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江苏扬州城遗址的发掘—2015年社科院考古所田野考古成果(十九)

发布时间:2016-01-2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汪勃 王睿 王小迎
  2015年度,江苏工作队继续2014年未完成的宋宝祐城壕桥和水门遗址的发掘和扬州楚汉六朝广陵城的发掘,同时进行了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墙和城内道路遗迹的发掘,发掘面积合计约1200平方米。则要介绍如下。
 
  1.北城墙西段东部城门遗址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2015年发掘位置示意图
 
  清理出不晚于汉代的木构水涵洞、汉至晚唐杨吴时期的陆城门东边壁和水窦、南宋时期的水关和陆城门等遗迹,出土了砖瓦、汉剪轮“半两”铜钱、铁刀等遗物;西城门外南宋瓮城墙发掘结果表明,该瓮城墙明确为南宋晚期所筑,瓮城墙厚度合计约24.7米,夯土可分为3部分,分别厚17.8、20.65、3.5米。夯土墙体夯层清晰,底部海拔约20.75米,残存顶部海拔约22.6米。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北城墙西段东部城门遗址 地形地貌(上北)
 
  发掘结果表明,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北城墙西段东部城门,从战国使用至南宋时期跨越1700年,年代序列完整,不晚于汉代的木构遗存全国少见、保存完好、制作考究,木构遗存之上的汉晋南朝时期的遗存为广陵城的探寻提供了依据,隋唐时期的遗存则与隋江都事变文献中提及的江都宫城芳林门相关,南宋时期的遗存印证、补充了文献记载。
 

城门遗址第三期城门东侧边壁砌砖(南—北)
 
  2.宋宝祐城西城门外南宋瓮城墙、瓮城壕
 
      发掘结果表明,瓮城墙可分为三期,从早至晚分别厚约15.65、16.25、19.75米(不能确定其即为同期的瓮城墙厚度),底部海拔约20.00米,残存顶部海拔约22.6米;瓮城墙和主城墙或互不连结,瓮城墙外边缘距离瓮城壕内边线约26.8米。瓮城壕宽约23米,口部海拔15.25米;底部南高北低,海拔高度分别为东南15.1、东北14米;瓮城壕底部高于宋代以前主城壕口部岸际海拔13.68米,与主城壕不连通。     
 

城门遗址第六期夯土墙体叠压第5层(西南—东北)
 
       通过发掘,基本明确了扬州蜀岗古代城址西城门外瓮城墙和瓮城壕的时代及其宽度、深度等数据,获知了瓮城墙和瓮城壕之间的距离、高差等关系,进一步完善了该城址在主要历史时期的水位线资料。瓮城壕当与南部高地西侧直至平山堂城西北(今大明寺月湖、日湖)属于一个水系,这与《嘉靖惟扬志》“宋三城图”中描绘的情况基本一致。
  

城门遗址第六期水窦遗存(东北—西南)
 

城门遗址第七期水关遗迹(南—北)


城门遗址第七期补筑夯土及柱坑(西北—东南)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宋宝祐城西城门外瓮城壕YSTG1E:2中部南壁(东北—西南)
 
  3.城内西南隅东西向道路(EL6)
 
  东西向道路(EL6)为3条道路叠压,顶层路面在第3A层下,灰黄花土夹小石子,分层明显,有细小薄层;中层路土较纯净,质硬,为灰色,其上残存宽0.16—0.26、深0.09米车辙1道(方向96度);下层砖铺道路,呈东西向,方向87度,路面西高东低倾斜约5度,南北宽2.65米,东西出探沟,路面平铺边长33、厚7.5厘米的素面方砖,路牙用长35、宽18、厚6厘米的侧立条砖铺成。这条道路虽然仅揭露出局部,但是从其所处位置及遗迹本身的特点来看,推测这附近应该有较大型建筑,或是探寻江都宫成象殿的线索。
 

宋宝祐城西城门外夯1叠压第七期东列柱坑(西北—东南)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内西南隅东西向道路2015YSA0404T4A解剖沟(南—北)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领  队:汪勃
  参加人员:王睿、王小迎、束家平、刘刚、池军、常素玲、马大秋、马秋茹、张珠子、邵会珍、陈昊、王俊
  执  笔:汪勃、王睿、王小迎
考古所科研处与中国考古网联合策划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2015年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田野考古成果系列报道

