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各专业委员会专家演讲次序
发布时间:2016-05-17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科研处
旧石器专业委员会专场报告安排
5月21日下午 上半场 主持人: 吴小红
14:00-14:15 高 星: 旧石器考古的年代学问题
14:15-14:30 张家富: 考古地层完整性的光释光检验
14:30-14:45 刘春茹: ESR测年在考古学中的应用研究
14:45-15:00 涂 华: Al-26/Be-10埋藏测年法及其在古人类遗址中的应用
15:00-15:15 刘进峰: 岩石表层释光测年在考古中的应用新进展
15:15-15:30 付巧妹: 古DNA分析与测年数据绘制欧亚早期现代人演化图谱
茶歇/合影:15:30-15:50
5月21日下午 下半场 主持人: 葛俊毅
15:50-16:05 吴小红: 旧石器考古的碳十四测年-进展与问题
16:05-16:20 赖忠平: 史前人类定居青藏高原的年代
16:20-16:35 葛俊逸: 大窑旧石器遗址综合年代学研究和古环境重建
16:35-16:50 孙雪峰: 我国中部秦岭地区大量旧石器遗址的地层和年代学研究
16:50-17:30 提问与讨论(对报告的提问与答疑;关于对成立“中国考古学会年代专
业委员会”的意见与建议)
5月22日上午 上半场 主持人:高星
9:00-9:10 裴文中奖、贾兰坡奖颁奖仪式。颁奖人:陈淳
9:10-9:30 王幼平: 郑州地区近年来的旧石器考古新收获
9:30-9:50 李占扬: 灵井许昌人遗址细石器研究
9:50-10:10 杜水生: 河南栾川龙泉洞遗址
10:10-10:30 王小庆: 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细石器加工技术与年代
茶歇:10:30-10:40
5月22日上午 下半场 主持人:王幼平
10:40-11:00 陈 淳: 旧石器考古信息整合和解释
11:00-11:20 冯小波: 陕西省汉中盆地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研究
11:20-11:40 裴树文: 泥河湾盆地飞梁遗址发掘与研究
11:40-12:00 徐新民: 浙江旧石器考古新进展
5月22日下午 上半场 主持人:李占扬
14:00-14:20 邓成龙: 磁性地层学在考古遗址测年中的应用研究
14:20-14:40 张东菊: 青海151遗址2014年发掘研究进展
14:40-15:00 彭 菲: 西北更新世末-全新世初文化演化与环境变迁—鸽子山初步认识
15:00-15:20 李意愿: 澧水流域晚更新世遗址地层年代序列与石器技术发展
茶歇:15:20-15:30
5月22日下午 下半场 主持人:王社江
15:30-15:50 张兴龙: 贵州清水苑大洞石制品初步研究
15:50-16:10 周振宇: 多视角三维重建技术在旧石器时代遗址田野考古中的应用
16:10-16:30 刘锁强: 三维重建技术在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中的运用
16:30-16:50 关 莹: 跋山涉水——更新世末期欧亚大陆古人类迁徙与扩散的生态学视角
16:50-17:30 自由发言、讨论、闭幕
新石器专业委员会专场报告安排
21日下午(14:00——17:00)
上半场:14:00——15:30
开场发言:赵辉14:00——14:10
代表发言:14:10——15:15(每人10分钟)
1 郭伟民 试论中心聚落历史进程中的连续与断裂——以城头山、石家河遗址为例
2 魏兴涛 试论中原地区的早期社会复杂化
3 傅宪国(刘业沣代讲) 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
4 丛德新 天山为桥: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的考古新收获
5 李新伟 古国概念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中的应用
6 徐峰 从形制和纹饰看玉与青铜文化之间的传承
讨论:15:15——15:30
休息:15:30——15:40
下半场:15:40——17:00
代表发言:15:40——16:45(每人10分钟)
7 林留根 顺山集文化研究
8 张爱冰 关于侯家寨遗存的几点认识
9 鲍颖建 豫中颍洪河流域裴李岗文化遗存研究
10 李丽娜 试析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遗存
11 郭明 红山文化晚期分层社会的形成与特征——以牛河梁遗址为例
12 许鹏飞 崧泽文化葬俗的初步研究
讨论:16:45——17:00
22日上午(9:00——12:00)
上半场:9:00——10:35
代表发言:9:00——10:10(每人10分钟)
13 刘斌 良渚古城的综合研究
14 王宁远 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
15 韩建业 彩陶文化西来说的新审视
16 梁中合 尧王城的新发现和龙山文化社会发展的新认识
17 孟华平 石家河聚落考古的新收获
18 高江涛 也谈陶寺与石峁
19 屈慧丽 台湾安和遗址母与子发现之重要性探讨
讨论:10:10——10:25
休息:10:25——10:35
下半场:10:35——12:00
代表发言:10:35——11:45(每人10分钟)
20 黄可佳 陶寺天文观测遗迹杂议
21 孙周勇、邵晶 石峁遗址的分期及城建过程
22 王炜林、马明志 中国北方地区石城聚落的出现及文化环境分析
23 赵光国 齐家文化占卜行为分析
24 靳松安 论后岗二期文化与周邻文化的关系
25 陈洪波 早期稻作在华南与大陆东南亚地区的演进
26 杨玉璋 淮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植物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探析
讨论:11:45——12:00
22日下午(14:00——17:00)
上半场:14:00——15:15
代表发言:14:00——15:00(每人10分钟)
