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吉尔吉斯斯坦丝路遗产考古调查纪实(一)——费尔干纳盆地区域的调查与交流

发布时间:2020-06-11文章出处:“故宫考古”微信号作者:吴伟、赵兆

  为进一步促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为今后中亚的跨国联合考古工作做准备,2019年9月,应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邀请,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及多家国内考古文博单位参加了在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举办的“费尔干纳盆地四国联合考察活动”,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考古学者一同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费尔干纳盆地区域的文化遗产点进行实地调查,并举行座谈会进行考古合作交流。会后,故宫博物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同仁,组成考古调查队赴吉尔吉斯斯坦多地进行考古遗址调查。这是故宫考古研究所自2017年正式参与中亚地区考古工作以来首次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开展考古调查工作。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东北部,北接哈萨克斯坦,东邻中国新疆地区,南靠塔吉克斯坦,西毗连乌兹别克斯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其国土东北部被天山山脉环绕,西南部被帕米尔高原环绕,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要冲,也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在吉方的安排下,调查队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费尔干纳盆地、塔拉斯、比什凯克、伊塞克湖南岸为中心的周边遗产点进行了实地踏查和详细记录,并取得了重要的收获和认识(图一)。下面将本次调查的收获按地区逐一介绍。

图一 本次调查遗产点分布图

  1.奥什(Osh)地区;2.乌兹根(Uzgen)地区;3.塔拉斯(Talas)地区;4.比什凯克(Bishkek)地区;5.托克马克(Tokmok)地区;6.伊塞克湖(Issyk Kul)南岸

  费尔干纳盆地(Fergana Valley),是天山和阿赖山(Alay)的山间盆地,分别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盆地东西长3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海拔300至1000米之间。费尔干纳盆地现今分属三国,古代的费尔干纳盆地则属于大宛【1】(图二)。中国古代文献关于大宛的记载颇多。最早可以追溯至《史记•大宛列传》,其中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罙、于窴。”

图二 费尔干纳盆地地形图

  本次调查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州(Osh)境内,奥什地区是费尔干纳盆地东侧的咽喉,掌握着从天山向西的丝路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繁盛之地。由奥什向北可以通往南哈萨克斯坦、七河流域,向西是广阔的费尔干纳盆地,向南翻越群山便可进入帕米尔高原,通往中国(图三)。

图三 奥什地区遗址分布图

  1、苏莱曼山(Sulaiman-Too)遗址

  苏莱曼山遗址位于奥什市中心,被视为奥什的象征,它控制着古代丝路的交通要道(图四)。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莱曼山由五座山峰组成,山峰和山坡间散布无数的祈祷地点和古代岩画(图五)。整个遗址由山下的国家历史考古博物馆、半山的苏莱曼山博物馆、遍布山中的岩画和东部山头的巴布尔清真寺组成(图六)。在超过1500年间,被视为丝路旅行者、穆斯林和各个时期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朝圣场所之一,是中亚地区圣山最完整的象征。

图四 苏莱曼山卫星图

图五 苏莱曼山航拍图

图六 苏莱曼山东部山峰上的巴布尔清真寺

  苏莱曼山的博物馆分为两部分,山下的国家历史考古博物馆建于1949年,是前苏联时期为了庆祝奥什建城三千年所修建(图七)。整个博物馆收藏了超过三万件文物和标本,展出整个吉尔吉斯南部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图八)。

图七 苏莱曼山国家历史考古博物馆

图八 参观博物馆

  其中所展示的吉尔吉斯南部巴特肯州的卡拉?布拉克墓地(Kara-Bulak)所出的众多遗物有着重要的意义,被认为可能是大宛文化的遗存。卡拉•布拉克墓地位于巴特肯以南16公里处,西天山北麓的山前冲积扇上。整片墓地墓葬数量超过900座,1954年由巴鲁兹金发掘了136座。从博物馆所展示的卡拉?布拉克墓地的墓葬从发掘所绘制的平剖面图来看,一般的形制是地面有封土,封土下为竖穴墓道,在墓道的一侧挖侧室,放置木制葬具和随葬品,再在墓道中填石。葬式为仰身直肢葬,个别女性腿部微屈(图九)。出土随葬品有陶器、木器、草编篓、武器、工具等、雕像、饰品、服饰等(图十)。由于气候原因,木制葬具、皮质和木制的随葬品、编制物都保存的较好,还出土了三具木乃伊。

