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发布时间:2015-01-0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东北约600米。因屡次被盗,自2013年9月开始至2014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忻州市文物管理处联合组成考古队,特邀太原市文物考古所文保室参加,严格执行田野操作规程,开始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和现场保护,还寻找了该墓的围墙,确认了墓园的大致范围。


墓道


  该墓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墓,坐北朝南,由封土、斜坡墓道、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总长50余米。封土现存平面为不规则圆形,直径16~26、高约4米。封土堆为浅黄色土夯筑而成,下半部分夯土质量较好,质地坚硬,上半部分夯土质量较差。甬道南端原有石门,现仅存石质门楣。墓室砌筑于方形土圹内,平面为弧边方形,东西5.9、南北5.75、高约8.8米,穹隆顶。四壁墙体原均有壁画,现大部分已被破坏,仅顶部保留有完整的星象图。


墓道北壁墓门上部壁画


墓道东壁壁画局部


墓道东壁壁画局部


墓道西壁壁画局部


墓道西壁壁画局部


  此次发掘共清理壁画240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陶俑残片、铁棺钉、陶器、瓷器残片等。壁画分布于墓道东、西、北三壁和墓室。墓道壁画自上而下各分为四层,左右两侧内容一致。第一层壁画描绘的是流云中的奇禽异兽、龙鹤仙人、雷公风伯等,既有汉代因素,也有北朝因素。第二层壁画是迄今我国发现最大的狩猎图,位于近30米长、1.6米高的墓道两侧,众多猎人骑马在山林中奔驰,放鹰驱狗,追逐围猎虎、熊、鹿、野羊,再现了马上民族以围猎练兵的历史情景。第三、四层壁画是出行图,兵士身材高大,穿着虎豹皮服,佩刀挎弓,民族不一,是北朝民族汇聚、部队勇猛善战的缩影。墓道北壁(即甬道上方)壁画中的木结构建筑壁画在同时期墓 葬中属首次发现,第一次用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北朝建筑的细节。墓室壁画原有三层,第一层为星象图,第二层为四神图像,第三层为牛车鞍马图。


  因墓志被盗,墓主人身份暂时不清楚。据壁画中人物形象和墓中残存遗物初步推断,墓葬的年代为东魏至北齐早期。结合墓葬规模推测,墓道宽于徐显秀墓的墓道,墓主人应是高氏集团的重要人物。


  此项考古新发现的重要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这批东魏至北齐早期的墓葬壁画内涵丰富,是研究北朝社会文化、生活和军事的珍贵资料。


  第二,升天图内容复杂,似乎自成体系,展现了北朝时期人们的生死观念和精神世界。


  第三,狩猎图规模宏大,是史书所载“以狩猎练兵”的真实写照,对研究北朝军队的训练方式和装备具有重要价值。


  第四,仪卫出行图中人物的服饰与以往出土的北魏将士陶俑或壁画中服饰整齐的人物大不相同,反映了喜用兽皮服饰的习俗和勇猛善斗的鲜明个性。


  第五,北壁上的建筑图首次再现了一座北朝建筑,是研究该阶段木构建筑的珍贵资料。


  第六,北朝存在邺城、长安、晋阳等几大政治文化中心,忻州大型壁画墓的发现,可证当时墓室壁画在不同地区有不同源流和特色,同时扩大了以往对晋阳地区民族汇聚与文化势力范围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学论坛——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山西忻州市九原岗北朝壁画墓

发布时间:2015-01-09

  九原岗北朝壁画墓位于忻州市忻府区兰村乡下社村东北约600米。因屡次被盗,自2013年9月开始至2014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忻州市文物管理处联合组成考古队,特邀太原市文物考古所文保室参加,严格执行田野操作规程,开始对该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和现场保护,还寻找了该墓的围墙,确认了墓园的大致范围。


墓道


  该墓为带斜坡墓道的单室砖墓,坐北朝南,由封土、斜坡墓道、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总长50余米。封土现存平面为不规则圆形,直径16~26、高约4米。封土堆为浅黄色土夯筑而成,下半部分夯土质量较好,质地坚硬,上半部分夯土质量较差。甬道南端原有石门,现仅存石质门楣。墓室砌筑于方形土圹内,平面为弧边方形,东西5.9、南北5.75、高约8.8米,穹隆顶。四壁墙体原均有壁画,现大部分已被破坏,仅顶部保留有完整的星象图。


墓道北壁墓门上部壁画


墓道东壁壁画局部


墓道东壁壁画局部


墓道西壁壁画局部


墓道西壁壁画局部


  此次发掘共清理壁画240多平方米,出土了大量陶俑残片、铁棺钉、陶器、瓷器残片等。壁画分布于墓道东、西、北三壁和墓室。墓道壁画自上而下各分为四层,左右两侧内容一致。第一层壁画描绘的是流云中的奇禽异兽、龙鹤仙人、雷公风伯等,既有汉代因素,也有北朝因素。第二层壁画是迄今我国发现最大的狩猎图,位于近30米长、1.6米高的墓道两侧,众多猎人骑马在山林中奔驰,放鹰驱狗,追逐围猎虎、熊、鹿、野羊,再现了马上民族以围猎练兵的历史情景。第三、四层壁画是出行图,兵士身材高大,穿着虎豹皮服,佩刀挎弓,民族不一,是北朝民族汇聚、部队勇猛善战的缩影。墓道北壁(即甬道上方)壁画中的木结构建筑壁画在同时期墓 葬中属首次发现,第一次用绘画的形式展现了北朝建筑的细节。墓室壁画原有三层,第一层为星象图,第二层为四神图像,第三层为牛车鞍马图。


  因墓志被盗,墓主人身份暂时不清楚。据壁画中人物形象和墓中残存遗物初步推断,墓葬的年代为东魏至北齐早期。结合墓葬规模推测,墓道宽于徐显秀墓的墓道,墓主人应是高氏集团的重要人物。


  此项考古新发现的重要价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这批东魏至北齐早期的墓葬壁画内涵丰富,是研究北朝社会文化、生活和军事的珍贵资料。


  第二,升天图内容复杂,似乎自成体系,展现了北朝时期人们的生死观念和精神世界。


  第三,狩猎图规模宏大,是史书所载“以狩猎练兵”的真实写照,对研究北朝军队的训练方式和装备具有重要价值。


  第四,仪卫出行图中人物的服饰与以往出土的北魏将士陶俑或壁画中服饰整齐的人物大不相同,反映了喜用兽皮服饰的习俗和勇猛善斗的鲜明个性。


  第五,北壁上的建筑图首次再现了一座北朝建筑,是研究该阶段木构建筑的珍贵资料。


  第六,北朝存在邺城、长安、晋阳等几大政治文化中心,忻州大型壁画墓的发现,可证当时墓室壁画在不同地区有不同源流和特色,同时扩大了以往对晋阳地区民族汇聚与文化势力范围的认识。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