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0-07-14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李学来
 
    为展示2009年中国田野发掘和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进一步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研究、推进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考古杂志社承办的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于2010年1月1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此次论坛邀请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6位学者就2009年的6项考古新发现作学术讲演,并邀请了6位知名学者对考古新发现进行评论并组织讨论。出席会议的还有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国际合作局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以及在京的考古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博物馆和有关出版单位的专家及学者共计200余人。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物报、京华时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也出席本次报告会并进行了采访报道。论坛由考古杂志社社长施劲松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刘曙光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
 
 
王巍所长致辞
 
 
 
 
刘曙光主任致辞
 
    本次报告按各项考古发现的时代早晚为序进行,每场学术讲演结束后,与会学者围绕报告的内容展开热烈而充分的讨论。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馆员周润垦就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情况进行了介绍。东山村遗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时期的遗存,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崧泽文化时期的聚落,包括房址和墓地。墓地中最重要的发现是高等级大墓。已清理5座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墓葬,有2座是迄今发现的崧泽文化墓葬中规模最大的。针对该项重要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巍主要从文明探源的角度进行了评论。他指出,东山村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大墓的发现,对探讨长江下游地区社会复杂化开始出现的时间、权力的出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并认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进程应在崧泽文化早期就已开始。与会学者还围绕崧泽文化墓葬的分期、大墓有无发现葬具的痕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曹建恩就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作了学术报告。二道井子遗址堆积深厚,平均深达8米。发现了环壕与城墙,并清理了149座房址。其中发掘区北部的F8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墙体存高2米,面积近110平方米,其南部发现300平方米的“地面”。发掘区南部还清理了四组由院墙、房址、窖穴构成的院落。二道井子遗址遗迹保存完整,是目前所见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针对这项重要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朱延平进行了评论,他分析了二道井子保存完整、没有被后期干扰的因素,并指出保存如此完整的聚落遗址,对探讨当时的聚落形态、社会组织结构及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与会学者还对如何评估该遗址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位置、聚落如何进行分期、聚落是否有布局规划以及是否有属于贵族等级的院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同修介绍了山东高青县陈庄村西周遗址的发掘情况。该遗址发现一座西周城址,并清理灰坑、窖穴、夯土台基、房基、墓葬等遗迹,其中最重要的是西周城址和夯土台基的发现。城址的时代为西周早中期,是目前鲁北地区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城址。夯土台基从内向外依次为圆圈、方形、长方形及圆圈相套叠的夯筑花土堆积,似与祭祀有关。夯土台基上还发现了马坑。此外,该遗址出有刻“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等铭文的青铜器、残存刻辞的卜甲残片等重要遗物。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伯谦进行了评论。他指出,陈庄村西周遗址的清理,对研究西周时期的封国齐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同时,该遗址的发现,也提出了许多需深入探讨及研究的问题,如城的性质、夯土台基的祭祀对象、铭文中的“丰”与以前所见的“夆”的关系等。与会学者还对夯土台基的性质、铜器铭文的考证等进行了探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就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的地理位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根据墓葬的形制与规模、出土遗物、刻铭石牌铭文的内容及字体、墓主骨骼的鉴定,结合鲁潜墓志和西门豹祠等的相互位置,并参考相关历史文献,确认所发现的墓葬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
 
 
 
    针对这项重要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刘庆柱进行了评论并组织讨论。他主要从墓葬的形制、时代、空间分布、刻铭石牌的内容等方面,对西高穴大墓定为曹操高陵的证据进行了补充。与会学者就画像石的出土位置、墓葬形制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蕴介绍了陕西蓝田县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共清理了29座墓葬(成人墓葬20座、婴幼儿墓葬9座)和东、西、北三侧围沟,以及勘探家庙遗址一座,较完整地揭示了北宋吕氏家族墓地的全貌。
 
 
 
    对于这项重要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孟凡人进行评论并组织讨论。他指出,吕氏家族墓地在迄今已发现的宋代家族墓地中,是规模最大、形制保存最完整、墓穴数量和可包括的辈份最多、配置层次和序列最清楚的家族墓地,是一处少见的具有历史地位的高等级家族墓地,对研究北宋家族墓地的规制、形制布局、葬制和葬俗等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会学者对家族墓地的后期保护与展示、空穴的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肖发标介绍了江西高安市华林宋元明时期造纸作坊遗址的发掘情况。除在石脑头溪两岸清理7座舂打竹麻的水碓外,还在福纸庙作坊发掘区揭露出宋代的沤竹麻坑、陶引水管和烧灰料的灰坑;元代的沤竹麻坑和抄纸坊;明代的沤竹麻坑和烧灰料的灰坑、蒸煮竹麻的大片烧土块、晒料与拌灰的工作台、堆放石灰的混砂土以及沤竹麻坑的尾砂坑等与古代造纸工艺有关的遗迹。该遗址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造纸作坊遗址。
 
 
 
    针对这项重要发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苏荣誉进行了评论并组织讨论。他主要从技术史的角度对华林宋元明造纸作坊遗址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评述,认为发掘出的造纸作坊遗迹,基本上反映了从伐竹到制浆的造纸工艺流程,对探讨造纸术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与会学者对所造竹纸的档次、遗址与明代西山造纸官局所辖纸厂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学术报告和讨论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云翔进行了论坛总结。
 
 
 
白云翔所长做总结发言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论坛——2009年考古新发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10-07-14

