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获奖项目概览

发布时间:2019-12-15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韩翰

  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获奖项目共10项,地理分布广泛、时间跨度长、大量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是跨地区、跨国家、跨领域、跨学科组成,这充分说明当下国际考古学界合作已逐渐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这些项目涉及人类起源、人群迁徙、文化交流、殖民统治、气候环境与经济等问题。  

 

会议现场

  史前克罗斯岛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萌芽:爱琴海地区公元前三千年的第一次信息革命

  报告人:英国剑桥大学 伦福儒、迈克尔·博伊  

报告人

  卡沃斯位于基克拉泽斯群岛中的克罗斯小岛的西端,数十年来一直是希腊最神秘的考古遗址之一。新的田野调查改变了对该岛在爱琴海早期青铜时代的中心作用的认识。前期的工作已经将卡沃斯定义为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圣所之一。2016-2018年在相邻小岛达斯卡里奥上的发掘表明,该地点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急剧扩张,伴随着纪念性建筑的建造和工艺实践尤其是冶金的集中化。这些因素,加上该地点的特殊覆盖范围(来访者最远来自希腊大陆,距离西部约200公里)和生存基础的变化,说明了在城市化的初期发展时,其等级和等级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对考古发现的研究和阐释,正在改变我们对公元前三千年地中海东部的社会变迁的理解,这是在米诺斯克里特宫殿及其代表的复杂社会和宗教组织出现之前的关键时刻。对这些新数据的分析将为理解在世界范围内,在定期聚会场所进行的仪式在促进广泛的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做出巨大贡献。

  安纳托利亚国家的出现与巩固:库尔土丘的考古发掘

  报告人:土耳其安卡拉大学 费克里·库拉寇格鲁 

报告人

  库尔土丘,著名的“卡尼什港”,整个土丘高21米,宽550米,其文化序列从公元前4500年的铜石并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罗马时代晚期。下城直径至少2.5千米,更多的可能被冲积物覆盖。下城建立于公元前2000年早期,毁弃于亚述殖民贸易时期之后。自上世纪早期,该遗址就成为了近东考古热点之一。尤其是在青铜时代,它是密集的长途贸易和奢侈品交易的里程碑。长期研究发现,卡尼什城是安纳托利亚地区第一个国际长途贸易中心,是亚述贸易殖民之都。出土的泥板文书是安纳托利亚平原迄今发现最早的档案记录。库尔土丘的建筑结构、大量遗存和书面文献,通过多学科合作研究将在环境与经济、气候与饮食、文化和历史、社会变革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球化:克拉地峡系统和多元的历史

  报告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贝纳妮丝·蓓琳娜 

报告人

  本项目发掘和调查36个遗址,揭示了半岛上一系列复杂的阶层网络,以及包含多个社会群体的专业化遗址。这个复杂的网络让部分的早期城邦国家成为区域的文化摇篮。公元前5世纪晚期到4世纪早期,像Khao Sam Kaeo这样的区域性贸易港口,从公元前第一千年纪、至今仍认识不足的早期区域网络发展而来。从公元前3世纪到1世纪,交换网络上的活动明显增加,且属于不同环境的当地和外来族群在文化和经济上界定更明显,全都一起构建了复杂的跨区域文化,或可将之称为全球文化。

  非洲撒哈拉以南玻璃的考古研究

  报告人:英国剑桥大学 阿比德米·巴巴洛拉  

报告人

  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伊拉克附近发现了大约公元前2500年最早的人造玻璃之后,该地区及其周围地区就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这些努力使得在近东地区发现了更多的玻璃制造中心。埃勒-伊夫遗址群位于尼日利亚西南部的森林地带,公元12至15世纪其发展达到顶峰,也被称为“古典时代”,尤其是陶瓷制造、铜合金铸造、炼铁、复杂城市规划和修建路面、玻璃和玻璃珠制造等手工业专业化的扩展。2010-2017年,本项目在埃勒-伊夫地区的伊博·奥洛昆遗址进行挖掘,面积约为31平方米。遗物中大部分材料与工业有关,包括坩埚碎片、玻璃珠、玻璃废料、陶器碎片和其他陶瓷材料,还包括2万多颗玻璃珠。这是在撒哈拉以南地区首次发现初级玻璃制造业的遗迹。 

