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创】考古大咖齐聚天门 共享公共考古盛宴—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2016-10-2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本站记者
  10月29日上午,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在湖北省天门市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 、中国考古网、天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天门市博物馆承办。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的考古文博单位、高校近百位专家学者及20余名高校学生代表莅会。论坛还特别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考古网等十几家媒体的记者共同探讨公共考古的宣传和传播。
 
  湖北省天门市市长吴锦、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以及相关天门市领导出席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科研处处长刘国祥主持。
  
论坛开幕式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因工作关系未能出席本次论坛,但仍为论坛的召开发来书面致辞。王巍所长在致辞中表示,在当前所处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考古学要做三件事:科学化、公众化和国际化。如今公共考古已成为每个考古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职责。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共考古活动,使考古发掘的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被公众所了解,这对于考古工作本身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都有重要意义。雅俗共赏、寓教于乐说来简单,其实要有深厚的学识为基础。近年来,随着公共考古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中国公共考古迎来了一个春天,这和学界的努力、媒体的互动是分不开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起的中国公共考古论坛连续举办了四届,已成为公共考古的重要学术品牌。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中能够碰撞出火花,凝聚出共识,推动公共考古的蓬勃发展。王巍所长还提到,天门是石家河文化的故乡,近年来石家河文化的重要发现表明,荆楚大地从史前时代开始,就在中华文明形成的伟大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信本届论坛不仅能促进石家河文化的研究与宣传、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还会促进天门的综合发展。最后,王巍所长对天门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为本届论坛召开付出的努力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会议现场
 
  “用心大众科普,推动公众分享,已连续举办四届的论坛是公共考古的一场盛会,多年前也不曾想到公共考古的队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和壮大。”王仁湘主任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退休后他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解读考古、科普考古,在自得其乐中对考古有了新认识和新体会,甚至在与众乐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考古也是一门双面的学问,由过去理解当下从而展望未来,因此不能独享穿越时空的考古乐趣,应将公共考古变为传统考古的一部分,从而改变考古学面貌和色彩,拓宽广度和深度。随后王仁湘主任再次呼吁考古人不当旁观者,将成果分享给大众共享共用,一线考古及时展示新发现,甚至开放发掘现场,并建立志愿者人才库;二线考古在侧重研究的同时将研究成果转化并分享,实现实践先行。王仁湘先生寄往青年学者学有专攻并提升自身素质。最后他强调科普是公共考古的中心和基础,科普不是点缀。没有科普公共考古就无处谈起。如今考古这一学科的激情、活力与公共考古做出的贡献密不可分,感谢大家对此做出的努力。
 
  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在致辞中谈到,目前考古越来越快的走向公众,考古科普势在必行。石家河遗址作为湖北地区公共考古的重要载体,为公众了解历史与文明开启了一扇窗。他强调考古先行,希望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的建立能推进我国大遗址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不同于往届论坛的传统模式,“第四届公共考-荆楚论坛”将以全新的面貌和研讨形式呈现给公众。论坛内容包括以下环节:
 
  一、公众演讲:论坛邀请了7位著名考古学家讲述精彩的考古故事。从史前至历史时期、从传统考古到科技考古。包括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孟华平研究员的“石家河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高星的“寻找我们的直系祖先:真相与谬误”,李新伟研究员的“玛雅名城的‘中国龙’”,王仁湘研究员的“小文物背后的大历史”,许宏研究员的“大都无城 大国自信”,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研究员的“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历程”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朱泓教授的“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契丹贵族的三维容貌复原”。7位考古学家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为公众带来了考古的饕餮盛宴。
 
  二、公共研讨:论坛挑选了“海昏侯、妇好墓展览的策划”, “北大考古暑期课堂”,“荆楚故事”,“广西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共考古的探索与实践”,“丝路天山道科考”,“贵州海龙屯遗址公众考古”,“新媒体在公共考古中的作用”,“《考古进行时》的创新思维”等8项有特色的公共考古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省市热心公众考古活动的考古文博单位、各高校文物爱好者协会、媒体等的专家学者,以沙龙的形式展开对话和研讨,着重于对公共考古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研讨交流,以期提升公共考古的成效,完善公共考古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公共考古的发展建言献策。

公众演讲和公共研讨宣传海报

 
  三、公共考古展览展示:对各考古所、博物馆、高校举办的公共考古活动制作展板在现场进行全面的展示,同时在中国考古网和官方微信展示。


公共考古展览展示
 
  每年一届的公共考古论坛已经成为交流中国公众考古理论、方法和实践的重要平台,不但在学术界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也引起了广大公众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不同省市和机构、有着多元背景的考古人、博物馆人、媒体代表、学生代表从不同视角对下一步公共考古的深入开展进行研究和讨论,为推动中国公共考古的快速发展、拓展公共考古的视野做出应有贡献。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专题报道

