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公众考古学讲座

发布时间:2015-12-0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通过三场公众考古讲座,宣传日益增多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促进公众对其重要性的重视,引导人们欣赏与保护文化多样性,培养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守卫在全球化进程中逐渐消失的文化遗产;
  
  地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及乐乎新楼
  12月14日 19:00  查尔斯·海曼教授 公众考古:一条必经之路
  12月15日 19:00  罗泰教授 从考古材料看中国经济的早期鼎盛期
  12月16日 19:00  科林·伦福儒教授 考古学和人类社会——史前史的重要性



讲座题目 公众考古:一条必经之路
英国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  查尔斯·海曼

 
主讲人简介:

  查尔斯·海曼教授是奥塔戈大学前研究员、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荣誉研究员。他自45年前开始在东南亚进行田野考古,参与了泰国境内的多项重要遗址的发掘,目前主要研究泰国东北部铁器时代农班扎遗址(Non Ban Jak)。海曼教授是英国学术院、新西兰皇家学会和伦敦古物学会成员。他的研究曾荣获英国社会科学院格雷厄姆·克拉克奖、新西兰皇家学会梅森·居里奖,并在首届世界考古论坛中获奖。

演讲摘要:

  一般而言,公众对人类历史,尤其是关涉自身社会和起源的历史抱有浓厚兴趣。考古学家也因此肩负着向公众告知和引导的责任。虽然一项田野发掘常会吸引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但相关报道却局限于小部分专家学者。众所周知,公众的支持无论对研究资助还是文物保护都至关重要,然而长久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以下两个遗址中表现尤为突出。在柬埔寨,当地村民将铁器时代的聚落和墓地蓬斯奈(Phum Snay)盗掘殆尽,并将大量珠子出售给古董商和收藏者。反观泰国的班农瓦遗址(Ban Non Wat),非但未遭盗掘,当地居民还与国家当局、地方政府一道支持田野发掘,并在考古学家工作长达十余年的区域建造了一个宏伟的研究中心。这个中心旨在教育、告知和引导生活在遗址周围的居民,同时吸引更多来此参观的游客。考古遗址是一种珍贵且稀有的资源。他们记录了人类的过去,因此只有通过公众参与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讲座题目 从考古材料看中国经济的早期鼎盛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罗泰
 
主讲人简介:
    
  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自1993年起执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是中国考古学与艺术史教授。他是该校扣岑考古研究所(Cotse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东亚研究室主任,并于2004年到2014年间担任该研究所副所长。他曾先后求学于波恩大学、北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哈佛大学,并于1988年在哈佛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他关注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尤其重视通过考古学研究解决重大跨学科和历史问题。他的著作《孔夫子时代的中国社会 (公元前1000年-前250年):考古学实证》 (2006) 一书荣获美国考古协会图书奖。罗泰是长江流域古代盐业生产国际考古项目(1999-2004) 的主要负责人之一,2010年至今担任西安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导师,他还是法国远东学院科学委员会委员、奥巴马总统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德国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陕西考古研究所的荣誉研究员、浙江大学荣誉教授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会员。

演讲摘要:

  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公元前221年中国政治的统一,得益于之前数个世纪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本次演讲将探索先秦时期的物质文化所体现的经济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个空前鼎盛期,其盛况在当时的世界上亦罕有匹敌。本次演讲将考察大量材料,其中包括开展大批量高质量生产的新技术。


讲座题目 考古学和人类社会——史前史的重要性
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  科林·伦福儒

主讲人简介:

  伦福儒(Colin Renfrew)教授现任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90年-2004曾任该所创建理事。1981-2004年间,伦福儒担任剑桥大学迪士尼讲座教授。1980年,他被推举为英国科学院院士。他先后于1962、1965和1976年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曾于1972-1981年间担任南安普顿大学考古系主任和教授,在此期间,伦福儒主持了奥克尼郡匡特尼斯(Quanterness)遗址与希腊
 
  米洛斯岛菲拉科皮(Phylakopi)遗址的发掘工作,2006-2008年他又主持了基克拉迪(Cycladic)群岛的克罗斯岛(Keros)的发掘,目前,他与其他研究者合作指导克罗斯岛的调查工作。
 