27 郭立新 从稻田遗存看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8 张 弛 喜读<淅川下王岗>推定之“土仓”与“高仓”续论 —— 汉水中游史前地面式粮仓类建筑的进一步确认
29 张居中 贾湖人的生与死的世界――生产工具的视角
30 黄建秋 论改制石器的观察与分析——以一件特殊造型石器为例
31 邸楠 陕西蓝田新街遗址出土石刀的实验考古学研究
32 槇林启介 中国古代石镰的多元性
讨论:15:00——15:15
休息:15:15——15:25
下半场:15:25——17:00
代表发言:15:25——16:35(每人10分钟)
34 戴向明 黄河中游史前陶器生产概览
35 尹检顺 洞庭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白陶的发现与研究
36 王芬 鲁东南地区龙山文化陶器研究
37 赵亚锋 洞庭湖区屈家岭文化聚落间陶器对比研究
38 张小虎 辉县风头岗遗址龙山到汉代的环境变迁研究
39 霍东峰 层位关系图与系络图
40 曹艳朋 关于田野考古中方向问题的讨论
讨论:16:35——16:50
大会总结发言:16:50——17:00
上半场:14:00——15:30
开场发言:赵辉14:00——14:10
代表发言:14:10——15:15(每人10分钟)
1 郭伟民 试论中心聚落历史进程中的连续与断裂——以城头山、石家河遗址为例
2 魏兴涛 试论中原地区的早期社会复杂化
3 傅宪国(刘业沣代讲) 海南东南部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存
4 丛德新 天山为桥: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与墓地的考古新收获
5 李新伟 古国概念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中的应用
6 徐峰 从形制和纹饰看玉与青铜文化之间的传承
讨论:15:15——15:30
休息:15:30——15:40
下半场:15:40——17:00
代表发言:15:40——16:45(每人10分钟)
7 林留根 顺山集文化研究
8 张爱冰 关于侯家寨遗存的几点认识
9 鲍颖建 豫中颍洪河流域裴李岗文化遗存研究
10 李丽娜 试析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遗存
11 郭明 红山文化晚期分层社会的形成与特征——以牛河梁遗址为例
12 许鹏飞 崧泽文化葬俗的初步研究
讨论:16:45——17:00
22日上午(9:00——12:00)
上半场:9:00——10:35
代表发言:9:00——10:10(每人10分钟)
13 刘斌 良渚古城的综合研究
14 王宁远 良渚古城外围大型水利系统
15 韩建业 彩陶文化西来说的新审视
16 梁中合 尧王城的新发现和龙山文化社会发展的新认识
17 孟华平 石家河聚落考古的新收获
18 高江涛 也谈陶寺与石峁
19 屈慧丽 台湾安和遗址母与子发现之重要性探讨
讨论:10:10——10:25
休息:10:25——10:35
下半场:10:35——12:00
代表发言:10:35——11:45(每人10分钟)
20 黄可佳 陶寺天文观测遗迹杂议
21 孙周勇、邵晶 石峁遗址的分期及城建过程
22 王炜林、马明志 中国北方地区石城聚落的出现及文化环境分析
23 赵光国 齐家文化占卜行为分析
24 靳松安 论后岗二期文化与周邻文化的关系
25 陈洪波 早期稻作在华南与大陆东南亚地区的演进
26 杨玉璋 淮河中游新石器时代植物资源利用与农业发展探析
讨论:11:45——12:00
22日下午(14:00——17:00)
上半场:14:00——15:15
代表发言:14:00——15:00(每人10分钟)
27 郭立新 从稻田遗存看稻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8 张 弛 喜读<淅川下王岗>推定之“土仓”与“高仓”续论 —— 汉水中游史前地面式粮仓类建筑的进一步确认
29 张居中 贾湖人的生与死的世界――生产工具的视角
30 黄建秋 论改制石器的观察与分析——以一件特殊造型石器为例
31 邸楠 陕西蓝田新街遗址出土石刀的实验考古学研究
32 槇林启介 中国古代石镰的多元性
讨论:15:00——15:15
休息:15:15——15:25
下半场:15:25——17:00
代表发言:15:25——16:35(每人10分钟)
34 戴向明 黄河中游史前陶器生产概览
35 尹检顺 洞庭湖地区新石器时代白陶的发现与研究
36 王芬 鲁东南地区龙山文化陶器研究
37 赵亚锋 洞庭湖区屈家岭文化聚落间陶器对比研究
38 张小虎 辉县风头岗遗址龙山到汉代的环境变迁研究
39 霍东峰 层位关系图与系络图
40 曹艳朋 关于田野考古中方向问题的讨论
讨论:16:35——16:50
大会总结发言:16:50——17:00
夏商专委会研讨日程安排
每位发言时间原则上限10分钟,每单元提问讨论15-20分钟。
21日下午(14:00-17:00)
主持人:唐际根 王立新
14:00-15:20 发言,15:20-15:35 讨论
1 郭妍利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南沙遗址的新发现和初步研究
2 杨树刚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焦作府城遗址2014年度考古发掘新收获
3 岳洪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道路与都邑布局——殷墟遗址洹河北岸区域田野考古新思路和新收获
4 燕生东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晚商时期渤海南岸地区盐业考古发现与研究
5 何晓琳 武汉大学考古系 安徽阜南台家寺遗址考古收获
6 盛伟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谈谈洞庭湖区夏商之际文化遗存的新发现和新研究
7 王富强 烟台市博物馆 胶东地区岳石文化的新发现和新研究
8 刘中伟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河南焦作新区李屯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
