早都发现于这一地区。吉林大学的考古学者们长期关注我国北方边疆与欧亚草原联系方面的研究课题,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这也是此次考古学院与米努辛斯克博物馆的合作的基础。

合作双方的学者们在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前合影

  俄方的合作单位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全名米努辛斯克地区地方志博物馆(以N.M.马勒加诺夫命名),是西伯利亚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创办于1877年。一直以来,米努辛斯克博物馆以丰富多彩的馆藏文物,尤其是数量众多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青铜器而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因其位于西伯利亚的中心腹地,周边又发现了大量青铜时代遗存,成为欧亚草原考古研究的圣地。 

博物馆的青铜器1

博物馆的青铜器2

  到达米努辛斯克后,米努辛斯克博物馆馆长С.А. 波丽莎娃亲切接待了杨建华教授一行,并召集副馆长Т.А.克留齐尼科夫等几位分管业务的负责人召开会议,安排制作图录具体工作的相关事宜。并就未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双方单位可在考古学、博物馆学、人类学等相关方面进行深入合作研究。馆长С.А. 波丽莎娃表示米努辛斯克博物馆一直以来想要出版一本高质量的图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感谢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团队的到来使得这一愿望开始实现,并且通过此次图录的制作,磨合双方团队,为日后其他方面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博物馆领导人员会谈

  在接下来的十余天里,团队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拍摄和整理米努辛斯克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为了加快工作效率,将临时摄影棚搭建在博物馆展厅内,直接从展柜中取出器物进行拍摄。俄方工作人员负责上下架文物,中方负责拍摄和做记录。共计完成了600余件青铜器精品的拍摄和整理。期间俄方工作人员放弃周末陪家人的时间全力配合工作,终于在有限的时间里高质量的完成了预设目标。

  在工作期间,俄罗斯叶尼塞州立电视台闻讯专程赶到博物馆,对此次合作所开展的工作做了新闻专题采访报道,报道中提到即将出版的《米努辛斯克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图录》具有世界级的学术意义,在电视台播出后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节目播出后,素不相识的当地市民因为看了这个节目在大街上经常主动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师生友好地打招呼、寒暄、互致问候。 

  米努辛斯克博物馆的工作完成后,团队一行在返程途中还考察了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同西伯利亚联邦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中心主任П.В.曼德雷卡教授进行了会谈,就明年邀请曼德雷卡教授赴吉林大学进行学术讲座及合作研究及田野发掘等工作达成了合作意向。

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工作人员合影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师生的此次深入西伯利亚腹地之行,不仅顺利的完成了预定的合作研究任务,更为将来与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和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著名研究机构、高校的传统学术友谊,提升合作水平,积极推动考古学国际合作与研究,就世界考古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奉献中国智慧,在世界考古学合作研究的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为世界考古学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走出国门

深入西伯利亚腹地——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俄罗斯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合作记

发布时间:2018-12-28

  2018年11月21日,在经历了近一年的筹备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终于应俄罗斯米努辛斯克博物馆邀请,踏上了去往西伯利亚的路程,开始为期半个月的交流合作工作。一行人员包括杨建华、林雪川、邵会秋、权乾坤四位老师和硕士研究生张文珊。

 

一行五人在叶尼塞河边

冰雪中深入西伯利亚腹地 

 

 

  米努辛斯克市,坐落于叶尼塞河畔,行政区划隶属于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城市规模不大,但却有着悠久的历史。这里是原苏联考古工作的中心地区,该地区建立的文化年代序列是俄罗斯考古研究的标尺。米努辛斯克草原青铜器研究的天堂,也是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交流的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草原上很多耳熟能详的考古学文化最早都发现于这一地区。吉林大学的考古学者们长期关注我国北方边疆与欧亚草原联系方面的研究课题,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这也是此次考古学院与米努辛斯克博物馆的合作的基础。

合作双方的学者们在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前合影

  俄方的合作单位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全名米努辛斯克地区地方志博物馆(以N.M.马勒加诺夫命名),是西伯利亚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创办于1877年。一直以来,米努辛斯克博物馆以丰富多彩的馆藏文物,尤其是数量众多的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青铜器而享有极高的国际声誉。因其位于西伯利亚的中心腹地,周边又发现了大量青铜时代遗存,成为欧亚草原考古研究的圣地。 

博物馆的青铜器1

博物馆的青铜器2

  到达米努辛斯克后,米努辛斯克博物馆馆长С.А. 波丽莎娃亲切接待了杨建华教授一行,并召集副馆长Т.А.克留齐尼科夫等几位分管业务的负责人召开会议,安排制作图录具体工作的相关事宜。并就未来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与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共识,双方单位可在考古学、博物馆学、人类学等相关方面进行深入合作研究。馆长С.А. 波丽莎娃表示米努辛斯克博物馆一直以来想要出版一本高质量的图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感谢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团队的到来使得这一愿望开始实现,并且通过此次图录的制作,磨合双方团队,为日后其他方面的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与博物馆领导人员会谈

  在接下来的十余天里,团队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拍摄和整理米努辛斯克博物馆馆藏青铜器,为了加快工作效率,将临时摄影棚搭建在博物馆展厅内,直接从展柜中取出器物进行拍摄。俄方工作人员负责上下架文物,中方负责拍摄和做记录。共计完成了600余件青铜器精品的拍摄和整理。期间俄方工作人员放弃周末陪家人的时间全力配合工作,终于在有限的时间里高质量的完成了预设目标。

  在工作期间,俄罗斯叶尼塞州立电视台闻讯专程赶到博物馆,对此次合作所开展的工作做了新闻专题采访报道,报道中提到即将出版的《米努辛斯克博物馆馆藏青铜器图录》具有世界级的学术意义,在电视台播出后在当地产生了很大影响。节目播出后,素不相识的当地市民因为看了这个节目在大街上经常主动与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师生友好地打招呼、寒暄、互致问候。 

  米努辛斯克博物馆的工作完成后,团队一行在返程途中还考察了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同西伯利亚联邦大学考古学与人类学中心主任П.В.曼德雷卡教授进行了会谈,就明年邀请曼德雷卡教授赴吉林大学进行学术讲座及合作研究及田野发掘等工作达成了合作意向。

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工作人员合影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师生的此次深入西伯利亚腹地之行,不仅顺利的完成了预定的合作研究任务,更为将来与米努辛斯克博物馆和西伯利亚联邦大学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著名研究机构、高校的传统学术友谊,提升合作水平,积极推动考古学国际合作与研究,就世界考古学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奉献中国智慧,在世界考古学合作研究的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为世界考古学的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责编:韩翰 

作者:

文章出处:“吉大考古”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