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

发布时间:2017-01-1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牛坡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原属平坝县)平寨村龟山组东约0.2公里一座名叫牛坡的山丘上,东北距贵阳市约40公里,北距马场镇5公里,西距猫跳河支流马场河约0.8公里。2008年夏,平坝县文物管理所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该遗址。2011年 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判断其为黔中地区发现的保存状况较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遂报请国家文物局对其进行正式发掘。


图一 B洞


图二  第二期墓葬

  遗址由A洞、B洞和C洞三个地点组成。2012~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遗址连续进行了5个年度的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图三  第三期墓葬


图四  Z6

  持续的调查和发掘,明确了遗址三个地点的文化面貌和遗址范围。A、B、C洞面积分别为500、420和120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堆积分布在洞口外。目前,已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以A洞文化堆积最为丰厚,也最具代表性,堆积厚约6.7米,时代约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历史时期。

  遗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发现10余处用火遗迹、2处活动面、7座墓葬等。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大量与加工打制石器有关的石料、断块、石核、石片、碎屑等,以及水、陆生动物遗骸和植物果核。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遗物,可划分为五期。第一期,文化特征以硅质含量较高的石灰岩打制石制品为主,包括砍砸器、石核等。年代可能为距今15000年左右。第二期,发现6座墓葬,共11个个体。出土遗物数量庞大,主要是以燧石为原料的细小打制石制品,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废片、碎屑等。另外还有少量砾石石器、磨制骨器和典型细石器制品。年代为距今10200~8700年。第三期,发现1座墓葬。开始出现磨制石器,细石器制品继续流行,其他遗物仍以大量的细小打制石制品为主。年代为距今8000~5500年。第四期,陶器开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器类简单、破碎严重,饰有绳纹、凹弦纹、戳印纹等,仍有少量细小打制石制品存在。年代为距今5000~3000年。第五期,出现方格纹陶器,数量极少,但烧制火候显著提高。年代可能已经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图二三  第四期陶片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序列,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发现的墓葬,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洞穴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首次在贵州区域内的以细小打制石制品为主要内涵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识别出细石器制品,为研究细石器工艺在西南地区的出现与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特别是复原出了完整陶器,为认识本地区文化面貌,以及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章由考古杂志社提供)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考古学论坛——2016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

发布时间:2017-01-11

  牛坡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原属平坝县)平寨村龟山组东约0.2公里一座名叫牛坡的山丘上,东北距贵阳市约40公里,北距马场镇5公里,西距猫跳河支流马场河约0.8公里。2008年夏,平坝县文物管理所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首次发现该遗址。2011年 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平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判断其为黔中地区发现的保存状况较好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洞穴遗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遂报请国家文物局对其进行正式发掘。


图一 B洞


图二  第二期墓葬

  遗址由A洞、B洞和C洞三个地点组成。2012~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遗址连续进行了5个年度的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图三  第三期墓葬


图四  Z6

  持续的调查和发掘,明确了遗址三个地点的文化面貌和遗址范围。A、B、C洞面积分别为500、420和120平方米,其中,大部分堆积分布在洞口外。目前,已发掘面积约100平方米,以A洞文化堆积最为丰厚,也最具代表性,堆积厚约6.7米,时代约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延续到历史时期。

  遗址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发现10余处用火遗迹、2处活动面、7座墓葬等。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等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大量与加工打制石器有关的石料、断块、石核、石片、碎屑等,以及水、陆生动物遗骸和植物果核。


 
  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及出土遗物,可划分为五期。第一期,文化特征以硅质含量较高的石灰岩打制石制品为主,包括砍砸器、石核等。年代可能为距今15000年左右。第二期,发现6座墓葬,共11个个体。出土遗物数量庞大,主要是以燧石为原料的细小打制石制品,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废片、碎屑等。另外还有少量砾石石器、磨制骨器和典型细石器制品。年代为距今10200~8700年。第三期,发现1座墓葬。开始出现磨制石器,细石器制品继续流行,其他遗物仍以大量的细小打制石制品为主。年代为距今8000~5500年。第四期,陶器开始出现,但数量较少,器类简单、破碎严重,饰有绳纹、凹弦纹、戳印纹等,仍有少量细小打制石制品存在。年代为距今5000~3000年。第五期,出现方格纹陶器,数量极少,但烧制火候显著提高。年代可能已经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图二三  第四期陶片

  牛坡洞遗址的发掘和研究,首次在黔中地区建立了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年代序列,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发现的墓葬,填补了贵州地区史前洞穴遗址中不见墓葬的空白,为研究该地区史前人类体质特征提供了重要线索。首次在贵州区域内的以细小打制石制品为主要内涵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识别出细石器制品,为研究细石器工艺在西南地区的出现与传播提供了重要资料。遗址中出土的陶器,特别是复原出了完整陶器,为认识本地区文化面貌,以及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文章由考古杂志社提供)


责编:韩翰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