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新疆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国道219线萨吾尔山墓葬考古新收获

发布时间:2021-08-31文章出处:“文物天地月刊”公众号作者:阿里甫江·尼亚孜

  2016~2017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公路沿线涉及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有萨依旱萨依墓地、吐玛墓地、库热萨拉山顶墓地、森塔斯石人墓、松树沟墓地、阔库萨拉墓地、哈日托洛盖墓地等古墓群,发掘墓葬71座。

  国道219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公路工程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起向南翻越萨吾尔山到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全长83.45千米,这些古墓群分布在这一线的萨吾尔山地上。萨吾尔山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向延伸,属于塔尔巴哈台山脉东部,东南部为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点是木斯套峰,海拔3835米,终年积雪。山区多为水草丰富的夏牧场,山顶自然环境非常好,地势比较平原,海拔较高,雨水充沛,地表生长茂密的牧草,有很多融雪自然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湖泊。这片区域的生业方式自古以来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因为与阿尔泰山之间形成了东西向通道,使其成为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一些前期的考古调查,该地区发现有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存,如萨尔阔拉墓群、克孜勒吐育克墓群、森塔斯石人墓、松树沟阔克拉萨墓群、库热萨拉山顶墓群以及克孜勒阔拉岩画等,具有地表遗存数量较多、时代跨度较大、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

  一、墓葬概况

  本次发掘墓葬数量不多,从地表建筑、墓室结构、葬式葬俗、出土遗物方面判断,墓葬类型比较丰富,如从地表建筑上可分为石堆墓、石围墓、石围石堆墓、土堆墓、小石棺墓、大石板石棺墓、胡须墓、石人墓等;按照墓室结构则可以分为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竖穴土坑木棺墓、竖穴土坑石室墓、地表石室墓等。大部分墓室填土由卵石、岩石、山石及黄土混合而成,偏室口部被片石封堵。葬式葬俗以单人葬为主,多人葬极少;一次葬和二次扰乱葬各占一半;仰身直肢葬为主,侧身曲肢葬较少,火葬墓仅有一座(M22)。

  石堆墓:47座。M24,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境内。地上有岩石堆积的圆丘状石堆,径12、高0.63米。圆角长方形的墓室开口于封堆下中央位置,长2.72、宽1.78米,竖穴土坑深1.6米,呈东西向,墓向115°。墓室填有大量卵石和黄土,早期被盗扰,没有发现人骨。墓底南侧发现有松木制作的长方形框架式葬具,长2.02、宽1.08米,葬具内东侧随葬高领壶1件,铁刀1把,铁扣1件(残),金箔片和羊慨骨。葬具北侧陪葬马一匹,呈卧式,头朝东,腿朝西,嘴中含有铁马衔1件。土堆墓座。和布克赛尔县境内的M15地表封堆为圆形土堆,直径12、髙0.5米。墓室为平面为圆角长方形的竖穴土坑,长2.5、宽1.12、深1.2米,呈东西向,墓向为280°。填土为黄土夹杂少量石子,单人仰身左屈肢葬,头朝西,脚朝东。骨架保存较好,为45岁左右的成年男性。头骨左侧随葬两件旧石器,右侧见红色赤铁矿粉颜料,膝盖右侧置尖底罐一件(图一:1)。

  石板石棺墓:15座。吉木乃县境内的M20封堆为山石、卵石和沙土混合堆积而成的圆丘状石堆,石堆直径约11、高0.35米。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口长5.03、宽3.2米,呈南北向,墓向为16°。坑深1.2米,内砌筑石棺,石棺由厚0.12~0.2米的南北端整一块,东西端各三块,共八块红色岩石板互相搭接侧立围砌而成,其外侧有深0.52、宽0.3~0.5米的二层台,石棺内长3.98、最宽2、高2米,侧板露出地表0.8米。墓葬原盖板已被破坏,石棺口部多处残损,填土中发现属于青铜时代的陶片和石罐残片,墓底西北角的填土中出土带柄石臼、铜矛、铜锥各一件。墓底地表可以看出红色颜料的痕迹,没有发现人骨架和随葬遗物。

