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吉萨金字塔城聚落考古(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
古埃及研究协会(AERA)考古队在吉萨高原的东南角发掘建造金字塔的劳工居住的聚落遗址迄今已有25载,发现了许多与劳工们日常生活有关的建筑遗迹:房子、作坊、牛畜栏、面包店和港口。若要正确了解古埃及文明,我们必需了解金字塔劳工的日常生活情况。
两个世纪以来,埃及的考古研究已经证实,在古王国第四王朝(约公元前2575年至2472年)时期先后建成了古埃及国内最大规模的金字塔:首先是为法老王尼斯夫鲁所建造的代赫舒尔及美杜姆金字塔,之后是在吉萨高原上为后来的统治者胡夫王、卡拉夫王和孟卡拉王所建造的金字塔。埃及古物学家在金字塔旁的神庙中发现王者们庄严的雕像,上面镌刻着他们的名字。早在20世纪的大探险时期,他们就已清理出金字塔侧翼边上的埋葬着高级官员的家族墓地;还发现了朝臣的雕像和庙堂墙壁上的装饰浮雕,雕绘着古埃及时代人们所憧憬的理想生活。其上雕刻的姓名和头衔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王室和政府官员提供了重要信息。胡夫太阳船、他的母亲霍特普特丝的鎏金家俱、狮身人面像、大量的墓葬以及神庙石雕,都表现出金字塔时代统治者先进的工程技术。
然而,王室墓地的发掘并无助于我们了解建造金字塔的广大人民众。他们如何被招募、动员、组织?又是如何在工地现场解决吃住的问题?古埃及研究协会的董事会成员埃德•孚尔斯(微软的共创者)提出:“古埃及人所面对的难题,正如同过去四十年以来机算机工程师一直在奋斗解决的难题—当计划规模愈来愈大时,如何处理相对增加的复杂度。”
公元前第三个千纪,文明的复杂形式以最早的城市形式出现在近东地区。为此,古埃及学家一度争辩古埃及文明是否是“一个没有城市的文明”。与此同时,学者们估计建造胡夫王大金字塔所需的人数可达数万人,这相当于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及北叙利亚最早城市的人口总和。古埃及研究协会考古队想要探索的问题是:这些人住在吉萨的什么地方?我们应该在哪里寻找到他们的居住聚落?一个城市雏形会不会受到实质上的影响?它会告诉我们关金字塔建造者生活的哪些方面?他们是如何组织起来的?要真正了解金字塔,我们就必须关注这些问题,重新审视金字塔周边地区,把金字塔放在更大的建筑景观中来考察。
我们依据地表调查和地质考古分析结果,来到吉萨高原东南部寻找金字塔工人住地。在那里,由玛卡田构造之中始新世石灰岩所构成的金字塔高原丘陵下降到沙漠低部,直至沙漠与尼罗河泛滥平原的交汇处。1984年至1987年间,我们透过吉萨高原测绘专案,发现了地质层曾受到大规模人为扰动的痕迹,包括对高原形状的改造、采石场的通道、采石场的位置,以及对应金字塔“桩”的“洞”。采石场周边,一道宽广的沙砾河床横亘于金字塔高原和始新世马迪构造之间,自南升起,这曾是从吉萨以外向金字塔高原输入物资和人员的通道。
我们推测其东南方位上,在采石场和沙砾河床通路的外围地区中可能发现的聚落和基础设施。河道南侧,大狮身人面像以南约400米处,庞大的乌鸦之墙(长200、宽10、高10米)半掩埋于地表之下,以类似建造金字塔的巨石块建造。它的发现意味着,南部地区厚厚的沙层和近代倾倒层之下可能埋藏着重要的聚落遗址。
古埃及考古队在1988年至1989年间开始发掘。1999年,因基建工程(现代城市扩张、旅游设施以及一个足球场的兴建)迅速侵占了遗址,我们在此进行了抢救考古。我们不得不用重机械开挖遗址,切割泥砖墙和聚落层。经过前后二十五年的清理、测绘和重点式发掘,发现和抢救了面积达7公顷的聚落遗址。为了建造卡夫拉金字塔和孟卡拉金字塔,许多埃及人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其下面的地层可能是更早的胡夫王时期的地表。