【原创】考古大咖齐聚天门 共享公共考古盛宴—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隆重开幕

发布时间:2016-10-29

  10月29日上午,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在湖北省天门市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 、中国考古网、天门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广电局、天门市博物馆承办。来自全国数十个省市的考古文博单位、高校近百位专家学者及20余名高校学生代表莅会。论坛还特别邀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文物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考古网等十几家媒体的记者共同探讨公共考古的宣传和传播。
 
  湖北省天门市市长吴锦、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王仁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朱泓以及相关天门市领导出席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科研处处长刘国祥主持。
  
论坛开幕式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因工作关系未能出席本次论坛,但仍为论坛的召开发来书面致辞。王巍所长在致辞中表示,在当前所处的大时代背景下,中国考古学要做三件事:科学化、公众化和国际化。如今公共考古已成为每个考古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职责。通过各种形式的公共考古活动,使考古发掘的成果能够在第一时间、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被公众所了解,这对于考古工作本身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都有重要意义。雅俗共赏、寓教于乐说来简单,其实要有深厚的学识为基础。近年来,随着公共考古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中国公共考古迎来了一个春天,这和学界的努力、媒体的互动是分不开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起的中国公共考古论坛连续举办了四届,已成为公共考古的重要学术品牌。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中能够碰撞出火花,凝聚出共识,推动公共考古的蓬勃发展。王巍所长还提到,天门是石家河文化的故乡,近年来石家河文化的重要发现表明,荆楚大地从史前时代开始,就在中华文明形成的伟大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相信本届论坛不仅能促进石家河文化的研究与宣传、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还会促进天门的综合发展。最后,王巍所长对天门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为本届论坛召开付出的努力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预祝论坛圆满成功。
 

会议现场
 
  “用心大众科普,推动公众分享,已连续举办四届的论坛是公共考古的一场盛会,多年前也不曾想到公共考古的队伍会发展的如此迅速和壮大。”王仁湘主任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退休后他从旁观者的角度去解读考古、科普考古,在自得其乐中对考古有了新认识和新体会,甚至在与众乐乐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考古也是一门双面的学问,由过去理解当下从而展望未来,因此不能独享穿越时空的考古乐趣,应将公共考古变为传统考古的一部分,从而改变考古学面貌和色彩,拓宽广度和深度。随后王仁湘主任再次呼吁考古人不当旁观者,将成果分享给大众共享共用,一线考古及时展示新发现,甚至开放发掘现场,并建立志愿者人才库;二线考古在侧重研究的同时将研究成果转化并分享,实现实践先行。王仁湘先生寄往青年学者学有专攻并提升自身素质。最后他强调科普是公共考古的中心和基础,科普不是点缀。没有科普公共考古就无处谈起。如今考古这一学科的激情、活力与公共考古做出的贡献密不可分,感谢大家对此做出的努力。
 
  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在致辞中谈到,目前考古越来越快的走向公众,考古科普势在必行。石家河遗址作为湖北地区公共考古的重要载体,为公众了解历史与文明开启了一扇窗。他强调考古先行,希望石家河考古遗址公园的建立能推进我国大遗址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
 
  不同于往届论坛的传统模式,“第四届公共考-荆楚论坛”将以全新的面貌和研讨形式呈现给公众。论坛内容包括以下环节:
 
  一、公众演讲:论坛邀请了7位著名考古学家讲述精彩的考古故事。从史前至历史时期、从传统考古到科技考古。包括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孟华平研究员的“石家河考古发现与研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高星的“寻找我们的直系祖先:真相与谬误”,李新伟研究员的“玛雅名城的‘中国龙’”,王仁湘研究员的“小文物背后的大历史”,许宏研究员的“大都无城 大国自信”,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斌研究员的“寻找失落的文明——良渚古城考古历程”和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朱泓教授的“内蒙古吐尔基山辽墓契丹贵族的三维容貌复原”。7位考古学家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局限为公众带来了考古的饕餮盛宴。
 
  二、公共研讨:论坛挑选了“海昏侯、妇好墓展览的策划”, “北大考古暑期课堂”,“荆楚故事”,“广西桂林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公共考古的探索与实践”,“丝路天山道科考”,“贵州海龙屯遗址公众考古”,“新媒体在公共考古中的作用”,“《考古进行时》的创新思维”等8项有特色的公共考古活动,邀请来自全国各省市热心公众考古活动的考古文博单位、各高校文物爱好者协会、媒体等的专家学者,以沙龙的形式展开对话和研讨,着重于对公共考古活动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研讨交流,以期提升公共考古的成效,完善公共考古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国公共考古的发展建言献策。

公众演讲和公共研讨宣传海报

 
  三、公共考古展览展示:对各考古所、博物馆、高校举办的公共考古活动制作展板在现场进行全面的展示,同时在中国考古网和官方微信展示。


公共考古展览展示
 
  每年一届的公共考古论坛已经成为交流中国公众考古理论、方法和实践的重要平台,不但在学术界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也引起了广大公众的越来越多的关注。来自不同省市和机构、有着多元背景的考古人、博物馆人、媒体代表、学生代表从不同视角对下一步公共考古的深入开展进行研究和讨论,为推动中国公共考古的快速发展、拓展公共考古的视野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本站记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