  二、出土遗物

  这次发掘出土遗物共有94件(类),其中陶器20件,铁器41件,铜器11件,石器11件,金器9件,骨器2件,主要为生活用具、兵器及装饰品,另有殉葬的马和羊骨,有些墓葬殉葬整匹马。陶器有罐(图一:1)、壶(图一:4)、钵(图一:2)、盘等,如鼓腹尖底罐、单耳罐;石器有園底罐(图二:1)、带柄石臼(图二:2、4)、钵形石臼(图二:3)、滑石珠、刮削器等;金器有金箔片、金饰件等;铜器有箭镞(图三:1)、矛、刀、木柄铜锥、带箍、带扣、铜饰件(图三:10)、戒指等;铁器有箭镞(图三:2~7)、刀、短剑(图三: 8)、马镫(图三:9)、环等;骨器有带扣、笄等。

图一 出土陶器

  三、收获

  这次发掘墓葬从墓葬形制、葬式葬俗、出土器物等方面展现出了不同时期的不同考古学文化。

  1.阿凡诺谢沃文化

  和布克赛尔县境内的M15和M16的墓葬结构、出土遗物、葬式葬俗与近年来发掘的哈巴河阿依托汗一号墓地、尼勒克县G218墓地、额敏县霍吉尔特墓地的一些墓葬相似,反映出与南西伯利亚广泛分布的阿凡纳谢沃文化比较接近的特征。如仰身屈肢葬,随葬蛋形尖底罐(图一:1),陶器表面饰有刻划的短线纹、波折纹、水波纹、珍珠纹、旋纹、三角形戳印纹等。

  这两座墓葬人骨的14C数据经树轮校正后分别为公元前3000年和公元前2800年左右。

  2.切木尔切克文化

  吉木乃县境内M20、M23和M26出土的圜底石罐(图二:1)、钵形石臼(图二:3)、带柄石臼(图二:2、3)与切木尔切克墓地、哈巴河托干拜2号墓地、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水库墓地、奇台县西坎尔孜遗址出土的石器比较相似,这类3石容器及石棺墓属于青铜时代切木尔切克文化(也叫克尔木齐文化)的主要特征。切木尔切克文化主要是根据新疆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镇附近1963年发掘的古墓群而提出的,关注研究的学者较多。依据克尔木齐墓地、托干拜2号墓地的14C数据,推测年代范围在公元前2500~前2150年,以及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水库墓地此类墓葬M74的人骨14C数据为距今3940年土40年,树轮校正后为公元前2550~前2340年。结合国外研究成果,将切木尔切克文化的年代范围大致断在公元前3千纪中叶到公元前2千纪中叶,对此可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图二 出土石器

  3.库希文化类型

  吉木乃县境内M28~M37及和布克斯阿尔县境内M18~M20类似的小石棺墓,曾在阿勒泰市库希墓地、富蕴县塑柯尔特墓地、富蕴县萨乌迭戈尔墓地、阿勒泰市克孜加尔墓地、木垒县干沟墓地均有发现。出土的弦纹和三角形刻花纹陶钵(图三:2)、一些铜镞(图三:1)及墓葬性质与阿勒泰库希文化比较相似,但有些出土的压印纹无耳平底罐与石河子水泥厂墓地出土的陶器比较接近,也有俄罗斯米努辛斯克盆地属于青铜时代晚期的卡拉苏克文化因素,所以这些小石棺墓为库希文化范畴,初步推断年代约为公元前14~前11世纪之间。

图三 出土小件

  4.其他方面

  和布克塞县境内M21、M22类似的木棺墓,具有木棺、侧身曲肢葬、平底罐(图一:3)、土火葬并存的墓葬特征,在特克斯县阔克苏西2号墓群、石河子十户窑墓地、塔什库尔干下坂地墓地均可见,这些发现既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征,又表现出部分类似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因素。初步推测年代为公元前13世纪左右。

