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

发布时间:2015-01-09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马鬃山镇隶属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经调查,目前在该区域已确认了径保尔草场和寒窑子草场两处玉矿遗址。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位于马鬃山镇西北约20公里的河盐湖径保尔草场。2011~201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四年对其开展了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目前确认遗址南北长约5400米,东西宽1400~1850米,周长13500多米,面积约600万平方米。遗存沿矿脉走向整体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地面调查确认383处遗存,其中矿坑290处、房址33处、岗哨31处、石料堆积29处。矿坑形制主要有浅坑、深井、沟槽几类。老矿坑有266处,均为露天开采,其中浅坑240处、沟槽26处。现代开采新坑有24处,其中浅坑14处、深井10处,深井多是在老坑的基础上进行开采形成。岗哨所处地势较高,多在小山包之上,平面呈长方形,堆砌石块形成矮墙,墙体宽80~100厘米,高度多为30厘米左右,面积大者逾20平方米,小者不及5平方米。在岗哨内及周边发现石器及玉料碎片、陶片等。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正射影像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2011-2014年发掘全景
 

  至2014年,在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共发掘20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灰坑等遗迹100余处,其中以房址最具特色。目前已发掘31座房址,可分为地面式和半地穴式两大类,以半地穴式建筑居多。经判定,半地穴式房址多为拣选玉料的作坊。这类作坊多成组分布,平面呈方形,有单间和套间两种。作坊主要由柱洞、门道、储藏坑、土台、操作台(坑)、灶台等几部分组成,地面存留有各类砺石、玉料、废石料等,部分地面火烧痕迹明显,残留灰土。通过发掘,发现了一批层位明确的作坊址,获得了多组房屋叠压打破关系,并发现多间房屋有改造结构后延续使用的现象。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半地穴式作坊F22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半地穴式作坊F3~F5
 

  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金片、铁器、石器、玉料等。陶片有两类共存,A类为汉代陶片,B类为骟马文化陶片。玉料以透闪石为主,多为青玉、糖色玉,少量为白玉,部分玉料局部磨光。石器主要有锤、斧、砍砸器、砺石等。砺石材质以砂岩为主,个别为板岩,形体大小各异。铜器以箭镞为主。铁器有镞、矛头及剑、工具残块等,还发现铜铁复合器残块。根据遗迹、遗物等初步确定该遗址的年代为战国至汉代,可能存在四坝文化时期遗存。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F2出土玉料
 

  寒窑子草场玉矿遗址位于马鬃山镇东北约37公里处的寒窑子草场,遗址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5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主要遗存有矿坑、矿井、石料堆积、岗哨等。矿脉呈东西走向,遗存依矿脉走向分布于山麓两侧。目前已确认的遗存包括矿坑6处、斜井1处、石料堆积2处、岗哨1处。在矿坑周边及山麓两侧采集到大量碎玉料、石锤、砺石、陶片、瓷片等。该玉矿遗址规模较小,玉料以青玉为主,以露天开采为主,最早开采时间为骟马文化时期,明清时期可能也进行过开采。
 


寒窑子草场玉矿遗址矿井


  马鬃山玉矿遗址是西北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早期矿业遗存。它直观地展示了当时矿区的聚落形态,为我们了解当时采矿、选料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当时的生活状况、行业管理、社会组织等提供了重要资料,还为探寻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学论坛——201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甘肃肃北县马鬃山玉矿遗址

发布时间:2015-01-09

  马鬃山镇隶属甘肃省酒泉市肃北县,经调查,目前在该区域已确认了径保尔草场和寒窑子草场两处玉矿遗址。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位于马鬃山镇西北约20公里的河盐湖径保尔草场。2011~2014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续四年对其开展了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目前确认遗址南北长约5400米,东西宽1400~1850米,周长13500多米,面积约600万平方米。遗存沿矿脉走向整体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地面调查确认383处遗存,其中矿坑290处、房址33处、岗哨31处、石料堆积29处。矿坑形制主要有浅坑、深井、沟槽几类。老矿坑有266处,均为露天开采,其中浅坑240处、沟槽26处。现代开采新坑有24处,其中浅坑14处、深井10处,深井多是在老坑的基础上进行开采形成。岗哨所处地势较高,多在小山包之上,平面呈长方形,堆砌石块形成矮墙,墙体宽80~100厘米,高度多为30厘米左右,面积大者逾20平方米,小者不及5平方米。在岗哨内及周边发现石器及玉料碎片、陶片等。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正射影像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2011-2014年发掘全景
 

  至2014年,在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共发掘2000余平方米,清理房址、灰坑等遗迹100余处,其中以房址最具特色。目前已发掘31座房址,可分为地面式和半地穴式两大类,以半地穴式建筑居多。经判定,半地穴式房址多为拣选玉料的作坊。这类作坊多成组分布,平面呈方形,有单间和套间两种。作坊主要由柱洞、门道、储藏坑、土台、操作台(坑)、灶台等几部分组成,地面存留有各类砺石、玉料、废石料等,部分地面火烧痕迹明显,残留灰土。通过发掘,发现了一批层位明确的作坊址,获得了多组房屋叠压打破关系,并发现多间房屋有改造结构后延续使用的现象。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半地穴式作坊F22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半地穴式作坊F3~F5
 

  出土遗物主要有陶器、铜器、金片、铁器、石器、玉料等。陶片有两类共存,A类为汉代陶片,B类为骟马文化陶片。玉料以透闪石为主,多为青玉、糖色玉,少量为白玉,部分玉料局部磨光。石器主要有锤、斧、砍砸器、砺石等。砺石材质以砂岩为主,个别为板岩,形体大小各异。铜器以箭镞为主。铁器有镞、矛头及剑、工具残块等,还发现铜铁复合器残块。根据遗迹、遗物等初步确定该遗址的年代为战国至汉代,可能存在四坝文化时期遗存。


径保尔草场玉矿遗址F2出土玉料
 

  寒窑子草场玉矿遗址位于马鬃山镇东北约37公里处的寒窑子草场,遗址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500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主要遗存有矿坑、矿井、石料堆积、岗哨等。矿脉呈东西走向,遗存依矿脉走向分布于山麓两侧。目前已确认的遗存包括矿坑6处、斜井1处、石料堆积2处、岗哨1处。在矿坑周边及山麓两侧采集到大量碎玉料、石锤、砺石、陶片、瓷片等。该玉矿遗址规模较小,玉料以青玉为主,以露天开采为主,最早开采时间为骟马文化时期,明清时期可能也进行过开采。
 


寒窑子草场玉矿遗址矿井


  马鬃山玉矿遗址是西北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一处早期矿业遗存。它直观地展示了当时矿区的聚落形态,为我们了解当时采矿、选料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当时的生活状况、行业管理、社会组织等提供了重要资料,还为探寻中国古代玉器原料的来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