图九 卡拉•布拉克墓地墓葬平剖面图

图十 卡拉•布拉克墓地墓葬出土遗物(左:女性墓,右:男性墓)

  另外一部分则是位于半山腰的苏莱曼山博物馆,建于1978年,在苏莱曼山的天然岩洞基础上建成(图十一)。展出与苏莱曼山有关的文物遗迹自然资源,也有一部分吉尔吉斯的民族服饰、民俗等展品(图十二)。

图十一 苏莱曼山博物馆鸟瞰

图十二 参观讨论

  苏莱曼山的岩画散布于五座山峰的山顶和山坡的岩石上,现在记录在案的共计101幅画面,有典型的大宛天马图案,也有羊、人物、日月、手印、脚印等其他图案,时代既有早期乌孙、塞人的岩画,也有晚期突厥、蒙古时期的岩画(图十三、十四)。

图十三 马主题的岩画

图十四 几何图案主题岩画

  在山间还分布有古老的礼拜场所和修行用的洞穴,以及两座16世纪的清真寺。散落在各个山峰和山坡的朝圣地点被朝圣者的足迹连接。对这座山的崇拜的实物遗存,既有晚期伊斯兰时期的,也有早期祆教流行时期的,山中的博物馆展示有相关祆教的遗物,包括圣火坛和纳骨瓮。

  2、阿里马赫山(Ayrymach-Too)岩画

  阿里马赫山(Ayrymach-too)山位于奥什西北约7公里处,北纬40°34'30.27",东经72°43'39.31"(图十五)。距离苏莱曼山遗址6.8公里(图十六)。在长约1公里的山顶岩石上有十几处岩画点及特殊的祭祀遗址(图十七、十八)。

图十五 阿里马赫山卫星图

图十六 阿里马赫山与苏莱曼山相对位置图

图十七 实地调查

图十八 阿里马赫山岩体

  阿里马赫山由四座山峰组成,1号山有有较早的乌孙、塞人的岩画,2号山以祭祀遗址为主,3号山的岩画以大宛天马为主,4号山则有较晚的突厥、蒙古时期的岩画。本次调查主要考察了2号与3号山头。3号山头的大宛天马岩画主要分为三层,超过30幅画面,最大的一幅高1.1米。除了天马的形象,还有鹿、羊、太阳、月亮、人物等其他画面(图十九-二十二)。

图十九 马主题的岩画

图二十 马主题的岩画

图二十一 马与羊主题的岩画

图二十二 马与鹿主题的岩画

  2号山头的祭祀遗址较为特殊,是两条由人工雕凿的,宽约10厘米左右条带,由细密的雕凿的小点构成,基本为东西向,长度目前可见的有十几米,从山脊向山坡两侧延伸(图二十三、二十四)。

图二十三 山岩上的祭祀遗迹

图二十四 祭祀遗迹细节

  3、乌兹根(Uzgen)遗址

  乌兹根位于费尔干纳盆地的东部,古代大宛东部的中心。公元十世纪末,短暂作为喀喇汗汗国西半部的都城,西辽时期则是其国库所在,在蒙古西征和帖木儿时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中世纪的文献记载,乌兹根是穆斯林和游牧民(尚未皈依的异教徒)的分界线。

  乌兹根(Uzgen)遗址位于乌兹根市中心偏南,黑河(Karadarya)河的北岸台地上,北纬40°46'7.61",东经73°17'53.61"(图二十五)。城址由I—IV号四处高台区域组成(图二十六)。其中第三座高台上的城址修筑了坚实的防御工事,起着城堡的作用,现存的宣礼塔和三座陵园位于第四座高台上,为喀喇汗汗国时期所建筑(图二十七、二十八)。乌兹根遗址把守着亚西(Yassy)河河谷的入口,通过这里进入天山的古代丝路,向北通往伊塞克湖南岸,向东通往喀什。作为丝路上重要连接点,从古到今,这里都是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汇处(图二十九)。