15:35-15:45 茶歇
15:45-16:45发言,16:45-17:00讨论
1 赵春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史前城址的分类与分期
2 李玉洁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新砦城址的规制及所表现的远古文明
3 段天璟 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系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何为考古学上的夏时期遗存:夏时期的考古标尺•二里头文化及其他
4 赵海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二里头都邑第四期晚段遗存探析
5 饭岛武次 日本 关于先商文化的类型区分和地域性问题
6 蔡全法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登封王城岗城址兴废动因与小城性质
22日上午(9:00-12:00)
主持人:许宏 张国硕
9:00-10:20 发言,10:20-10:35 讨论
1 徐昭峰 辽宁师范大学 豫东夏商考古与古史传说
2 蒋刚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考古文博系 考古学文化研究视野下的白燕文化
3 易 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从龙山与齐家透视二里头文化的形成
4 庞小霞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齐家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交流探析
5 方辉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商代都城建筑基址方位考
6 井中伟 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系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垣曲商城城垣夹墙功能探析
7 具隆会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新乡王门出土三块无字卜骨时代初探
8 张立东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试论二里头镶嵌绿松石牌饰的功用
10:35-10:50 茶歇
10:50-11:50发言,11:50-12:00 讨论
1 常怀颖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原腹地以北地区的“过渡期”遗存蠡探
2 侯卫东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太行山东南麓夏商之际文化互动与社会变迁
3 吴倩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望京楼商城城门的初步相关研究
4 郭明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关中地区早期建筑试析
5 陈国梁桑栎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二里冈文化的埋葬行为——以偃师商城遗址人骨遗存为例
6 方方 中国科技大学 大辛庄遗址人与动物遗存的同位素分析
22日下午(14:00-17:00)
主持人:方辉 岳洪彬
14:00-15:20 发言,15:20-15:30 讨论
1 秦小丽 日本金泽大学 龙山晚期到二里头文化时期绿松石装饰品和镶嵌技术
2 岳占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商周青铜爵的铸造工艺考察
3 齐韶花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文化管理系 商代商奄集团的青铜器特征探讨
4 韩鼎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商代礼器纹饰研究的新思路
5 陈淑卿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晚商发笄性别研究——以殷墟和前掌大墓地为例
6 何毓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殷墟墓葬葬具探析
7 马俊才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弓形器杂谈
8 宋亦箫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夏商考古遗存中的“十”字造型起源及其内涵探索
15:30-15:40 茶歇
15:40-16:40发言,16:40-16:50讨论
1 铃木舞 日本 妇好墓青铜器群之制作单位--以铭文字体为主
2 董睿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商周青铜容器壶、卣、罍、尊、彝考略
3 何赞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于铜鼓山出土青铜器的相关思考
4 王文轩 西藏民族大学 前掌大墓地的女性葬兵现象
5 谷斌 湖北省恩施电视台 商周青铜器、玉石器龙纹分类与研究——兼论中华龙起源的几个问题
6 丁思聪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商代玉琮形器刍议
16:50-17:00 学术总结(刘绪)
两周专业委员会代表发言顺序
21日下午(14:00——17:00)
上半场:14:00——15:35
主持人:徐良高 王 青
代表发言:14:00——15:10(每人10分钟)
王占奎:浅谈西周文化的分期与年代
张懋镕:西周铜器墓的分类与族属