  和布克赛尔县境内的M2、M5、M24、M28类似的竖穴土坑,墓中有殉马,少量羊局部,墓主人下有木制葬具,出土高领壶(图一:4)、铁剑、铁镞(图三:2~7)及金箔片的墓葬特征与富蕴县塑柯尔特墓地、阿勒泰市克孜加尔墓地、布尔津县山口电站墓地、布尔津县喀纳斯下湖口图瓦新村墓地、富蕴县塔勒德萨依墓地、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水库墓地等比较相似,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巴泽雷克文化因素的影响。初步推断,年代约为战国至西汉。

  除了这些文化类型以外,吉木乃县境内M5、M6、M16及和布克赛尔县境内M26、M27、M29类似的偏室墓结构及葬式葬俗,随葬铁刀和羊尾椎骨,在尼勒克县铁列克萨伊墓地、尼勒克县穷科克一号墓地、巩留县山口墓地、特克斯县阔克苏西2号墓群温泉县穹库斯台墓地、石河子南山墓地等墓地均有发现,也在费尔干纳盆地、七河地区、新疆沿天山一带常见,尤其是在伊犁河流域比较流行,属于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文化类型。初步推断年代为战国至汉代。

  与吉木乃县境内M23类似的墓葬结构及出土铁马镫和马衔在伊犁地区、博州、塔城、巴州地区常见,属于唐代遗存。

  四、结语

  本次发掘在和布克赛尔县境内考古历史上尚属首次,填补了该区域考古发掘研究的空白。通过这次发掘,对萨乌尔山分布的古代文化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表明这里从青铜时代开始,一直到早期铁器时代,就是多种文化汇聚交流的地方,这些都与萨吾尔山所在的地理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阿尔泰山与塔尔巴哈台山之间的狭长山谷以及山谷中较大的淡水湖—斋桑泊,使这里成为自古及今一直沿用的重要交通要道,因此这一片区域是解决史前北疆地区文化交流的核心地区,对于牧业文明发展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文转自:“文物天地月刊”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边疆及中外交流研究

新疆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国道219线萨吾尔山墓葬考古新收获

发布时间:2021-08-31

  2016~2017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公路沿线涉及的古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有萨依旱萨依墓地、吐玛墓地、库热萨拉山顶墓地、森塔斯石人墓、松树沟墓地、阔库萨拉墓地、哈日托洛盖墓地等古墓群,发掘墓葬71座。

  国道219吉木乃县和布克赛尔县公路工程从吉木乃县托斯特乡起向南翻越萨吾尔山到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全长83.45千米,这些古墓群分布在这一线的萨吾尔山地上。萨吾尔山位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向延伸,属于塔尔巴哈台山脉东部,东南部为准噶尔盆地,海拔最高点是木斯套峰,海拔3835米,终年积雪。山区多为水草丰富的夏牧场,山顶自然环境非常好,地势比较平原,海拔较高,雨水充沛,地表生长茂密的牧草,有很多融雪自然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湖泊。这片区域的生业方式自古以来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因为与阿尔泰山之间形成了东西向通道,使其成为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及一些前期的考古调查,该地区发现有不同时期的古代遗存,如萨尔阔拉墓群、克孜勒吐育克墓群、森塔斯石人墓、松树沟阔克拉萨墓群、库热萨拉山顶墓群以及克孜勒阔拉岩画等,具有地表遗存数量较多、时代跨度较大、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

  一、墓葬概况

  本次发掘墓葬数量不多,从地表建筑、墓室结构、葬式葬俗、出土遗物方面判断,墓葬类型比较丰富,如从地表建筑上可分为石堆墓、石围墓、石围石堆墓、土堆墓、小石棺墓、大石板石棺墓、胡须墓、石人墓等;按照墓室结构则可以分为竖穴土坑墓、竖穴偏室墓、竖穴土坑木棺墓、竖穴土坑石室墓、地表石室墓等。大部分墓室填土由卵石、岩石、山石及黄土混合而成,偏室口部被片石封堵。葬式葬俗以单人葬为主,多人葬极少;一次葬和二次扰乱葬各占一半;仰身直肢葬为主,侧身曲肢葬较少,火葬墓仅有一座(M22)。

