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华:巍巍帝都——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
发布时间:2010-08-12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第九部分 巍巍帝都——中国封建王朝的都城
中国古代都城是诸王朝历史的缩影,是当时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从秦帝国开始,都城的规划与建设一直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帝都规划理念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建设技术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汉长安城、隋唐长安城、元大都城等曾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的国际都会之一,对周边国家都城制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 秦阿房宫
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上林苑中修建的新宫城,始建于公元前212年,位于西安市郊。宫城规模宏大,因前殿建在阿房,故名。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前殿遗址夯土台基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长1270米,宽426米。没有发现火烧迹象。秦亡之时,宫殿多尚未完工。
二 “丝绸之路”的起点——西汉长安城
西汉首都长安城(公元前202~公元8年)位于今西安市的西北郊,是西汉时期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它与西方的罗马并称为当时世界最著名的大都会,也是著名“丝绸之路”重要的东部起点。这座雄伟的城市是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中重要的里程碑,在世界文明史上也占据重要地位。
长安城西门——直城门遗址
直城门始建于西汉初,新莽败亡时被焚毁,其北门道继续使用至隋朝初年。城门面宽32米,进深20米,共有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8米。南门道和北门道下分别有西汉和十六国至隋初的砖砌地下排水渠。
永远的宫殿——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长安城西南部,是汉朝施行政治统治的中枢。皇帝在前殿举行朝会,商议国家大事;母仪天下的皇后居住在四处飘香的椒房殿中;闲暇之时,皇族、重臣会到沧池荡舟,嬉戏游玩。西汉一代,政出未央。当然也有宫廷政变,血雨腥风。
未央宫前殿遗址
前殿遗址是汉长安城未央宫的大朝正殿。始建于西汉初,新莽败亡时被焚毁。遗址台基南北长415米,东西宽165米,自南向北分为三级,逐级抬高,北部高出现地面15米左右。台基上南北分布三座大型殿堂,殿堂前面有庭院,两侧有厢房或廊房之类。有一长条形建筑高居前殿北端,或为后阁。
飘香的宫室——椒房殿遗址
椒房殿遗址是汉长安城之皇后宫殿。遗址东西130米,南北148.75米,前面为正殿,周施回廊、散水,前设两阙,东西有踏步登临。东北部为配殿,分南、北二殿,其间有庭院。正殿和配殿发现了多处地下房址及通道。配殿以西、正殿以北为附属建筑,包括若干房址和庭院。
军事强国——武库
军事强盛是大国的特征,也是经营战争、开拓疆土的保障。长安城中设有兵器仓库——武库,位于未央宫西,由皇帝直接控制。武库设有多座库房,分门别类地存放兵器,其中攻击力最强的是弩机。武库遗址出土了大量铜、铁兵器,是西汉军事国力的缩影。
武库为一长方形院落,内有七座库房建筑。七号建筑平面长方形,东西复原长234米,南北宽45.7米。室内共有三条南北向隔墙,将建筑分为四个大房间,每个大房间内另有南北向隔墙四道,室内密排础石。出土物以铁兵器最多,还有铜兵器。
三 北魏洛阳城
北魏(公元386~534年)是鲜卑人建立的北方帝国。它是从强大的秦汉帝国走向繁华的隋唐盛世的重要基础。北魏洛阳城形制布局在中国古代都城规划发展中具重要的地位。它也是鲜卑族汉化、多民族融合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北魏洛阳宫城南北长1398米,东西宽660米。宫城正门阊阖门,向南正对内城南北轴线大街——铜驼街;向北直对宫城二号和三号门址,再北则为正殿太极殿。太极殿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殿北是帝后寝宫。宫城北部则为皇家禁苑华林园。
阊阖门是北魏洛阳宫城正门,是一座带有双阙的大型殿堂式门址。门址台基东西长约44米,南北宽约24米,柱网显示面阔七间进深四间;门前双阙单体皆为曲尺形子母阙,两侧各接宫墙,规模较大。阊阖门是帝王登基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为都城重要的礼仪性建筑。