图二十五 乌兹根遗址卫星图

图二十六 乌兹根遗址平面图

图二十七 乌兹根遗址IV号区卫星图

图二十八 乌兹根宣礼塔、陵墓航拍

图二十九 现场参观

  宣礼塔高24米,直径19米,与布拉纳的宣礼塔是仅存的两座喀喇汗汗国时期的宣礼塔,该塔的八面体塔基、塔的圆顶和塔身的砖雕十分繁复(图三十)。

图三十 乌兹根宣礼塔

  1988—1989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在宣礼塔和陵墓之间曾经有过一座大型建筑,可能是13世纪的经学院遗址(图三十一)。

图三十一 发掘现场遗迹介绍

  陵墓由三座砖砌建筑构成,最早的一座建于11世纪,上世纪20年代和70、80年代经过发掘和修复,通过其中的铭文了解到喀喇汗汗国在乌兹根的首领和军队领导也被葬在北部和南部的两座墓室中,他们生活在大约12世纪的中期(图三十二-三十五)。

图三十二 乌兹根遗址陵墓航拍

图三十三 陵墓与保护大棚

图三十四 陵墓保护前旧照

图三十五 陵墓内设置的小型陈列室

  外墙有传统伊斯兰风格称为库菲(Kufi)、纳斯赫(Naskh)、苏斯(Suls)和植物枝条的装饰(图三十六)。这一组建筑在宣礼塔和三座陵墓的建筑和装饰被认为是喀喇汗汗国时期的“建筑装饰品百科全书”,前蒙古时期建筑风格演化的典范。

图三十六 陵墓门楣上的装饰

  4、肖罗巴沙特(ShoroBashat)遗址

  肖罗巴沙特(ShoroBashat)遗址位于乌兹根市西北8公里,肖罗巴沙特(ShoroBashat)村西2公里,亚兹(Yassy)河右岸台地上,北纬40°50'4.70",东经73°14'44.03"。遗址现在可以看到高出地面的城墙和高台遗址(图三十七)。

图三十七 肖罗巴沙特遗址航拍图

  肖罗巴沙特(Shorobashat)遗址是费尔干纳东部亚兹(Yassy)河流域目前发现早期最大的城址,修筑有坚固的防御性建筑工事,宽超过240米,长超过300米,面积超过7公顷(图三十八、三十九)。

图三十八 肖罗巴沙特遗址平面图

图三十九 肖罗巴沙特遗址的建筑及出土器物

  上世纪50年代进行过小规模的发掘,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北墙、西墙较直,现存高度在3米左右,东墙因为城堡的原因略有凸出,南墙曲折明显,东南城角隐约有一处小城的痕迹(图四十、四十一)。

图四十 肖罗巴沙特遗址高台遗址航拍

图四十一 城墙遗迹

  城址东部的城堡近似三角形,长约60米,宽约45米,残高5米左右。扎德涅普罗夫斯基(J.A. Zadneprovskiy)认为该遗址兴盛于公元前4—1世纪,很有可能是中国文献中所记载的郁城(图四十二-四十四)。

图四十二 遗址博物馆内景

图四十三 遗址出土陶器

图四十四 参观遗址小陈列室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求取天马,首次出兵“(贰师将军)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回军敦煌后整军再战,直取大宛王城,“宛王城中无井,皆汲城外流水,於是乃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空其城。”大军到达后,“围其城,攻之四十馀日,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大宛贵族震恐,杀其王与汉平,“宛乃出其善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给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馀匹,而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征战中,汉军又一只偏师折戟郁城,“王申生去大军二百里,而轻之,责郁成。郁成食不肯出,窥知申生军日少,晨用三千人攻,戮杀申生等,军破,数人脱亡,走贰师。贰师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成。郁成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终杀郁城王【2】。郁城虽破,但贰师城仍在,可能就是乌兹根遗址,但这一看法仍有很大争议【3】。

  5、四国联合考察活动座谈会

  在完成上述调查后,各国学者在奥什市举行了座谈会(图四十五)。

图四十五 费尔干纳盆地四国联合考察活动座谈会

  座谈会首先由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历史与文化遗产中心的阿曼巴耶娃(Bakyt Amanbaeva)主任做汇报,她向大家系统的介绍了吉尔吉斯斯坦各个时期各地的历史文化和考古遗存(图四十六)。

