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考古是你想的那样吗?考古系姑娘用漫画图解“盗墓空间”

发布时间:2014-11-15文章出处:澎湃新闻作者:陈诗悦
 
  考古是古墓寻宝?考古是大战僵尸?考古是鉴宝?郑州大学考古系大四学生李子一用漫画告诉公众考古究竟是什么。
 
  “上小学时,我以为考古是古墓寻宝;初中,我以为考古是大战僵尸;高中,我以为考古是鉴宝……真相,在实习时浮出水面……”11月8日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公众微信号中国考古网每天推送一组画风可爱逗趣、普及考古小知识的漫画,漫画的作者是郑州大学考古系的大四学生李子一。
 
        

 
  第一期的漫画里,一只浓眉小眼的狸猫成为主角,在回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对于神秘考古世界的幻想后,最后却只在瑟瑟寒风和荒芜工地上倚着洛阳铲无语望天,这一期就叫做“幻想遇到现实”。李子一用萌萌的画风和简练的语言分享了一个专业学生视角下的考古天地,也修正了大众眼中的这个神秘世界。
        
  漫画来自苦中作乐的实习生活
        
  “我这两天快给采访给狂轰乱炸死啦!”接通李子一的电话,这个豪爽的姑娘就乐呵地“抱怨”了一句,不过提及自己的漫画和考古实习,她依旧能滔滔不绝。
        
  漫画的由头始自2013年9月底到第二年1月的考古实习,李子一和她的同学们前往河南荥阳官庄发掘一个西周时期的城址,不过这次让很多同龄人艳羡的经历,却其实苦不堪言。李子一用她漫画式的夸张向早报记者描绘了考古人的一天:
        
  6:00,在一片寒风瑟瑟中起床,大冬天的温度只有零下10°,屋里也没有暖气;
        
  6:45,准时开早饭;
        
  7:00,大家拖着前一天腰酸背痛的躯体,拿着锄头、铲子灰头土脸地踩着田埂地往工地走。
        
  7:30,准时开挖!
        
  7:30~11:30,挖挖挖!
        
  11:30~13:30,午休时间,有农村大娘招待的大锅饭,可是真没啥好印象。
        
  13:30~17:30,继续挖挖挖!
        
  晚饭以后,大伙会聚集在一起开会,总结当天的工作和布置任务。接着每个人要整理资料和当天发掘的情况。所有这些都完成后,差不多已经晚上十一点,为了第二天的发掘,还是睡吧。
        
  这样早出晚归的“农耕生活”不间断地持续了三个半月,李子一说当时她们最盼望的就是雨天,因为所有室外的活动都不用进行了,但不幸的是,100多天里,她们只遇到了4次。“真的是特艰苦,两周洗一次澡,没有互联网,电视机也是坏的,有钱都花不出去,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带着银行卡去。”李子一说。不过和同学们一起钻探、挖土、刷陶片,甚至是在屋子里打老鼠,都成为了很宝贵的经历。官庄回来之后,李子一将实习的趣事画成了漫画,用一个类似狸猫的卡通形象作为主角,发表在了名为“郑州大学官庄考古队”的微博上。最初只是和好朋友之间的分享,没想到引来很多关注,现在这个微博号有1600多人的粉丝,还有来自其他学校的同学向她咨询考古考研的问题。



 
      
  漫画的素材得来自生活
        
  一次考古实践的素材毕竟有限,回来后画了两个月,李子一就觉得有些捉襟见肘,正想放弃的时候,一位北大考古系相熟的老师建议她画些公众考古的内容,于是考古漫画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考古新手指南,是专门画给学弟妹的课程“宝典”,比如在人骨课上不要单手抓头颅、不要把骨头拿到桌面以外的地方;比如探方日记的写法,如果格式不对不够客观严谨难保不被领队“打回重写”。李子一很坦白,“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经历,探方日记的要求很严格,我重抄三四遍的经历都有呢。”
        
  而公众考古系列则是纠正大众对于考古这门学科的一些误解,比如“考古不是挖恐龙”就解释了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的区别,“考古人回老家”则是她和同学们平时常常会遭遇的啼笑皆非的问题,“你能不能帮我看看这个碗值多少钱?”、“下次你挖了东西可不可以给我留一个?”李子一的漫画不仅仅让“同行们”看了觉得“膝盖中了一箭”,也渐渐让普通大众在会心一笑中了解这个原本充满神秘感的行业。
        
  李子一并没有美术基础,她的一流漫画功力只因为自己是个资深漫迷。“我最喜欢的漫画是《七龙珠》,从幼儿园一直看到现在。”课余的时候李子一喜欢淘漫画书,特别是路边小摊上正在打折的漫画书。“我会边看边学,研究作者的构图思路和情节的走向,自己再多练,也就渐渐顺手了,这和考古是一样的。另外,我的漫画和暴走漫画很像的一点就是都很贴近生活。”
        