张天恩:试论叶家山墓地曾侯墓年代及排序
陈丽新:浅析叶家山M107分器现象
黄凤春:关于周代“堲周”葬制的若干问题发微
黄尚明:从青铜器铭文看曾国的婚姻关系
雷兴山:论周原齐家制石作坊的族徽与聚落结构
讨论:15:10——15:25
休息:15:25——15:35
下半场:15:35——17:00
主持人:王占奎 雷兴山
代表发言:15:35——16:45(每人10分钟)
徐良高:西周“侯”、“伯”性质的考古学观察
刘延常:齐鲁文化的考古学解读
曹 斌:公元前九百年前后的西周世界:西周国家前、后期社会格局的变动及其原因
杨胜文:考古墓葬资料所见两周女性社会地位及变迁
张礼艳:北京昌平白浮M2墓主人族属及相关问题辨析
王 辉:陕西周原的河流地貌演化及其与聚落演化的关系
宋江宁:双城记—关中平原史前到秦汉时期的中心转移趋势下的周原与丰镐
讨论:16:45——17:00
22日上午(9:00——12:00)
上半场:9:00——10:35
主持人:刘延常 向桃初
代表发言:9:00——10:10(每人10分钟)
向桃初:南方商周青铜礼仪及相关问题探索
王乐文:楚墓青铜礼器组合探讨
高成林:商末西周牛首兽面纹折肩铜尊初论
陈小三:湖南望城高砂脊铜器群分析
唐锦琼:长江下游地区商周时期城址的考古学观察
金国林:试析鲜水河上游出土的铜戈
曹岳森:从东周王城西垣的两处发现谈谈地貌信息的识别与解读
讨论:10:10——10:25
休息:10:25——10:35
下半场:10:35——12:00
主持人:谢尧亭 张照根
代表发言:10:35——11:45(每人10分钟)
滕铭予:中山灵寿城东周时期墓葬研究
吴业恒:河南伊川县徐阳东周墓地的发掘与研究。
黄昊德:越国王陵考古的主要收获
岳连建:陕西战国魏长城遗址的调查与研究
王 青:铜 起源的初步研究
大日方一郎:西周墓葬出土陶器组合及特征初探-以丰镐地区、周原地区为中心。
萨仁毕力格:蒙古国青铜时代赫列克苏尔文化研究
讨论:11:45——12:00
22日下午(14:00——17:00)
上半场:14:00——15:35
主持人:张懋镕 张天恩
代表发言:14:00——15:10(每人10分钟)
袁俊杰:论 父簋与侍从制度
王龙正:金文“就逦”与“即立”——兼说列国与豳地
凡国栋:商周“金反”的发现及其定名
曹锦炎:赵氏戈铭文考释
严志斌:巴蜀符号研究中的四个问题
赵东升:中国古代墓葬封土形式演变研究
张照根:妇好墓出土玉器的自然老化特征考察与分析
讨论:15:10——15:25
休息:15:25——15:35
下半场:15:35——17:00
主持人:曹锦炎 滕铭予
代表发言:15:35——16:35(每人10分钟):
印 群:谈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出土的青铜兽面形饰件
路国权:周楚二系:试论东周时期铜簠的分类和谱系
马 赛:从手工业作坊看周原遗址西周晚期的变化
黄锦前:申論西周金文的“縣”――兼談古文字資料對相關研究的重要性
孙占伟:陕北地区发现的东周狄人文化遗存及相关问题
赵燕娇:先秦时期海岱先民的海上对外交流
李浪林:探方基点的不可随意性。
两周委员会主任王巍 总结发言:16:45——
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研讨会
各场发言和讨论安排
5月21日下午14:00~17:00
第一场
主持人:信立祥(中国国家博物馆)
评议人:焦南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1. 焦南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题 目:《从“天下之中”到“南面称王”——中国古代帝王陵形制演变的考古学观察》
2. 韩国河(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题 目:《两汉陵寝制度比较研究》
3. 孙伟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题 目:《略论秦汉帝陵的“寝园”》
4. 郑同修 崔圣宽(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题 目:《定陶汉墓考古新发现及其意义》
5. 闫 勇(山东烟台市博物馆)
题 目:《试论胶东地区汉代石椁墓》
6. 张翠敏(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题 目:《辽东半岛两汉墓葬分期》
7. 白 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题 目:《北京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瓮棺葬研究》
8. 全 洪(南越王宫博物馆)
题 目:《广州增城金鸡岭秦代木椁墓推考》
9. 史党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
题 目:《从墓葬中的“异例”看秦文化的传播》
10. 李龙彬(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题 目:《辽阳新发现的河东新城东汉壁画墓及其相关问题》
11. 樊温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
题 目:《郑韩故城东周时期空心砖墓葬研究》
5月22日上午9:00~12:00
第二场
主持人:白云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评议人:韩国河(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2. 刘振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题 目:《汉长安城的郊外》
13. 张卫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
题 目:《秦汉时期的前殿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
14. 游富祥 张晓磊(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