图四十六 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历史与文化遗产中心阿曼巴耶娃主任发言

  之后,各国学者畅所欲言,讨论了在吉尔吉斯斯坦以及费尔干纳地区进行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公众考古和各国合作等多方面问题。各国专家一致认为,通过此次的调查和交流能感受到未来中亚各国在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方面存在着更多的合作空间,中亚国家应努力摒弃历史遗留问题所产生的隔阂,加强合作交流。

  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研究员代表故宫博物院发言(图四十七)。

图四十七 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研究馆员发言

  他首先表达对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邀请故宫博物院同仁参与这次考古调查和交流活动表示感谢。他深情的回忆到他于1989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考察中国段打前站选遗址点时,曾来到吉尔吉斯边境,“听说那边有美丽的伊赛克湖,能通往传说中的费尔干纳盆地”,但是却无法前往。今日才知道,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吉尔吉斯科学院的考古学家阿曼巴耶娃也是当年负责吉尔吉斯段选点的。30年后,双方终于站到了一起,共商费尔干纳的联合考古工作。因此他非常支持和期望能与各国考古学家共同开展费尔干纳地区的联合考古工作,并希望未来在费尔干纳盆地的考古成果乃至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考古成果同样可以来到故宫博物院展出。故宫博物院在考古发掘和遗产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希望能够和吉尔吉斯及中亚各国的文博考古工作者一道携手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余太山:《塞种史研究》,第113-148页,商务印书馆,2012年;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第5页,商务印书馆,2013年;王治来:《中亚通史•古代卷(上)》,第103-104、226页,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

  【2】[汉]司马迁:《史记》,第3175-3178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3】余太山:《塞种史研究》,第113-14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执笔:吴伟、赵兆   拍照:吴伟、赵兆   制图:赵兆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走出国门

吉尔吉斯斯坦丝路遗产考古调查纪实(一)——费尔干纳盆地区域的调查与交流

发布时间:2020-06-11

  为进一步促进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工作,为今后中亚的跨国联合考古工作做准备,2019年9月,应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邀请,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及多家国内考古文博单位参加了在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举办的“费尔干纳盆地四国联合考察活动”,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三国的考古学者一同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费尔干纳盆地区域的文化遗产点进行实地调查,并举行座谈会进行考古合作交流。会后,故宫博物院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同仁,组成考古调查队赴吉尔吉斯斯坦多地进行考古遗址调查。这是故宫考古研究所自2017年正式参与中亚地区考古工作以来首次进入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开展考古调查工作。

  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东北部,北接哈萨克斯坦,东邻中国新疆地区,南靠塔吉克斯坦,西毗连乌兹别克斯坦,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其国土东北部被天山山脉环绕,西南部被帕米尔高原环绕,是连接欧亚大陆的要冲,也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在吉方的安排下,调查队对吉尔吉斯斯坦境内费尔干纳盆地、塔拉斯、比什凯克、伊塞克湖南岸为中心的周边遗产点进行了实地踏查和详细记录,并取得了重要的收获和认识(图一)。下面将本次调查的收获按地区逐一介绍。

图一 本次调查遗产点分布图

  1.奥什(Osh)地区;2.乌兹根(Uzgen)地区;3.塔拉斯(Talas)地区;4.比什凯克(Bishkek)地区;5.托克马克(Tokmok)地区;6.伊塞克湖(Issyk Kul)南岸

  费尔干纳盆地(Fergana Valley),是天山和阿赖山(Alay)的山间盆地,分别属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盆地东西长3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海拔300至1000米之间。费尔干纳盆地现今分属三国,古代的费尔干纳盆地则属于大宛【1】(图二)。中国古代文献关于大宛的记载颇多。最早可以追溯至《史记•大宛列传》,其中称:“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扜罙、于窴。”

图二 费尔干纳盆地地形图

  本次调查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州(Osh)境内,奥什地区是费尔干纳盆地东侧的咽喉,掌握着从天山向西的丝路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就是文明繁盛之地。由奥什向北可以通往南哈萨克斯坦、七河流域,向西是广阔的费尔干纳盆地,向南翻越群山便可进入帕米尔高原,通往中国(图三)。