江苏扬州城遗址的发掘—2015年社科院考古所田野考古成果(十九)

发布时间:2016-01-26

  2015年度,江苏工作队继续2014年未完成的宋宝祐城壕桥和水门遗址的发掘和扬州楚汉六朝广陵城的发掘,同时进行了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墙和城内道路遗迹的发掘,发掘面积合计约1200平方米。则要介绍如下。
 
  1.北城墙西段东部城门遗址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2015年发掘位置示意图
 
  清理出不晚于汉代的木构水涵洞、汉至晚唐杨吴时期的陆城门东边壁和水窦、南宋时期的水关和陆城门等遗迹,出土了砖瓦、汉剪轮“半两”铜钱、铁刀等遗物;西城门外南宋瓮城墙发掘结果表明,该瓮城墙明确为南宋晚期所筑,瓮城墙厚度合计约24.7米,夯土可分为3部分,分别厚17.8、20.65、3.5米。夯土墙体夯层清晰,底部海拔约20.75米,残存顶部海拔约22.6米。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北城墙西段东部城门遗址 地形地貌(上北)
 
  发掘结果表明,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北城墙西段东部城门,从战国使用至南宋时期跨越1700年,年代序列完整,不晚于汉代的木构遗存全国少见、保存完好、制作考究,木构遗存之上的汉晋南朝时期的遗存为广陵城的探寻提供了依据,隋唐时期的遗存则与隋江都事变文献中提及的江都宫城芳林门相关,南宋时期的遗存印证、补充了文献记载。
 

城门遗址第三期城门东侧边壁砌砖(南—北)
 
  2.宋宝祐城西城门外南宋瓮城墙、瓮城壕
 
      发掘结果表明,瓮城墙可分为三期,从早至晚分别厚约15.65、16.25、19.75米(不能确定其即为同期的瓮城墙厚度),底部海拔约20.00米,残存顶部海拔约22.6米;瓮城墙和主城墙或互不连结,瓮城墙外边缘距离瓮城壕内边线约26.8米。瓮城壕宽约23米,口部海拔15.25米;底部南高北低,海拔高度分别为东南15.1、东北14米;瓮城壕底部高于宋代以前主城壕口部岸际海拔13.68米,与主城壕不连通。     
 

城门遗址第六期夯土墙体叠压第5层(西南—东北)
 
       通过发掘,基本明确了扬州蜀岗古代城址西城门外瓮城墙和瓮城壕的时代及其宽度、深度等数据,获知了瓮城墙和瓮城壕之间的距离、高差等关系,进一步完善了该城址在主要历史时期的水位线资料。瓮城壕当与南部高地西侧直至平山堂城西北(今大明寺月湖、日湖)属于一个水系,这与《嘉靖惟扬志》“宋三城图”中描绘的情况基本一致。
  

城门遗址第六期水窦遗存(东北—西南)
 

城门遗址第七期水关遗迹(南—北)


城门遗址第七期补筑夯土及柱坑(西北—东南)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宋宝祐城西城门外瓮城壕YSTG1E:2中部南壁(东北—西南)
 
  3.城内西南隅东西向道路(EL6)
 
  东西向道路(EL6)为3条道路叠压,顶层路面在第3A层下,灰黄花土夹小石子,分层明显,有细小薄层;中层路土较纯净,质硬,为灰色,其上残存宽0.16—0.26、深0.09米车辙1道(方向96度);下层砖铺道路,呈东西向,方向87度,路面西高东低倾斜约5度,南北宽2.65米,东西出探沟,路面平铺边长33、厚7.5厘米的素面方砖,路牙用长35、宽18、厚6厘米的侧立条砖铺成。这条道路虽然仅揭露出局部,但是从其所处位置及遗迹本身的特点来看,推测这附近应该有较大型建筑,或是探寻江都宫成象殿的线索。
 

宋宝祐城西城门外夯1叠压第七期东列柱坑(西北—东南)


扬州蜀岗古代城址城内西南隅东西向道路2015YSA0404T4A解剖沟(南—北)
 
  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领  队:汪勃
  参加人员:王睿、王小迎、束家平、刘刚、池军、常素玲、马大秋、马秋茹、张珠子、邵会珍、陈昊、王俊
  执  笔:汪勃、王睿、王小迎
考古所科研处与中国考古网联合策划


作者:汪勃 王睿 王小迎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