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创】桑杰·库玛尔·曼纽尔:中印合作正逢时——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考古学(三)

发布时间:2016-06-03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李新伟
  编者按:
  2016年5月21-23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郑州成功召开。除了近700位国内学者外,大会还邀请了来自英国、德国、加拿大、埃及、印度、洪都拉斯、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的外国学者参会。从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到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地欧洲,从神秘丛林中的玛雅文明到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他们如何理解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他们眼中的中国考古学又是怎样的面貌?为此,中国考古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联合策划“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考古学”专题报道,让我们听听这些来自域外的声音吧。
 
  桑杰•库玛尔•曼纽尔Sanjay Kumar Manjul,印度考古调查局考古所所长(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著名考古学家,主持哈拉帕文明多个重要遗址的发掘。近年来主持的印度拉贾斯坦邦哈拉帕文明宾卓尔(Binjor)遗址的考古发掘,揭露了大量手工业遗存,为探讨哈拉帕文明的手工业发展和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及贸易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负责印度考古发掘项目的管理和人员培训。
 
印度考古调查局考古所所长桑杰•库玛尔•曼纽尔Sanjay Kumar Manjul
 
  中国考古网:首先欢迎您参加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值此盛会,感谢您接受中国考古网的专访,和大家分享您眼中的中国考古学。您是第一次来中国吗?通过这次访问是否对中国考古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桑杰•库玛尔:我是第一次来中国,但中国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参观了不同类型的遗址,今天还参观了东赵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中国考古学家的发掘方法和技术设施都非常先进。尤其让我关注的是,中国考古学家特别重视文物和遗址的保护,在公众考古方面做的也非常出色。
 
  中国考古网:您认为中国考古学家在印度适宜开展什么样的工作呢?

  桑杰•库玛尔:我们可以在多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比如佛教考古、早期哈拉帕文化的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我回去后会向印度考古调查局局长汇报在中国参观考察的情况,也会与中国同行继续沟通,及早提出具体的合作工作方案。
 
  中国考古网:印度佛教遗迹丰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吧?

  桑杰•库玛尔:是的。印度有很多与佛陀生活和悟道有关的重要遗迹。而且,我们都知道,印度和中国很早就因佛教的传播而发生交流。从公元一世纪开始,许多印度学者和僧人到中国访问。与此同时,很多中国学者和僧人也到印度游学。法显、玄奘、和义净是众多到印度朝圣的僧人中最著名的三位。玄奘和义净还曾经在位于比哈尔邦的那烂陀大学学习佛法。他们的游记成为众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佛学家以及关注古代文化区域交流的学者们的重要资料。很多印度的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文,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印交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佛教考古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中国考古网:您能否介绍一下印度佛教考古的情况?

  桑杰•库玛尔:佛教遗迹的主要类型包括寺庙和佛塔等。印度的很多佛教遗址均开展过考古工作,现在仍然有很多项目在进行,尤其是在那烂陀,还有其他与佛陀身世有关的遗址。最近几年,我们考古所在Sankisa、Juffardih、 Ghorakatora、 Rukmanisthan、 Tilhara、 Vashali和 Kolhua等遗址都发现了新的佛教考古证据。
 
  中国考古网:这些田野项目主要是印度考古学家主持呢,还是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

  桑杰•库玛尔:田野发掘项目主要是印度考古学家主持的,但很多国家参与了遗址的保护工作,特别是日本、斯里兰卡和缅甸这些佛教盛行的国家。但目前国际合作主要仅限于遗产保护工作。
 
  中国考古网:印度对于国际合作考古有哪些程序呢?

  桑杰•库玛尔:一般而言,我们先要提出一个总体合作规划,说明在哪方面进行合作,合作的目的和内容。这个规划要递交印度考古调查局和文化部审查许可。然后,可以制定更加具体的工作方案,规定工作的细节。所以,提出一个总体合作规划是第一步。
 
  中国考古网:您对未来的中印考古合作有什么期待?

  桑杰•库玛尔:众所周知,同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印度一直以来也是友好邻邦,无论是在文化还是经济方面,关系源远流长。历史上,中国和印度在佛教传播之前已经开始了联系。资料显示,一个叫“Chin” 的人名出现在古代印度文献当中,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此人是中国人。印度公元前五世纪《摩诃婆罗多》中记载着“Chin”的相关信息:可能指代战国时期的秦国,后来变为秦帝国。古印度孔雀王国首席顾问、塔克西拉大学教师考底利耶(c. 350-283 BCE)在他的书籍《政事论》当中将中国的丝绸称为“cinamsuka ”(中国的丝绸长裙)和“cinnapatta”(中国的丝绸捆)。因此,我们的考古合作有着悠久的渊源,一定会大有可为。今天恰逢乔达摩佛的诞辰,是佛教的重大节日。我希望借此吉日预祝首届中印考古合作取得圆满成功。
 
采访:李新伟    策划:乔玉     审核:刘国祥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考古学

【原创】桑杰·库玛尔·曼纽尔:中印合作正逢时——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考古学(三)

