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鲁故城考古工作座谈会暨中国考古学会两周专业指导委员会筹备会”在曲阜召开
发布时间:2014-12-1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宋江宁
2014年6月7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曲阜市文物局联合举办的“曲阜鲁故城考古工作座谈会暨中国考古学会两周专业指导委员会筹备会”在曲阜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考古所、安徽省考古所、河北省考古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宝鸡市考古队、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荆州市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山东大学考古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等单位20余位两周考古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曲阜,部分因事未能与会的专家也发来了自己的相关意见建议。本次会议包括两个主题:一是对曲阜鲁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2011~2014年考古发掘工地的考察与座谈;二是筹备成立中国考古学会两周专业指导委员会,商讨相关委员会章程及构成人员候选名单事宜。
一 对曲阜鲁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和2011~2014年考古发掘工地的考察与座谈
与会学者上午首先考察了鲁国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刘延常研究员对鲁故城的考古工作和遗址公园的设计思路、建设情况等进行了介绍,随后重点考察了周公庙内城考古发掘工地内的五个发掘现场并观摩出土陶器。
现场考察结束后,刘延常研究员代表周公庙考古队做了题为“曲阜鲁故城周公庙建筑群基址区考古发掘”的报告。他从鲁故城的概况、遗址公园建设、考古勘探与发掘的收获、初步认识、今后的工作计划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高明奎介绍了2012年鲁故城大城南东门发掘的两座春秋—战国时期的门阙、可能的门道,以及城墙的结构、建造和使用过程,并推测城墙可能始建于西周晚期,延续至战国晚期或汉初。
为方便大家对山东周代考古学整体上的把握,刘延常还做了题为“山东地区周代考古学文化概论”的学术演讲。他将山东地区周代考古学文化划分为齐文化、鲁文化、莒文化和珍珠门文化等四个区域,对各考古学文化的内涵、分布演变,所属的古国等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他还介绍了山东地区存在的周边文化因素,最后对齐鲁文化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
与会专家学者对鲁故城的考古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赞同鲁故城作为一个大遗址,以大规模勘探为主要手段,配合有选择的重要区域的小规模发掘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可以作为一个范例进行推广,还进而指出在此基础上所做的规划才是科学客观的。
二 两周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筹备会
下午召开的两周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筹备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徐良高研究员主持。
王巍理事长首先介绍了新一届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会关于成立考古分支学科专业委员会的决定。他讲到考古学会计划于年内建立一批类似的委员会,由这些委员会来组织本专业的主要学术活动。此类活动将以某个遗址或具体研究主题为中心,会议规模将会变小,因此可以增加年轻学者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的成长。各位学者在此后的发言中也多次强调了这一点。
在此后的发言中,与会学者都对成立两周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表示赞成和支持,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委员会章程提出了修改建议:
第一,如何与相关学科如文献、历史地理、古文字、冶金等开展合作的问题。北京大学考古系徐天进教授指出,近年来从事冶金考古的学者在考古学课题思路下进行的研究就是卓有成效的。
第二、如何建立与自然科学合作时的科研规范。山东大学考古系王青教授建议章程中应单独增加与现代自然科学合作的部分,进行较为详细地表述。
第三、指导委员会今后的主要任务。具体建议有:1、在大型考古项目的立项、工作计划的制订方面提供帮助;2、及时组织对新发现的考察和交流,建立会员与委员会之间的沟通机构和机制;3、编著定期或不定期的考古通讯向学界介绍最新发现和研究成果等信息。
在会议总结中,王巍理事长首先从两周时期对中国历史的贡献出发,强调了两周考古在重构两周史上的重要价值,并结合鲁故城的发掘工作,他指出都邑的考古工作难度极大,亟待加强,建议大家抓住大遗址保护的机遇。其次,他认为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一定会使今后的研究目标变得更明确,研究力量更为集中。他表示专业委员会将努力成为联系相关学科和委员会的平台,成为多学科结合研究中课题的方向把握者和设计者。随后,他指出,大遗址保护和文化遗产利用已成为潮流,学界要从理念上将遗址公园的建设作为考古工作的利好来看待。最后,他表示委员会将与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之间建立合作,更好地推进两周考古的宣传普及。
经过与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本次筹备会就中国考古学会两周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章程内容、委员会构成人员候选推荐名单等达成一致,并上报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会。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