  石堆墓:47座。M24,位于和布克赛尔县境内。地上有岩石堆积的圆丘状石堆,径12、高0.63米。圆角长方形的墓室开口于封堆下中央位置,长2.72、宽1.78米,竖穴土坑深1.6米,呈东西向,墓向115°。墓室填有大量卵石和黄土,早期被盗扰,没有发现人骨。墓底南侧发现有松木制作的长方形框架式葬具,长2.02、宽1.08米,葬具内东侧随葬高领壶1件,铁刀1把,铁扣1件(残),金箔片和羊慨骨。葬具北侧陪葬马一匹,呈卧式,头朝东,腿朝西,嘴中含有铁马衔1件。土堆墓座。和布克赛尔县境内的M15地表封堆为圆形土堆,直径12、髙0.5米。墓室为平面为圆角长方形的竖穴土坑,长2.5、宽1.12、深1.2米,呈东西向,墓向为280°。填土为黄土夹杂少量石子,单人仰身左屈肢葬,头朝西,脚朝东。骨架保存较好,为45岁左右的成年男性。头骨左侧随葬两件旧石器,右侧见红色赤铁矿粉颜料,膝盖右侧置尖底罐一件(图一:1)。

  石板石棺墓:15座。吉木乃县境内的M20封堆为山石、卵石和沙土混合堆积而成的圆丘状石堆,石堆直径约11、高0.35米。墓室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口长5.03、宽3.2米,呈南北向,墓向为16°。坑深1.2米,内砌筑石棺,石棺由厚0.12~0.2米的南北端整一块,东西端各三块,共八块红色岩石板互相搭接侧立围砌而成,其外侧有深0.52、宽0.3~0.5米的二层台,石棺内长3.98、最宽2、高2米,侧板露出地表0.8米。墓葬原盖板已被破坏,石棺口部多处残损,填土中发现属于青铜时代的陶片和石罐残片,墓底西北角的填土中出土带柄石臼、铜矛、铜锥各一件。墓底地表可以看出红色颜料的痕迹,没有发现人骨架和随葬遗物。

  二、出土遗物

  这次发掘出土遗物共有94件(类),其中陶器20件,铁器41件,铜器11件,石器11件,金器9件,骨器2件,主要为生活用具、兵器及装饰品,另有殉葬的马和羊骨,有些墓葬殉葬整匹马。陶器有罐(图一:1)、壶(图一:4)、钵(图一:2)、盘等,如鼓腹尖底罐、单耳罐;石器有園底罐(图二:1)、带柄石臼(图二:2、4)、钵形石臼(图二:3)、滑石珠、刮削器等;金器有金箔片、金饰件等;铜器有箭镞(图三:1)、矛、刀、木柄铜锥、带箍、带扣、铜饰件(图三:10)、戒指等;铁器有箭镞(图三:2~7)、刀、短剑(图三: 8)、马镫(图三:9)、环等;骨器有带扣、笄等。

图一 出土陶器

  三、收获

  这次发掘墓葬从墓葬形制、葬式葬俗、出土器物等方面展现出了不同时期的不同考古学文化。

  1.阿凡诺谢沃文化

  和布克赛尔县境内的M15和M16的墓葬结构、出土遗物、葬式葬俗与近年来发掘的哈巴河阿依托汗一号墓地、尼勒克县G218墓地、额敏县霍吉尔特墓地的一些墓葬相似,反映出与南西伯利亚广泛分布的阿凡纳谢沃文化比较接近的特征。如仰身屈肢葬,随葬蛋形尖底罐(图一:1),陶器表面饰有刻划的短线纹、波折纹、水波纹、珍珠纹、旋纹、三角形戳印纹等。