  伦福儒教授提倡过程考古学。他著作颇丰,以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史前语言与考古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而著称。他目前的研究兴趣是欧洲史前考古和考古学理论。在其著作《考古学与语言:印欧语系起源之谜》(Archaeology and Language: The Puzzle of the Indo-European Origins)(1987)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安纳托利亚假说。伦福儒教授还致力于阻止考古遗址盗掘活动,并著有《盗掘,遗产与所有权:考古学的伦理危机》(Loot, Legitimacy and Ownership: The Ethical Crisis in Archaeology)(2000)一书。 

  伦福儒于1991年被英国皇室授予男爵爵位。1996年,伦福儒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获得史前考古学领域的巴尔扎恩奖(Balzan Prize)。同年,他开始担任英国驻雅典研究院(the British School at Athens)管理委员会主席。伦福儒教授还先后获得过谢菲尔德大学、雅典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利物浦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肯特大学以及伦敦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演讲摘要

  考古学一度被视为单纯出于好奇心而对老式过时的事物、失落文明的遗迹进行的研究。本次演讲试图说明,考古学一直处于人类科学的中心,它向现代文明提供了回答诸如“我们从哪儿来?”“我们是谁?”等生命最基本问题的唯一途径。
    
  人类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地理空间与人类起源、农业革命、国家社会及早期帝国的发生息息相关,因此将在此进行简要回顾。此外,宗教的不确定起源也应当被考虑在内。在世界宗教产生之前,各种各样的仪式行为确有很大的发展。中国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中玉琮和玉璧的使用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特殊物品的生产和礼仪化的使用可与国家社会发生前夕的许多象征性现象相联系。它们在世界考古范围内提供了一个平行演进的实例,使我们不必考虑早期文化的交流就可洞悉文化的多样性。

(会议信息由上海研究院世界考古研究中心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2015年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专题报道

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公众考古学讲座

发布时间:2015-12-09

  通过三场公众考古讲座,宣传日益增多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促进公众对其重要性的重视,引导人们欣赏与保护文化多样性,培养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守卫在全球化进程中逐渐消失的文化遗产;
  
  地点:上海大学宝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及乐乎新楼
  12月14日 19:00  查尔斯·海曼教授 公众考古:一条必经之路
  12月15日 19:00  罗泰教授 从考古材料看中国经济的早期鼎盛期
  12月16日 19:00  科林·伦福儒教授 考古学和人类社会——史前史的重要性



讲座题目 公众考古:一条必经之路
英国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  查尔斯·海曼

 
主讲人简介:

  查尔斯·海曼教授是奥塔戈大学前研究员、剑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荣誉研究员。他自45年前开始在东南亚进行田野考古,参与了泰国境内的多项重要遗址的发掘,目前主要研究泰国东北部铁器时代农班扎遗址(Non Ban Jak)。海曼教授是英国学术院、新西兰皇家学会和伦敦古物学会成员。他的研究曾荣获英国社会科学院格雷厄姆·克拉克奖、新西兰皇家学会梅森·居里奖,并在首届世界考古论坛中获奖。

演讲摘要:

  一般而言,公众对人类历史,尤其是关涉自身社会和起源的历史抱有浓厚兴趣。考古学家也因此肩负着向公众告知和引导的责任。虽然一项田野发掘常会吸引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但相关报道却局限于小部分专家学者。众所周知,公众的支持无论对研究资助还是文物保护都至关重要,然而长久以来并未得到足够的关注。这种强烈的反差在以下两个遗址中表现尤为突出。在柬埔寨,当地村民将铁器时代的聚落和墓地蓬斯奈(Phum Snay)盗掘殆尽,并将大量珠子出售给古董商和收藏者。反观泰国的班农瓦遗址(Ban Non Wat),非但未遭盗掘,当地居民还与国家当局、地方政府一道支持田野发掘,并在考古学家工作长达十余年的区域建造了一个宏伟的研究中心。这个中心旨在教育、告知和引导生活在遗址周围的居民,同时吸引更多来此参观的游客。考古遗址是一种珍贵且稀有的资源。他们记录了人类的过去,因此只有通过公众参与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


