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座宋墓》讲座纪实
第六届“中国公共考古——贵州论坛”第四场公共讲演活动特别邀请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嘉励研究员在贵州省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主讲《两座宋墓》,讲座由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必素所长主持。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嘉励研究员
郑嘉励老师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两座南宋墓葬的发现及发掘过程。
第一座是浙江金华武义的南宋徐谓礼墓,2011年郑老师在武义出差时发现了文物贩子拿的告身、敕黄文书的照片。后经有关单位立案侦查,并找到被盗墓葬,于2012年抢救性考古发掘,了解了该墓葬的形制及葬俗。该墓葬为长方形两穴夫妻合葬墓,男左女右,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木棺和部分未腐烂的衣物,出土有金银器、毛笔、砚台、八方印等随葬品。根据考古发掘推测,徐谓礼下葬前应是穿戴整齐、文书置于金属盒子内腊封放于手边,然后水银灌注棺内,再盖上棺盖,之后整体修漆,下葬时在棺木外浇筑三合土,坚固、防腐。
徐谓礼墓
之后郑老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该墓葬没有被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会是什么样子,会有什么发现?
第二座是浙江台州市黄岩县南宋赵伯澐墓,于2016年5月1日黄岩县村民挖宅基地发现,木棺保存完好,为夫妻合葬墓,但其妻子墓葬已被破坏。后经室内考古发掘,棺内衣物保存完好,出土衣物官服、便衣等七十余件,以及水晶壁、玉璧等随葬品。公众对考古工作与盗墓之间存在疑问。考古工作在程序上是合法的、科学的,是可逆的,更重要的是对死者的尊重,具有人文精神。盗墓是违法的,是不讲人性的。
玉璧
水晶璧
出土文物修复
之后郑老师又请大家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赵伯澐墓被盗了,又是什么样子。
讲座结束之后,有现场观众向郑老师提问,郑老师都一一答疑解惑。
观众问:在考古发掘墓葬时,有没有遇到当地村民或其后代不理解甚至阻挠考古发掘的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
郑老师答:你问的问题非常好,其实你讲到的是考古伦理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考古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攻击,一方面是我们在做宣传时没有把握住边界,有些进行了过度宣传。另外一点是考古几乎是没有对一座墓葬进行主动发掘的,即便是这座墓葬非常具有学术价值,国家也不会鼓励你这样做,这就是充分考虑到伦理问题。二是要相信后人的技术条件比我们现在要先进的多。还有一点是晚期墓葬很多是有后人的。
观众问:考古有没有考古比较学,浙江的宋墓与遵义的宋墓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沟通。
郑老师答:考古比较学没有正式的说法,但是,把不同地区进行比较,这个是有的。比如说西南地区的墓、江南地区的墓、中原地区的墓存在一个很大差距,是一目了然的,差异主要是基于本土的传统,少部分是一个大的时代因素。可以肯定的说,西南地区的墓葬,首先是基于本土传统,然后有些东西有时代的共性,以墓葬来说是这样,但是具体情况很复杂。老先生您讲的考古比较学,就是不同时期的比较和不同区域的比较。对墓葬的研究,最主要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分期、一个是分区,都是根据比较得出来的。
文章来源:“考古贵州”微信公众号
图文:李二超(根据发言整理)
审核:张合荣 张兴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