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所长在“禹会村遗址与淮河流域文明研讨会”上的致辞
发布时间:2013-12-23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尊敬的各位领导、学者:
早上好!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安徽省文化厅、蚌埠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禹会村遗址与淮河流域文明研讨会”在淮水之滨的重要城市蚌埠讨论具有重要特殊历史意义的学术课题,我们非常高兴。在这里我们要诚挚地感谢蚌埠市领导和各方面对这次会议的关心、支持以及精心的安排和周到的服务。我们以兴奋的心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各位学者,欢迎安徽省、蚌埠市学术界的诸位先生。在这里我谨代表本次大会的主办方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向莅会的各位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正逐渐受到国家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已经开始,这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的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重大科研项目。这个项目得到了学术界、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这个项目的目标就是多学科结合,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研究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和早期发展的过程及其背景、原因、特点与机制。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才取得一系列学术成果。我们今明两天将要讨论的禹会村遗址的发掘研究成果也是我们这个工程的重要课题之一。
众所周知,淮河流域文明在古代的历史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淮河流域地处黄河与长江之间,在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上曾发挥重要的作用。禹会村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西郊涂山南麓的淮河东岸。根据我们的发掘与调查,这是目前淮河流域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遗址,总面积约五十万平方米。禹会相传是因“禹会诸侯”而得名。《左传》和《史记》中分别有“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和“夏之兴,源于涂山”等记载,由此确定涂山和禹会遗址的重要历史地位。禹会村遗址的年代正是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晚期,也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发掘禹会村遗址能解密淮河流域龙山时期的文化面貌,验证大禹传说,揭开历史悬疑,为历史学家判定涂山地望,研究夏代初期的历史提供有力的资料。同时对探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2006年对禹会村遗址进行勘察和钻探,于2007到2011年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发掘,揭露面积近万平方米,获得了重要的学术成果。我们的发掘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和蚌埠市人民政府的有力支持。禹会村遗址表现出来的是以祭祀为主要内涵的文化面貌,主要体现在各种具有鲜明祭祀特征的遗迹和遗物上。这类遗址在全国同时期的遗址中是十分罕见的,为解读淮河流域的文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从目前已知的发掘资料上可以判定,这里的古代文明还有很多内涵需要大家去揭示,这也是我们举办这次研讨会的目的。
十二年前,这里举行过“涂山淮河流域历史文明研讨会”,三年前,举行了“禹会遗址学术研讨会”,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关的论文集也有很好的影响。为了准备这次会议,我们考古所的王吉怀研究员和他的团队经过艰苦的努力,把禹会村的报告奉献给大家。我们相信,通过这次研讨会,能够荟萃关于禹会村遗址、淮河流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新观点。也希望与会学者能够各抒己见,就相关问题展开深入的研讨,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这里我感受到蚌埠市领导和工作人员的热情,也感受到我们研讨会热烈的学术气氛。我衷心地预祝这次大会取得圆满的成功!希望能够有力地推动禹会村遗址、淮河流域文明乃至中华文明的研究,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