题 目:《“千渭之会”田野考古调查》
15. 董学增(吉林市博物馆)
题 目:《吉林地区古文化、古城、古国——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为例》
16. 王晓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
题 目:《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秦代城址及相关问题》
17. 程鹏飞(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题 目:《蒙古国中东部地区匈奴城址与聚落考古的新发现》
18. 刘海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题 目:《汉代聚落形态试论》
19. 张建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题 目:《城市水利考古学初论》
20. 刘 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题 目:《郑国渠、白渠的走向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5月22日下午14:00~17:00
第三场
主持人:郑同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评议人:李银德(徐州博物馆)
21. 李银德(徐州博物馆)
题 目:《玉枕概论》
22. 徐龙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题 目:《山东发现的汉代大型胡人石雕像再研究》
23. 洪 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题 目:《略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锥画漆器》
24. 赵宠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题 目:《考古发现汉晋铜叉形器研究》
25. 杨哲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题 目:《白瓷起源问题管见》
26. 张 玲(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题 目:《长江下游西汉中小型墓葬所出硬胎釉陶器研究》
27. 陈彦堂(河南省文物局)
题 目:《从汉代铅釉到唐三彩——中国古代低温釉源与流的考古学辨析》
28. 吴小平(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题 目:《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汉代瓷器》
29. 刘尊志(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题 目:《浅论秦汉三国时期的食物品种》
5月21日下午14:00~17:00
第一场
主持人:信立祥(中国国家博物馆)
评议人:焦南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1. 焦南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题 目:《从“天下之中”到“南面称王”——中国古代帝王陵形制演变的考古学观察》
2. 韩国河(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题 目:《两汉陵寝制度比较研究》
3. 孙伟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题 目:《略论秦汉帝陵的“寝园”》
4. 郑同修 崔圣宽(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题 目:《定陶汉墓考古新发现及其意义》
5. 闫 勇(山东烟台市博物馆)
题 目:《试论胶东地区汉代石椁墓》
6. 张翠敏(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题 目:《辽东半岛两汉墓葬分期》
7. 白 岩(北京市文物研究所)
题 目:《北京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瓮棺葬研究》
8. 全 洪(南越王宫博物馆)
题 目:《广州增城金鸡岭秦代木椁墓推考》
9. 史党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
题 目:《从墓葬中的“异例”看秦文化的传播》
10. 李龙彬(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题 目:《辽阳新发现的河东新城东汉壁画墓及其相关问题》
11. 樊温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
题 目:《郑韩故城东周时期空心砖墓葬研究》
5月22日上午9:00~12:00
第二场
主持人:白云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评议人:韩国河(郑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12. 刘振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题 目:《汉长安城的郊外》
13. 张卫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
题 目:《秦汉时期的前殿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
14. 游富祥 张晓磊(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
题 目:《“千渭之会”田野考古调查》
15. 董学增(吉林市博物馆)