  在她看来,画漫画重要的不是画风的呈现,而是有意思的故事和清晰的思路,而考古实践这段有趣的经历和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也给了她源源不断的故事素材和灵感源泉。不过让这个在微博上自称“ 考古圈一画画的,漫画圈一挖墓的”的女生来权衡心中考古和漫画的天秤,她会说“漫画才是我终身的事业,如果有一天考古的素材没了,我一定会去画别的东西的。”


 
        
  严谨扎实的依据是推广的关键
        
  李子一的考古漫画真正开始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是在今年8月,第二届“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向公众征集了漫画、微电影、视频等作品,李子一选送了她的几幅漫画并获得了当次评选的一等奖。在展示过程中,漫画被加上配乐做成了小动漫的形式,得到了与会的许多文博单位和专业高校的认可,她的作品也开始被业内更多人了解。

        
  作为承办方之一的中国考古网也是在这时注意到了这个女生。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中国考古网负责人乔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在会议上见了李子一,与她讨论说干脆做一个专题可能效果会更好,于是向她要了以前的作品,做成系列开始陆续在网站、微博、微信上同时发布,浏览量和转发量都超出了预想,甚至很多业内的学者都转发了微信。乔玉坦言,“看她的漫画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毕竟这也是我走过的路,也是我曾经的青春年少。”
        
  长期致力于推动公共考古发展的乔玉认为,考古学绝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一门学科,它应该是我们追踪溯源、传承历史的基石,所以公共考古是势在必行的。不过历来的公共考古形式虽多样,却少有形成广泛辐射力的。这次李子一的漫画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除了活泼的画风外,乔玉觉得更重要的是内容严谨,简明扼要,有事实作为依据。“她用几幅画就道出了发掘、调查的全过程,甚至使用工具都跃然纸上,可以看出,她是个合格的好学生,对各个考古流程理解很透彻。”
        
  已经大四的李子一正在准备申请国外的学校,硕士阶段打算继续深造研究体质人类学,她希望如果漫画出版后成书后能够不用花父母的钱念书。(记者 陈诗悦)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第二届“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

考古是你想的那样吗?考古系姑娘用漫画图解“盗墓空间”

发布时间:2014-11-15

 
  考古是古墓寻宝?考古是大战僵尸?考古是鉴宝?郑州大学考古系大四学生李子一用漫画告诉公众考古究竟是什么。
 
  “上小学时,我以为考古是古墓寻宝;初中,我以为考古是大战僵尸;高中,我以为考古是鉴宝……真相,在实习时浮出水面……”11月8日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公众微信号中国考古网每天推送一组画风可爱逗趣、普及考古小知识的漫画,漫画的作者是郑州大学考古系的大四学生李子一。
 
        

 
  第一期的漫画里,一只浓眉小眼的狸猫成为主角,在回顾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对于神秘考古世界的幻想后,最后却只在瑟瑟寒风和荒芜工地上倚着洛阳铲无语望天,这一期就叫做“幻想遇到现实”。李子一用萌萌的画风和简练的语言分享了一个专业学生视角下的考古天地,也修正了大众眼中的这个神秘世界。
        
  漫画来自苦中作乐的实习生活
        
  “我这两天快给采访给狂轰乱炸死啦!”接通李子一的电话,这个豪爽的姑娘就乐呵地“抱怨”了一句,不过提及自己的漫画和考古实习,她依旧能滔滔不绝。
        
  漫画的由头始自2013年9月底到第二年1月的考古实习,李子一和她的同学们前往河南荥阳官庄发掘一个西周时期的城址,不过这次让很多同龄人艳羡的经历,却其实苦不堪言。李子一用她漫画式的夸张向早报记者描绘了考古人的一天:
        
  6:00,在一片寒风瑟瑟中起床,大冬天的温度只有零下10°,屋里也没有暖气;
        
  6:45,准时开早饭;
        
  7:00,大家拖着前一天腰酸背痛的躯体,拿着锄头、铲子灰头土脸地踩着田埂地往工地走。
        
  7:30,准时开挖!
        
  7:30~11:30,挖挖挖!
        
  11:30~13:30,午休时间,有农村大娘招待的大锅饭,可是真没啥好印象。
        
  13:30~17:30,继续挖挖挖!
        
