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岗嘎墓地
岗嘎墓地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原完工镇,2006年更名为呼和诺尔镇)东约6公里的一个傍河台地上。2014年7~10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组成呼伦贝尔联合考古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岗嘎墓地进行了系统钻探和正式考古发掘。
东区墓葬
东区M18
本年度发掘面积约680平方米,清理了16座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墓,底部平整。其中15座墓葬有木质葬具,包括9例独木棺、6例木板棺。独木棺系选用整段的松木加工而成,顶部开凿出长条形的凹槽,将死者和随葬品放置其内,再用树皮或兽皮包裹。木板棺均呈长方形,由两侧的长板和两端的短板组成,底部铺桦树皮或无底。墓主人多为仰身或侧身屈肢,头朝北、西北或东北,以单人葬为主,二人合葬墓仅发现1座。18号墓葬是呼伦贝尔首次发现的以独木棺为葬具的男女合葬墓,死者为成年女性和未成年男性。20号墓葬是本年度发掘的规模最大的以独木棺为葬具的墓葬,独木棺保存完好,长2.23米,为了解独木棺的形制、结构和使用方式提供了最新的资料。
西区M7
西区M8
西区M11
随葬品十分丰富,依其功能可分为生活用具、装饰品、生产工具或武器、马具等。生活用具主要有陶罐、壶及桦树皮罐等。装饰品有棒形玉饰、红色玛瑙珠饰、玻璃珠饰、铜带饰及铜、银耳饰等。生产工具或武器主要有桦树皮弓、箭囊及铁镞、刀等。马具主要有马镫、马衔等。
西区M11出土棒形玉坠饰
东区M22出土铜腰带
根据本年度的钻探结果,岗嘎墓地已探明墓葬86座,其中经正式发掘的有22座。岗嘎墓地的发掘对于探寻蒙古族源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岗嘎墓地是呼伦贝尔草原迄今所知规模最大的古墓群,主要葬具为独木棺,随葬品丰富,年代为公元8~10世纪,是进入21世纪以来呼伦贝尔草原最重要的一次考古发现。
第二,从葬具形制、埋葬习俗、随葬品特征等方面看,岗嘎墓群与呼伦贝尔草原已知的鲜卑墓葬和辽代墓葬有明显差异,与谢尔塔拉和西乌珠尔墓葬有一定共性,结合文献记载,初步推断岗嘎墓群应属于公元8~10世纪室韦人遗存,从而为探寻蒙古族源找到了最新考古实证线索。
第三,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岗嘎墓地古代居民普遍具有较圆、较低且阔的颅型,这与现代 分布在蒙古国及我国内蒙古地区的 北亚蒙古人种中央亚细亚类型居民的颅型特征最为接近。岗嘎墓地的发现为确立呼伦贝尔草原作为蒙古族起源地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第四,岗嘎墓地的考古发掘引入实验室考古的理念,将发掘的所有墓葬套箱整取并运回室内进行实验室考古。所有运回室内的墓葬将在博物馆展出,成为宣传和展示蒙古族源学术成果的重要内容。
第五,通过岗嘎墓地的考古发 掘,深入推进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力争取得具有创新性的蒙古族源研究成果。岗嘎墓地的考古发掘成果已得到蒙古国、俄罗斯等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加强国际间学术合作与交流,力争取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蒙古族源研究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