  圣胡安堡与帝国边界:贝里遗址所见的殖民历史过程

  报告人:美国密歇根大学 罗宾·贝克  

报告人

  在16世纪,贝里遗址位于密西西比文化圈的东北边缘和西班牙殖民地西北边疆。贝里是某个密西西比酋邦的政治中心,是大约从公元1000年到1600年里大陆中部和东南地区诸多同类型政体的中心之一。通过对贝里遗址南部和北部进行的系统调查,发现了26处密西西比陶器遗址,其中多处遗址可能与贝里属同一个时期。我们认为附近的这些考古遗址是贝里政权的核心,同时把印第安人占领卡托巴河上游和亚德金河的这段时期称为伯克时期(公元1400-1600年)。田野工作包括对这个面积为5公顷的遗址的大部分地方进行系统的地面收集和坡度测量。发掘面积超过1750平方米,但重点关注一个1.5公顷的区域。这是个建筑群,我们在此发现了大量西班牙陶瓷、五金工具和军事用品,还发现了一组五栋烧毁了的建筑物。我们确认这就是是昆卡,并称之为西班牙建筑群,这是圣胡安遗迹组成部分的防御工事。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为跨大西洋的帝国和殖民主义考古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多瑙河下游皮尔曲勒红铜时代的莫谷拉戈加纳土丘遗址

  报告人:德国考古研究院 斯文德·汉森  

报告人

  罗马尼亚南部皮特雷勒附近的莫古拉·戈加纳土丘是一处略呈椭圆形的聚落遗址。经过15年的科学发掘,皮特雷勒令人惊喜的研究成果已经改变了我们对于罗马尼亚南部铜器时代的认知。同时,借助于放射性测年技术,我们的工作为学界揭示了古梅尔尼亚文化第一份完整的地层关系,向陶器编年的修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发掘方法和技术让我们得以窥见古梅尔尼亚文化房屋建筑并确定他们生产活动中存在分化现象,这对我们理解该遗址经济和政治组织有重要意义。很明显,这个土丘是一个新的建筑,建于公元前4550年左右。对于罗马尼亚南部的许多其他同类遗存,我们认为是同时代的。可以暂时把这称为一种殖民现象。在这些新建土丘聚落的基础上,定居者不仅建立了一个具有类似生产活动的体系,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持续了300多年的交流网络。  

  卡劳洞穴和吕宋人的发现

  报告人:菲律宾国立大学 阿尔曼·米亚雷斯  

报告人

  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的卡劳洞穴进行的考古调查发现了新的人种——吕宋人。这是欧亚大陆自2004年弗洛瑞斯人(H. floresiensis)公布以来的最重要的古人类学发现。对人类化石的直接测年以及借助于激光烧烛U系列在鹿齿上的间接测定表明,可追溯至5-6.7万年前。骨骼展示出的特点呈现出混杂性的特点,其具有古老的南方古猿相类似的特点和派生特点,以及与智人相类似的属性,这都表明了吕宋人独特的进化途径。弗洛瑞斯岛上的弗洛瑞斯人也表现出一些与吕宋人相似的明显的形态特征,其中包括体型矮小。两个岛屿上都存在中更新世人类定居的证据,这为我们研究在岛屿环境之下人类进化是趋同还是翻转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尺度。除吕宋人之外,在东南亚的岛屿和大陆也有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指出早在7万年前现代人类就迁移到了东南亚岛屿、苏拉威西岛上发现古人类的第一个证据以及印度尼西亚古人类多样性高于预期。 

  苏格兰奥克尼群岛布罗德加的尼斯遗址

  报告人: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 尼克·卡尔德 

报告人

  布罗德加的尼斯是位于奥克尼新石器时代世界遗产(WHS)中心地带的一处独特遗址。发掘表明,这里地层堆积深厚,分期复杂,年代跨越了英国北部整个新石器时代(约3500-2400BC),但也有迹象表明中石器时代早期和铁器时代晚期也有人类在此活动。结构序列反映了在家庭范围内其他地方看到的建筑风格变化。但是布罗德加尼斯遗址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设计和规模都过于夸张。目前正在调查该遗址的主要阶段(大约3200—2400 BC),此时尼斯流行大型独立建筑。目前发现的大多数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建筑结构特点——由相对立的石墩划分内部空间,而规模和工艺则呈多样化特点,这些差异可能意味着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竞争。总体而言,保存方面非常出色,保存下来的墙壁的高度超过了一米,清楚地展示出新石器时代石匠对原料的了解及应用的熟稔。良好的保存现状更有利于对每座建筑物进行准确的记录和描绘。  