  这两座墓葬人骨的14C数据经树轮校正后分别为公元前3000年和公元前2800年左右。

  2.切木尔切克文化

  吉木乃县境内M20、M23和M26出土的圜底石罐(图二:1)、钵形石臼(图二:3)、带柄石臼(图二:2、3)与切木尔切克墓地、哈巴河托干拜2号墓地、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水库墓地、奇台县西坎尔孜遗址出土的石器比较相似,这类3石容器及石棺墓属于青铜时代切木尔切克文化(也叫克尔木齐文化)的主要特征。切木尔切克文化主要是根据新疆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镇附近1963年发掘的古墓群而提出的,关注研究的学者较多。依据克尔木齐墓地、托干拜2号墓地的14C数据,推测年代范围在公元前2500~前2150年,以及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水库墓地此类墓葬M74的人骨14C数据为距今3940年土40年,树轮校正后为公元前2550~前2340年。结合国外研究成果,将切木尔切克文化的年代范围大致断在公元前3千纪中叶到公元前2千纪中叶,对此可以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图二 出土石器

  3.库希文化类型

  吉木乃县境内M28~M37及和布克斯阿尔县境内M18~M20类似的小石棺墓,曾在阿勒泰市库希墓地、富蕴县塑柯尔特墓地、富蕴县萨乌迭戈尔墓地、阿勒泰市克孜加尔墓地、木垒县干沟墓地均有发现。出土的弦纹和三角形刻花纹陶钵(图三:2)、一些铜镞(图三:1)及墓葬性质与阿勒泰库希文化比较相似,但有些出土的压印纹无耳平底罐与石河子水泥厂墓地出土的陶器比较接近,也有俄罗斯米努辛斯克盆地属于青铜时代晚期的卡拉苏克文化因素,所以这些小石棺墓为库希文化范畴,初步推断年代约为公元前14~前11世纪之间。

图三 出土小件

  4.其他方面

  和布克塞县境内M21、M22类似的木棺墓,具有木棺、侧身曲肢葬、平底罐(图一:3)、土火葬并存的墓葬特征,在特克斯县阔克苏西2号墓群、石河子十户窑墓地、塔什库尔干下坂地墓地均可见,这些发现既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征,又表现出部分类似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因素。初步推测年代为公元前13世纪左右。

  和布克赛尔县境内的M2、M5、M24、M28类似的竖穴土坑,墓中有殉马,少量羊局部,墓主人下有木制葬具,出土高领壶(图一:4)、铁剑、铁镞(图三:2~7)及金箔片的墓葬特征与富蕴县塑柯尔特墓地、阿勒泰市克孜加尔墓地、布尔津县山口电站墓地、布尔津县喀纳斯下湖口图瓦新村墓地、富蕴县塔勒德萨依墓地、裕民县阿勒腾也木勒水库墓地等比较相似,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巴泽雷克文化因素的影响。初步推断,年代约为战国至西汉。

  除了这些文化类型以外,吉木乃县境内M5、M6、M16及和布克赛尔县境内M26、M27、M29类似的偏室墓结构及葬式葬俗,随葬铁刀和羊尾椎骨,在尼勒克县铁列克萨伊墓地、尼勒克县穷科克一号墓地、巩留县山口墓地、特克斯县阔克苏西2号墓群温泉县穹库斯台墓地、石河子南山墓地等墓地均有发现,也在费尔干纳盆地、七河地区、新疆沿天山一带常见,尤其是在伊犁河流域比较流行,属于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文化类型。初步推断年代为战国至汉代。

  与吉木乃县境内M23类似的墓葬结构及出土铁马镫和马衔在伊犁地区、博州、塔城、巴州地区常见,属于唐代遗存。

  四、结语

  本次发掘在和布克赛尔县境内考古历史上尚属首次,填补了该区域考古发掘研究的空白。通过这次发掘,对萨乌尔山分布的古代文化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表明这里从青铜时代开始,一直到早期铁器时代,就是多种文化汇聚交流的地方,这些都与萨吾尔山所在的地理位置有着直接的关系。阿尔泰山与塔尔巴哈台山之间的狭长山谷以及山谷中较大的淡水湖—斋桑泊,使这里成为自古及今一直沿用的重要交通要道,因此这一片区域是解决史前北疆地区文化交流的核心地区,对于牧业文明发展演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文转自:“文物天地月刊”公众号)

作者:阿里甫江·尼亚孜

文章出处:“文物天地月刊”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