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队2015年度田野工作汇报—2015年社科院考古所田野考古成果(三)
发布时间:2016-01-0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王小庆
陕西队2015年度田野工作主要是以所创新课题“黄河中游地区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考古学研究”为依托展开,工作内容包括陕西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和龙王辿遗址第四地点的发掘两个部分。
一、陕西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
本年度陕西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主要集中于三个区域:秦岭北麓的山前地带、秦岭南部的商洛、汉中地区和关中北部地区。

图一 陕西省地形,红色区域为本年度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区域
我们在对此前工作的资料进行系统梳理,在对遗址的保存状况、堆积等进行详细分析后,在秦岭北麓的山前地带调查了渭南北刘遗址、白庙遗址和蓝田新街遗址;在秦岭南部的商洛、汉中地区调查了商洛紫荆遗址、西乡李家村遗址、何家湾遗址;在关中北部地区以陕西中部偏北,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东南部,陕北高原与渭北高原的过渡地带的黄龙县为中心进行了考古学调查。

图二 西乡李家村遗址现状

图三 西乡何家湾遗址现状
以上的考古调查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基础资料,为下一年度进一步开展工作确定了方向。
二、龙王辿遗址第四地点的发掘
此前,我们曾在黄河中游地区的陕西省宜川县及其周边以探索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为主要学术目标开展过一些考古工作,取得了一些重大发现,在这些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与国际学术界同步的先进工作方法,获取了一批重要的全新资料,科学、细致的发掘整理为复原当时人类的生活,自然环境、探求人类文化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演进关系等提供了新的资料,对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和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领域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学术问题。由于遗址发掘数量少,有些仅仅是初步的调查,较难获取极具学术价值的线索,这些都为我们全面了解当时人类的生业模式、经济形态、精神文化等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我们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发掘工作弥补这些缺欠,为究明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面貌,深入探讨我国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文化演进与环境变化、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南方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等重大学术课题提供新的线索。

图四 龙王辿遗址第四地点远眺

图五 龙王辿遗址第四地点发掘工作场景

图六 龙王辿遗址第四地点石制品出土状况

图七 龙王辿遗址第四地点石制品出土状况
为此,龙王辿遗址第四地点的发掘本年度正式启动,本年度的发掘已将4米左右的顶部堆积清理完毕。已经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层,出土了石英、石英岩及玉髓的石片和小石器等遗物,同时并发现有石块堆积的遗迹现象。这些重要发现为我们了解当时人类的技术体系和生活形态提供了新的资料。

图八 龙王辿遗址第四地点石制品集中分布

图九第四地点石制品集中分布细部

图一〇 龙王辿遗址第四地点尖状器出土状况

图一一 第四地点刮削器出土状况

图一二 龙王辿遗址第四地点细石器出土状况

图一三 龙王辿遗址第四地点石钻出土状况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参加人员:王小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工作队)
王炜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尹申平(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研究院)
李宇飞,魏唯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研究生)
史檬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队技师)
方开祥,牛新龙(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技师)
执笔者:王小庆
考古所科研处与中国考古网联合策划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