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
发布时间:2018-04-11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发掘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项目负责人:于建军
通天洞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托斯特乡阔依塔斯村东北的一处花岗岩洞穴中,所在的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中国西北部通向中亚、欧洲的要道。遗址正处在其中格外开阔、畅达的一条路线上。
通天洞遗址及其环境
作为新疆境内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它完整保存着从旧石器时代到3500年前古人类生活、居住的遗存。4.5万年以降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智人逐步扩张的阶段。
T0505剖面对应年代
发现的灰堆
该遗址对于研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与欧亚大陆西部远古文化的相关性等,以及探讨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群的迁徙扩散,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遗址堆积较厚,发掘区最深处距地表约3米,发现了旧石器—铜石并用—青铜—早铁时代的连续地层剖面。堆积序列清楚,年代跨度大,不仅填补了新疆史前洞穴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旧石器考古的重大发现,对了解新疆地区四万多年以来古人类演化发展过程、确立区域文化发展的编年框架有非常重要意义。
出土石制品组合
碳化小麦和其他植物
早期铁器和青铜时代地层中发现的遗物包括陶器、铜器、铁器、石磨盘等,陶片显示出欧亚草原青铜时代类似于阿凡纳谢沃文化和切木尔切克文化以及阿勒泰地区早期铁器时代文化。在T0505探方内还发现有围绕洞口、可能是石围墙的遗迹。
旧石器文化层中出土的石制品种类十分丰富,显示出较明显的旧大陆西侧旧石器时代中期文化特征,在国内同时期遗址中十分独特,填补了中国缺少典型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类型的空白。动物骨骼破碎程度较高,有明显的切割、灼烧、敲击等痕迹,可鉴定种属包括食肉类、兔类、羊、驴、犀牛、棕熊以及鸟类等大量小动物骨骼,为探讨这一时期人类对动物资源的利用方式和遗址环境变迁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遗址中发现了国内较早的小麦,但确切的相关问题,如种属等方面还需要做进一步详细的考古发掘研究来印证,即便如此,也至少说明这里很早就出现了小麦,极有可能存在一条小麦传播的通道。
总体来看,通天洞遗址不但是旧石器考古的重要收获,也是新疆北部史前考古文化序列构建的重大突破,阿尔泰山与塔尔巴哈台山之间相对平坦的山谷从旧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播与交流通道,这种特点在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遗存中也有所表现,为阿勒泰地区史前考古打上了一以贯之的底色。(图文由中国文物报社提供)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