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蒙古族源考古新进展——2013年度谢尔塔拉墓地与岗嘎墓地发掘收获

发布时间:2013-12-2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刘国祥 白劲松
  2012年8月,经中央常委批示,“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正式立项(项目批准号12@ZH014),为期十年,王巍所长、孟松林馆长担任项目首席专家,主要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开展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2013年8—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组成呼伦贝尔联合考古队,王巍所长、塔拉院长担任总领队,对海拉尔区谢尔塔拉墓地进行了第二次正式考古发掘,对陈巴尔虎旗岗嘎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取得了推进蒙古族源研究的重要考古成果。



谢尔塔拉墓地全景
 
  谢尔塔拉墓地位于海拉尔市区东北约15公里。1998年首次发掘,共清理出10座墓葬,出土金、银、铜、铁、陶、木、桦树皮器等各类文物。2006年出版《海拉尔谢尔塔拉墓地》考古报告,认定属于公元9—10世纪的室韦墓葬,对蒙古族源研究有重要价值。本年度共发现3座保存完整的墓葬。在发掘过程中,将墓葬发掘到棺盖板后,由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亲临现场,采用套箱方式将墓葬整取,运回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开展实验室考古。其重要性有两点:一是在开展实验室考古的过程中,将最大限度获取考古信息资料,包括各类检测样品的提取以及拍摄完整发掘过程的影像资料;二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木质葬具和出土文物进行科学有效保护,为深入研究和博物馆展示奠定基础。同时,对陈巴尔虎草原岗嘎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出6座墓葬,均以独木棺为葬具,出土桦树皮箭囊、木杆铁镞、铜耳饰等一批珍贵文物,初步推断其年代约为公元7—8世纪。经钻探,该墓地还分布有10余座同类墓葬。这是呼伦贝尔草原迄今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以独木棺为葬具的古墓群。
 


岗嘎墓地M3
 
  根据《元史•祭祀志》载蒙古皇族用独木棺作葬具,“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明人叶子奇在《草木子》记述“元朝官裹,用椀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直北园寝之地深埋之”。因此,岗嘎墓地的发现,对于探寻蒙古族源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2013年度中国边疆考古论坛

蒙古族源考古新进展——2013年度谢尔塔拉墓地与岗嘎墓地发掘收获

发布时间:2013-12-24

  2012年8月,经中央常委批示,“蒙古族源与元朝帝陵综合研究”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正式立项(项目批准号12@ZH014),为期十年,王巍所长、孟松林馆长担任项目首席专家,主要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开展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2013年8—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组成呼伦贝尔联合考古队,王巍所长、塔拉院长担任总领队,对海拉尔区谢尔塔拉墓地进行了第二次正式考古发掘,对陈巴尔虎旗岗嘎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取得了推进蒙古族源研究的重要考古成果。



谢尔塔拉墓地全景
 
  谢尔塔拉墓地位于海拉尔市区东北约15公里。1998年首次发掘,共清理出10座墓葬,出土金、银、铜、铁、陶、木、桦树皮器等各类文物。2006年出版《海拉尔谢尔塔拉墓地》考古报告,认定属于公元9—10世纪的室韦墓葬,对蒙古族源研究有重要价值。本年度共发现3座保存完整的墓葬。在发掘过程中,将墓葬发掘到棺盖板后,由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亲临现场,采用套箱方式将墓葬整取,运回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开展实验室考古。其重要性有两点:一是在开展实验室考古的过程中,将最大限度获取考古信息资料,包括各类检测样品的提取以及拍摄完整发掘过程的影像资料;二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木质葬具和出土文物进行科学有效保护,为深入研究和博物馆展示奠定基础。同时,对陈巴尔虎草原岗嘎墓地进行了发掘,清理出6座墓葬,均以独木棺为葬具,出土桦树皮箭囊、木杆铁镞、铜耳饰等一批珍贵文物,初步推断其年代约为公元7—8世纪。经钻探,该墓地还分布有10余座同类墓葬。这是呼伦贝尔草原迄今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以独木棺为葬具的古墓群。
 


岗嘎墓地M3
 
  根据《元史•祭祀志》载蒙古皇族用独木棺作葬具,“棺用香楠木,中分为二,刳肖人形,其广狭长短,仅足容身而已”。明人叶子奇在《草木子》记述“元朝官裹,用椀木二片,凿空其中,类人形大小合为棺。置遗体其中,加髹漆毕,则以黄金为圈,三圈定,送至其直北园寝之地深埋之”。因此,岗嘎墓地的发现,对于探寻蒙古族源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作者:刘国祥 白劲松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