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庄四月天——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纪录
发布时间:2017-04-2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张小筑
4月23日,第五届“中国公共考古—李庄论坛”进入公共演讲环节,5位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考古专家为众多学者、学生以及考古爱好者带来内容丰富又深入浅出的演讲。高大伦:看考古多面手如何奏响狂想曲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研究员演讲
近日“张献忠江口沉银”这一新闻被大量媒体所报道,成为继海昏侯后又一重大考古事件,可以说“江口沉银”打一开始就很高调。据介绍,在短短98天发掘内,从项目的启动到阶段成果汇报再到年度成果通报共举行了三次大型媒体发布会。面对这个好机会,高大伦院长将对“考古”独到的见解与对“创新”不懈的探索相结合,使“江口沉银”成为了全面展示公共考古理念的平台。当严谨的考古学和奇思妙想相碰撞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真正地实现了让公众了解考古工作、走进考古现场,从而扩大了考古的影响力。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考古队员李飞竟在工地上办了一场婚礼,这无疑又为“江口沉银”添了新料。高院长妙语连珠,现场气氛热烈,正是在他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下,我们一次次地感受到了考古与创新带来的突破。最后,高大伦院长仍不忘提醒考古人搞好公共考古需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前提。
郭伟民:九嶷山上白云飞——湖南华夏化进程的考古构建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郭伟民研究员演讲
郭伟民所长分别以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为线索系统地向大家介绍了每个时期的重要遗址。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蟾岩遗址中炭化稻谷的发现对探索稻作农业起源时间地点、水稻演化以及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具有重要意义;新石器时代高庙遗址发现了白陶和八角星图案;商周时期的宁乡炭河里遗址出土了四羊方尊、人面方鼎等大量青铜器既融合中原青铜器形成新特点,也有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相互联系而产生的结果,体现了华夏形成中多元文化与族群的交流;战国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是珍贵的先秦时代湖南省地方文献,它反映了当时北方地区中原思想文化在湖南省的流行和传播;里耶秦简中记载的洞庭郡与苍梧郡,应证了湖南正式纳入行政版图并成为国家开疆拓土锋芒所在;西汉长沙国的建立则为湖湘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郭伟民所长以丰富的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佐证了湖南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贡献。最后他表示舜葬九嶷由传说到史实,湖南完成了华夏化的进程,这一进程证明中国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演进模式成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连续体。
钱国祥:阊阖天门开 建中立太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钱国祥研究员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钱国祥研究员在演讲中首先简述了汉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和北魏先后作为王都或国都并沿用至唐初的历史概况,以及该城自六十年代起三个阶段的全面勘探和重点发掘工作,如永宁寺佛塔遗址、外郭城遗址、金墉城遗址和宫城南区等。
据钱国祥研究员介绍,2001年起对北魏宫城阊阖门遗址的大面积发掘显示该门址是一座特殊的殿堂式城门楼,门楼台基后坐于宫墙,门前左右有大型夯土双阙,为一母二子双向二出阙形制。参考《河南志》、《水经注》等文献,印证了此夹建巨阙的殿堂式宫门即为宫城正门阊阖门。2008年起,继阊阖门之后,又对北魏宫城南区的二号、三号宫门和宫城西南角进行发掘,从而对该宫城中枢轴线上主要建筑有了更清晰认识,即阊阖门起、主殿太极殿前,存在着阊阖门、止车门、端门三道宫城正门。此外,2012-2013年,考古队开始对太极殿进行发掘,基本确认了太极殿宫院的规模,太极殿及东、西两堂位于宫院北部中央,四周以廊庑、宫门等附属建筑围合的大型宫院。钱国祥研究员表示,始建于曹魏时期的太极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极”的宫城正殿。由此确立了以太极殿为中心的单一宫城正殿,以太极殿为大朝、东西两侧并列的东西堂为常朝的“东西堂制度”,以及在中心正殿前设三道宫门、宫城三大主殿南北纵列的“五门三朝”制度等,从而开创了中国及东亚古代宫室制度及都城布局的新时代。“择中而立”这一思想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北京故宫太极殿和明清北京城建筑布局均脱胎于此,表明了文化的一脉相承。
周必素:盛世华庭——杨粲墓雕刻所反映的播州社会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周必素研究员演讲
考古队于2017年2月对杨粲墓地进行了再清理。杨粲墓内雕刻丰富,墓门外、棺床、墓顶处均施雕刻,其题材包括人物、动物、仿木构建筑、家具和花草等。通过对泸县宋墓、安丙墓和杨粲墓中武士雕刻、启门雕刻、四神雕刻的对比来看,周必素认为杨粲墓的结构、雕刻均与川渝地区宋代石室墓有着共性特征,体现出古播州及贵州乌江以北地区与巴蜀文化的一致性;同时,其材料又明显区别于成都平原砖室墓以及北方砖雕墓、壁画墓,应是继承了该地区因山区石材资源所致的崖墓、画像石、石室墓传统,是山地文明的一种物质表现。无论是四川安丙墓还是贵州杨粲墓,其墓葬结构规模和空间布局,以及墓主人坐像图、龙虎柱、贡使像的使用则从另一面折射出中央在处理土司事务上的权利博弈,也反映出土司被赋予的相对自主权和难以驾驭的缘由,最后周必素研究员强调,这一珍贵的雕刻艺术宝库是研究川渝黔地区石室雕刻宋墓以及播州社会的生动材料。
魏峻:探秘蓝色文明——水下考古之路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研究员演讲
他首先从意大利内米湖沉船、安提凯特拉岛古船,潜水技术的发展以及格里多亚角沉船、瓦萨沉船的发掘入手,介绍了水下考古学的诞生。鉴于其昂贵的打捞费用、潜水特殊训练费用和所耗费的大量精力,水下考古极其特殊并受多方面因素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魏峻指出目前水下考古国际化、区域化及模式多样化特征显著;新科技的广泛运用和技术体系的逐渐完善也加速了水下考古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详细说明了“南海I号”宋代沉船从清理周边散落文物到吊浮沉箱及拉移进入博物馆的整体打捞过程和考古保护,梳理了中国水下考古在过去30年间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以及对世界水下考古学理论和实践发展所做出的独特贡献。最后他表示水下考古所涉及到的是整个世界文化的一种交流,涉及面复杂,应更多的受到重视。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近年来,公共考古活动数量逐渐增多,形式更加多样化。在本次讨论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黑龙江大学考古系学生程亚楠、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助理林必忠、山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研究部主任郑媛、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吴沄以及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基建研究室副主任张中华分别就各自单位近期开展的公共考古实践活动进行汇报。讨论分别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主持。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黑龙江大学考古系学生程亚楠
评议现场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博研究馆员、院长助理林必忠
评议现场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主任、馆员张中华
评议现场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馆员吴沄
评议现场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众考古研究部主任郑媛
评议现场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
评议现场
新华社记者屈婷
评议现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公共考古中心常务副主任刘国祥
与会学者合影
七十多年后的四月天里,后辈考古学人纷至沓来走入李庄。 至此,中国公共考古论坛已走过五个年头,每一届都有更多收获,更多感动。队伍不断加强、脚步更加坚实、目标更加明确。深感公共考古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为新发展新变化加油、为创意与激情点赞、为公共考古的未来喝彩!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