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公众考古,我们在行动——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北大首站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4-04-17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 陈阗
  4月9日下午,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向媒体公布。就在当晚,由中国文物报社和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承办的“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北大首站”公众考古讲座在北京大学秋林报告厅举行。
 
  “十大考古进校园”活动是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后续延伸的公众考古活动,今年是活动开展的第三年。但在十大考古评选结果刚一发布,即走进校园进行普及宣传,尚属首次。首站选在了具有浓厚人文精神、深厚考古学基础的百年学府北京大学,由文物爱好者团体承办,更是该活动的一大创新。
 
  首站的讲座,邀请到了当选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两支考古队的领队——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负责人王占奎先生、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负责人黄凤春先生,与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徐天进教授、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曹兵武先生等同席探讨关于新发现的内容、意义等相关内容。可谓公众考古学的年度盛会。现场还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各位教授、媒体记者以及北大各专业的青年学生及一些校外人士等。
 
  晚7时,活动正式开始。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会长常钰熙作为主持人,邀请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教授致开幕词。今年恰逢文物爱好者协会成立30周年,风雨30年,一代代人才走过,协会的事业薪火相传,规模不断壮大,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上对于协会的关注也不断增加。赵院长表扬了协会工作者对考古文博事业的一片炽情,文物爱好者协会昭示着中国考古文博事业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代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赵辉教授致开幕词
 
  对于文物爱好者协会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于考古文博学院风雨历程的追思。李伯谦先生追忆起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协会的成立大会上,中国考古学元老苏秉琦先生热情洋溢的讲话:“考古事业,后继有人。”苏先生还亲笔题写了《青年考古学家》六字题名,一直出刊并沿用至今。
 
  谈起举办十大考古发现评选活动与进校园活动的初衷,中国文物报社曹兵武总编表示,希望让更多的人听到专业考古工作者对于新发现的介绍,增加考古领域学者们的交流与讨论,让考古成果走出小会议室,走向大讲堂,并最终走向社会。
 
  随后,在听众们的满怀期待中,王占奎先生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述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的发掘过程与重要意义。王先生气质洒脱,谈吐也风趣幽默。他的演讲,是以调侃自己“手气不好”开始的。王先生谦虚地表示,自己发现青铜器是一个偶然,而在陕西宝鸡出土铜器则是必然。这是对于历史的致敬,也是对于考古学者工作之艰辛的中肯评价。随后,王占奎先生为听众讲述了石鼓山重要遗址的分布、墓地布局、年代以及现场的文物保护情况。鉴于法门寺发掘的前车之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使用了包括摄像机在内的记录设备,包括内窥镜在内的探测工具,以期达到对遗址现场详尽的记录与悉心的保护。
 
  在随后的嘉宾点评环节,李伯谦教授赞扬了此次发现的意义,学界过去认为姜姓与羌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羌人的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此次新发现更新了对羌人文化水平的认识。
 
  作为王占奎先生的同窗与同事,徐天进教授对宝鸡的考古工作做了整体评述。宝鸡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同时是周王朝与秦王朝的发祥地。其西北向是甘青地区,西南穿过大散关是成都平原,地处Y字形的交叉点上,使得宝鸡成为两种文化的交汇处。而当地盗掘现象严重,石鼓山遗址保存如此完好堪称幸运。
 
  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的负责人黄凤春先生带来了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的最新考古成果。文峰塔本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当地盗墓活动十分猖獗。2009年以来,该地区常有曾侯青铜器出土。而此处墓地的发掘,是因房地产建设而启动的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共发现60余座墓葬。墓地出土青铜器绝大多数有铭文。黄先生为听众介绍了墓地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讲述了墓主人曾侯丙身份的确认过程、曾国种姓问题的学术观点。
 
  在针对此项新发现的讨论环节,李伯谦先生为听众整体介绍了学术界对于曾国墓葬问题的研究现状。春秋中晚期的墓葬中,有两座曾侯的墓,可惜被盗严重。自曾侯乙墓造成轰动之后,曾国墓葬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李伯谦先生还提出了西周早期的曾侯与战国时期的曾国是否有渊源关系的问题。李先生感慨,考古的魅力即在于不断出土的新材料会不断地冲击现有的理论和解释,因此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提问。徐天进教授也表示,曾国的铜器,西周早期、西周晚期到春秋都有连续的出土。而此次随州墓葬出土的铭文数量大,墓主人身份明确,对春秋战国时期(至少是曾国)的埋葬制度研究有重大的意义。大型墓葬区的发现,也对东周时期曾国城址聚落的所在有启示意义。
 



现场听众
 
  在观众提问环节,青年学者们满怀敬意,向先生们提出了水平较高的问题。考古资讯小站的代表询问了十大考古发现评选的意义问题,李伯谦教授回应,评选过程严谨认真,尽量做到各个时期全面覆盖。对于遗址中人骨的保存问题,先生们也结合曾国墓地现状给出了详尽的作答。对于十大考古发现后续的保护问题,李伯谦教授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已经大大提高。国家文物局已经提出“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即旨在处理地下遗址的保护问题。只要确定为大遗址,就要展开钻探、调查、保护等工作。如果认定有重要考古研究意义,就要组织进行考古发掘。先生们还表示,“十大”仅仅是一个评选活动,随着保护意识的提高,不论是否入选,考古工作者们都在努力地保护文化遗产。
 
  在活动结束时,文物爱好者协会工作人员为到场嘉宾献上花束并合影留念。在热烈的掌声中,“十大考古发现进校园•北大站”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文物报》2014年4月11日8版 )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2013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公众考古,我们在行动——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北大首站活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4-04-17