  十五世纪秘鲁北部沿海儿童与骆驼的大规模献祭

  报告人:秘鲁特鲁希略国立大学 费伦·卢汉

报告人

  在秘鲁万查基托拉遗址最近发掘的结果证明了公元1450年奇穆国有大量使用儿童和骆驼作为牺牲的行为。骨骼证据清楚地表明,孩子和骆驼是通过切开胸腔而被处死的,并且是按照严格的顺序埋葬,大多数儿童都面对着西方(大海),而骆驼则朝山。儿童通常以三人一组的形式被埋葬,并随着年龄的大小从最小到最大方式埋葬。一些孩子的脸上涂有朱砂颜料,其他孩子(主要是大一点的孩子)则戴着特别的棉质头饰。骆驼则被小心地放置在人体旁边或上方。在许多情况下,相反颜色(棕色和米色)的骆驼被埋在一起,并放置在不同的方向。可能的推测是,大量提供儿童和骆驼作为牺牲是试图安抚神灵并减轻发生在公元1400-1450年的厄尔尼诺灾祸的影响。 

  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报告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杨军  

报告人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罕见的保存较完好、结构较完整、布局较清晰、拥有较完备祭祀遗存、内涵丰富的西汉列侯墓园。其真实、完整地展现了海昏侯国国都、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的空间布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而且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丰富的随葬品不仅见证了西汉历史上第九位皇帝、第二代昌邑王、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传奇人生,也反映了西汉王朝繁荣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考古和保护过程中,综合使用了各种科技手段,分析、检测技术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力求发掘精细化、资料影像化、信息数字化,保证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展示利用的权威、规范和科学性。

摄影:韩翰、张小筑

文字:韩翰

审核:乔玉

责编:荼荼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

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获奖项目概览

发布时间:2019-12-15

  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获奖项目共10项,地理分布广泛、时间跨度长、大量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是跨地区、跨国家、跨领域、跨学科组成,这充分说明当下国际考古学界合作已逐渐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这些项目涉及人类起源、人群迁徙、文化交流、殖民统治、气候环境与经济等问题。  

 

会议现场

  史前克罗斯岛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萌芽:爱琴海地区公元前三千年的第一次信息革命

  报告人:英国剑桥大学 伦福儒、迈克尔·博伊  

报告人

  卡沃斯位于基克拉泽斯群岛中的克罗斯小岛的西端,数十年来一直是希腊最神秘的考古遗址之一。新的田野调查改变了对该岛在爱琴海早期青铜时代的中心作用的认识。前期的工作已经将卡沃斯定义为世界上最早的海上圣所之一。2016-2018年在相邻小岛达斯卡里奥上的发掘表明,该地点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急剧扩张,伴随着纪念性建筑的建造和工艺实践尤其是冶金的集中化。这些因素,加上该地点的特殊覆盖范围(来访者最远来自希腊大陆,距离西部约200公里)和生存基础的变化,说明了在城市化的初期发展时,其等级和等级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对考古发现的研究和阐释,正在改变我们对公元前三千年地中海东部的社会变迁的理解,这是在米诺斯克里特宫殿及其代表的复杂社会和宗教组织出现之前的关键时刻。对这些新数据的分析将为理解在世界范围内,在定期聚会场所进行的仪式在促进广泛的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做出巨大贡献。

  安纳托利亚国家的出现与巩固:库尔土丘的考古发掘

  报告人:土耳其安卡拉大学 费克里·库拉寇格鲁 

报告人

  库尔土丘,著名的“卡尼什港”,整个土丘高21米,宽550米,其文化序列从公元前4500年的铜石并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罗马时代晚期。下城直径至少2.5千米,更多的可能被冲积物覆盖。下城建立于公元前2000年早期,毁弃于亚述殖民贸易时期之后。自上世纪早期,该遗址就成为了近东考古热点之一。尤其是在青铜时代,它是密集的长途贸易和奢侈品交易的里程碑。长期研究发现,卡尼什城是安纳托利亚地区第一个国际长途贸易中心,是亚述贸易殖民之都。出土的泥板文书是安纳托利亚平原迄今发现最早的档案记录。库尔土丘的建筑结构、大量遗存和书面文献,通过多学科合作研究将在环境与经济、气候与饮食、文化和历史、社会变革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全球化:克拉地峡系统和多元的历史

