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发布时间:2014-04-1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沂水县人民政府
 
发掘领队:郝导华
 
  墓葬位于沂水县城西北约40公里处的“纪王崮”山顶,隶属泉庄镇。“崮”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特点是顶部平展开阔,周围四壁如削,再向下坡度由陡至缓。纪王崮顶部面积约0.45平方公里。在纪王崮之上,自南向北有三个大的岩丘,分别称为“擂鼓台”、“万寿山”和“妃子墓”。 其中,最大的是“万寿山”,海拔高度577.2米,为纪王崮的最高点。墓葬则位于擂鼓台的中北部。
 

纪王崮外景
 
  由于墓葬被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当地文物部门,分别于2012年2月到7月和2013年9月到10月,对两座春秋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一号墓为带一条墓道的岩坑坚穴木椁墓,由墓室、墓道及附属的车马坑组成。最大的特点是墓室与车马坑共凿建于一个岩坑之中。岩坑呈长方形,其壁斜内收,南北长约40、东西宽约13米。墓道位于岩坑东南部。另外,墓口已遭破坏,未发现封土。
 
  外椁位于墓室中部,南北长9.24米,东西宽5米。内椁位于外椁中部,东西长3.26米,南北宽1.94米。在内椁南、北各有一个器物箱,南器物箱东西长3.6米,南北宽1.7米。北器物箱东西残长3.46米,南北宽1.6米。在内椁和器物箱之间及内椁西侧共发现三个殉人坑,皆有一棺,墓主人南北两侧的殉人头向东,西侧的殉人头向南。
 

一号墓棺室
 
  棺室为重棺,位于内椁之内。外棺东西长2.5米,南北宽1.35米。内棺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1.04米。在棺内人骨的周围铺有一层厚约6厘米的朱砂。人骨已腐朽,从头饰、项饰分析,墓主头向东。
 
  由于下层岩石较难开凿,棺椁下的“腰坑”仅为象征性,没有明确的边界。坑内殉犬一只,头向西北。
 
  墓室东西两侧皆有熟土二层台,东侧二层台只残余一角。西侧二层台完整。
 
  墓道呈东高西低的斜坡状,东向,其西部正对内椁室。东西残长4米,南北宽3.6米。
 
  车马坑位于墓室的北部,南北残长7.5米。残存独辕车四辆,每辆车由两匹马驾御,在2号车舆内出土有鼎、鬲、敦三件车载青铜礼器,这种现象非常少见。在车马坑东西两侧皆有二层台。东侧二层台台面之上发现成排成列的柱坑,柱坑中部为柱洞。
 
  在棺室、器物箱、车马坑及殉人坑中共出土文物近200件(组),主要包括鼎、鬲、铺、敦、瓠壶、镈钟、甬钟、钮钟、錞于、盘、匜等青铜器,人、戈、琮、柱形饰、虎形佩等玉器及陶罐、海贝、玛瑙珠、绿松石饰、骨珠等。根据器物形制特点推断,该墓的年代为春秋中晚期。
 

铜镈钟

玉戈
 
  二号墓则是一座未完工的岩坑竖穴墓,亦应包括墓室与车马坑两部分。其现存墓口东西长25.2米,由于被破坏,南北宽度未明,也未发现封土。墓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为东西向坑状遗迹,平面略呈西窄东宽的梯形。坑壁斜收,壁面参差不齐。坑底西端呈不规则阶梯状,其余部分较平。坑长14.9米,宽4.4~6.6米。其南壁有向南凿出类似二层台的结构。
 
  东部为带明显二层台的坑状遗迹。其平面不规整,东西长10.3米,南北尺寸未详。北二层台宽6.68米,其东部被破坏。此台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倾斜。其东部有在岩层上凿出的柱坑5个,分布有一定规律。南二层台基本呈长方形,底部长5.7米,台宽1.8~2.2米,台面较平整。东部遗迹东壁南段以石块垒砌成墙,现存石墙宽长6.6米,宽1.5米,高0.4米,两侧墙面较齐整。
 
  二号墓填土中包含春秋时期陶片、兽骨和海螺等遗物。
 
  考古发掘情况表明,纪王崮春秋墓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结构特殊、出土遗物丰富,是山东近几年来东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与保护价值。其墓室与车马坑共凿建于一个岩穴中,是一种全新的埋葬类型,为以后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无论墓葬所处的环境、墓葬的结构、内部出土的文物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纪王崮两座春秋墓葬及车马坑的发掘对揭开纪王崮历史传说的神秘面纱,对研究该地区历史和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工艺技术、墓葬制度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葬