  4月9日下午,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向媒体公布。就在当晚,由中国文物报社和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承办的“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进校园•北大首站”公众考古讲座在北京大学秋林报告厅举行。
 
  “十大考古进校园”活动是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后续延伸的公众考古活动,今年是活动开展的第三年。但在十大考古评选结果刚一发布,即走进校园进行普及宣传,尚属首次。首站选在了具有浓厚人文精神、深厚考古学基础的百年学府北京大学,由文物爱好者团体承办,更是该活动的一大创新。
 
  首站的讲座,邀请到了当选十大考古新发现的两支考古队的领队——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负责人王占奎先生、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负责人黄凤春先生,与考古文博学院李伯谦教授、徐天进教授、中国文物报社总编辑曹兵武先生等同席探讨关于新发现的内容、意义等相关内容。可谓公众考古学的年度盛会。现场还有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各位教授、媒体记者以及北大各专业的青年学生及一些校外人士等。
 
  晚7时,活动正式开始。北京大学文物爱好者协会会长常钰熙作为主持人,邀请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教授致开幕词。今年恰逢文物爱好者协会成立30周年,风雨30年,一代代人才走过,协会的事业薪火相传,规模不断壮大,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上对于协会的关注也不断增加。赵院长表扬了协会工作者对考古文博事业的一片炽情,文物爱好者协会昭示着中国考古文博事业富有生命力的新生代的不断成长和进步。



赵辉教授致开幕词
 
  对于文物爱好者协会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于考古文博学院风雨历程的追思。李伯谦先生追忆起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协会的成立大会上,中国考古学元老苏秉琦先生热情洋溢的讲话:“考古事业,后继有人。”苏先生还亲笔题写了《青年考古学家》六字题名,一直出刊并沿用至今。
 
  谈起举办十大考古发现评选活动与进校园活动的初衷,中国文物报社曹兵武总编表示,希望让更多的人听到专业考古工作者对于新发现的介绍,增加考古领域学者们的交流与讨论,让考古成果走出小会议室,走向大讲堂,并最终走向社会。
 
  随后,在听众们的满怀期待中,王占奎先生走上讲台,为大家讲述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的发掘过程与重要意义。王先生气质洒脱,谈吐也风趣幽默。他的演讲,是以调侃自己“手气不好”开始的。王先生谦虚地表示,自己发现青铜器是一个偶然,而在陕西宝鸡出土铜器则是必然。这是对于历史的致敬,也是对于考古学者工作之艰辛的中肯评价。随后,王占奎先生为听众讲述了石鼓山重要遗址的分布、墓地布局、年代以及现场的文物保护情况。鉴于法门寺发掘的前车之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过程中使用了包括摄像机在内的记录设备,包括内窥镜在内的探测工具,以期达到对遗址现场详尽的记录与悉心的保护。
 
  在随后的嘉宾点评环节,李伯谦教授赞扬了此次发现的意义,学界过去认为姜姓与羌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羌人的发展水平比较落后。此次新发现更新了对羌人文化水平的认识。
 
  作为王占奎先生的同窗与同事,徐天进教授对宝鸡的考古工作做了整体评述。宝鸡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同时是周王朝与秦王朝的发祥地。其西北向是甘青地区,西南穿过大散关是成都平原,地处Y字形的交叉点上,使得宝鸡成为两种文化的交汇处。而当地盗掘现象严重,石鼓山遗址保存如此完好堪称幸运。
 
  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的负责人黄凤春先生带来了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的最新考古成果。文峰塔本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当地盗墓活动十分猖獗。2009年以来,该地区常有曾侯青铜器出土。而此处墓地的发掘,是因房地产建设而启动的抢救性发掘。本次发掘共发现60余座墓葬。墓地出土青铜器绝大多数有铭文。黄先生为听众介绍了墓地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讲述了墓主人曾侯丙身份的确认过程、曾国种姓问题的学术观点。
 
  在针对此项新发现的讨论环节,李伯谦先生为听众整体介绍了学术界对于曾国墓葬问题的研究现状。春秋中晚期的墓葬中,有两座曾侯的墓,可惜被盗严重。自曾侯乙墓造成轰动之后,曾国墓葬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李伯谦先生还提出了西周早期的曾侯与战国时期的曾国是否有渊源关系的问题。李先生感慨,考古的魅力即在于不断出土的新材料会不断地冲击现有的理论和解释,因此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提问。徐天进教授也表示,曾国的铜器,西周早期、西周晚期到春秋都有连续的出土。而此次随州墓葬出土的铭文数量大,墓主人身份明确,对春秋战国时期(至少是曾国)的埋葬制度研究有重大的意义。大型墓葬区的发现,也对东周时期曾国城址聚落的所在有启示意义。
 



现场听众
 
  在观众提问环节,青年学者们满怀敬意,向先生们提出了水平较高的问题。考古资讯小站的代表询问了十大考古发现评选的意义问题,李伯谦教授回应,评选过程严谨认真,尽量做到各个时期全面覆盖。对于遗址中人骨的保存问题,先生们也结合曾国墓地现状给出了详尽的作答。对于十大考古发现后续的保护问题,李伯谦教授表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已经大大提高。国家文物局已经提出“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即旨在处理地下遗址的保护问题。只要确定为大遗址,就要展开钻探、调查、保护等工作。如果认定有重要考古研究意义,就要组织进行考古发掘。先生们还表示,“十大”仅仅是一个评选活动,随着保护意识的提高,不论是否入选,考古工作者们都在努力地保护文化遗产。
 
  在活动结束时,文物爱好者协会工作人员为到场嘉宾献上花束并合影留念。在热烈的掌声中,“十大考古发现进校园•北大站”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中国文物报》2014年4月11日8版 )

作者: 陈阗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