图三 奥什地区遗址分布图

  1、苏莱曼山(Sulaiman-Too)遗址

  苏莱曼山遗址位于奥什市中心,被视为奥什的象征,它控制着古代丝路的交通要道(图四)。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莱曼山由五座山峰组成,山峰和山坡间散布无数的祈祷地点和古代岩画(图五)。整个遗址由山下的国家历史考古博物馆、半山的苏莱曼山博物馆、遍布山中的岩画和东部山头的巴布尔清真寺组成(图六)。在超过1500年间,被视为丝路旅行者、穆斯林和各个时期不同宗教信仰者的朝圣场所之一,是中亚地区圣山最完整的象征。

图四 苏莱曼山卫星图

图五 苏莱曼山航拍图

图六 苏莱曼山东部山峰上的巴布尔清真寺

  苏莱曼山的博物馆分为两部分,山下的国家历史考古博物馆建于1949年,是前苏联时期为了庆祝奥什建城三千年所修建(图七)。整个博物馆收藏了超过三万件文物和标本,展出整个吉尔吉斯南部的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图八)。

图七 苏莱曼山国家历史考古博物馆

图八 参观博物馆

  其中所展示的吉尔吉斯南部巴特肯州的卡拉?布拉克墓地(Kara-Bulak)所出的众多遗物有着重要的意义,被认为可能是大宛文化的遗存。卡拉•布拉克墓地位于巴特肯以南16公里处,西天山北麓的山前冲积扇上。整片墓地墓葬数量超过900座,1954年由巴鲁兹金发掘了136座。从博物馆所展示的卡拉?布拉克墓地的墓葬从发掘所绘制的平剖面图来看,一般的形制是地面有封土,封土下为竖穴墓道,在墓道的一侧挖侧室,放置木制葬具和随葬品,再在墓道中填石。葬式为仰身直肢葬,个别女性腿部微屈(图九)。出土随葬品有陶器、木器、草编篓、武器、工具等、雕像、饰品、服饰等(图十)。由于气候原因,木制葬具、皮质和木制的随葬品、编制物都保存的较好,还出土了三具木乃伊。

图九 卡拉•布拉克墓地墓葬平剖面图

图十 卡拉•布拉克墓地墓葬出土遗物(左:女性墓,右:男性墓)

  另外一部分则是位于半山腰的苏莱曼山博物馆,建于1978年,在苏莱曼山的天然岩洞基础上建成(图十一)。展出与苏莱曼山有关的文物遗迹自然资源,也有一部分吉尔吉斯的民族服饰、民俗等展品(图十二)。

图十一 苏莱曼山博物馆鸟瞰

图十二 参观讨论

  苏莱曼山的岩画散布于五座山峰的山顶和山坡的岩石上,现在记录在案的共计101幅画面,有典型的大宛天马图案,也有羊、人物、日月、手印、脚印等其他图案,时代既有早期乌孙、塞人的岩画,也有晚期突厥、蒙古时期的岩画(图十三、十四)。

图十三 马主题的岩画

图十四 几何图案主题岩画

  在山间还分布有古老的礼拜场所和修行用的洞穴,以及两座16世纪的清真寺。散落在各个山峰和山坡的朝圣地点被朝圣者的足迹连接。对这座山的崇拜的实物遗存,既有晚期伊斯兰时期的,也有早期祆教流行时期的,山中的博物馆展示有相关祆教的遗物,包括圣火坛和纳骨瓮。

  2、阿里马赫山(Ayrymach-Too)岩画

  阿里马赫山(Ayrymach-too)山位于奥什西北约7公里处,北纬40°34'30.27",东经72°43'39.31"(图十五)。距离苏莱曼山遗址6.8公里(图十六)。在长约1公里的山顶岩石上有十几处岩画点及特殊的祭祀遗址(图十七、十八)。

图十五 阿里马赫山卫星图

图十六 阿里马赫山与苏莱曼山相对位置图

图十七 实地调查

图十八 阿里马赫山岩体

  阿里马赫山由四座山峰组成,1号山有有较早的乌孙、塞人的岩画,2号山以祭祀遗址为主,3号山的岩画以大宛天马为主,4号山则有较晚的突厥、蒙古时期的岩画。本次调查主要考察了2号与3号山头。3号山头的大宛天马岩画主要分为三层,超过30幅画面,最大的一幅高1.1米。除了天马的形象,还有鹿、羊、太阳、月亮、人物等其他画面(图十九-二十二)。