讲座题目 从考古材料看中国经济的早期鼎盛期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罗泰
 
主讲人简介:
    
  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自1993年起执教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是中国考古学与艺术史教授。他是该校扣岑考古研究所(Cotse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东亚研究室主任,并于2004年到2014年间担任该研究所副所长。他曾先后求学于波恩大学、北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哈佛大学,并于1988年在哈佛大学获得人类学博士学位。他关注中国青铜时代考古,尤其重视通过考古学研究解决重大跨学科和历史问题。他的著作《孔夫子时代的中国社会 (公元前1000年-前250年):考古学实证》 (2006) 一书荣获美国考古协会图书奖。罗泰是长江流域古代盐业生产国际考古项目(1999-2004) 的主要负责人之一,2010年至今担任西安杨官寨国际田野考古学校导师,他还是法国远东学院科学委员会委员、奥巴马总统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委员,并兼任德国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陕西考古研究所的荣誉研究员、浙江大学荣誉教授和美国艺术与科学学会会员。

演讲摘要:

  从过去半个世纪以来的考古发现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公元前221年中国政治的统一,得益于之前数个世纪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本次演讲将探索先秦时期的物质文化所体现的经济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个空前鼎盛期,其盛况在当时的世界上亦罕有匹敌。本次演讲将考察大量材料,其中包括开展大批量高质量生产的新技术。


讲座题目 考古学和人类社会——史前史的重要性
英国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  科林·伦福儒

主讲人简介:

  伦福儒(Colin Renfrew)教授现任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90年-2004曾任该所创建理事。1981-2004年间,伦福儒担任剑桥大学迪士尼讲座教授。1980年,他被推举为英国科学院院士。他先后于1962、1965和1976年获得剑桥大学硕士、哲学博士和科学博士学位。曾于1972-1981年间担任南安普顿大学考古系主任和教授,在此期间,伦福儒主持了奥克尼郡匡特尼斯(Quanterness)遗址与希腊
 
  米洛斯岛菲拉科皮(Phylakopi)遗址的发掘工作,2006-2008年他又主持了基克拉迪(Cycladic)群岛的克罗斯岛(Keros)的发掘,目前,他与其他研究者合作指导克罗斯岛的调查工作。
 
  伦福儒教授提倡过程考古学。他著作颇丰,以放射性碳年代测定、史前语言与考古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而著称。他目前的研究兴趣是欧洲史前考古和考古学理论。在其著作《考古学与语言:印欧语系起源之谜》(Archaeology and Language: The Puzzle of the Indo-European Origins)(1987)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安纳托利亚假说。伦福儒教授还致力于阻止考古遗址盗掘活动,并著有《盗掘,遗产与所有权:考古学的伦理危机》(Loot, Legitimacy and Ownership: The Ethical Crisis in Archaeology)(2000)一书。 

  伦福儒于1991年被英国皇室授予男爵爵位。1996年,伦福儒被授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获得史前考古学领域的巴尔扎恩奖(Balzan Prize)。同年,他开始担任英国驻雅典研究院(the British School at Athens)管理委员会主席。伦福儒教授还先后获得过谢菲尔德大学、雅典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利物浦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肯特大学以及伦敦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演讲摘要

  考古学一度被视为单纯出于好奇心而对老式过时的事物、失落文明的遗迹进行的研究。本次演讲试图说明,考古学一直处于人类科学的中心,它向现代文明提供了回答诸如“我们从哪儿来?”“我们是谁?”等生命最基本问题的唯一途径。
    
  人类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地理空间与人类起源、农业革命、国家社会及早期帝国的发生息息相关,因此将在此进行简要回顾。此外,宗教的不确定起源也应当被考虑在内。在世界宗教产生之前,各种各样的仪式行为确有很大的发展。中国新石器晚期良渚文化中玉琮和玉璧的使用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些特殊物品的生产和礼仪化的使用可与国家社会发生前夕的许多象征性现象相联系。它们在世界考古范围内提供了一个平行演进的实例,使我们不必考虑早期文化的交流就可洞悉文化的多样性。

(会议信息由上海研究院世界考古研究中心提供)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