  报告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 贝纳妮丝·蓓琳娜 

报告人

  本项目发掘和调查36个遗址,揭示了半岛上一系列复杂的阶层网络,以及包含多个社会群体的专业化遗址。这个复杂的网络让部分的早期城邦国家成为区域的文化摇篮。公元前5世纪晚期到4世纪早期,像Khao Sam Kaeo这样的区域性贸易港口,从公元前第一千年纪、至今仍认识不足的早期区域网络发展而来。从公元前3世纪到1世纪,交换网络上的活动明显增加,且属于不同环境的当地和外来族群在文化和经济上界定更明显,全都一起构建了复杂的跨区域文化,或可将之称为全球文化。

  非洲撒哈拉以南玻璃的考古研究

  报告人:英国剑桥大学 阿比德米·巴巴洛拉  

报告人

  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伊拉克附近发现了大约公元前2500年最早的人造玻璃之后,该地区及其周围地区就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这些努力使得在近东地区发现了更多的玻璃制造中心。埃勒-伊夫遗址群位于尼日利亚西南部的森林地带,公元12至15世纪其发展达到顶峰,也被称为“古典时代”,尤其是陶瓷制造、铜合金铸造、炼铁、复杂城市规划和修建路面、玻璃和玻璃珠制造等手工业专业化的扩展。2010-2017年,本项目在埃勒-伊夫地区的伊博·奥洛昆遗址进行挖掘,面积约为31平方米。遗物中大部分材料与工业有关,包括坩埚碎片、玻璃珠、玻璃废料、陶器碎片和其他陶瓷材料,还包括2万多颗玻璃珠。这是在撒哈拉以南地区首次发现初级玻璃制造业的遗迹。 

  圣胡安堡与帝国边界:贝里遗址所见的殖民历史过程

  报告人:美国密歇根大学 罗宾·贝克  

报告人

  在16世纪,贝里遗址位于密西西比文化圈的东北边缘和西班牙殖民地西北边疆。贝里是某个密西西比酋邦的政治中心,是大约从公元1000年到1600年里大陆中部和东南地区诸多同类型政体的中心之一。通过对贝里遗址南部和北部进行的系统调查,发现了26处密西西比陶器遗址,其中多处遗址可能与贝里属同一个时期。我们认为附近的这些考古遗址是贝里政权的核心,同时把印第安人占领卡托巴河上游和亚德金河的这段时期称为伯克时期(公元1400-1600年)。田野工作包括对这个面积为5公顷的遗址的大部分地方进行系统的地面收集和坡度测量。发掘面积超过1750平方米,但重点关注一个1.5公顷的区域。这是个建筑群,我们在此发现了大量西班牙陶瓷、五金工具和军事用品,还发现了一组五栋烧毁了的建筑物。我们确认这就是是昆卡,并称之为西班牙建筑群,这是圣胡安遗迹组成部分的防御工事。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为跨大西洋的帝国和殖民主义考古学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见解。 

  多瑙河下游皮尔曲勒红铜时代的莫谷拉戈加纳土丘遗址

  报告人:德国考古研究院 斯文德·汉森  

报告人

  罗马尼亚南部皮特雷勒附近的莫古拉·戈加纳土丘是一处略呈椭圆形的聚落遗址。经过15年的科学发掘,皮特雷勒令人惊喜的研究成果已经改变了我们对于罗马尼亚南部铜器时代的认知。同时,借助于放射性测年技术,我们的工作为学界揭示了古梅尔尼亚文化第一份完整的地层关系,向陶器编年的修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发掘方法和技术让我们得以窥见古梅尔尼亚文化房屋建筑并确定他们生产活动中存在分化现象,这对我们理解该遗址经济和政治组织有重要意义。很明显,这个土丘是一个新的建筑,建于公元前4550年左右。对于罗马尼亚南部的许多其他同类遗存,我们认为是同时代的。可以暂时把这称为一种殖民现象。在这些新建土丘聚落的基础上,定居者不仅建立了一个具有类似生产活动的体系,而且还建立了一个持续了300多年的交流网络。  

