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6.四川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境)先秦时期聚落遗址群

发布时间:2017-03-24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
  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西昌市文物管理所  德昌县文物管理所
 
  四川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境)所涉及的先秦时期聚落遗址主要位于安宁河西岸发育较好的二级阶地和斜坡地上。

  2016年8月以来,为配合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沿线涉及的安宁场、羊耳坡、新庄、高檐坎等先秦时期遗址陆续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逾万平方米。清理了500余座房址、灰坑、窑址、墓葬,出土了3000余件(组)陶器、石器、金属器标本。为安宁河流域构建先秦时期考古学时空框架、厘清考古学文化因素和谱系关系及研究先秦时期文化交流等问题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数个遗址中发现了105座先秦时期房址,这些房址主要分为基槽式、干栏式和半地穴式三类

  基槽式建筑为单间或两间式,一种房址基槽宽0.4~0.5米,面积6~70平方米。另一种房址基槽宽约0.2~0.3米,长5.3米,槽内有明显柱洞规律分布,当为木骨泥墙式建筑。羊耳坡遗址出土干栏式建筑由排列整齐有序的柱洞构成长方形建筑,3~5排不等,每排5~10余个,排间距在1.2~1.9米,面积50~110平方米。新庄遗址出土干栏式建筑区别明显,平面呈圆形、椭圆形,面积5~80平方米。半地穴式房址数量占比过半,广泛分布于多个遗址中。这类房址平面呈圆角方形或长方形,穴壁较直,存高0.1~0.6米,边长界于2.4~4.0米,面积6~13平方米。部分房址有柱洞,房址中部均有用火痕迹,多数房址未发现门道,但少量房址内侧有明显的生土台阶或平整石块,当为台阶之用。半地穴式房址内主要出土盘状砍砸器、刮削器、半月形穿孔石刀、侈口双耳罐、直筒罐等。陶器主要为夹砂灰褐、黄褐陶,多为素面,也有部分刻划几何纹饰和戳印纹。

  几处墓地的发掘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遗存

  新庄遗址墓地紧邻居址区北部,共发现长方形竖穴土坑墓158座、石构墓2座、瓮棺20座。竖穴土坑墓多为南北向排列,分布密集,亦有少量东西向及其他方向墓葬。墓葬多为直壁、平底,长1~4.5、宽0.4~1.4、深0.1~0.8米,少数墓葬发现有棺痕,人骨保存状况较差,仅少数墓葬发现有牙齿,头向北或向西,葬式不明;墓葬多有随葬品出土,随葬品数量1~40余件不等,随葬品种类有陶器、铜器、石器、玉器等,其中,陶器有壶、带流壶、罐、带流罐、双耳罐、尊、圈足豆、圈足簋、圈足杯、纺轮等;铜器有剑、戈、镯、铜泡等;石器有条状砾石、镞、针、斧、锛、凿等;玉器有玦、串珠等。

  新庄遗址清理的瓮棺葬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葬具的摆放主要分两类:一类竖直放置一件侈口平底罐;一类为两件带乳钉纹罐口对口水平放置。

  羊耳坡遗址也发现了分布面积较大的墓地,共清理竖穴土坑墓131座。A区墓地共发现长方形竖穴土坑墓96座,多为东西向排列,分布密集。墓葬多为直壁、平底,少数带有头龛,长1.4~2.3、宽0.5~1.1、深0.2~1.1米,少数墓葬发现有棺痕,人骨保存状况较差,仅少数墓葬发现有牙齿,头向西。墓葬多有随葬品出土,随葬品数量1~10余件不等,随葬品种类有陶器、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铜铁复合器、石器等,其中,陶器有双耳罐、单耳罐、纺轮等;金器有珠饰;银器有管饰;铜器有剑鞘首、镞、镯、扣饰等;铁器有剑、矛、斧、削刀、锸、镯、带钩、扣饰、衔等;铜铁复合器有铜柄铁剑;石器有条状砾石、镞、绿松石串珠等。

