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考古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回眸

发布时间:2016-05-24文章出处:郑州日报作者:
  国内49家考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全国75家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考古文博机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700余名参会代表,在3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中国考古学诞生以来最盛大的学术交流会议,专家学者精心谱写出的考古学新篇章,也将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郑州,新崛起的考古重镇

  自上个世纪以来,郑州地区的考古大发现接二连三,令人震撼。其中,有四项成果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13项成果获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大发现时代之早、内容之新、文化之灿烂,颠覆和更新了人们对于中华早期文明的原有认知,书写了中国考古史的灿烂篇章——鉴于此,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盛赞郑州是“新崛起的考古重镇”。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也提出,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创期的许多重要工作都是在河南完成的,1921年安特生发掘河南仰韶村遗址拉开了我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大幕;20世纪30年代河南安阳殷墟的15次考古发掘及研究,则奠定了中国考古学的基础:“中原大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这次大会选择在郑州举办,也是对郑州考古工作的最大认可。”

  考古学,从这里走近民众

  开放性,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此前,不少有意参加学术会议的年轻学者,常因资历尚浅等原因被拒之门外,而这次,只要向大会提交论文并获得通过,就能到场聆听国内外顶尖考古学家的真知灼见甚至现场发表自己的学术意见;同时,普通市民也能享受到国内一流专家、学科带头人分享的最新考古成果,他们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述、图文并茂的解读,大大拉近了考古学与大众的距离。

  《发现海昏国——西汉王侯的地下奢华》向公众展示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讲座中展示的金器之丰富让人惊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正耀带来的《“河南”何以为中国青铜文明之母》讲座,与公众分享了河南的灿烂青铜文明……历史爱好者王浩早早就打印出公共讲座安排,并圈定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逐场去聆听,从河南博物院,到郑州师范学院,再到郑州大学,他“腿都跑细了”,但“内心也充斥着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室副研究员仝涛幽默地表示:“连一个小孩都知道分享玩具,我们考古人为什么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分享资源?”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顾问朱士光说,本次大会对考古学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是关起门搞交流研讨,而是全开放式的,这大大促进了考古学与相关学科以及其关联性行业的协作。

  中国考古,从郑州走向未来

  “‘走向未来’主要体现在中国考古学的时代性,其中包含着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化,也包括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学术领域的进一步开拓,研究手段和方法的进一步丰富,还包含着更加接近民众,为当代社会发展、为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做出积极的贡献。”对本次大会的主题,王巍有着自己的深刻解读,而他认为,这次会议很好地完成了其中的“任务”,使得考古学更好地履行了社会职责,为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为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次大会将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考古学全面发展,实现腾飞的新起点。

(原文刊于:《郑州日报》2016年5月24日第08版)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资讯报道

中国考古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回眸

发布时间:2016-05-24

  国内49家考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全国75家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考古文博机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700余名参会代表,在3天的时间里完成了中国考古学诞生以来最盛大的学术交流会议,专家学者精心谱写出的考古学新篇章,也将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竖起一座新的里程碑。

  郑州,新崛起的考古重镇

  自上个世纪以来,郑州地区的考古大发现接二连三,令人震撼。其中,有四项成果入选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13项成果获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些大发现时代之早、内容之新、文化之灿烂,颠覆和更新了人们对于中华早期文明的原有认知,书写了中国考古史的灿烂篇章——鉴于此,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盛赞郑州是“新崛起的考古重镇”。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王伟光也提出,中国现代考古学开创期的许多重要工作都是在河南完成的,1921年安特生发掘河南仰韶村遗址拉开了我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大幕;20世纪30年代河南安阳殷墟的15次考古发掘及研究,则奠定了中国考古学的基础:“中原大地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这次大会选择在郑州举办,也是对郑州考古工作的最大认可。”

  考古学,从这里走近民众

  开放性,是本次大会的一大亮点。此前,不少有意参加学术会议的年轻学者,常因资历尚浅等原因被拒之门外,而这次,只要向大会提交论文并获得通过,就能到场聆听国内外顶尖考古学家的真知灼见甚至现场发表自己的学术意见;同时,普通市民也能享受到国内一流专家、学科带头人分享的最新考古成果,他们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述、图文并茂的解读,大大拉近了考古学与大众的距离。

  《发现海昏国——西汉王侯的地下奢华》向公众展示了海昏侯墓考古发掘背后的故事,讲座中展示的金器之丰富让人惊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金正耀带来的《“河南”何以为中国青铜文明之母》讲座,与公众分享了河南的灿烂青铜文明……历史爱好者王浩早早就打印出公共讲座安排,并圈定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逐场去聆听,从河南博物院,到郑州师范学院,再到郑州大学,他“腿都跑细了”,但“内心也充斥着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室副研究员仝涛幽默地表示:“连一个小孩都知道分享玩具,我们考古人为什么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分享资源?”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顾问朱士光说,本次大会对考古学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它不是关起门搞交流研讨,而是全开放式的,这大大促进了考古学与相关学科以及其关联性行业的协作。

  中国考古,从郑州走向未来

  “‘走向未来’主要体现在中国考古学的时代性,其中包含着中国考古学的国际化,也包括中国考古学的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学术领域的进一步开拓,研究手段和方法的进一步丰富,还包含着更加接近民众,为当代社会发展、为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做出积极的贡献。”对本次大会的主题,王巍有着自己的深刻解读,而他认为,这次会议很好地完成了其中的“任务”,使得考古学更好地履行了社会职责,为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为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这次大会将成为中国考古学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考古学全面发展,实现腾飞的新起点。

(原文刊于:《郑州日报》2016年5月24日第08版)

 
 

作者:

文章出处: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