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云南祥云县大波那墓地

发布时间:2015-01-0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大波那墓地位于云南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村东,于1961年发现,并于1964、1977、2008年进行过三次抢救性清理,出土了棺、鼓、编钟等极为重要的铜器,墓葬规格在云南战国至西汉时期属大型墓葬,应为洱海区域内一个等级较高的墓地。2014年7~11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祥云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其进行主动发掘。此次发掘采用大量数字化技术,为后期墓地的研究保护、展示利用奠定基础。

  大波那墓地分为相距1.2公里的东、西两区。西区在1964年清理时曾出土铜棺,此次发掘面积约150平方米。发掘区的文化堆积可分为5层,第1、2层为近现代层,第3层为明、清层,第4、5层为早期文化层,大部分遗迹在第5层下开口。西区普遍分布有早期文化堆积,并且发现有房屋、柱洞、灰坑、灰沟等遗迹。部分柱洞排列整齐,推测原房屋应为干栏式建筑,这与干栏式房屋造型的铜棺及出土的房屋模型相吻合。西区出土遗物除较多陶片外,还有砺石、石斧、石垫、铜镞、红砂石范残片等。
 

西区遗址
 

  东区分为南、北两个墓地。本次发掘区为北部墓地,发掘面积800余平方米,清理墓葬25座。长度大于6米、宽度大于2.5米的大型墓葬有6座,其余为中小型墓葬。墓葬开口层位基本相同。

 东区墓葬
 

  发掘出土遗物共计280余件(套),分为铜、铁、锡、陶、石、木器等。铜器可分为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其中生活用具数量最多,工具主要为锄类;兵器包括剑、矛、斧、钺、镦、镞等;生产工具有削和卷经杆、梭口刀;装饰品有镯、环、杖头饰等。锡器一套四件,略残,外饰精细纹饰。铁器数量较少,仅见几件残器。木器中有一件弓及一件铜斧的木柄保存较好。


M12


M12出土铜杖首


M12出土铜锄


M12出土铜钺


M4出土木柄铜斧

 

  陶器是本次发掘出土最多的器物。根据陶质、陶色可分为夹砂灰褐、红褐、灰黑、黑灰陶。陶器上的纹饰较少,有少量的细密线纹和划纹,少数罐底饰有叶脉纹。陶器均为手制,烧制火候低,大部分陶器质地疏松,无法修复。陶罐的种类较多,根据器形可分为双耳、单耳、无耳罐,其中双耳和单耳罐数量较少,无耳的侈口内折沿深腹罐数量较多。此外还有陶杯、匜、盘和纺轮等。


M24出土陶罐

 

  此次发掘发现的6座长度大于6米、宽度大于2.5米的大型墓葬,均为高规格墓葬。此次发掘发现的木质棺椁墓中多人二次合葬,这在云南是首次发现。西区居住遗址的发现是本次发掘的一个重要收获。在该区发现的干栏式建筑房址证明居住在此地的人与铜棺的主人应为同一族人。出土的两件铜钺上有与铜棺上的鹰纹相似的纹饰,证明两个墓地联系紧密。根据遗迹、遗物等初步推断,遗址与墓葬的年代大致为战国至西汉时期。


M20棺内人骨和随葬器物
 

  大波那墓地是目前发现的滇西地区为数不多的高规格墓地,其中出土的很多遗物与周边石棺墓出土的遗物相似,葬式也多为多人二次合葬,只是葬具存在差异。此地为“昆明”的主要活动区域,本次发掘为研究云南洱海区域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学论坛——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云南祥云县大波那墓地

发布时间:2015-01-09

  大波那墓地位于云南祥云县刘厂镇大波那村东,于1961年发现,并于1964、1977、2008年进行过三次抢救性清理,出土了棺、鼓、编钟等极为重要的铜器,墓葬规格在云南战国至西汉时期属大型墓葬,应为洱海区域内一个等级较高的墓地。2014年7~11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祥云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其进行主动发掘。此次发掘采用大量数字化技术,为后期墓地的研究保护、展示利用奠定基础。

  大波那墓地分为相距1.2公里的东、西两区。西区在1964年清理时曾出土铜棺,此次发掘面积约150平方米。发掘区的文化堆积可分为5层,第1、2层为近现代层,第3层为明、清层,第4、5层为早期文化层,大部分遗迹在第5层下开口。西区普遍分布有早期文化堆积,并且发现有房屋、柱洞、灰坑、灰沟等遗迹。部分柱洞排列整齐,推测原房屋应为干栏式建筑,这与干栏式房屋造型的铜棺及出土的房屋模型相吻合。西区出土遗物除较多陶片外,还有砺石、石斧、石垫、铜镞、红砂石范残片等。
 

西区遗址
 

  东区分为南、北两个墓地。本次发掘区为北部墓地,发掘面积800余平方米,清理墓葬25座。长度大于6米、宽度大于2.5米的大型墓葬有6座,其余为中小型墓葬。墓葬开口层位基本相同。

 东区墓葬
 

  发掘出土遗物共计280余件(套),分为铜、铁、锡、陶、石、木器等。铜器可分为兵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其中生活用具数量最多,工具主要为锄类;兵器包括剑、矛、斧、钺、镦、镞等;生产工具有削和卷经杆、梭口刀;装饰品有镯、环、杖头饰等。锡器一套四件,略残,外饰精细纹饰。铁器数量较少,仅见几件残器。木器中有一件弓及一件铜斧的木柄保存较好。


M12


M12出土铜杖首


M12出土铜锄


M12出土铜钺


M4出土木柄铜斧

 

  陶器是本次发掘出土最多的器物。根据陶质、陶色可分为夹砂灰褐、红褐、灰黑、黑灰陶。陶器上的纹饰较少,有少量的细密线纹和划纹,少数罐底饰有叶脉纹。陶器均为手制,烧制火候低,大部分陶器质地疏松,无法修复。陶罐的种类较多,根据器形可分为双耳、单耳、无耳罐,其中双耳和单耳罐数量较少,无耳的侈口内折沿深腹罐数量较多。此外还有陶杯、匜、盘和纺轮等。


M24出土陶罐

 

  此次发掘发现的6座长度大于6米、宽度大于2.5米的大型墓葬,均为高规格墓葬。此次发掘发现的木质棺椁墓中多人二次合葬,这在云南是首次发现。西区居住遗址的发现是本次发掘的一个重要收获。在该区发现的干栏式建筑房址证明居住在此地的人与铜棺的主人应为同一族人。出土的两件铜钺上有与铜棺上的鹰纹相似的纹饰,证明两个墓地联系紧密。根据遗迹、遗物等初步推断,遗址与墓葬的年代大致为战国至西汉时期。


M20棺内人骨和随葬器物
 

  大波那墓地是目前发现的滇西地区为数不多的高规格墓地,其中出土的很多遗物与周边石棺墓出土的遗物相似,葬式也多为多人二次合葬,只是葬具存在差异。此地为“昆明”的主要活动区域,本次发掘为研究云南洱海区域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