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

发布时间:2014-12-11文章出处:中国文物报作者:刘政 孙永刚
稻作农业起源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
 
  9月20至21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承办的“稻作农业起源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浙江余姚召开,同时举行了河姆渡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及授牌仪式。来自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陈星灿宣布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他希望通过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充分发挥植物考古各领域的研究专长,改进和完善植物考古田野和实验室方法,发挥合作交流平台的作用,对我国植物考古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引导和示范,积极开展国内外植物考古研究的合作,促进我国植物考古学的发展,加快植物考古研究体系的完善。经大会选举,赵志军为第一届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吕厚远、郑云飞、顾海滨、秦岭、靳桂云为副主任委员,孙永刚为秘书长。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章程》。

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成为国内植物考古最新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学者们围绕着稻作农业起源与传播、植物考古学方法改进与完善、植物考古新资料与新成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会议还集中介绍了长江下游地区稻作农业起源的新发现与新成果。例如,良渚莫角山遗址东坡出土的植物遗存及分析,利用植硅体、淀粉粒、稳定同位素、DNA等各种方法对田螺山遗址河姆渡文化稻作遗存进行测试与分析,这些新成果为深入了解栽培稻的驯化过程、稻作农业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认识。还值得注意的是,在鄱阳湖平原和江汉平原两个传统稻作农业区域,江西新干牛城遗址和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等在商周时期遗存中突然出现旱地作物粟和黍,这些重要发现为商周时期中原势力向南扩张提供了新证据。
 
  会议的另一亮点是参会的年轻学者占了多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植物考古近几年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广阔前景,年轻学子的热情和投入为植物考古的未来带来希望。(《中国文物报》9月26日头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盘点中国考古学会各专业指导委员会

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

发布时间:2014-12-11

稻作农业起源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召开 
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
 
  9月20至21日,由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办,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承办的“稻作农业起源与传播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浙江余姚召开,同时举行了河姆渡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及授牌仪式。来自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现场
 
  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陈星灿宣布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他希望通过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充分发挥植物考古各领域的研究专长,改进和完善植物考古田野和实验室方法,发挥合作交流平台的作用,对我国植物考古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引导和示范,积极开展国内外植物考古研究的合作,促进我国植物考古学的发展,加快植物考古研究体系的完善。经大会选举,赵志军为第一届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吕厚远、郑云飞、顾海滨、秦岭、靳桂云为副主任委员,孙永刚为秘书长。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国考古学会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章程》。

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成为国内植物考古最新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学者们围绕着稻作农业起源与传播、植物考古学方法改进与完善、植物考古新资料与新成果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会议还集中介绍了长江下游地区稻作农业起源的新发现与新成果。例如,良渚莫角山遗址东坡出土的植物遗存及分析,利用植硅体、淀粉粒、稳定同位素、DNA等各种方法对田螺山遗址河姆渡文化稻作遗存进行测试与分析,这些新成果为深入了解栽培稻的驯化过程、稻作农业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认识。还值得注意的是,在鄱阳湖平原和江汉平原两个传统稻作农业区域,江西新干牛城遗址和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等在商周时期遗存中突然出现旱地作物粟和黍,这些重要发现为商周时期中原势力向南扩张提供了新证据。
 
  会议的另一亮点是参会的年轻学者占了多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植物考古近几年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和广阔前景,年轻学子的热情和投入为植物考古的未来带来希望。(《中国文物报》9月26日头版)
 

作者:刘政 孙永刚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