发布时间:2014-04-11

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沂水县人民政府
 
发掘领队:郝导华
 
  墓葬位于沂水县城西北约40公里处的“纪王崮”山顶,隶属泉庄镇。“崮”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特点是顶部平展开阔,周围四壁如削,再向下坡度由陡至缓。纪王崮顶部面积约0.45平方公里。在纪王崮之上,自南向北有三个大的岩丘,分别称为“擂鼓台”、“万寿山”和“妃子墓”。 其中,最大的是“万寿山”,海拔高度577.2米,为纪王崮的最高点。墓葬则位于擂鼓台的中北部。
 

纪王崮外景
 
  由于墓葬被破坏,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当地文物部门,分别于2012年2月到7月和2013年9月到10月,对两座春秋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一号墓为带一条墓道的岩坑坚穴木椁墓,由墓室、墓道及附属的车马坑组成。最大的特点是墓室与车马坑共凿建于一个岩坑之中。岩坑呈长方形,其壁斜内收,南北长约40、东西宽约13米。墓道位于岩坑东南部。另外,墓口已遭破坏,未发现封土。
 
  外椁位于墓室中部,南北长9.24米,东西宽5米。内椁位于外椁中部,东西长3.26米,南北宽1.94米。在内椁南、北各有一个器物箱,南器物箱东西长3.6米,南北宽1.7米。北器物箱东西残长3.46米,南北宽1.6米。在内椁和器物箱之间及内椁西侧共发现三个殉人坑,皆有一棺,墓主人南北两侧的殉人头向东,西侧的殉人头向南。
 

一号墓棺室
 
  棺室为重棺,位于内椁之内。外棺东西长2.5米,南北宽1.35米。内棺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1.04米。在棺内人骨的周围铺有一层厚约6厘米的朱砂。人骨已腐朽,从头饰、项饰分析,墓主头向东。
 
  由于下层岩石较难开凿,棺椁下的“腰坑”仅为象征性,没有明确的边界。坑内殉犬一只,头向西北。
 
  墓室东西两侧皆有熟土二层台,东侧二层台只残余一角。西侧二层台完整。
 
  墓道呈东高西低的斜坡状,东向,其西部正对内椁室。东西残长4米,南北宽3.6米。
 
  车马坑位于墓室的北部,南北残长7.5米。残存独辕车四辆,每辆车由两匹马驾御,在2号车舆内出土有鼎、鬲、敦三件车载青铜礼器,这种现象非常少见。在车马坑东西两侧皆有二层台。东侧二层台台面之上发现成排成列的柱坑,柱坑中部为柱洞。
 
  在棺室、器物箱、车马坑及殉人坑中共出土文物近200件(组),主要包括鼎、鬲、铺、敦、瓠壶、镈钟、甬钟、钮钟、錞于、盘、匜等青铜器,人、戈、琮、柱形饰、虎形佩等玉器及陶罐、海贝、玛瑙珠、绿松石饰、骨珠等。根据器物形制特点推断,该墓的年代为春秋中晚期。
 

铜镈钟

玉戈
 
  二号墓则是一座未完工的岩坑竖穴墓,亦应包括墓室与车马坑两部分。其现存墓口东西长25.2米,由于被破坏,南北宽度未明,也未发现封土。墓分东、西两部分。西部为东西向坑状遗迹,平面略呈西窄东宽的梯形。坑壁斜收,壁面参差不齐。坑底西端呈不规则阶梯状,其余部分较平。坑长14.9米,宽4.4~6.6米。其南壁有向南凿出类似二层台的结构。
 
  东部为带明显二层台的坑状遗迹。其平面不规整,东西长10.3米,南北尺寸未详。北二层台宽6.68米,其东部被破坏。此台由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倾斜。其东部有在岩层上凿出的柱坑5个,分布有一定规律。南二层台基本呈长方形,底部长5.7米,台宽1.8~2.2米,台面较平整。东部遗迹东壁南段以石块垒砌成墙,现存石墙宽长6.6米,宽1.5米,高0.4米,两侧墙面较齐整。
 
  二号墓填土中包含春秋时期陶片、兽骨和海螺等遗物。
 
  考古发掘情况表明,纪王崮春秋墓规模较大、规格较高、结构特殊、出土遗物丰富,是山东近几年来东周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科研与保护价值。其墓室与车马坑共凿建于一个岩穴中,是一种全新的埋葬类型,为以后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无论墓葬所处的环境、墓葬的结构、内部出土的文物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纪王崮两座春秋墓葬及车马坑的发掘对揭开纪王崮历史传说的神秘面纱,对研究该地区历史和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工艺技术、墓葬制度等具有重要的价值。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供稿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