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3年中国公众考古论坛视频锦集

发布时间:2014-01-26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讲述一场发生在仰韶文化最兴盛时期的西坡葬礼。“黄河和秦岭之间的黄土塬上。盛夏时节,林木郁葱。晨曦中,处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但一个大型聚落里却异常沉寂。人们默默地涌向中心广场。路边洁白的野茉莉花已经凋谢,结出了细小的果实,聚落中的一个男子就在昨晚也如花一样凋谢,停止了呼吸••••••” 听众随着这娓娓道来的故事穿越到了中华文明初生的那个灿烂时代,如惊鸿一瞥,窥见奠定我们文明的最初基础的英雄人物的风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的3D技术应用演示如正餐外的一道甜品,带听众领略了一番三维考古影像的虚拟幻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许宏研究员以“何以中国”为题讲述了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最初的“华夏广域王权国家”在中原地区形成的天时、地利、人和。演讲一如以往的大气磅礴,时空辽阔,发人深思。“西风东渐”、“文明碰撞”、“王朝崛起”、“软实力”、“赏赐与纳贡体系”••••••有力的论点不断撞击着听众的思绪。场外微博粉丝高呼:“高手就是高手,许宏老师大演讲~ 不够听啊!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努研究员带领听众踏上了一次神秘而壮美的寻找尧都之旅。距今4300年前后的陶寺遗址,拥有城墙、宫殿、王陵、观象台、“御厨”、储冰的“凌阴”、手工作坊、大型仓储区、精美随葬品、吉光片羽的文字,这是否就是传说中“五帝”之一“尧”的都城?触目惊心的暴力事件证据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动荡?何努如抽丝拨茧,一步步证明着尧都的可能性,现场听众融入了这特殊的旅程,惊喜、赞叹。  
 
  公众考古的领军人物复旦大学高蒙河教授奉献给听众的“考古好玩”由毛泽东对仰韶文化和彩陶的评论开篇,“高端大气上档次”,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讲述了考古与现实生活和公众的紧密联系。他提出公众考古学应该实现三个层次的转换:考古知识向一般学术知识的转换、再向文化层面转换,再实现文化向社会的转换。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际根研究员对近年来最轰动的公共考古事件进行了反思。翔实的证据和丝丝入扣的推理让听众折服,相信考古学家认定西高穴大墓为曹操墓是严谨的学术行为而非炒作。对整个事件的深刻分析又使大家认识到,比曹操墓的真伪更值得探讨的是考古学家如何与公众沟通。  
 
  首都师范大学王涛先生讲述他在土耳其卡塔尔胡尤克遗址体验到的公众考古。遗址是60年代发掘,但其中因为某个事件被迫停止。1993年遗址重新被发掘。因女神崇拜的雕塑而闻名。发掘对公众开放,公众不仅可以使用资料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掘是多个单位联合而成,发掘整理并进,成果及时快捷发布,公众参与程度高。项目运营和国内不同,经费自筹,寻求赞助商。值得借鉴!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onica Smith教授 为我们带来美国的公众考古。美国的公众考古教育不只在大学,在中学、小学都有,甚至社区。美国政府资助的考古项目都明确要求有关于公众考古的工作。中美在公众考古方面都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的难题,美洲考古资料现在很多是少数民族印第安人的遗存,所以历时很短,只有几百年。公众考古的发展源于公众的好奇和对公众的教育。Save Our Past For The Future 是国内外学者及大众共同的目标。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首届“中国公共考古——仰韶论坛”

2013年中国公众考古论坛视频锦集

发布时间:2014-01-26

  
(点击题目观看视频)

  李新伟:5000年前的西坡葬礼--2013年中国公众考古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新伟,讲述一场发生在仰韶文化最兴盛时期的西坡葬礼。“黄河和秦岭之间的黄土塬上。盛夏时节,林木郁葱。晨曦中,处处村落升起袅袅炊烟,但一个大型聚落里却异常沉寂。人们默默地涌向中心广场。路边洁白的野茉莉花已经凋谢,结出了细小的果实,聚落中的一个男子就在昨晚也如花一样凋谢,停止了呼吸••••••” 听众随着这娓娓道来的故事穿越到了中华文明初生的那个灿烂时代,如惊鸿一瞥,窥见奠定我们文明的最初基础的英雄人物的风采。  
 
  刘建国:三维世界--2013年中国公众考古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建国研究员的3D技术应用演示如正餐外的一道甜品,带听众领略了一番三维考古影像的虚拟幻境。  
 
  许宏:最初的中国--2013年中国公众考古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许宏研究员以“何以中国”为题讲述了以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最初的“华夏广域王权国家”在中原地区形成的天时、地利、人和。演讲一如以往的大气磅礴,时空辽阔,发人深思。“西风东渐”、“文明碰撞”、“王朝崛起”、“软实力”、“赏赐与纳贡体系”••••••有力的论点不断撞击着听众的思绪。场外微博粉丝高呼:“高手就是高手,许宏老师大演讲~ 不够听啊!  
 
  何努:发现尧都--2013年中国公众考古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何努研究员带领听众踏上了一次神秘而壮美的寻找尧都之旅。距今4300年前后的陶寺遗址,拥有城墙、宫殿、王陵、观象台、“御厨”、储冰的“凌阴”、手工作坊、大型仓储区、精美随葬品、吉光片羽的文字,这是否就是传说中“五帝”之一“尧”的都城?触目惊心的暴力事件证据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动荡?何努如抽丝拨茧,一步步证明着尧都的可能性,现场听众融入了这特殊的旅程,惊喜、赞叹。  
 
  高蒙河:考古好玩--2013年中国公众考古论坛
  公众考古的领军人物复旦大学高蒙河教授奉献给听众的“考古好玩”由毛泽东对仰韶文化和彩陶的评论开篇,“高端大气上档次”,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讲述了考古与现实生活和公众的紧密联系。他提出公众考古学应该实现三个层次的转换:考古知识向一般学术知识的转换、再向文化层面转换,再实现文化向社会的转换。  
 
  唐际根:反思曹操墓--2013年中国公众考古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际根研究员对近年来最轰动的公共考古事件进行了反思。翔实的证据和丝丝入扣的推理让听众折服,相信考古学家认定西高穴大墓为曹操墓是严谨的学术行为而非炒作。对整个事件的深刻分析又使大家认识到,比曹操墓的真伪更值得探讨的是考古学家如何与公众沟通。  
 
  王涛:土耳其土丘遗址的公众考古思考--2013年中国公众考古论坛
  首都师范大学王涛先生讲述他在土耳其卡塔尔胡尤克遗址体验到的公众考古。遗址是60年代发掘,但其中因为某个事件被迫停止。1993年遗址重新被发掘。因女神崇拜的雕塑而闻名。发掘对公众开放,公众不仅可以使用资料还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掘是多个单位联合而成,发掘整理并进,成果及时快捷发布,公众参与程度高。项目运营和国内不同,经费自筹,寻求赞助商。值得借鉴!  
 
  Monica Smith 教授:美国的公众考古--2013年中国公众考古论坛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onica Smith教授 为我们带来美国的公众考古。美国的公众考古教育不只在大学,在中学、小学都有,甚至社区。美国政府资助的考古项目都明确要求有关于公众考古的工作。中美在公众考古方面都面临着文化遗产保护的难题,美洲考古资料现在很多是少数民族印第安人的遗存,所以历时很短,只有几百年。公众考古的发展源于公众的好奇和对公众的教育。Save Our Past For The Future 是国内外学者及大众共同的目标。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