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保护•传承•发展——走进秦始皇帝的地下王国(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讲座纪实)

发布时间:2018-10-2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2018年10月20日下午两点,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讲座的首场,四川省图书馆巴蜀讲坛系列之“保护•传承•发展——走进秦始皇帝的地下王国”,在四川省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侯宁彬院长。讲座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万娇主持。

  讲座主要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概况、考古工作、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未来之路。

侯宁彬院长

  讲座开始,侯院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的概况。秦始皇帝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约3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1′-109°21′,北纬34°21′-34°27′。海拔高度为600~1200米,坐落在骊山北麓的山前冲积扇上,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南北高差达85米。南倚骊山、北临渭水。秦始皇帝陵的核心区域为秦始皇帝陵陵园,目前所发掘的兵马俑陪葬坑仅是秦始皇帝陵陪葬系统的冰山一角。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则是依托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陪葬坑而建的遗址类博物馆,属国家一级博物馆、5A级旅游景区。经过近四十年持续不断的考古、研究和建设,目前已发展为集教育、科研、管护、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文化空间。

  接着,侯院长介绍了秦始皇帝陵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考古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4年之前。这一阶段,国内外学者都曾对秦始皇陵做过调查和记录,对秦始皇陵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1974年当地村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处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碎片,成为对秦始皇陵整个区域进行系统调查和勘探的重要契机。第二阶段为1974-1998年。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在秦始皇兵马俑的三座陪葬坑上。第三个阶段为1998年-2009年。考古工作重点由兵马俑转移至秦始皇陵园,确定了秦始皇陵园的大致范围,认定了秦始皇陵园内部基本格局,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第四阶段为2009年以后。秦始皇陵博物院对兵马俑陪葬坑继续发掘,对陵园内外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和勘探,确认秦始皇帝陵陵园辐射范围约为60平方公里。

  秦始皇帝陵陵园是依照秦咸阳城的格局规划的,反映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截止目前,秦始皇帝陵陵园内外发现的主要遗迹有城墙、陪葬坑、封土、地宫、刑徒墓地、道路交通系统、工程遗迹、材料加工场等。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兵马俑陪葬坑的建造方式、军吏俑的层级、石料来源等问题都有了新认识。结合一号坑的考古发掘工作,侯院长也谈到了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博物馆多种展示方式的结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通过展示木头腐朽塌陷的状态,考古发掘现场,以及文物修复、保护完成的状态,让公众更清楚地了解一号坑本身的建筑结构。最后侯院长说到,现在的考古应是多学科交叉的考古发掘,采集的数据是立体的、综合的,通过文字记录、图像、影像等可以复原考古发掘的过程。

讲座现场

  在谈到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时,侯院长对暴露在空气中很快脱落的兵马俑身上的彩绘深感痛心。侯院长谈到,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之前,首先要知道文化遗产本体及其周边环境的风貌,以及要害部位与核心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秦始皇帝陵的科技保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土遗址本身的保护,二是藏品保护。藏品保护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彩绘的保护。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用近20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了秦俑身上彩绘保护的问题。另一项重要内容是藏品的预防性保护。此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对考古发掘现场出土遗迹的保护、秦始皇兵马俑的修复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此外,侯院长还谈到了秦始皇陵博物馆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成列。通过对遗迹本身、环境风貌、藏品进行展示,告诉公众博物馆研究、保护、传承的对象和内容。除了基本陈列之外,丰富多样的特展让公众在感受中央文明的同时,体验当时其他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领悟秦始皇统一对中国的重大意义,了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二是社会教育活动。通过文化体验、公众考古活动等,最终达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的目的。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侯院长也谈到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博物馆目前在规划上存在的“分割”问题。这种“分割”问题所导致的观众“选择性体验”,使公众并不能清晰领悟秦始皇帝陵与兵马俑之间的关系。秦始皇陵博物院希望将来通过对秦始皇帝陵的陵园内部布局进行解读,告诉公众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秦文化本身的内涵,最终达到博物馆适度、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的效果。

现场提问 

  最后,侯院长为大家讲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未来之路。2013年,陕西省公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入选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同时还将实施科学考古系统工程、文物保护系统工程、博物院展示系统工程、优质服务系统工程、文创产业系统工程、3D影院建设工程、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大家今后去参观秦始皇帝陵园会有更直观、更全面的感受。

  讲座后,热心听众围绕秦始皇陵的保护提出了各种有意思的问题,侯院长也一一耐心解答。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听众围着侯院长追问秦陵的各种问题。

文字整理:四川会务组 张璐 

  摄影:四川会务组 张璐    

  审核:万娇    

  编辑: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

保护•传承•发展——走进秦始皇帝的地下王国(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讲座纪实)