  卡劳洞穴和吕宋人的发现

  报告人:菲律宾国立大学 阿尔曼·米亚雷斯  

报告人

  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的卡劳洞穴进行的考古调查发现了新的人种——吕宋人。这是欧亚大陆自2004年弗洛瑞斯人(H. floresiensis)公布以来的最重要的古人类学发现。对人类化石的直接测年以及借助于激光烧烛U系列在鹿齿上的间接测定表明,可追溯至5-6.7万年前。骨骼展示出的特点呈现出混杂性的特点,其具有古老的南方古猿相类似的特点和派生特点,以及与智人相类似的属性,这都表明了吕宋人独特的进化途径。弗洛瑞斯岛上的弗洛瑞斯人也表现出一些与吕宋人相似的明显的形态特征,其中包括体型矮小。两个岛屿上都存在中更新世人类定居的证据,这为我们研究在岛屿环境之下人类进化是趋同还是翻转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尺度。除吕宋人之外,在东南亚的岛屿和大陆也有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指出早在7万年前现代人类就迁移到了东南亚岛屿、苏拉威西岛上发现古人类的第一个证据以及印度尼西亚古人类多样性高于预期。 

  苏格兰奥克尼群岛布罗德加的尼斯遗址

  报告人:英国高地与群岛大学 尼克·卡尔德 

报告人

  布罗德加的尼斯是位于奥克尼新石器时代世界遗产(WHS)中心地带的一处独特遗址。发掘表明,这里地层堆积深厚,分期复杂,年代跨越了英国北部整个新石器时代(约3500-2400BC),但也有迹象表明中石器时代早期和铁器时代晚期也有人类在此活动。结构序列反映了在家庭范围内其他地方看到的建筑风格变化。但是布罗德加尼斯遗址建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设计和规模都过于夸张。目前正在调查该遗址的主要阶段(大约3200—2400 BC),此时尼斯流行大型独立建筑。目前发现的大多数建筑都有一个共同的建筑结构特点——由相对立的石墩划分内部空间,而规模和工艺则呈多样化特点,这些差异可能意味着不同群体之间存在着竞争。总体而言,保存方面非常出色,保存下来的墙壁的高度超过了一米,清楚地展示出新石器时代石匠对原料的了解及应用的熟稔。良好的保存现状更有利于对每座建筑物进行准确的记录和描绘。  

  十五世纪秘鲁北部沿海儿童与骆驼的大规模献祭

  报告人:秘鲁特鲁希略国立大学 费伦·卢汉

报告人

  在秘鲁万查基托拉遗址最近发掘的结果证明了公元1450年奇穆国有大量使用儿童和骆驼作为牺牲的行为。骨骼证据清楚地表明,孩子和骆驼是通过切开胸腔而被处死的,并且是按照严格的顺序埋葬,大多数儿童都面对着西方(大海),而骆驼则朝山。儿童通常以三人一组的形式被埋葬,并随着年龄的大小从最小到最大方式埋葬。一些孩子的脸上涂有朱砂颜料,其他孩子(主要是大一点的孩子)则戴着特别的棉质头饰。骆驼则被小心地放置在人体旁边或上方。在许多情况下,相反颜色(棕色和米色)的骆驼被埋在一起,并放置在不同的方向。可能的推测是,大量提供儿童和骆驼作为牺牲是试图安抚神灵并减轻发生在公元1400-1450年的厄尔尼诺灾祸的影响。 

  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报告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杨军  

报告人

  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罕见的保存较完好、结构较完整、布局较清晰、拥有较完备祭祀遗存、内涵丰富的西汉列侯墓园。其真实、完整地展现了海昏侯国国都、历代海昏侯墓园、贵族和平民墓地的空间布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而且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丰富的随葬品不仅见证了西汉历史上第九位皇帝、第二代昌邑王、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传奇人生,也反映了西汉王朝繁荣灿烂的历史文化。在考古和保护过程中,综合使用了各种科技手段,分析、检测技术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力求发掘精细化、资料影像化、信息数字化,保证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展示利用的权威、规范和科学性。

摄影:韩翰、张小筑

文字:韩翰

审核:乔玉

责编:荼荼

作者:韩翰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