图十九 马主题的岩画

图二十 马主题的岩画

图二十一 马与羊主题的岩画

图二十二 马与鹿主题的岩画

  2号山头的祭祀遗址较为特殊,是两条由人工雕凿的,宽约10厘米左右条带,由细密的雕凿的小点构成,基本为东西向,长度目前可见的有十几米,从山脊向山坡两侧延伸(图二十三、二十四)。

图二十三 山岩上的祭祀遗迹

图二十四 祭祀遗迹细节

  3、乌兹根(Uzgen)遗址

  乌兹根位于费尔干纳盆地的东部,古代大宛东部的中心。公元十世纪末,短暂作为喀喇汗汗国西半部的都城,西辽时期则是其国库所在,在蒙古西征和帖木儿时期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根据中世纪的文献记载,乌兹根是穆斯林和游牧民(尚未皈依的异教徒)的分界线。

  乌兹根(Uzgen)遗址位于乌兹根市中心偏南,黑河(Karadarya)河的北岸台地上,北纬40°46'7.61",东经73°17'53.61"(图二十五)。城址由I—IV号四处高台区域组成(图二十六)。其中第三座高台上的城址修筑了坚实的防御工事,起着城堡的作用,现存的宣礼塔和三座陵园位于第四座高台上,为喀喇汗汗国时期所建筑(图二十七、二十八)。乌兹根遗址把守着亚西(Yassy)河河谷的入口,通过这里进入天山的古代丝路,向北通往伊塞克湖南岸,向东通往喀什。作为丝路上重要连接点,从古到今,这里都是政治、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汇处(图二十九)。

图二十五 乌兹根遗址卫星图

图二十六 乌兹根遗址平面图

图二十七 乌兹根遗址IV号区卫星图

图二十八 乌兹根宣礼塔、陵墓航拍

图二十九 现场参观

  宣礼塔高24米,直径19米,与布拉纳的宣礼塔是仅存的两座喀喇汗汗国时期的宣礼塔,该塔的八面体塔基、塔的圆顶和塔身的砖雕十分繁复(图三十)。

图三十 乌兹根宣礼塔

  1988—1989年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在宣礼塔和陵墓之间曾经有过一座大型建筑,可能是13世纪的经学院遗址(图三十一)。

图三十一 发掘现场遗迹介绍

  陵墓由三座砖砌建筑构成,最早的一座建于11世纪,上世纪20年代和70、80年代经过发掘和修复,通过其中的铭文了解到喀喇汗汗国在乌兹根的首领和军队领导也被葬在北部和南部的两座墓室中,他们生活在大约12世纪的中期(图三十二-三十五)。

图三十二 乌兹根遗址陵墓航拍

图三十三 陵墓与保护大棚

图三十四 陵墓保护前旧照

图三十五 陵墓内设置的小型陈列室

  外墙有传统伊斯兰风格称为库菲(Kufi)、纳斯赫(Naskh)、苏斯(Suls)和植物枝条的装饰(图三十六)。这一组建筑在宣礼塔和三座陵墓的建筑和装饰被认为是喀喇汗汗国时期的“建筑装饰品百科全书”,前蒙古时期建筑风格演化的典范。

图三十六 陵墓门楣上的装饰

  4、肖罗巴沙特(ShoroBashat)遗址

  肖罗巴沙特(ShoroBashat)遗址位于乌兹根市西北8公里,肖罗巴沙特(ShoroBashat)村西2公里,亚兹(Yassy)河右岸台地上,北纬40°50'4.70",东经73°14'44.03"。遗址现在可以看到高出地面的城墙和高台遗址(图三十七)。

图三十七 肖罗巴沙特遗址航拍图

  肖罗巴沙特(Shorobashat)遗址是费尔干纳东部亚兹(Yassy)河流域目前发现早期最大的城址,修筑有坚固的防御性建筑工事,宽超过240米,长超过300米,面积超过7公顷(图三十八、三十九)。

