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汉魏洛阳城与太极殿的考察——探索中国古代居中宫城制度之源(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讲座纪实)

发布时间:2018-10-30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2018年10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钱国祥研究员在成都博物馆,以汉魏洛阳城与太极殿的考古发掘及研究情况为例,带领三百位观众探寻了中国古代居中宫城制度之源。此次讲座也是于今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配套讲座之一。

  钱国祥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汉魏洛阳城的地理区位优势,接着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主要就汉魏洛阳城与太极殿对于中国古代居中宫城制度进行了论述。

钱国祥研究员

  中国古代都城的形制,是一个继承传统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居中而治,四塞险固,山河拱戴”成为后世中国封建王朝建都选址的既定理念。自秦汉时期的多宫形制,如何发展到隋唐宋元明清的单一宫城居北居中的形制? 

讲座现场

  1、始于曹魏洛阳城的单一宫城制

  秦、汉时期的洛阳城与西汉长安城一样,城内由若干个体的宫城组成,各种殿堂楼阁鳞次栉比,遍布城内。东汉末年,洛阳城毁于战火。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后,正式建都洛阳,在东汉洛阳城废墟上重建都城,南北宫格局形制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据专家考证,太极殿主体建筑始建于曹魏时期,北魏时期重修沿用,证实了文献记载曹魏新建的洛阳宫是一座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由此也确认了中国古代由汉代多宫制到以后各代居北居中单一宫城形制的转变时间,由以前认为的南北朝时期提早到三国曹魏时期,这在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曹魏洛阳城的宫殿布局,直接影响到了后代,使魏晋以至北魏洛阳城的宫城形制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崭新变化。它改变了秦汉以来南北两宫对峙为主的宫城布局格式,确立了宫城位于整个城市北部中间,这是古代都城宫殿布局形制的一个重要变化。

  这种“建中立极”单一宫城的都城形制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军事态势有关,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节俭风气和制度变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对后世都城影响极为深远,成为诸多都城竞相模仿的典范。

  2、内城外建郭城 完善城市功能

  北魏洛阳城形制发生较大变化,宣武帝景明年间将汉晋洛阳大城变成了内城,在内城外新建了外郭城,城市范围达到了“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的空前规模。整个郭城呈东西长方形,有三条东西大道贯穿全城。有城无市不叫城市。这一时期内城中除了宫殿区、皇家禁苑、官署、社庙、武库、太仓及重要的佛寺、官邸外,一般官宅、寺院、民居、手工业作坊和市场大都放到了内城以外的郭城内。外郭城的出现,是汉魏洛阳城形制演变中一次最重要变化,该城出现了由郭城、内城与宫城组成的三道城圈,这也是都城发展史上的创新。

  3、“建中立极”是历代王朝对“中”的崇尚

  由曹魏洛阳城首创的太极殿,及其体现出的“建中立极”都城规划思想,是后世中国古代都城和许多东亚国家的城址建设发挥了重要影响。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都城形制演变史上,曹魏时期的都城规划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都城十二门、街开三道、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庙等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凝聚与提升,也是我国不断融合、壮大、发展的重要文化源泉。

  讲座最后,热心的现场观众向钱国祥研究员提出宫城演变的问题,钱国祥研究员一一细心解答。

图/文整理:四川会务组 王诗瑶

     审核:万娇

     责编:荼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

汉魏洛阳城与太极殿的考察——探索中国古代居中宫城制度之源(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共考古讲座纪实)

发布时间:2018-10-30

  2018年10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钱国祥研究员在成都博物馆,以汉魏洛阳城与太极殿的考古发掘及研究情况为例,带领三百位观众探寻了中国古代居中宫城制度之源。此次讲座也是于今日开幕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配套讲座之一。

  钱国祥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汉魏洛阳城的地理区位优势,接着结合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主要就汉魏洛阳城与太极殿对于中国古代居中宫城制度进行了论述。

钱国祥研究员

  中国古代都城的形制,是一个继承传统不断发展演进的过程。“居中而治,四塞险固,山河拱戴”成为后世中国封建王朝建都选址的既定理念。自秦汉时期的多宫形制,如何发展到隋唐宋元明清的单一宫城居北居中的形制? 

讲座现场

  1、始于曹魏洛阳城的单一宫城制

  秦、汉时期的洛阳城与西汉长安城一样,城内由若干个体的宫城组成,各种殿堂楼阁鳞次栉比,遍布城内。东汉末年,洛阳城毁于战火。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后,正式建都洛阳,在东汉洛阳城废墟上重建都城,南北宫格局形制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据专家考证,太极殿主体建筑始建于曹魏时期,北魏时期重修沿用,证实了文献记载曹魏新建的洛阳宫是一座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由此也确认了中国古代由汉代多宫制到以后各代居北居中单一宫城形制的转变时间,由以前认为的南北朝时期提早到三国曹魏时期,这在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曹魏洛阳城的宫殿布局,直接影响到了后代,使魏晋以至北魏洛阳城的宫城形制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崭新变化。它改变了秦汉以来南北两宫对峙为主的宫城布局格式,确立了宫城位于整个城市北部中间,这是古代都城宫殿布局形制的一个重要变化。

  这种“建中立极”单一宫城的都城形制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军事态势有关,体现了当时社会的节俭风气和制度变革,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对后世都城影响极为深远,成为诸多都城竞相模仿的典范。

  2、内城外建郭城 完善城市功能

  北魏洛阳城形制发生较大变化,宣武帝景明年间将汉晋洛阳大城变成了内城,在内城外新建了外郭城,城市范围达到了“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的空前规模。整个郭城呈东西长方形,有三条东西大道贯穿全城。有城无市不叫城市。这一时期内城中除了宫殿区、皇家禁苑、官署、社庙、武库、太仓及重要的佛寺、官邸外,一般官宅、寺院、民居、手工业作坊和市场大都放到了内城以外的郭城内。外郭城的出现,是汉魏洛阳城形制演变中一次最重要变化,该城出现了由郭城、内城与宫城组成的三道城圈,这也是都城发展史上的创新。

  3、“建中立极”是历代王朝对“中”的崇尚

  由曹魏洛阳城首创的太极殿,及其体现出的“建中立极”都城规划思想,是后世中国古代都城和许多东亚国家的城址建设发挥了重要影响。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都城形制演变史上,曹魏时期的都城规划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都城十二门、街开三道、前朝后寝、中轴对称、左祖右庙等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凝聚与提升,也是我国不断融合、壮大、发展的重要文化源泉。

  讲座最后,热心的现场观众向钱国祥研究员提出宫城演变的问题,钱国祥研究员一一细心解答。

图/文整理:四川会务组 王诗瑶

     审核:万娇

     责编:荼荼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