题 目:《吉林地区古文化、古城、古国——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为例》
16. 王晓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
题 目:《内蒙古中南部地区秦代城址及相关问题》
17. 程鹏飞(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题 目:《蒙古国中东部地区匈奴城址与聚落考古的新发现》
18. 刘海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题 目:《汉代聚落形态试论》
19. 张建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题 目:《城市水利考古学初论》
20. 刘 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题 目:《郑国渠、白渠的走向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5月22日下午14:00~17:00
第三场
主持人:郑同修(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评议人:李银德(徐州博物馆)
21. 李银德(徐州博物馆)
题 目:《玉枕概论》
22. 徐龙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题 目:《山东发现的汉代大型胡人石雕像再研究》
23. 洪 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题 目:《略论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锥画漆器》
24. 赵宠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题 目:《考古发现汉晋铜叉形器研究》
25. 杨哲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题 目:《白瓷起源问题管见》
26. 张 玲(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题 目:《长江下游西汉中小型墓葬所出硬胎釉陶器研究》
27. 陈彦堂(河南省文物局)
题 目:《从汉代铅釉到唐三彩——中国古代低温釉源与流的考古学辨析》
28. 吴小平(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题 目:《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汉代瓷器》
29. 刘尊志(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
题 目:《浅论秦汉三国时期的食物品种》
三国至隋唐考古专委会郑州会议日程安排(修订)
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
第七届全国动物考古会(共19场口头汇报,5场海报展讲)
植物考古专业委员会
第一组 南方地区植物考古研究:(赵志军研究员 秦岭副教授)
顾海滨:从彭头山文化炭化水稻的数据分析看水稻的驯化速度
吴 妍:植硅体视角下的稻作起源与扩散
潘 艳:跨湖桥遗址的人类生态学分析
郑云飞:良渚社会的生业形态及其生产力水平
邱振威:太湖流域史前水田植物考古研究—以姜里遗址和朱墓村遗址为例
唐丽雅:屈家岭——石家河时期江汉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
罗武宏:淮河流域稻作农业起源研究新进展
第二组 专题与历史时期植物考古研究:(郑云飞研究员 靳桂云教授)
秦 岭:人、地、物的相互依赖性——从Ian Hodder的Entanglement理论谈作物驯化与农业起源
金原正明:东亚的古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
赵志军: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线-植物考古学新资料
吕厚远:1800年前丝绸之路穿越青藏高原的茶叶证据
蒋洪恩:汉代王陵的植物考古-以南昌海昏侯墓地为例
周 云:唐宋大邑青龙镇的发现及其植物考古新进展
金和天:北京地区植物考古新发现—大兴三合庄遗址植物考古工作
第三组 北方地区植物考古研究:(吕厚远研究员 顾海滨研究员)
靳桂云:海岱地区史前稻遗存研究
吴文婉:北方地区裴李岗时代生业经济初探
陈雪香:论岳石文化先民与植物的互动关系
葛 威:河南巩义花地嘴遗址出土石刀表面植物微体遗存初步发现与分析
孙永刚:辽西地区史前时期植物遗存研究
贾 鑫:西辽河流域青铜时代人地关系研究
顾海滨:从彭头山文化炭化水稻的数据分析看水稻的驯化速度
吴 妍:植硅体视角下的稻作起源与扩散
潘 艳:跨湖桥遗址的人类生态学分析
郑云飞:良渚社会的生业形态及其生产力水平
邱振威:太湖流域史前水田植物考古研究—以姜里遗址和朱墓村遗址为例
唐丽雅:屈家岭——石家河时期江汉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
罗武宏:淮河流域稻作农业起源研究新进展
第二组 专题与历史时期植物考古研究:(郑云飞研究员 靳桂云教授)
秦 岭:人、地、物的相互依赖性——从Ian Hodder的Entanglement理论谈作物驯化与农业起源
金原正明:东亚的古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
赵志军:小麦传入中国的时间和路线-植物考古学新资料
吕厚远:1800年前丝绸之路穿越青藏高原的茶叶证据
蒋洪恩:汉代王陵的植物考古-以南昌海昏侯墓地为例
周 云:唐宋大邑青龙镇的发现及其植物考古新进展
金和天:北京地区植物考古新发现—大兴三合庄遗址植物考古工作
第三组 北方地区植物考古研究:(吕厚远研究员 顾海滨研究员)
靳桂云:海岱地区史前稻遗存研究
吴文婉:北方地区裴李岗时代生业经济初探
陈雪香:论岳石文化先民与植物的互动关系
葛 威:河南巩义花地嘴遗址出土石刀表面植物微体遗存初步发现与分析
孙永刚:辽西地区史前时期植物遗存研究
