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8.欧洲东缘的早期人类:北高加索奥杜威文化遗址的调查与发现——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奖获奖项目

发布时间:2017-12-19文章出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作者:
Hizri Amirkhanovich Amirkhanov 
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东北高加索早更新世遗址调查项目自2003年启动以来,在达吉斯坦的内陆山地获得到了最重要的发现,而此前在该地质条件下,不见任何关于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的信息。在对北高加索东部地区(达吉斯坦中部,达吉斯坦共和国阿库沙地区)超过十年的调查之后,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由八层早更新世堆积形成的阿尼卡-穆开-格加拉苏遗址群,而已经揭露出来有包含物的文化层的数量近百。
 
  穆开遗址正在发掘之中,其文化层堆积之厚在早更新世考古遗址中前所未见,如穆开2号遗址,堆积厚度为73米。这些地层堆积包含有34个早更新世文化层,由下层向上层一直延续,没有断层,时间跨度从不晚于距今195万年至距今80万年。
 
  达吉斯坦中部地区奥杜威文化遗址的年代判定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研究数据,包括电子自旋共振年代测定法、地质学、地形学、古土壤学、古地磁研究、生物地层学、孢粉学和植物学。
 
  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研究材料证明这些遗址的断代结果是可信的。而多个实验室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使得获取早更新世时期东北高加索地区文化和自然环境发展变化的全局和细节信息成为可能。
 
  一些文化层的发掘面积大,出土石器丰富,可以进行细致的类型学分析。相关的类型学分析又反过来为这些遗址出土石器的技术与类型研究、共性与个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部分特定文化层的发掘面积达到了一个相当宽广的范围,如穆开2号遗址编号80层位的调查面积已超过44平方米,穆开2a号遗址编号2013-1和2013-2层位的面积与之不相上下。阿尼卡1号遗址下部层位的开口面积也超过30平方米。
 
  该区域不同地形区的遗址在地质特征方面也不一样,由此,对它们进行文化和历史重建的可能性和还原程度各有所别。未遭破坏的“居住面”原址为达吉斯坦中部地区奥杜威文化遗址提供了功能分类的可能。如屠宰遗址(或储肉地点)位于平地,容易辨认,其出现也意味着其他功用遗址的存在,如营地遗址。
 
  就一般的类型和技术特征而言,达吉斯坦遗址制石业与东非奥杜威峡谷的典型奥杜威文化基本相似。在距今约200万到80万年的时间范围内,达吉斯坦中部奥杜威文化遗址发现的石器主要为砍砸器,两面器在调查中不见踪影。但两面加工的元素,以及罕见的具备两面加工倾向的器物(原始两面器、局部两面器)在该地区上层堆积中有所发现,所对应的古地磁年代为贾拉米洛极性亚时末期至布容-松山极性时分界,即距今约99万至80万年。
 
  虽然达吉斯坦奥杜威文化遗址的制石业并没有超出一般早更新世文化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地方变体,其器物仍然显示出一些特别之处,如相对多样的斫器类型和堇青云母工具的出现,但它们并没有超出当地传统的类型框架。
 
  在研究相对充分的穆开遗址,石器制作技术的进化在地层上由下而上清晰可见,可概括如下:
 
  1、堆积顶部大量石器的制作并不限于沿着原始石核的轮廓进行敲击,或仅用砍和斫的方式进行处理。剥片技术开始使用,虽还没有用来制作新的工具类型(如两面器),但原始两面器由此出现。
 
  2、堆积顶部可见大量由石核剥制的大石片。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砍砸器这种奥杜威工业的典型石器是直接由石核打制而来。
 
  3、在阿尼卡-穆开遗址堆积的形成期,不见由石片制作的小型工具范围的扩大及数量的增长。
 
  学界对于人类最早活动于欧亚西部的时间和线路已有一定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北高加索和内高加索地区的位置和角色显然十分重要。达吉斯坦中部地区的材料显示,人类在北高加索地区的活动始于拜伯-多瑙间冰期(距今约230万-210万年),或至少不晚于这一时期。欧亚殖民的线路之一是沿着里海西岸一直迁移,而东欧平原大部分地区文化历史发展的源头都可追溯至第一批穿过里海走廊的先民。里海西线曾一度是通往东欧和西北亚的必经之路和天然庇护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过往的人们提供必需的资源。东北高加索地区,尤其是达吉斯坦腹地,成为奥杜威时期的一个文化集聚地,古代文化得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传承。
 
  湿暖和干暖气候的间歇性交替,是东北高加索地区的重要物候特征。在一些相关遗址内,前者发生在上新世-早更新世冰期,后者发生在间冰期。而在间冰期,冰雪融化导致里海水面上升,侵入陆地,今天的达吉斯坦中部地区当时很可能成为一片沼泽。典型的稀树草原是早更新世其他时期的特征。
 
  上述研究项目由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和达吉斯坦科学中心考古与民族学部联合开展,实验室检测分析和自然科学材料的鉴定由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古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和莫斯科大学执行。部分材料的获取得到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的资助。
 
作者简介:
 
  Hizri Amirkhanovich Amirkhanov 1949年出生于前苏联达吉斯坦共和国,1977年获博士学位,并在俄罗斯科学院工作至今,先后担任多个研究部门的学术领导职位,包括考古研究所石器时代考古部、达吉斯坦科学中心、历史研究所等。研究兴趣包括高加索、东欧和阿拉伯半岛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高加索地区的新石器化过程,民族考古学和语言考古学。1968年至今先后主持高加索、也门和俄罗斯平原(莫斯科地区)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出版论著260余篇/部,其中包括11部专著。近十年的工作重心为北高加索地区奥杜威文化遗址的调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

8.欧洲东缘的早期人类:北高加索奥杜威文化遗址的调查与发现——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奖获奖项目