四 三国至北朝邺城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包括南北相连的两城,亦称邺北城(曹魏十六国都城)和邺南城(东魏北齐都城)。邺城作为三国曹魏至北朝末期的国都,见证了公元3—6世纪动荡的历史。曹魏邺城中轴对称、单一宫城的都城规划思想对中国古代都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曹操铜雀三台
铜雀三台是曹魏邺城规划建设中很有特点的高台式建筑,位于曹魏邺城西城墙之上。金虎台、铜雀台、冰井台自南向北排列,以居中的铜雀台最大。三台上原有宫殿建筑群,至今仅残存部分夯土高台。铜雀三台既有军事功能,又是建安文学圣地。
赵彭城东魏北齐佛寺塔基
赵彭城东魏北齐方形佛塔塔基位于寺院遗址中央偏南。该佛寺遗址地处邺南城遗址南,寺院以方形木塔为中心,以方形壕沟围绕,内部有多个院落,呈中轴对称分布的格局。这是研究北朝佛寺格局和研究邺南城外郭城的重要资料。
五 隋大兴唐长安城
隋大兴唐长安城位于今西安市,是中国古代盛世的都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大都市之一。其封闭式里坊制的都城布局模式不仅是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范,而且也对周邻国家都城规划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特殊地位。
隋大兴唐长安城由郭城、皇城、宫城三部分组成。郭城内棋盘状分布有110个里坊和东西两市。皇城为中央官署集中地。宫城最早者为太极宫,唐高宗以后移居东北高地的大明宫。兴庆宫位于长安城东部,是唐玄宗居住和听政之所。
帝王宫阙——大明宫
大明宫位于唐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面,是唐高宗以后的主要朝会之所。其平面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南部正中有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北部为太液池园林区,周围也有麟德殿等殿址。大明宫是唐朝最重要的政治中心,也是大唐兴衰所系的决策中枢。
大明宫是唐代规模最大、地位最重要要的宫殿,多数皇帝曾在此处理朝政。始建于贞观八年(634年),唐末毁废于战乱。
大明宫平面,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梯形,面积约3.2平方公里。主要由夯土城墙、城门(11座)、三道内宫墙、宫殿、后宫园林等建筑遗址组成,南面正门为丹凤门,前朝部分主要有含元、宣政、紫宸三殿组成,后寝部分以太液池(又名蓬莱池)皇家园林为中心,周围已发现30多处宫殿阁亭遗址等,如三清殿、清思殿等殿址。麟德殿位于大明宫的西部,是皇帝宴会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
唐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含元殿是唐大明宫正殿,是每逢元旦、冬至皇帝举行朝会大典之地。始建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 ,毁废于唐末。该殿依龙首原南坡而建。主殿殿基为三层夯筑大台,高15米多,顶层殿面开间11、进深4间。主殿东西两侧有上殿龙尾道。殿前左右两侧建有栖风阁、翔鸾阁。含元殿以南有殿前大庭,其东、西两侧设有大臣们等候上朝的东、西朝堂。
唐大明宫丹凤门遗址
丹凤门为唐大明宫正南门,是唐皇帝举行登基、改元、大赦等外朝大典之地。门址由夯筑的墩台、门道、隔墙和马道组成,为最高等级的五门道制。墩台东西长75、南北宽33米。隔墙两侧排列有整齐的排叉柱础石。马道长54、宽3.5米。
太液池干栏建筑
太液池皇家园林干栏式建筑遗址,位于唐大明宫太液池西北半岛与北岸之间的沟中,平面呈V字形。折长69米、宽13米、 深1.30米,由中间的梯形间和两侧各7个长方形房间组成。曾清理出成排柱洞、础石、石栏、瓦当、瓷器等遗迹与遗物。
祭天之地——圜丘
圜丘遗址位于唐长安城南门明德门外东,始建于隋。素土夯筑的圜丘为四层圆坛,每层圆坛都设有12个上台阶道,均匀分布于圆坛四周,其中南阶较宽,为皇帝登坛之用。圜丘是皇帝的祭天之所,是唐帝国重要的礼仪建筑。
六 隋唐洛阳城
隋唐东都洛阳城,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城区。隋大业元年始筑,历经隋、唐和宋三代。其宫殿苑囿,宏伟壮观,画栋雕梁,金壁辉煌。其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布局,整体划一以里见方的里坊建制,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七 元大都城
元大都位于今北京城旧城北部,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元世祖忽必烈建成,为明清北京城所沿用。元大都秉承了北宋东京开封城的规划传统,为三重城墙的重城式结构,实行开放式纵街横巷式的城市街道系统,是我国古代晚期城市的典型代表。
元大都城南北长7600、东西宽6700米。皇城位于南部中央,宫城位于皇城东侧。皇城东西两侧分别设有太庙和社稷,后面有重要的市肆。明确的中轴线贯穿宫城与皇城,开放式的横街纵巷9经九纬,城市布局严谨有序。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