我们把遗址命名为“HeG”,是阿拉伯语 “Heitel-Ghurab”(即“乌鸦之墙”)的缩写,该长墙是遗址西北边界的界碑。遗址中央是一是长廊结构建筑,长宽比为7:1,三道宽5.20米(10个皇家腕尺),东西向街道把“长廊”分隔为四大块。推测长廊就是营地,建造人员睡在这些长长的前柱廊里。监督建造队伍的人住在考古编号为二、三号的长廊组南端的小屋室区。在这里,大量灰烬和烧焦的墙壁证明了这里是为建造队员们准备食物的做饭、烧烤的烘烤后室。
在长廊遗迹的东部、西部和南部还发现了其他与食品加工和食物储藏有关的遗迹,例如一些露天面包房,其产量远远超过单一家庭的需求。在聚落东南角有一个大型的围墙建筑遗迹,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称它为“皇家行政楼”(RAB),该建筑内发现带有圆形筒仓的低洼院落,其中的圆形筒仓直径有2.5米,大概是储藏谷物所用。在发掘区的最东部有一处由小型院落和房间组成的东城区建筑群,这些遗迹反映了村落的自组织性或其“有机”秩序的特点。而在西城区,贵族所居住的房子里面发现了成千上万的图章,其中一些刻有卡拉夫和孟卡拉王统治时期的高阶文官的头衔职称。这些官邸住宅其实是行政管理中心和文官办公室。2011年还在遗址西南部发现了一处牛畜栏以及疑似屠宰场的遗迹。
古埃及研究协会的研究团队是国际化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在从1988年到2012年的25年间,考古队员在HeG开展了目标明确的科学层位发掘,系统地收集了所有类别的物质文化遗存:动物骨骼、碳化植物遗存、打制石器(岩屑)和陶质印章;积累起了最大的埃及考古发掘物质文化数据库。在此基础上,我们在田野实验室中开展了微观的考古学分析。目前的研究发现:HeG的粮食供给由国家负担;消耗大量的蛋白质类和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前者以牛肉、绵羊肉、山羊肉和鱼类为主,后者主要是面包。
如果HeG遗址的长廊建筑遗迹确为普通工人的营区,那么从我们的分析数据来看,这些轮流工作的劳动者们的营养状况比我们以往料想的要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各类物质遗存的分布情况,我们得知那些最优质的肉、骨,伴随着刻有高级行政官员头衔的印章,集中分布于西城区的警卫室内。
木炭和陶器分析使研究视野拓展至国际层面。当时很可能从黎巴嫩和地中海东部进口大批杉木、松木和橡木,以至于这些木材都被用来充作柴禾。我们还发现了橄榄木,这是橄榄到达埃及的最早证据。这一发现还涉及到篦纹陶,这种陶器很可能就是盛装从利凡特地区进口的橄榄油的容器。利用显微镜分析这些贵重进口产品遗存,使我们意识到吉萨曾经是尼罗河上重要的贸易口岸,向北接收来自地中海东部港口的货物,向南接收阿斯旺和努比亚地区的产品。我们将HeG视为一个贸易集散地,长廊建筑即为储藏室,兼作探险远征军的精锐部队或是王室护卫队的营房。
自2005年起,古埃及研究协会扩了大工作范围,跨越沙砾河道重新研究孟卡拉河谷神庙和肯特高斯镇(与女王纪念碑相连,在第四王朝的末期直接受女王的统治)。乔治•赖斯纳和塞利姆•哈桑于 1908年至1932年间发掘了HeG与这些聚落之间的区域,我们现在要研究包括工人营地、祭祀和官员的正式金字塔城镇在内的整个聚落。2007至2012年,古埃及研究协会在肯特高斯镇东部发现一处港池,它很可能是乌鸦之墙北部、狮身人面像东侧的港口和水利系统的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吉萨地区古代聚落,我们把住了古埃及城市化关键时期的脉搏,这是古王国时期埃及文明走向第一次繁荣的时期。这项研究也对处于全球化时期,迈入公元第三千纪的我们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Mark Lehner 马克•莱纳 Ancient Egypt Research Associates 美国古埃及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