发布时间:2018-10-26

  2018年10月20日下午两点,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讲座的首场,四川省图书馆巴蜀讲坛系列之“保护•传承•发展——走进秦始皇帝的地下王国”,在四川省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嘉宾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侯宁彬院长。讲座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助理万娇主持。

  讲座主要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概况、考古工作、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未来之路。

侯宁彬院长

  讲座开始,侯院长首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的概况。秦始皇帝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东约35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1′-109°21′,北纬34°21′-34°27′。海拔高度为600~1200米,坐落在骊山北麓的山前冲积扇上,地势自南向北倾斜,南北高差达85米。南倚骊山、北临渭水。秦始皇帝陵的核心区域为秦始皇帝陵陵园,目前所发掘的兵马俑陪葬坑仅是秦始皇帝陵陪葬系统的冰山一角。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则是依托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陪葬坑而建的遗址类博物馆,属国家一级博物馆、5A级旅游景区。经过近四十年持续不断的考古、研究和建设,目前已发展为集教育、科研、管护、休闲、游憩为一体的多功能公共文化空间。

  接着,侯院长介绍了秦始皇帝陵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考古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4年之前。这一阶段,国内外学者都曾对秦始皇陵做过调查和记录,对秦始皇陵有了较为直观的认识。1974年当地村民在秦始皇陵东侧约1.5公里处偶然发现了兵马俑碎片,成为对秦始皇陵整个区域进行系统调查和勘探的重要契机。第二阶段为1974-1998年。这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在秦始皇兵马俑的三座陪葬坑上。第三个阶段为1998年-2009年。考古工作重点由兵马俑转移至秦始皇陵园,确定了秦始皇陵园的大致范围,认定了秦始皇陵园内部基本格局,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成果。第四阶段为2009年以后。秦始皇陵博物院对兵马俑陪葬坑继续发掘,对陵园内外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和勘探,确认秦始皇帝陵陵园辐射范围约为60平方公里。

  秦始皇帝陵陵园是依照秦咸阳城的格局规划的,反映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截止目前,秦始皇帝陵陵园内外发现的主要遗迹有城墙、陪葬坑、封土、地宫、刑徒墓地、道路交通系统、工程遗迹、材料加工场等。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对兵马俑陪葬坑的建造方式、军吏俑的层级、石料来源等问题都有了新认识。结合一号坑的考古发掘工作,侯院长也谈到了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博物馆多种展示方式的结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通过展示木头腐朽塌陷的状态,考古发掘现场,以及文物修复、保护完成的状态,让公众更清楚地了解一号坑本身的建筑结构。最后侯院长说到,现在的考古应是多学科交叉的考古发掘,采集的数据是立体的、综合的,通过文字记录、图像、影像等可以复原考古发掘的过程。

讲座现场

  在谈到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时,侯院长对暴露在空气中很快脱落的兵马俑身上的彩绘深感痛心。侯院长谈到,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之前,首先要知道文化遗产本体及其周边环境的风貌,以及要害部位与核心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对文物本体和周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秦始皇帝陵的科技保护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土遗址本身的保护,二是藏品保护。藏品保护的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彩绘的保护。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用近20年的时间,基本解决了秦俑身上彩绘保护的问题。另一项重要内容是藏品的预防性保护。此外,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对考古发掘现场出土遗迹的保护、秦始皇兵马俑的修复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多成果。

  此外,侯院长还谈到了秦始皇陵博物馆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利用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成列。通过对遗迹本身、环境风貌、藏品进行展示,告诉公众博物馆研究、保护、传承的对象和内容。除了基本陈列之外,丰富多样的特展让公众在感受中央文明的同时,体验当时其他六国文化的基本面貌,领悟秦始皇统一对中国的重大意义,了解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二是社会教育活动。通过文化体验、公众考古活动等,最终达到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社会的目的。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侯院长也谈到秦始皇帝陵和兵马俑博物馆目前在规划上存在的“分割”问题。这种“分割”问题所导致的观众“选择性体验”,使公众并不能清晰领悟秦始皇帝陵与兵马俑之间的关系。秦始皇陵博物院希望将来通过对秦始皇帝陵的陵园内部布局进行解读,告诉公众秦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作用,秦文化本身的内涵,最终达到博物馆适度、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的效果。

现场提问 

  最后,侯院长为大家讲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未来之路。2013年,陕西省公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入选十大文化旅游景区项目,同时还将实施科学考古系统工程、文物保护系统工程、博物院展示系统工程、优质服务系统工程、文创产业系统工程、3D影院建设工程、数字博物馆建设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大家今后去参观秦始皇帝陵园会有更直观、更全面的感受。

  讲座后,热心听众围绕秦始皇陵的保护提出了各种有意思的问题,侯院长也一一耐心解答。讲座结束后,意犹未尽的听众围着侯院长追问秦陵的各种问题。

文字整理:四川会务组 张璐 

  摄影:四川会务组 张璐    

  审核:万娇    

  编辑:韩翰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