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

发布时间:2016-01-12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三家单位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从2014年9月启动了周原遗址新一轮考古工作。基于对周原都邑性聚落的理解,本轮工作设定了两个工作方向,一是在贺家北区域以凤雏建筑群为中心,对该区域进行尽可能的全面揭露;二是以水网系统、城墙为目标,了解周原遗址的聚落结构和功能分区。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建立遗址内诸如城墙、建筑、手工作坊、墓地等重要遗迹之间的有机联系,探索都邑性遗址田野考古发掘的新方法。

 
 
  在贺家北区域对普通居址墓葬区、大型夯土基址及铜轮牙马车进行了发掘。在普通居址墓葬区内,共清理西周时期具有相互叠压打破关系的遗迹149处,包括中小型墓葬20座、灰坑124个、房址5座。其中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式,普遍带腰坑。M11的年代为西周早中期之际,出土铜器35件。部分铜器上有铭文,所涉人物有昔鸡、韩侯等。

 





 
  大型夯土基址北距原凤雏甲组建筑基址约40米,编为凤雏三号建筑基址。基址平面呈“回”字形,四面为夯土台基,中间为长方形庭院,占地面积约2180平方米,是迄今发掘的规模最大的西周建筑遗址。在庭院中发现了一处特殊的立石和铺石遗迹,基址外围出土了金箔、绿松石、原始瓷器残片等珍贵遗物。基址始建于西周早期,中期前后曾大面积失火。庭院中的立石、铺石遗迹在西周晚期彻底被废弃。

 
 
  车马坑的年代为西周中晚期,位于三号建筑基址南侧。坑南北长4.3、东西宽3.2米,内埋一车,推测驾四马。经局部清理后发现,车轮牙为青铜浇铸而成,由四节组成,其径约1.6米。车軎、车辖、衡饰上的纹饰皆为绿松石镶嵌而成,这种做法以往罕见。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将车马坑整体打包吊装回实验室清理。


 

  新发现水网系统淤土遗迹1处、沟渠11条。对淤土和4条沟渠进行了解剖发掘。淤土遗迹位于遗址核心区的西北部,地处山前坡地的前缘,总面积约66万平方米。其年代上限不早于西周,下限不晚于西汉。G6位于水网系统的最北边,西端可能与淤土遗迹的东缘北部相连,目前发现已向东延伸约1900米。该沟打破西周晚期地层,年代应为西周晚期。
 



 
  贺家北区域的墓葬显示了浓厚的商文化因素,可能为商遗民墓地。三号建筑基址的“回”字形布局为西周时期建筑中首次发现,丰富了凤雏建筑群的内涵。这两处遗存与车马坑,以及此前凤雏甲组建筑、董家窖藏的发现,为进一步理解该区域的性质与内涵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对周原遗址聚落结构和功能区划的思考。
 
 
  周原遗址内水网系统的发现与确认,进一步强化了以往所发现的诸多重要遗迹之间的有机联系,加深了以往对周原遗址聚落扩张过程与水源关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从整体布局上对一些重要遗迹的性质进行新的思考,与丰镐遗址的“昆明池”等池渠一起填补了周代都邑性遗址给水(池苑)系统的空白。

(文章由考古杂志社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学论坛——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陕西宝鸡市周原遗址

发布时间:2016-01-12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三家单位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从2014年9月启动了周原遗址新一轮考古工作。基于对周原都邑性聚落的理解,本轮工作设定了两个工作方向,一是在贺家北区域以凤雏建筑群为中心,对该区域进行尽可能的全面揭露;二是以水网系统、城墙为目标,了解周原遗址的聚落结构和功能分区。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建立遗址内诸如城墙、建筑、手工作坊、墓地等重要遗迹之间的有机联系,探索都邑性遗址田野考古发掘的新方法。

 
 
  在贺家北区域对普通居址墓葬区、大型夯土基址及铜轮牙马车进行了发掘。在普通居址墓葬区内,共清理西周时期具有相互叠压打破关系的遗迹149处,包括中小型墓葬20座、灰坑124个、房址5座。其中墓葬均为竖穴土坑式,普遍带腰坑。M11的年代为西周早中期之际,出土铜器35件。部分铜器上有铭文,所涉人物有昔鸡、韩侯等。

 





 
  大型夯土基址北距原凤雏甲组建筑基址约40米,编为凤雏三号建筑基址。基址平面呈“回”字形,四面为夯土台基,中间为长方形庭院,占地面积约2180平方米,是迄今发掘的规模最大的西周建筑遗址。在庭院中发现了一处特殊的立石和铺石遗迹,基址外围出土了金箔、绿松石、原始瓷器残片等珍贵遗物。基址始建于西周早期,中期前后曾大面积失火。庭院中的立石、铺石遗迹在西周晚期彻底被废弃。

 
 
  车马坑的年代为西周中晚期,位于三号建筑基址南侧。坑南北长4.3、东西宽3.2米,内埋一车,推测驾四马。经局部清理后发现,车轮牙为青铜浇铸而成,由四节组成,其径约1.6米。车軎、车辖、衡饰上的纹饰皆为绿松石镶嵌而成,这种做法以往罕见。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将车马坑整体打包吊装回实验室清理。


 

  新发现水网系统淤土遗迹1处、沟渠11条。对淤土和4条沟渠进行了解剖发掘。淤土遗迹位于遗址核心区的西北部,地处山前坡地的前缘,总面积约66万平方米。其年代上限不早于西周,下限不晚于西汉。G6位于水网系统的最北边,西端可能与淤土遗迹的东缘北部相连,目前发现已向东延伸约1900米。该沟打破西周晚期地层,年代应为西周晚期。
 



 
  贺家北区域的墓葬显示了浓厚的商文化因素,可能为商遗民墓地。三号建筑基址的“回”字形布局为西周时期建筑中首次发现,丰富了凤雏建筑群的内涵。这两处遗存与车马坑,以及此前凤雏甲组建筑、董家窖藏的发现,为进一步理解该区域的性质与内涵提供了可能,从而促进对周原遗址聚落结构和功能区划的思考。
 
 
  周原遗址内水网系统的发现与确认,进一步强化了以往所发现的诸多重要遗迹之间的有机联系,加深了以往对周原遗址聚落扩张过程与水源关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从整体布局上对一些重要遗迹的性质进行新的思考,与丰镐遗址的“昆明池”等池渠一起填补了周代都邑性遗址给水(池苑)系统的空白。

(文章由考古杂志社提供)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