发布时间:2016-06-03

  编者按:
  2016年5月21-23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河南郑州成功召开。除了近700位国内学者外,大会还邀请了来自英国、德国、加拿大、埃及、印度、洪都拉斯、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蒙古、韩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的外国学者参会。从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到近代考古学的诞生地欧洲,从神秘丛林中的玛雅文明到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他们如何理解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他们眼中的中国考古学又是怎样的面貌?为此,中国考古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研处联合策划“国际视野下的中国考古学”专题报道,让我们听听这些来自域外的声音吧。
 
  桑杰•库玛尔•曼纽尔Sanjay Kumar Manjul,印度考古调查局考古所所长(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Archaeological Survey of India),著名考古学家,主持哈拉帕文明多个重要遗址的发掘。近年来主持的印度拉贾斯坦邦哈拉帕文明宾卓尔(Binjor)遗址的考古发掘,揭露了大量手工业遗存,为探讨哈拉帕文明的手工业发展和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及贸易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负责印度考古发掘项目的管理和人员培训。
 
印度考古调查局考古所所长桑杰•库玛尔•曼纽尔Sanjay Kumar Manjul
 
  中国考古网:首先欢迎您参加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值此盛会,感谢您接受中国考古网的专访,和大家分享您眼中的中国考古学。您是第一次来中国吗?通过这次访问是否对中国考古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桑杰•库玛尔:我是第一次来中国,但中国考古学家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已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参观了不同类型的遗址,今天还参观了东赵遗址的考古发掘现场。中国考古学家的发掘方法和技术设施都非常先进。尤其让我关注的是,中国考古学家特别重视文物和遗址的保护,在公众考古方面做的也非常出色。
 
  中国考古网:您认为中国考古学家在印度适宜开展什么样的工作呢?

  桑杰•库玛尔:我们可以在多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合作,比如佛教考古、早期哈拉帕文化的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我回去后会向印度考古调查局局长汇报在中国参观考察的情况,也会与中国同行继续沟通,及早提出具体的合作工作方案。
 
  中国考古网:印度佛教遗迹丰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吧?

  桑杰•库玛尔:是的。印度有很多与佛陀生活和悟道有关的重要遗迹。而且,我们都知道,印度和中国很早就因佛教的传播而发生交流。从公元一世纪开始,许多印度学者和僧人到中国访问。与此同时,很多中国学者和僧人也到印度游学。法显、玄奘、和义净是众多到印度朝圣的僧人中最著名的三位。玄奘和义净还曾经在位于比哈尔邦的那烂陀大学学习佛法。他们的游记成为众多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佛学家以及关注古代文化区域交流的学者们的重要资料。很多印度的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文,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中印交流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佛教考古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中国考古网:您能否介绍一下印度佛教考古的情况?

  桑杰•库玛尔:佛教遗迹的主要类型包括寺庙和佛塔等。印度的很多佛教遗址均开展过考古工作,现在仍然有很多项目在进行,尤其是在那烂陀,还有其他与佛陀身世有关的遗址。最近几年,我们考古所在Sankisa、Juffardih、 Ghorakatora、 Rukmanisthan、 Tilhara、 Vashali和 Kolhua等遗址都发现了新的佛教考古证据。
 
  中国考古网:这些田野项目主要是印度考古学家主持呢,还是采取国际合作的方式?

  桑杰•库玛尔:田野发掘项目主要是印度考古学家主持的,但很多国家参与了遗址的保护工作,特别是日本、斯里兰卡和缅甸这些佛教盛行的国家。但目前国际合作主要仅限于遗产保护工作。
 
  中国考古网:印度对于国际合作考古有哪些程序呢?

  桑杰•库玛尔:一般而言,我们先要提出一个总体合作规划,说明在哪方面进行合作,合作的目的和内容。这个规划要递交印度考古调查局和文化部审查许可。然后,可以制定更加具体的工作方案,规定工作的细节。所以,提出一个总体合作规划是第一步。
 
  中国考古网:您对未来的中印考古合作有什么期待?

  桑杰•库玛尔:众所周知,同为世界文明古国的中国和印度一直以来也是友好邻邦,无论是在文化还是经济方面,关系源远流长。历史上,中国和印度在佛教传播之前已经开始了联系。资料显示,一个叫“Chin” 的人名出现在古代印度文献当中,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此人是中国人。印度公元前五世纪《摩诃婆罗多》中记载着“Chin”的相关信息:可能指代战国时期的秦国,后来变为秦帝国。古印度孔雀王国首席顾问、塔克西拉大学教师考底利耶(c. 350-283 BCE)在他的书籍《政事论》当中将中国的丝绸称为“cinamsuka ”(中国的丝绸长裙)和“cinnapatta”(中国的丝绸捆)。因此,我们的考古合作有着悠久的渊源,一定会大有可为。今天恰逢乔达摩佛的诞辰,是佛教的重大节日。我希望借此吉日预祝首届中印考古合作取得圆满成功。
 
采访:李新伟    策划:乔玉     审核:刘国祥



作者:李新伟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