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

发布时间:2016-01-12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位于辽宁丹东市西南50多公里海域中。为配合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的海洋红港区基建工程,2013年11月,启动涉海区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2014年4月,通过物探与潜水调查确认了“丹东一号”沉船位置。2014年8~10月,开展重点调查,清理出部分船体外轮廓。为进一步确认“丹东一号”沉船的具体性质和内涵,2015年8~10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组织实施了“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

 
  由于遗址几乎全埋于沙下,考古队结合抽沙对船体进行了清理,并选择遗物丰富、未有火烧痕迹的左舷前部,布设两个小探方进行解剖性质的试掘,了解地层堆积情况。截至本年度工作结束,共揭露出船体长度60余米,宽9~10米。船体外壳用钢板构造,使用铆钉连接,内垫木质船板。沉船整体受损严重,穹甲板以上船体部位已无存。舱内有过火痕迹,艏部、右舷、艉部均有火烧迹象。此次调查共清理出水文物计60种150件,涉及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等,另有60多枚清代铜钱。其中,一枚鱼雷引信位于艉部、十管加特林机枪位于舯部偏后、152毫米火炮弹头位于左舷后部。
 


  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舰船制造档案和海域当地人的口述史料初步判定,“丹东一号”沉船应为致远舰。考古发现的沉舰穹甲结构、方形舷窗、鱼雷引信、11毫米十管加特林机枪、152毫米口径炮弹、带有“致远”文字款识的制式餐具等,则为判定其为致远舰提供了确凿证据。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京召开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通过仔细论证,一致同意 “丹东一号”沉船为北洋水师致远舰的结论。




 
  “丹东一号”沉船调查项目历经2013~2015年三个年度,在广泛收集甲午海战档案史料基础上,考古队运用多波束、磁力仪等海洋物探设备,按照水下考古操作规程开展调查,最终在黄海北部丹东海域发现并确认了清北洋海军致远舰,这是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中国近代史、甲午海战史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文章由考古杂志社提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学论坛——201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遗址

发布时间:2016-01-12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位于辽宁丹东市西南50多公里海域中。为配合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的海洋红港区基建工程,2013年11月,启动涉海区域内的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2014年4月,通过物探与潜水调查确认了“丹东一号”沉船位置。2014年8~10月,开展重点调查,清理出部分船体外轮廓。为进一步确认“丹东一号”沉船的具体性质和内涵,2015年8~10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继续组织实施了“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重点调查项目。

 
  由于遗址几乎全埋于沙下,考古队结合抽沙对船体进行了清理,并选择遗物丰富、未有火烧痕迹的左舷前部,布设两个小探方进行解剖性质的试掘,了解地层堆积情况。截至本年度工作结束,共揭露出船体长度60余米,宽9~10米。船体外壳用钢板构造,使用铆钉连接,内垫木质船板。沉船整体受损严重,穹甲板以上船体部位已无存。舱内有过火痕迹,艏部、右舷、艉部均有火烧迹象。此次调查共清理出水文物计60种150件,涉及船上构件、武器、个人物品等,另有60多枚清代铜钱。其中,一枚鱼雷引信位于艉部、十管加特林机枪位于舯部偏后、152毫米火炮弹头位于左舷后部。
 


  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舰船制造档案和海域当地人的口述史料初步判定,“丹东一号”沉船应为致远舰。考古发现的沉舰穹甲结构、方形舷窗、鱼雷引信、11毫米十管加特林机枪、152毫米口径炮弹、带有“致远”文字款识的制式餐具等,则为判定其为致远舰提供了确凿证据。2015年11月4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京召开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通过仔细论证,一致同意 “丹东一号”沉船为北洋水师致远舰的结论。




 
  “丹东一号”沉船调查项目历经2013~2015年三个年度,在广泛收集甲午海战档案史料基础上,考古队运用多波束、磁力仪等海洋物探设备,按照水下考古操作规程开展调查,最终在黄海北部丹东海域发现并确认了清北洋海军致远舰,这是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的一项重要成果,为中国近代史、甲午海战史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文章由考古杂志社提供)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