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寺遗址
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麻扎村。吐峪沟石窟是新疆东部最早开凿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为配合丝绸之路(新疆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危岩加固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吐鲁番研究院等,于2010年开始联合对吐峪沟东区、西区北部石窟和一处地面佛寺等进行了发掘。
沟东区和沟西区石窟均是以中心柱窟(大像窟)或佛殿窟为中心的窟群组合,石窟的组群又是层楼式的布局。其中沟东区北部清理并重新编号56处洞窟,包括礼拜窟、禅窟、僧房窟及其他配套生活设施等,以新编K18为中心的一组窟群最为重要,其上佛塔下中心柱的窟形,是以前在新疆地区没有见到的洞窟形制。该组窟群最下层的K25为面阔三间的礼拜窟,明间三壁绘有壁画。中间一层K18为大像窟。中心柱正面塑大型立像,现残存背屏及莲座。左、右、后三甬道均为拱劵顶,绘有壁画。K18南侧为一组上下两层结构的禅窟、僧房窟。K18上层佛塔后部,又为一组禅窟、僧房窟(K11~K14)。K8~K10等禅窟、僧房窟、方形窟则为本组窟群的最上面一层组合。
东区发掘后全貌
沟西区北部发掘的石窟,其中心柱窟系凿山而成。后甬道直接开凿在山体内,左右甬道及中心柱(或大像)利用山坡加砌土坯形成。甬道内绘成排立佛,顶部绘莲花。左、右甬道中部两侧各有一壁龛,其中左甬道内侧壁龛残存塑像的双足。后甬道中部及两端也各有一像龛。中心柱窟以西区域,上层为一组禅窟,下层为前僧房后禅窟的结构。
西区中心柱窟
沟东区南部还新发现一处依山坡而建的高昌回鹘时期的地面寺院,已发掘部分包括一处佛堂和一组生活设施。南部为佛堂,内有长方形坛,坛上佛像已毁。堂内四壁下面仍残存壁画,主要为回鹘供养人礼佛行列,有的供养人附有回鹘文题名。北部有灶和用于存贮生活用品的小室及储物坑等生活设施。
此次出土了大量的文书残片,包括汉文、粟特文、藏文、回鹘文、婆罗迷文等多种文字。有佛经写本、世俗文书、古书注本等,部分文书保存较完整,带有卷轴及题记。字体风格最早的文书,可早到公元4、5世纪。这为研究吐鲁番地区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古代语言提供了新的资料。
新发现的沟东、沟西两处中心柱窟(大像窟)壁画的风格均显示出较早的时代特征,壁画题材也是前所未见,与河西、龟兹、于阗等地明显不同,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初步推断洞窟约开凿于公元5世纪。这对于研究吐峪沟石窟群始凿年代以及洞窟开凿的先后次第等重要问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