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考古中华:化腐朽为神奇——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0-08-1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第十六部分  化腐朽为神奇——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古迹遗址和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是考古学家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神圣职责。
    考古研究所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考古工作始终相伴,互为表里,成就丰硕。尤其是自组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以来,积极探索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学科体系,工作更系统、深入。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考古遗址保护、考古现场保护、实验室考古、出土文物保护与修复、古代纺织品和书画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均有长足进展。

 

    积极承担文化遗产保护科研课题
    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立足科研,近年承担的科研课题主要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指南针计划”项目、国家文物局委托项目以及福特基金项目等,在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可喜局面。
 
    积极探索考古遗址保护理论与方法
    根据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最新状况,积极推动传统考古向现代考古的转变。2008年主办了“全国大遗址保护研讨会”,就当前我国大遗址保护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展开研讨。本所科研人员提出了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类考古”的倡议,并就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科学论述。
    此外,在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方面,均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积极投入考古遗址保护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参与推荐全国百出大遗址并参与制定保护纲要,还参与制定偃师二里头等十多处遗址的保护规划、承担制定安阳殷墟展示方案等。在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安阳殷墟、汉魏洛阳城、汉长安城、曹魏邺城、唐大明宫等十余处大遗址的保护展示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积极开展实验室考古
    考古遗存室内清理是我所的传统优势,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实验室考古”,集考古发掘、现场检测、保护处理为一体,有力地推动了考古学的学科发展。目前正在进行的山西翼城西周墓葬的实验室考古工作,取得极大成功,获得一批极其珍贵的西周螺钿漆器等文物标本。
 
    积极支持殷墟、大明宫遗址“申遗”工作
    在殷墟申遗期间,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提供了有力学术支持。承担了《安阳殷墟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案》的制订工作。作为支持殷墟申遗的重要举措,我所与安阳市政府合作建立了殷墟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取得了考古科研与遗址保护展示的双赢,创造了“殷墟模式”。
 
    为支持大明宫报世界文化遗产,我所组成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制订出《大明宫遗址考古计划》,得到国家文物局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和支持。这是我国首个经过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论证的大遗址考古计划,为我国大遗址考古工作新模式提供了范例。
 
    积极开创文物修复新局面
    考古研究所在长期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数量多种类杂,修复与保护任务十分繁重。数以万计的陶器、瓷器、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在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手中神奇地恢复了原貌。尤其是古代青铜器、金缕玉衣、丝织品、铠甲等文物的修复,成果卓著。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文物保护修复设备、仪器的现代化建设。
  
    考古研究所还为国内文博、考古单位修复大量文物。最近承担的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主要有中国文字博物馆青铜器修复、青铜器和甲骨复制,安阳博物馆青铜器与书画修复,山东大学博物馆青铜器保护,四川大学博物馆瓷器修复,山东省考古研究所青铜器修复等。
   
    文物复制研究
    为了更好地展示考古成果,推动文化遗产传承,考古研究所还制作了大量的遗址、墓葬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出土文物复制研究,其中关于古代铠甲的复原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史前彩陶和黑陶、商周青铜器、唐三彩等出土文物的工艺技术研究和复制方面,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责任编辑:孙丹)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展览——考古中华

考古中华:化腐朽为神奇——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0-08-19

第十六部分  化腐朽为神奇——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古迹遗址和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传承这些文化遗产,是考古学家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神圣职责。
    考古研究所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考古工作始终相伴,互为表里,成就丰硕。尤其是自组建“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以来,积极探索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一体化建设,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学科体系,工作更系统、深入。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考古遗址保护、考古现场保护、实验室考古、出土文物保护与修复、古代纺织品和书画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均有长足进展。

 

    积极承担文化遗产保护科研课题
    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立足科研,近年承担的科研课题主要有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指南针计划”项目、国家文物局委托项目以及福特基金项目等,在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可喜局面。
 
    积极探索考古遗址保护理论与方法
    根据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最新状况,积极推动传统考古向现代考古的转变。2008年主办了“全国大遗址保护研讨会”,就当前我国大遗址保护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展开研讨。本所科研人员提出了大力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类考古”的倡议,并就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科学论述。
    此外,在考古遗址博物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方面,均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积极投入考古遗址保护
    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参与推荐全国百出大遗址并参与制定保护纲要,还参与制定偃师二里头等十多处遗址的保护规划、承担制定安阳殷墟展示方案等。在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安阳殷墟、汉魏洛阳城、汉长安城、曹魏邺城、唐大明宫等十余处大遗址的保护展示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
 
    积极开展实验室考古
    考古遗存室内清理是我所的传统优势,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实验室考古”,集考古发掘、现场检测、保护处理为一体,有力地推动了考古学的学科发展。目前正在进行的山西翼城西周墓葬的实验室考古工作,取得极大成功,获得一批极其珍贵的西周螺钿漆器等文物标本。
 
    积极支持殷墟、大明宫遗址“申遗”工作
    在殷墟申遗期间,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提供了有力学术支持。承担了《安阳殷墟遗址保护与展示方案》的制订工作。作为支持殷墟申遗的重要举措,我所与安阳市政府合作建立了殷墟遗址博物馆——殷墟博物馆,取得了考古科研与遗址保护展示的双赢,创造了“殷墟模式”。
 
    为支持大明宫报世界文化遗产,我所组成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制订出《大明宫遗址考古计划》,得到国家文物局领导和专家的认可和支持。这是我国首个经过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论证的大遗址考古计划,为我国大遗址考古工作新模式提供了范例。
 
    积极开创文物修复新局面
    考古研究所在长期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数量多种类杂,修复与保护任务十分繁重。数以万计的陶器、瓷器、青铜器、玉石器、漆木器等,在文物保护修复人员手中神奇地恢复了原貌。尤其是古代青铜器、金缕玉衣、丝织品、铠甲等文物的修复,成果卓著。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文物保护修复设备、仪器的现代化建设。
  
    考古研究所还为国内文博、考古单位修复大量文物。最近承担的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主要有中国文字博物馆青铜器修复、青铜器和甲骨复制,安阳博物馆青铜器与书画修复,山东大学博物馆青铜器保护,四川大学博物馆瓷器修复,山东省考古研究所青铜器修复等。
   
    文物复制研究
    为了更好地展示考古成果,推动文化遗产传承,考古研究所还制作了大量的遗址、墓葬模型,进行了一系列出土文物复制研究,其中关于古代铠甲的复原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史前彩陶和黑陶、商周青铜器、唐三彩等出土文物的工艺技术研究和复制方面,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责任编辑:孙丹)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