图三十八 肖罗巴沙特遗址平面图

图三十九 肖罗巴沙特遗址的建筑及出土器物

  上世纪50年代进行过小规模的发掘,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北墙、西墙较直,现存高度在3米左右,东墙因为城堡的原因略有凸出,南墙曲折明显,东南城角隐约有一处小城的痕迹(图四十、四十一)。

图四十 肖罗巴沙特遗址高台遗址航拍

图四十一 城墙遗迹

  城址东部的城堡近似三角形,长约60米,宽约45米,残高5米左右。扎德涅普罗夫斯基(J.A. Zadneprovskiy)认为该遗址兴盛于公元前4—1世纪,很有可能是中国文献中所记载的郁城(图四十二-四十四)。

图四十二 遗址博物馆内景

图四十三 遗址出土陶器

图四十四 参观遗址小陈列室

  《史记•大宛列传》记载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求取天马,首次出兵“(贰师将军)比至郁成,士至者不过数千,皆饥罢。攻郁成,郁成大破之,所杀伤甚众。”回军敦煌后整军再战,直取大宛王城,“宛王城中无井,皆汲城外流水,於是乃遣水工徙其城下水空以空其城。”大军到达后,“围其城,攻之四十馀日,其外城坏,虏宛贵人勇将煎靡。宛大恐,走入中城。”大宛贵族震恐,杀其王与汉平,“宛乃出其善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给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馀匹,而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征战中,汉军又一只偏师折戟郁城,“王申生去大军二百里,而轻之,责郁成。郁成食不肯出,窥知申生军日少,晨用三千人攻,戮杀申生等,军破,数人脱亡,走贰师。贰师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成。郁成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终杀郁城王【2】。郁城虽破,但贰师城仍在,可能就是乌兹根遗址,但这一看法仍有很大争议【3】。

  5、四国联合考察活动座谈会

  在完成上述调查后,各国学者在奥什市举行了座谈会(图四十五)。

图四十五 费尔干纳盆地四国联合考察活动座谈会

  座谈会首先由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历史与文化遗产中心的阿曼巴耶娃(Bakyt Amanbaeva)主任做汇报,她向大家系统的介绍了吉尔吉斯斯坦各个时期各地的历史文化和考古遗存(图四十六)。

图四十六 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历史与文化遗产中心阿曼巴耶娃主任发言

  之后,各国学者畅所欲言,讨论了在吉尔吉斯斯坦以及费尔干纳地区进行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公众考古和各国合作等多方面问题。各国专家一致认为,通过此次的调查和交流能感受到未来中亚各国在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方面存在着更多的合作空间,中亚国家应努力摒弃历史遗留问题所产生的隔阂,加强合作交流。

  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研究员代表故宫博物院发言(图四十七)。

图四十七 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李季研究馆员发言

  他首先表达对吉尔吉斯斯坦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邀请故宫博物院同仁参与这次考古调查和交流活动表示感谢。他深情的回忆到他于1989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考察中国段打前站选遗址点时,曾来到吉尔吉斯边境,“听说那边有美丽的伊赛克湖,能通往传说中的费尔干纳盆地”,但是却无法前往。今日才知道,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吉尔吉斯科学院的考古学家阿曼巴耶娃也是当年负责吉尔吉斯段选点的。30年后,双方终于站到了一起,共商费尔干纳的联合考古工作。因此他非常支持和期望能与各国考古学家共同开展费尔干纳地区的联合考古工作,并希望未来在费尔干纳盆地的考古成果乃至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考古成果同样可以来到故宫博物院展出。故宫博物院在考古发掘和遗产保护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希望能够和吉尔吉斯及中亚各国的文博考古工作者一道携手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余太山:《塞种史研究》,第113-148页,商务印书馆,2012年;余太山:《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第5页,商务印书馆,2013年;王治来:《中亚通史•古代卷(上)》,第103-104、226页,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

  【2】[汉]司马迁:《史记》,第3175-3178页,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3】余太山:《塞种史研究》,第113-148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年。

  执笔:吴伟、赵兆   拍照:吴伟、赵兆   制图:赵兆

责编:韩翰

作者:吴伟、赵兆

文章出处:“故宫考古”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