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科大召开
发布时间:2014-12-2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召开
2014年12月23日, “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局、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首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院士致开幕词,朱院士回顾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学科发展历程,认为科技考古发展潜力巨大,特别强调了科技界与考古界联合研究的重要性,希望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的建立能够推动考古学的深入发展。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教授致辞介绍了考古学会建立各专业委员会的目的,用“四个最”概括了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的特点,指出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所担负的重要职责,希望其成立能够促进我国科技考古在理论、方法和技术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加强交流、普及成果、建立更大规模的高质量人才队伍,推动我国考古科学研究走向世界前沿。其后王巍教授宣布并热烈祝贺中国考古学会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赵辉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当今考古学研究的两大方法地层学和类型学分别来自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考古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吸收自然科学的技术与方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考古学在自然科学技术与方法的支撑下,研究层次不断提升,考古学家能够看到物质文化现象背后的人类活动。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的建立必将促进考古工作者自然科学素养与人文理念的有机结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金正耀教授宣读了专业委员会机构设置人员名单。上海博物馆夏君定研究员代表中国释光与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委员会致贺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朱炳泉教授发来贺信,热烈祝贺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
学术报告会由五位学者主讲。金正耀教授的报告题目“中国新兴技术考古前景展望”,结合中国科大科技考古实验室近年来在新兴技术考古应用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阐述了新兴技术考古的丰富涵义,同时指出,我们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中国新兴技术考古前景喜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吴小红教授报告“新技术与考古学”。吴教授回顾了14C测年的发展轨迹,以及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在该领域所做出的探索,着重强调新技术发展应该为考古学重大课题服务,科技考古学家要深入到田野发掘第一线确保实验样品背景的可靠性。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李盛华教授报告“释光技术与考古学”,李教授深入分析了中国释光研究领域的现状,充分肯定释光技术在考古测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指出释光技术在考古材料热历史等多个新方向的应用潜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雪莲教授报告“发展中的考古科技中心”。她回顾社科院考古所在老一辈考古学家和科技专家的支持下走过的辉煌历程,着重介绍了近年来考古科技中心在“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所做出的贡献。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李延祥教授报告“中国冶金考古最新进展”。李教授首先报道了近期中国古代块炼铁技术的新发现,重点介绍了该研究所对中国早期铜矿和冶铸遗址的调查与发掘,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考古学背景对中国各地青铜冶铸水平发展特点进行了宏观概括。
学术报告之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闫立峰教授宣读了《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章程》,与会代表对《章程》进行了讨论,并原则通过。
最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干福熹院士做总结发言并致闭幕词,干院士讲述了自己从事中国古代玻璃研究的历程,强调了新兴技术在考古学研究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他提出“我国是文物大国,但不能算是文物研究大国”,“一定要把文物研究事业做好,对先人和子孙后代负责”,他衷心祝愿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未来能够促进我国文物研究事业的发展壮大。
会议结束后,与会代表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金正耀教授介绍了实验室各种仪器装置,并介绍了近年来主要研究内容与国际国内合作交流以及人才培养情况。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