  晚饭以后,大伙会聚集在一起开会,总结当天的工作和布置任务。接着每个人要整理资料和当天发掘的情况。所有这些都完成后,差不多已经晚上十一点,为了第二天的发掘,还是睡吧。
        
  这样早出晚归的“农耕生活”不间断地持续了三个半月,李子一说当时她们最盼望的就是雨天,因为所有室外的活动都不用进行了,但不幸的是,100多天里,她们只遇到了4次。“真的是特艰苦,两周洗一次澡,没有互联网,电视机也是坏的,有钱都花不出去,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带着银行卡去。”李子一说。不过和同学们一起钻探、挖土、刷陶片,甚至是在屋子里打老鼠,都成为了很宝贵的经历。官庄回来之后,李子一将实习的趣事画成了漫画,用一个类似狸猫的卡通形象作为主角,发表在了名为“郑州大学官庄考古队”的微博上。最初只是和好朋友之间的分享,没想到引来很多关注,现在这个微博号有1600多人的粉丝,还有来自其他学校的同学向她咨询考古考研的问题。



 
      
  漫画的素材得来自生活
        
  一次考古实践的素材毕竟有限,回来后画了两个月,李子一就觉得有些捉襟见肘,正想放弃的时候,一位北大考古系相熟的老师建议她画些公众考古的内容,于是考古漫画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考古新手指南,是专门画给学弟妹的课程“宝典”,比如在人骨课上不要单手抓头颅、不要把骨头拿到桌面以外的地方;比如探方日记的写法,如果格式不对不够客观严谨难保不被领队“打回重写”。李子一很坦白,“这些都是我自己的经历,探方日记的要求很严格,我重抄三四遍的经历都有呢。”
        
  而公众考古系列则是纠正大众对于考古这门学科的一些误解,比如“考古不是挖恐龙”就解释了考古学和古生物学的区别,“考古人回老家”则是她和同学们平时常常会遭遇的啼笑皆非的问题,“你能不能帮我看看这个碗值多少钱?”、“下次你挖了东西可不可以给我留一个?”李子一的漫画不仅仅让“同行们”看了觉得“膝盖中了一箭”,也渐渐让普通大众在会心一笑中了解这个原本充满神秘感的行业。
        
  李子一并没有美术基础,她的一流漫画功力只因为自己是个资深漫迷。“我最喜欢的漫画是《七龙珠》,从幼儿园一直看到现在。”课余的时候李子一喜欢淘漫画书,特别是路边小摊上正在打折的漫画书。“我会边看边学,研究作者的构图思路和情节的走向,自己再多练,也就渐渐顺手了,这和考古是一样的。另外,我的漫画和暴走漫画很像的一点就是都很贴近生活。”
        
  在她看来,画漫画重要的不是画风的呈现,而是有意思的故事和清晰的思路,而考古实践这段有趣的经历和这门学科的独特魅力也给了她源源不断的故事素材和灵感源泉。不过让这个在微博上自称“ 考古圈一画画的,漫画圈一挖墓的”的女生来权衡心中考古和漫画的天秤,她会说“漫画才是我终身的事业,如果有一天考古的素材没了,我一定会去画别的东西的。”


 
        
  严谨扎实的依据是推广的关键
        
  李子一的考古漫画真正开始走出自己的小圈子是在今年8月,第二届“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向公众征集了漫画、微电影、视频等作品,李子一选送了她的几幅漫画并获得了当次评选的一等奖。在展示过程中,漫画被加上配乐做成了小动漫的形式,得到了与会的许多文博单位和专业高校的认可,她的作品也开始被业内更多人了解。

        
  作为承办方之一的中国考古网也是在这时注意到了这个女生。隶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中国考古网负责人乔玉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她在会议上见了李子一,与她讨论说干脆做一个专题可能效果会更好,于是向她要了以前的作品,做成系列开始陆续在网站、微博、微信上同时发布,浏览量和转发量都超出了预想,甚至很多业内的学者都转发了微信。乔玉坦言,“看她的漫画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毕竟这也是我走过的路,也是我曾经的青春年少。”
        
  长期致力于推动公共考古发展的乔玉认为,考古学绝不仅仅是象牙塔里的一门学科,它应该是我们追踪溯源、传承历史的基石,所以公共考古是势在必行的。不过历来的公共考古形式虽多样,却少有形成广泛辐射力的。这次李子一的漫画之所以能够流行起来,除了活泼的画风外,乔玉觉得更重要的是内容严谨,简明扼要,有事实作为依据。“她用几幅画就道出了发掘、调查的全过程,甚至使用工具都跃然纸上,可以看出,她是个合格的好学生,对各个考古流程理解很透彻。”
        
  已经大四的李子一正在准备申请国外的学校,硕士阶段打算继续深造研究体质人类学,她希望如果漫画出版后成书后能够不用花父母的钱念书。(记者 陈诗悦)  

 

作者:陈诗悦

文章出处: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