贾 鑫:西辽河流域青铜时代人地关系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发言顺序
人类骨骼考古专业委员会会议日程
5月21日下午 上半场 主题发言 主持人: 王明辉
14:00-14:15 朱 泓: 开幕词、学术发言
14:15-14:30 周 慧: 中国北方古代人群mtDNA单倍型以及Y染色体SNP谱系研究
14:30-14:45 刘 武: 现代人在中国出现与扩散的化石证据
14:45-15:00 张 君: 紧密结合考古学的骨骼人类学研究—以多岗拜城人骨研究为例15:00-15:15 胡耀武: 河北梳妆楼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茶歇:15:15-15:25
5月21日下午 下半场 专题发言1 主持人: 朱 泓
15:24-15:40 赵凌霞: 河南栾川孙家洞发现的直立人化石及其学术意义
15:40-15:55 陈 靓: 青海都兰官却和遗址人骨的种系特征
15:55-16:10 何嘉宁: 郑州东赵遗址DISH古病理病例分析
16:10-16:25 王明辉: 河南平顶山蒲城店遗址古代人群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16:25-16:40 李法军: 天津北辰张湾明代沉船出土人骨鉴定与初步分析
16:40-16:55 张全超: 从创伤研究视角看中国北方长城地带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的暴力冲突
16:55-17:10 张林虎: 伊犁河流域史前人群创伤疾病模式研究
17:10-17:25 李海军: 近7000年前河北姜家梁人群下颌圆枕研究
5月22日上午 上半场 专题发言1 主持人:朱 泓
09:00-09:15 原海兵: 追寻楚系“景氏”的天府遗踪
09:15-09:30 赵永生: 试论枕部变形
09:30-09:45 孙 蕾: 平顶山叶县辛庄一号战国楚墓人骨研究
09:45-10:00 周 蜜: 沙洋塌冢一号楚墓人骨研究
10:00-10:15 周亚威: 郑州汪沟遗址仰韶时代人骨研究
10:15-10:30 朱晓汀: 江苏邳州梁王城遗址西周墓地出土人骨研究
10:30-10:45 王建华: 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墓地人口自然结构及相关问题研究
茶歇:10:30-10:45
5月22日上午 下半场 专题发言2 主持人:周 慧
10:45-11:00 崔银秋: 线粒体基因组研究新疆青铜时代古人群的来源与组成
11:00-11:15 付巧妹: 古DNA探究现代人演化
11:15-11:30 赵 欣: 西藏故如甲木墓葬出土人骨的DNA研究
11:30-11:45 武喜艳: 从岗嘎墓地的人群遗传结构初步探寻蒙古族源
11:45-12:00 讨论
5月22日下午 上半场 专题发言3 主持人:胡耀武
14:00-14:15 凌 雪: 新疆巴里坤东黑沟先民利用动物资源的碳氮同位素分析
14:15-14:30 郭 怡: 曲曼遗址出土人(动物)骨稳定同位素分析
14:30-14:45 张国文: 河南登封南洼遗址人和动物骨骼稳定同位素分析
14:45-15:00 侯亮亮: 也谈文化形成的滞后性—以大同东信广场北魏墓群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
15:00-15:15 王 宁: 晚商先民食物结构与社会阶层的稳定同位素分析:以河南荥阳小胡村贵族墓地为例
茶歇:15:15-15:30
5月22日下午 下半场 专题发言4 主持人:王明辉
15:30-15:45 索明杰: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伊和淖尔墓地出土人骨的体质人类学研究
15:45-16:00 曾 雯: 磨沟古代人群与甘青地区其他古代人群的关系
16:00-17:30 会议讨论:人类骨骼考古的发展趋势 主持人:朱 泓
公共考古研讨会日程
5月21日
下午
上半场 主持人:王仁湘
14:00-14:15 王 睦:中国考古之于德国青少年----如何更好地理解遥远国度的悠久历史
14:15-14:30 李 飞:土司,考古与公众:基于海龙囤的公众考古实践与思考
14:30-14:45 高大伦:动漫片《考古训练营》2.0版首映式
14:45-15:00 方向明:我心目中的“人民的事业”——一个普通考古工作者的“公共考古”视野
15:00-15:15 巫新华:昆仑•河源与西域
15:15-15:30 白劲松: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早期文化遗存与公共考古
15:30-15:45 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魏峻
15:45-16:00 王仁湘: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鸟纹主题
16:00-16:15 仝 涛:关于公众考古意义的一点思考
16:15-16:30 刘国祥:论考古学的当代价值—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成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
16:30-16:45 莫妮卡•汉娜:盗掘、盗贼及埃及古物的贸易
16:45-17:00 穆罕默德•阿菲菲:埃及多处遗址的考古发掘
17:00-17:15 维吉里奥•佩德雷斯•特拉佩罗:白色之城Kaha Kamasa—洪都拉斯莫斯基蒂亚地区考古新发现
17:15-17:30 毛保中:东坑砣沉船公众考古探析
5月22日
上午
上半场 主持人:高蒙河
9:00-9:15 方 勤:考古发现揭示的曾国历史
9:15-9:30 魏 峻:考古成果的博物馆展示
9:30-9:45 林必忠:当代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公众考古
9:45-10:00 赵晓刚:依托考古现场 宣传地方历史—沈阳市公众考古活动的开展与思索
10:00-10:15 田广林:红山时代欧亚大陆的东西互动与南北交流
10:15-10:30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方勤