发布时间:2017-12-19

Hizri Amirkhanovich Amirkhanov 
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东北高加索早更新世遗址调查项目自2003年启动以来,在达吉斯坦的内陆山地获得到了最重要的发现,而此前在该地质条件下,不见任何关于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的信息。在对北高加索东部地区(达吉斯坦中部,达吉斯坦共和国阿库沙地区)超过十年的调查之后,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由八层早更新世堆积形成的阿尼卡-穆开-格加拉苏遗址群,而已经揭露出来有包含物的文化层的数量近百。
 
  穆开遗址正在发掘之中,其文化层堆积之厚在早更新世考古遗址中前所未见,如穆开2号遗址,堆积厚度为73米。这些地层堆积包含有34个早更新世文化层,由下层向上层一直延续,没有断层,时间跨度从不晚于距今195万年至距今80万年。
 
  达吉斯坦中部地区奥杜威文化遗址的年代判定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研究数据,包括电子自旋共振年代测定法、地质学、地形学、古土壤学、古地磁研究、生物地层学、孢粉学和植物学。
 
  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研究材料证明这些遗址的断代结果是可信的。而多个实验室测试结果的综合分析,使得获取早更新世时期东北高加索地区文化和自然环境发展变化的全局和细节信息成为可能。
 
  一些文化层的发掘面积大,出土石器丰富,可以进行细致的类型学分析。相关的类型学分析又反过来为这些遗址出土石器的技术与类型研究、共性与个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部分特定文化层的发掘面积达到了一个相当宽广的范围,如穆开2号遗址编号80层位的调查面积已超过44平方米,穆开2a号遗址编号2013-1和2013-2层位的面积与之不相上下。阿尼卡1号遗址下部层位的开口面积也超过30平方米。
 
  该区域不同地形区的遗址在地质特征方面也不一样,由此,对它们进行文化和历史重建的可能性和还原程度各有所别。未遭破坏的“居住面”原址为达吉斯坦中部地区奥杜威文化遗址提供了功能分类的可能。如屠宰遗址(或储肉地点)位于平地,容易辨认,其出现也意味着其他功用遗址的存在,如营地遗址。
 
  就一般的类型和技术特征而言,达吉斯坦遗址制石业与东非奥杜威峡谷的典型奥杜威文化基本相似。在距今约200万到80万年的时间范围内,达吉斯坦中部奥杜威文化遗址发现的石器主要为砍砸器,两面器在调查中不见踪影。但两面加工的元素,以及罕见的具备两面加工倾向的器物(原始两面器、局部两面器)在该地区上层堆积中有所发现,所对应的古地磁年代为贾拉米洛极性亚时末期至布容-松山极性时分界,即距今约99万至80万年。
 
  虽然达吉斯坦奥杜威文化遗址的制石业并没有超出一般早更新世文化的范畴,而成为一种地方变体,其器物仍然显示出一些特别之处,如相对多样的斫器类型和堇青云母工具的出现,但它们并没有超出当地传统的类型框架。
 
  在研究相对充分的穆开遗址,石器制作技术的进化在地层上由下而上清晰可见,可概括如下:
 
  1、堆积顶部大量石器的制作并不限于沿着原始石核的轮廓进行敲击,或仅用砍和斫的方式进行处理。剥片技术开始使用,虽还没有用来制作新的工具类型(如两面器),但原始两面器由此出现。
 
  2、堆积顶部可见大量由石核剥制的大石片。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砍砸器这种奥杜威工业的典型石器是直接由石核打制而来。
 
  3、在阿尼卡-穆开遗址堆积的形成期,不见由石片制作的小型工具范围的扩大及数量的增长。
 
  学界对于人类最早活动于欧亚西部的时间和线路已有一定认识,在这一过程中北高加索和内高加索地区的位置和角色显然十分重要。达吉斯坦中部地区的材料显示,人类在北高加索地区的活动始于拜伯-多瑙间冰期(距今约230万-210万年),或至少不晚于这一时期。欧亚殖民的线路之一是沿着里海西岸一直迁移,而东欧平原大部分地区文化历史发展的源头都可追溯至第一批穿过里海走廊的先民。里海西线曾一度是通往东欧和西北亚的必经之路和天然庇护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过往的人们提供必需的资源。东北高加索地区,尤其是达吉斯坦腹地,成为奥杜威时期的一个文化集聚地,古代文化得以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传承。
 
  湿暖和干暖气候的间歇性交替,是东北高加索地区的重要物候特征。在一些相关遗址内,前者发生在上新世-早更新世冰期,后者发生在间冰期。而在间冰期,冰雪融化导致里海水面上升,侵入陆地,今天的达吉斯坦中部地区当时很可能成为一片沼泽。典型的稀树草原是早更新世其他时期的特征。
 
  上述研究项目由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和达吉斯坦科学中心考古与民族学部联合开展,实验室检测分析和自然科学材料的鉴定由俄罗斯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古生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和莫斯科大学执行。部分材料的获取得到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的资助。
 
作者简介:
 
  Hizri Amirkhanovich Amirkhanov 1949年出生于前苏联达吉斯坦共和国,1977年获博士学位,并在俄罗斯科学院工作至今,先后担任多个研究部门的学术领导职位,包括考古研究所石器时代考古部、达吉斯坦科学中心、历史研究所等。研究兴趣包括高加索、东欧和阿拉伯半岛的旧石器时代考古,高加索地区的新石器化过程,民族考古学和语言考古学。1968年至今先后主持高加索、也门和俄罗斯平原(莫斯科地区)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出版论著260余篇/部,其中包括11部专著。近十年的工作重心为北高加索地区奥杜威文化遗址的调查。
 
 

作者:

文章出处:第三届世界考古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