 
    为展示2009年中国田野发掘和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进一步增进学术交流、促进学术研究、推进我国文物考古事业的繁荣与发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考古杂志社承办的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9年中国考古新发现”于2010年1月13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
    此次论坛邀请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6位学者就2009年的6项考古新发现作学术讲演,并邀请了6位知名学者对考古新发现进行评论并组织讨论。出席会议的还有国家文物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国际合作局等部门的有关领导,以及在京的考古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博物馆和有关出版单位的专家及学者共计200余人。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文物报、京华时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的记者也出席本次报告会并进行了采访报道。论坛由考古杂志社社长施劲松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刘曙光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
 
 
王巍所长致辞
 
 
 
 
刘曙光主任致辞
 
    本次报告按各项考古发现的时代早晚为序进行,每场学术讲演结束后,与会学者围绕报告的内容展开热烈而充分的讨论。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馆员周润垦就江苏张家港市东山村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情况进行了介绍。东山村遗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时期的遗存,其中最重要的收获是崧泽文化时期的聚落,包括房址和墓地。墓地中最重要的发现是高等级大墓。已清理5座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墓葬,有2座是迄今发现的崧泽文化墓葬中规模最大的。针对该项重要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巍主要从文明探源的角度进行了评论。他指出,东山村崧泽文化早中期高等级大墓的发现,对探讨长江下游地区社会复杂化开始出现的时间、权力的出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并认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进程应在崧泽文化早期就已开始。与会学者还围绕崧泽文化墓葬的分期、大墓有无发现葬具的痕迹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曹建恩就内蒙古赤峰市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作了学术报告。二道井子遗址堆积深厚,平均深达8米。发现了环壕与城墙,并清理了149座房址。其中发掘区北部的F8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墙体存高2米,面积近110平方米,其南部发现300平方米的“地面”。发掘区南部还清理了四组由院墙、房址、窖穴构成的院落。二道井子遗址遗迹保存完整,是目前所见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针对这项重要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外国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朱延平进行了评论,他分析了二道井子保存完整、没有被后期干扰的因素,并指出保存如此完整的聚落遗址,对探讨当时的聚落形态、社会组织结构及夏家店下层文化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与会学者还对如何评估该遗址在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位置、聚落如何进行分期、聚落是否有布局规划以及是否有属于贵族等级的院落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郑同修介绍了山东高青县陈庄村西周遗址的发掘情况。该遗址发现一座西周城址,并清理灰坑、窖穴、夯土台基、房基、墓葬等遗迹,其中最重要的是西周城址和夯土台基的发现。城址的时代为西周早中期,是目前鲁北地区发现的第一座西周城址。夯土台基从内向外依次为圆圈、方形、长方形及圆圈相套叠的夯筑花土堆积,似与祭祀有关。夯土台基上还发现了马坑。此外,该遗址出有刻“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等铭文的青铜器、残存刻辞的卜甲残片等重要遗物。
 
 
 
    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伯谦进行了评论。他指出,陈庄村西周遗址的清理,对研究西周时期的封国齐国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同时,该遗址的发现,也提出了许多需深入探讨及研究的问题,如城的性质、夯土台基的祭祀对象、铭文中的“丰”与以前所见的“夆”的关系等。与会学者还对夯土台基的性质、铜器铭文的考证等进行了探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潘伟斌就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曹魏高陵的地理位置、墓葬形制、出土遗物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并根据墓葬的形制与规模、出土遗物、刻铭石牌铭文的内容及字体、墓主骨骼的鉴定,结合鲁潜墓志和西门豹祠等的相互位置,并参考相关历史文献,确认所发现的墓葬是魏武帝曹操的高陵。
 
 
 
    针对这项重要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刘庆柱进行了评论并组织讨论。他主要从墓葬的形制、时代、空间分布、刻铭石牌的内容等方面,对西高穴大墓定为曹操高陵的证据进行了补充。与会学者就画像石的出土位置、墓葬形制的比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张蕴介绍了陕西蓝田县五里头北宋吕氏家族墓地。共清理了29座墓葬(成人墓葬20座、婴幼儿墓葬9座)和东、西、北三侧围沟,以及勘探家庙遗址一座,较完整地揭示了北宋吕氏家族墓地的全貌。
 
 
 
    对于这项重要发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孟凡人进行评论并组织讨论。他指出,吕氏家族墓地在迄今已发现的宋代家族墓地中,是规模最大、形制保存最完整、墓穴数量和可包括的辈份最多、配置层次和序列最清楚的家族墓地,是一处少见的具有历史地位的高等级家族墓地,对研究北宋家族墓地的规制、形制布局、葬制和葬俗等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会学者对家族墓地的后期保护与展示、空穴的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肖发标介绍了江西高安市华林宋元明时期造纸作坊遗址的发掘情况。除在石脑头溪两岸清理7座舂打竹麻的水碓外,还在福纸庙作坊发掘区揭露出宋代的沤竹麻坑、陶引水管和烧灰料的灰坑;元代的沤竹麻坑和抄纸坊;明代的沤竹麻坑和烧灰料的灰坑、蒸煮竹麻的大片烧土块、晒料与拌灰的工作台、堆放石灰的混砂土以及沤竹麻坑的尾砂坑等与古代造纸工艺有关的遗迹。该遗址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一处造纸作坊遗址。
 
 
 
    针对这项重要发现,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苏荣誉进行了评论并组织讨论。他主要从技术史的角度对华林宋元明造纸作坊遗址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评述,认为发掘出的造纸作坊遗迹,基本上反映了从伐竹到制浆的造纸工艺流程,对探讨造纸术的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与会学者对所造竹纸的档次、遗址与明代西山造纸官局所辖纸厂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学术报告和讨论结束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云翔进行了论坛总结。
 
 
 
白云翔所长做总结发言
 
 
 

作者:李学来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