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3年度中国边疆考古论坛”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3-12-05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2013年12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年度中国边疆考古论坛”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顺利召开。来自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博物馆等相关单位的学者及各大媒体近百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李裕群主任主持,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为会议开幕致辞。王巍所长在致辞中提到,中国边疆地区广阔,边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内容最丰富,也最受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领域。边疆考古要求考古学家具备特殊的知识,如了解相关地区的语言文化等。还要求研究者有更广阔的视野,以中原王朝角度界定的边疆地区如果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观察,往往是文化核心区。如从东北亚的角度看,中国的东北地区就是重要的文化起源地。边疆考古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工作的艰苦性,要求研究者有更大的勇气和毅力。但边疆考古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中外文化交流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文明间的碰撞、交融都有待于边疆考古工作的探究。边疆考古研究尤其需要从业者的沟通合作,这个论坛就是要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王巍所长致辞
 
  本次会议以边疆考古研究中心2013年度在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的重要考古发掘为主题,包括新疆温泉阿敦乔鲁居址与墓葬、青河三海子遗址、帕米尔曲曼墓地、吐鲁番吐峪沟石窟遗迹,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与曲踏墓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谢尔塔拉墓地与岗嘎墓地等六项,展现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初步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代表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反响。
 
  与会专家学者就上述考古新发现以及与边疆考古学科发展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孟凡人研究员认为,今年六项遗址的工作都是前沿发现,就边疆地区而言出现了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跳出了传统的框架,为现在的学科研究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如阿敦乔鲁、三海子遗址、曲曼墓地等考古发现都非常重要。对这些新发现的遗址、墓葬的年代、性质和文化内涵深入探索则是今后研究的关键,经过对内涵的解读,提出的问题才有根基。王仁湘研究员认为,六项报告已经有了架构,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这些遗迹现象的解释会得到升华。



会议现场
 
  与会代表强调,边疆考古需要多学科参与,进行区域与课题的整合,使更多人员参加到这个领域的科技研究中,比如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使其作为边疆考古学科新的增长点。有学者认为,边疆考古应纳入整个欧亚大陆来考虑,碳14测年的使用,应建立欧亚大陆范围的碳14标本数据库,各国进行碳14标本交换,减小误差。也有学者认为,碳14的精确度需要考虑,古代游牧民族的随葬品稀少,一个地点有各个族群的活动,测出数据并不具有唯一性,要辩证地看待碳14的结果。体质人类学与DNA数据的使用也需要考虑其边疆族群复杂性。



现场答问
 
  边疆考古学科的发展必然与国家利益和国际政治相关联。孟凡人研究员认为,边疆无小事,历史就决定了边疆考古离不开政治。研究边疆,难度大,意义更大。且边疆不能局限于陆路疆域,还应着眼海疆,今天的世界格局与区域现实也证明了海疆与海疆考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王仁湘研究员认为,边疆考古与政治是不能分割的,是作为学者必须担当的时代责任。人民大学魏坚教授提出,边疆考古工作的政治意图必须有,但要强调学术。不必再忌讳一些历史民族问题,不要否认过去,正视过去就是正视将来。
 
  边疆考古具有国际性的特点,与会代表认为,边疆考古应该有国际视角,关注国外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加强中外学术交流。同时,注意人才培养,开展科研院校之间的相互合作,重大课题联合攻关,使边疆考古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2013年度中国边疆考古论坛

“2013年度中国边疆考古论坛”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2013-12-05

  2013年12月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办的“2013年度中国边疆考古论坛”在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顺利召开。来自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家博物馆等相关单位的学者及各大媒体近百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由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李裕群主任主持,考古研究所王巍所长为会议开幕致辞。王巍所长在致辞中提到,中国边疆地区广阔,边疆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内容最丰富,也最受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领域。边疆考古要求考古学家具备特殊的知识,如了解相关地区的语言文化等。还要求研究者有更广阔的视野,以中原王朝角度界定的边疆地区如果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观察,往往是文化核心区。如从东北亚的角度看,中国的东北地区就是重要的文化起源地。边疆考古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工作的艰苦性,要求研究者有更大的勇气和毅力。但边疆考古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中外文化交流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些文明间的碰撞、交融都有待于边疆考古工作的探究。边疆考古研究尤其需要从业者的沟通合作,这个论坛就是要为大家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王巍所长致辞
 
  本次会议以边疆考古研究中心2013年度在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的重要考古发掘为主题,包括新疆温泉阿敦乔鲁居址与墓葬、青河三海子遗址、帕米尔曲曼墓地、吐鲁番吐峪沟石窟遗迹,西藏阿里故如甲木墓地与曲踏墓地,内蒙古呼伦贝尔谢尔塔拉墓地与岗嘎墓地等六项,展现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和初步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与会代表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反响。
 
  与会专家学者就上述考古新发现以及与边疆考古学科发展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孟凡人研究员认为,今年六项遗址的工作都是前沿发现,就边疆地区而言出现了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跳出了传统的框架,为现在的学科研究提出了很多新课题。如阿敦乔鲁、三海子遗址、曲曼墓地等考古发现都非常重要。对这些新发现的遗址、墓葬的年代、性质和文化内涵深入探索则是今后研究的关键,经过对内涵的解读,提出的问题才有根基。王仁湘研究员认为,六项报告已经有了架构,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这些遗迹现象的解释会得到升华。



会议现场
 
  与会代表强调,边疆考古需要多学科参与,进行区域与课题的整合,使更多人员参加到这个领域的科技研究中,比如动物考古、植物考古,使其作为边疆考古学科新的增长点。有学者认为,边疆考古应纳入整个欧亚大陆来考虑,碳14测年的使用,应建立欧亚大陆范围的碳14标本数据库,各国进行碳14标本交换,减小误差。也有学者认为,碳14的精确度需要考虑,古代游牧民族的随葬品稀少,一个地点有各个族群的活动,测出数据并不具有唯一性,要辩证地看待碳14的结果。体质人类学与DNA数据的使用也需要考虑其边疆族群复杂性。



现场答问
 
  边疆考古学科的发展必然与国家利益和国际政治相关联。孟凡人研究员认为,边疆无小事,历史就决定了边疆考古离不开政治。研究边疆,难度大,意义更大。且边疆不能局限于陆路疆域,还应着眼海疆,今天的世界格局与区域现实也证明了海疆与海疆考古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王仁湘研究员认为,边疆考古与政治是不能分割的,是作为学者必须担当的时代责任。人民大学魏坚教授提出,边疆考古工作的政治意图必须有,但要强调学术。不必再忌讳一些历史民族问题,不要否认过去,正视过去就是正视将来。
 
  边疆考古具有国际性的特点,与会代表认为,边疆考古应该有国际视角,关注国外考古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加强中外学术交流。同时,注意人才培养,开展科研院校之间的相互合作,重大课题联合攻关,使边疆考古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