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华:王朝崛起
第六部分 王朝崛起
随着万邦林立、“满天星斗”的龙山时代落下帷幕,华夏文明由“多元”的邦国时期进入了“一体”的王朝时期。在位于中原腹心地区的嵩山周围,新砦和二里头两个超大型的都邑相继崛起。到二里头文化时期,这支强势文化大规模地向四围辐射,其影响北达燕山以北,南至整个长江流域,东及豫鲁交界,西到甘青高原一带。作为初兴的夏王朝国家的遗存,二里头文化成为东亚地区最早跨入青铜时代的核心文化。
一 夏族兴起
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正式建立。经过多年探索,学术界现今基本认定以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不过,根据最新的测年结果,二里头文化的年代不超过公元前1750年,因而,探索夏文明的开始必须到早于二里头文化的古代遗存中去寻找。
链接中原地区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的桥梁
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晋南地区的陶寺文化和中原地区龙山文化中大部分类型大都由繁荣相继走向衰落,唯有中原嵩山一带继中原龙山文化之后兴起了更加繁荣的二里头文化,而以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遗址为代表的新砦文化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桥梁。
宫城制度的滥觞
新砦城址现存面积大约为70~100万平方米。分大城和小城,其中新砦期的大城利用自然河道和人工施工相结合的办法,修建内外三重防御设施,面积达70万平方米,是河南省境内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在城址的西南部有内壕围绕,是为小城。这种大城内建小城,小城之内建重要建筑的作风,可视为中国后来盛行的宫城制度的滥觞。
最大的神“坎”
位于内城北部,平面大体成刀形,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是中原地区同时期面积最大的祭祀遗迹。
来自东南的文化因素
新砦文化拥有大量来自东南的文化因素,反映出新砦文化与东南地区原始文化存在密切的交流关系。例如,堆筑城墙的筑墙方法与中原地区流行的版筑方法有别,却与湖南澧县城头山城址、山东龙山文化城址等相同。陶器当中的子母口瓮、平底盆、猪首造型、盉等器物群,也常见于山东龙山文化、龙虬庄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或许正是接受了来自东南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先进因素,才引起中原地区传统文化的巨大变革,从而兴起了崭新的新砦文化。
二 夏都鼎盛:二里头遗址
地处中原腹地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现存面积约3平方公里。这里发现了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宫城,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殿建筑群,最早的封闭式官营手工业作坊区,最早的青铜礼乐器群、兵器群以及青铜器铸造和绿松石器作坊等。这里是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迄今可确认的最早的具有明确城市规划的大型都邑。
建中立极:王都与宫廷礼制
中国传统的宫廷礼仪,最早是显现于二里头的宫殿建筑和礼仪用器的,它的出现昭示着中国王朝的开端。都邑的总体规划,带有明确中轴线的建筑群格局,以及大型宫殿建筑的规模和结构,都显现出王都中枢所特有的气势。宫室建筑上巨大的用工量,昭示着政治和宗教权力的高度集中。
都邑的复杂化与功能分区
二里头遗址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抬升。聚落的中心区就位于中部至东南部的微高地上;一般居住活动区则位于地势偏低的遗址西部和北部区域。
宫殿区居中,祭祀区在其北,官营手工业作坊区在其南,三个最重要的功能区南北一线排开,显现出了宏大的规模和庄重的气势。
中心区的大路与车辙
二里头遗址中心区的四条大路垂直相交,宽阔整洁。路面经长期踩踏,像千层饼一样。
二里头文化双轮车辙的发现,证明至少在距今3700年左右,中原大地的先民就有了使用双轮车的传统。这种传统肯定会便于其在商代晚期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车马文化。
最早的“紫禁城” 中轴线规划的宫室建筑群
二里头宫城的面积达10.8万平方米,虽然仅是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左右(紫禁城的面积为72万余平方米),但它却是后世中国古代宫城的鼻祖。
巨大的朝堂 宏伟的宫门
二里头遗址宫城一号宫殿整个台基面积约10000平方米。这是一座体量庞大、巍峨壮观的庭院式建筑。有的学者将主体殿堂复原为面阔8间、进深3间、周围有回廊的木构建筑;也有学者认为应是有四围墙壁而无堂室分隔的敞亮殿堂。
国之大事:祭祀与战争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从早期王朝流传下来的祭天崇祖的传统,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人宗教信仰和实践的主要内容。都城规划中祭祀区的存在,以及祭祀用礼仪用器,都是用来昭示早期王朝礼制传统的重要标志物。由于军事力量在立国上的重要性,青铜与玉石兵器也成为祭祀礼器和表现身份地位的仪仗用器。
祭祀遗存区的发现
祭祀区位于宫殿区以北。祭坛的上面布列着一圈或两圈圆形“土墩”(在坛体上挖出圆坑,填充不同于坛体颜色的土)。
金玉共振:龙牌与铜铃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绿松石龙,形体长大,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色彩绚丽。
新砦遗址出土的兽面,轮廓线、梭形眼、蒜头鼻子,甚至三节鼻梁,都与二里头绿松石龙的头部如出一辙!从新砦兽面伸出的卷曲的须鬓,让人联想到二里头龙头部托座上那一条条由龙头伸出的凹下的弧线,展现的也许是龙须或龙鬓的形象,也许是某类神秘的云气纹。
钺••军事统帅权••王权
金文中“王”字的字形,像横置的钺。“王”字在最初应指代秉持斧钺之人即有军事统帅权的首领,随着早期国家的出现,逐渐成为握有最高权力的统治者的称号。即执钺者为“王”。
三 强势辐射:“中国”的雏形
在二里头时代的东亚大陆,各个区域分布着若干各具特色的考古学文化。作为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二里头文化与周边其他文化的交流,以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为主。它在内部高度发展的同时,向四围发射出超越自然地理单元和文化屏障的强力冲击波。在这一过程中,华夏国家完成了由多元向一体的转型,“中国”世界的雏形得以形成。
长城外惊现王朝“酒礼”
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大甸子夏家店下层文化墓地,一处地处长城以外西辽河流域的聚落。这里贵族墓中发现了二里头式的酒器,器物装饰纹样也与二里头文化的兽面纹等十分相似。有理由相信,二里头的饮酒礼仪,可能被相当完整地“照搬”过来。
“中国”世界的雏形
二里头文化风格的陶器、玉礼器的空间扩散,甚至突破了《尚书•禹贡》所载“九州”的范围。或许,“中国”的空间轮廓,早在公元前二千纪前叶的二里头时代,就已显现出了它最早的雏形。
(责任编辑: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