  羊耳坡遗址B区墓地共发现竖穴土坑墓35座,均为东西向排列,可分为长方形与甲字形两种形制。长方形墓葬共发现22座,形制较小,长1.08~1.86、宽约0.36~0.76、深约0.22~0.72米,出土随葬品数量较少,多在5件以下,均为陶器,器型有带流壶、圈足杯、圈足罐、平底罐、单耳罐等。甲字形墓葬共发现13座,形制较大,通长2.7~7.6、宽1.4~3、深0.6~1.4米。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均位于墓室西壁中部,为长方形斜坡或阶梯墓道,墓道底部多高于墓底0.2~0.4米,墓室呈长方形,个别墓室底部发现有生土二层台,部分墓葬发现有棺痕或椁痕,人骨保存较差,仅个别墓葬发现有牙齿。出土随葬品数量较多,多在7件以上,个别墓葬达50余件,器类有陶器、铜器、石器等,陶器有壶、带流壶、圈足杯、高柄杯、筒形杯、单耳杯、簋等,铜器有柳叶形短剑、三角援戈、削刀、手镯、珠等,石器有磨石、穿孔石器等。

  此外,出土1~2座墓葬的遗址还有烧房背后、大厂和陈家烧房遗址。墓葬数量虽少,但墓内随葬陶器数量较多,均呈组合形态。

  学术价值

  首次在川西南地区大规模发现半地穴式房址及干栏式建筑。为探索该区域古代建筑形式、建筑功用、气候环境等提供了新的线索;再者,在新庄、羊耳坡遗址内均有独立的居址和墓地功能分区,这为探索川西南地区先秦时期聚落结构提供了新的材料。

  调查发现的20余处先秦时期遗址,是川西南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可谓四川近年来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些遗址沿安宁河河谷分布,绵延百余公里,为探讨聚落形态、聚落群之间的地理空间分布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真正意义上构建起了安宁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空框架和谱系关系。目前,碳十四测年数据主要界于距今4800至3600年,这一时段考古遗存的大量发现,更是填补了川西南地区这个时期的缺环。同时在安宁河流域首次发现以随葬双耳罐为显著特征的考古遗存,这些墓葬排列有序,打破关系少,器物组合稳定清晰,对于重新认识先秦时期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格局、梳理本地考古学文化因素的来源及演变夯实了实物资料。

  为横断山区南北考古学文化传播、交流以及“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探索邛、筰等先秦时期族群交流、融合、迁徙、形成等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考古实证。

(责编:李来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6.四川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境)先秦时期聚落遗址群

发布时间:2017-03-24

  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 西昌市文物管理所  德昌县文物管理所
 
  四川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凉山境)所涉及的先秦时期聚落遗址主要位于安宁河西岸发育较好的二级阶地和斜坡地上。

  2016年8月以来,为配合成昆铁路扩能工程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西昌市文物管理所等单位对沿线涉及的安宁场、羊耳坡、新庄、高檐坎等先秦时期遗址陆续开展了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逾万平方米。清理了500余座房址、灰坑、窑址、墓葬,出土了3000余件(组)陶器、石器、金属器标本。为安宁河流域构建先秦时期考古学时空框架、厘清考古学文化因素和谱系关系及研究先秦时期文化交流等问题取得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数个遗址中发现了105座先秦时期房址,这些房址主要分为基槽式、干栏式和半地穴式三类

  基槽式建筑为单间或两间式,一种房址基槽宽0.4~0.5米,面积6~70平方米。另一种房址基槽宽约0.2~0.3米,长5.3米,槽内有明显柱洞规律分布,当为木骨泥墙式建筑。羊耳坡遗址出土干栏式建筑由排列整齐有序的柱洞构成长方形建筑,3~5排不等,每排5~10余个,排间距在1.2~1.9米,面积50~110平方米。新庄遗址出土干栏式建筑区别明显,平面呈圆形、椭圆形,面积5~80平方米。半地穴式房址数量占比过半,广泛分布于多个遗址中。这类房址平面呈圆角方形或长方形,穴壁较直,存高0.1~0.6米,边长界于2.4~4.0米,面积6~13平方米。部分房址有柱洞,房址中部均有用火痕迹,多数房址未发现门道,但少量房址内侧有明显的生土台阶或平整石块,当为台阶之用。半地穴式房址内主要出土盘状砍砸器、刮削器、半月形穿孔石刀、侈口双耳罐、直筒罐等。陶器主要为夹砂灰褐、黄褐陶,多为素面,也有部分刻划几何纹饰和戳印纹。