10:30-10:45 高蒙河:公共考古中的考古策展人
10:45-11:00 巩 文:谈公共考古视野下的田野考古展示与出土遗存展览
11:00-11:15 张中华:圆明园遗址公众考古工作实践
11:15-11:30 曹 龙:考古研究院所如何做好公众考古
11:30-11:45 刘志岩:关于公共考古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例
11:45-12:00 王蔚波:猴形文物艺术研究
下午
上半场 主持人:高大伦
14:00-14:15 张广然:文物出版社图书出版回顾与展望
14:15-14:30 曹兵武:公共考古的利益攸关方及其实践策略—从海昏侯墓考古新发现谈起
14:30-14:45 乔 玉:互联网时代公共考古传播的探索与实践
14:45-15:00 李 韵:从曹操墓到海昏侯墓—全媒体时代,考古成果如何有效传播
15:00-15:15 沈一民: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公共考古学
15:15-15:30 于 冰:湖南考古所近十年公共考古探索与实践
茶歇 15:30-15:45
下半场 主持人:汪永基
15:45-16:00 王 涛:从土耳其加泰土丘遗址浅议公众考古学的构建
16:00-16:15 王 霞:《文物》月刊的特色及建设目标
16:15-16:30 郑 媛:考古志愿者的探索与研究—以山西为例
16:30-16:45 崔天兴:从日常到崇高的文化遗产体验——文化遗产保护中公众考古的逻辑和实践
16:45-17:00 吴长青:微信里的考古
17:00-17:15 郭梦涵:《田野考古、自媒体与本地》
17:15-17:35 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王仁湘 总结发言
17:35-17:55 中国考古学会领导为荣获公共考古奖(金镈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奖
下午
上半场 主持人:王仁湘
14:00-14:15 王 睦:中国考古之于德国青少年----如何更好地理解遥远国度的悠久历史
14:15-14:30 李 飞:土司,考古与公众:基于海龙囤的公众考古实践与思考
14:30-14:45 高大伦:动漫片《考古训练营》2.0版首映式
14:45-15:00 方向明:我心目中的“人民的事业”——一个普通考古工作者的“公共考古”视野
15:00-15:15 巫新华:昆仑•河源与西域
15:15-15:30 白劲松: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早期文化遗存与公共考古
15:30-15:45 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魏峻
15:45-16:00 王仁湘:庙底沟文化彩陶上的鸟纹主题
16:00-16:15 仝 涛:关于公众考古意义的一点思考
16:15-16:30 刘国祥:论考古学的当代价值—以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成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例
16:30-16:45 莫妮卡•汉娜:盗掘、盗贼及埃及古物的贸易
16:45-17:00 穆罕默德•阿菲菲:埃及多处遗址的考古发掘
17:00-17:15 维吉里奥•佩德雷斯•特拉佩罗:白色之城Kaha Kamasa—洪都拉斯莫斯基蒂亚地区考古新发现
17:15-17:30 毛保中:东坑砣沉船公众考古探析
5月22日
上午
上半场 主持人:高蒙河
9:00-9:15 方 勤:考古发现揭示的曾国历史
9:15-9:30 魏 峻:考古成果的博物馆展示
9:30-9:45 林必忠:当代国际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公众考古
9:45-10:00 赵晓刚:依托考古现场 宣传地方历史—沈阳市公众考古活动的开展与思索
10:00-10:15 田广林:红山时代欧亚大陆的东西互动与南北交流
10:15-10:30茶歇
下半场 主持人:方勤
10:30-10:45 高蒙河:公共考古中的考古策展人
10:45-11:00 巩 文:谈公共考古视野下的田野考古展示与出土遗存展览
11:00-11:15 张中华:圆明园遗址公众考古工作实践
11:15-11:30 曹 龙:考古研究院所如何做好公众考古
11:30-11:45 刘志岩:关于公共考古实践的探索与思考——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例
11:45-12:00 王蔚波:猴形文物艺术研究
下午
上半场 主持人:高大伦
14:00-14:15 张广然:文物出版社图书出版回顾与展望
14:15-14:30 曹兵武:公共考古的利益攸关方及其实践策略—从海昏侯墓考古新发现谈起
14:30-14:45 乔 玉:互联网时代公共考古传播的探索与实践
14:45-15:00 李 韵:从曹操墓到海昏侯墓—全媒体时代,考古成果如何有效传播
15:00-15:15 沈一民: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公共考古学
15:15-15:30 于 冰:湖南考古所近十年公共考古探索与实践
茶歇 15:30-15:45
下半场 主持人:汪永基
15:45-16:00 王 涛:从土耳其加泰土丘遗址浅议公众考古学的构建
16:00-16:15 王 霞:《文物》月刊的特色及建设目标
16:15-16:30 郑 媛:考古志愿者的探索与研究—以山西为例
16:30-16:45 崔天兴:从日常到崇高的文化遗产体验——文化遗产保护中公众考古的逻辑和实践
16:45-17:00 吴长青:微信里的考古
17:00-17:15 郭梦涵:《田野考古、自媒体与本地》
17:15-17:35 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王仁湘 总结发言
17:35-17:55 中国考古学会领导为荣获公共考古奖(金镈奖)的单位和个人颁奖
新兴技术考古专业委员会分会场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