  几处墓地的发掘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遗存

  新庄遗址墓地紧邻居址区北部,共发现长方形竖穴土坑墓158座、石构墓2座、瓮棺20座。竖穴土坑墓多为南北向排列,分布密集,亦有少量东西向及其他方向墓葬。墓葬多为直壁、平底,长1~4.5、宽0.4~1.4、深0.1~0.8米,少数墓葬发现有棺痕,人骨保存状况较差,仅少数墓葬发现有牙齿,头向北或向西,葬式不明;墓葬多有随葬品出土,随葬品数量1~40余件不等,随葬品种类有陶器、铜器、石器、玉器等,其中,陶器有壶、带流壶、罐、带流罐、双耳罐、尊、圈足豆、圈足簋、圈足杯、纺轮等;铜器有剑、戈、镯、铜泡等;石器有条状砾石、镞、针、斧、锛、凿等;玉器有玦、串珠等。

  新庄遗址清理的瓮棺葬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葬具的摆放主要分两类:一类竖直放置一件侈口平底罐;一类为两件带乳钉纹罐口对口水平放置。

  羊耳坡遗址也发现了分布面积较大的墓地,共清理竖穴土坑墓131座。A区墓地共发现长方形竖穴土坑墓96座,多为东西向排列,分布密集。墓葬多为直壁、平底,少数带有头龛,长1.4~2.3、宽0.5~1.1、深0.2~1.1米,少数墓葬发现有棺痕,人骨保存状况较差,仅少数墓葬发现有牙齿,头向西。墓葬多有随葬品出土,随葬品数量1~10余件不等,随葬品种类有陶器、金器、银器、铜器、铁器、铜铁复合器、石器等,其中,陶器有双耳罐、单耳罐、纺轮等;金器有珠饰;银器有管饰;铜器有剑鞘首、镞、镯、扣饰等;铁器有剑、矛、斧、削刀、锸、镯、带钩、扣饰、衔等;铜铁复合器有铜柄铁剑;石器有条状砾石、镞、绿松石串珠等。

  羊耳坡遗址B区墓地共发现竖穴土坑墓35座,均为东西向排列,可分为长方形与甲字形两种形制。长方形墓葬共发现22座,形制较小,长1.08~1.86、宽约0.36~0.76、深约0.22~0.72米,出土随葬品数量较少,多在5件以下,均为陶器,器型有带流壶、圈足杯、圈足罐、平底罐、单耳罐等。甲字形墓葬共发现13座,形制较大,通长2.7~7.6、宽1.4~3、深0.6~1.4米。由墓道、墓室两部分组成,墓道均位于墓室西壁中部,为长方形斜坡或阶梯墓道,墓道底部多高于墓底0.2~0.4米,墓室呈长方形,个别墓室底部发现有生土二层台,部分墓葬发现有棺痕或椁痕,人骨保存较差,仅个别墓葬发现有牙齿。出土随葬品数量较多,多在7件以上,个别墓葬达50余件,器类有陶器、铜器、石器等,陶器有壶、带流壶、圈足杯、高柄杯、筒形杯、单耳杯、簋等,铜器有柳叶形短剑、三角援戈、削刀、手镯、珠等,石器有磨石、穿孔石器等。

  此外,出土1~2座墓葬的遗址还有烧房背后、大厂和陈家烧房遗址。墓葬数量虽少,但墓内随葬陶器数量较多,均呈组合形态。

  学术价值

  首次在川西南地区大规模发现半地穴式房址及干栏式建筑。为探索该区域古代建筑形式、建筑功用、气候环境等提供了新的线索;再者,在新庄、羊耳坡遗址内均有独立的居址和墓地功能分区,这为探索川西南地区先秦时期聚落结构提供了新的材料。

  调查发现的20余处先秦时期遗址,是川西南地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可谓四川近年来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这些遗址沿安宁河河谷分布,绵延百余公里,为探讨聚落形态、聚落群之间的地理空间分布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真正意义上构建起了安宁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空框架和谱系关系。目前,碳十四测年数据主要界于距今4800至3600年,这一时段考古遗存的大量发现,更是填补了川西南地区这个时期的缺环。同时在安宁河流域首次发现以随葬双耳罐为显著特征的考古遗存,这些墓葬排列有序,打破关系少,器物组合稳定清晰,对于重新认识先秦时期该区域考古学文化的格局、梳理本地考古学文化因素的来源及演变夯实了实物资料。

  为横断山区南北考古学文化传播、交流以及“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提供了新的证据。对探索邛、筰等先秦时期族群交流、融合、迁徙、形成等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为南方丝绸之路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考古实证。

(责编:李来玉)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