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上承两汉 下启隋唐——曹魏都城形制影响深远

发布时间:2017-12-26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张杰 张清俐
  从两汉时期的多宫形制到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形制,再到中轴对称的坊市制都城布局,中国古代都城形制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而在漫长的中国古代都城形制演变史上,曹魏时期的都城规划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邺北城中轴对称的规划格局对后世都城发展影响深远,而曹魏洛阳城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形制,以及以太极殿为核心的宫城制度,更是后世都城建设争相模仿的范本。

  邺北城改变宫殿分散布局

  从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不论是西汉都城长安城,还是东汉都城洛阳城,其都城内部均呈现出分散的宫殿区布局,没有形成正门、正殿以及以主要街道为轴的建筑轴线。

  曹魏时期,宫城形制出现变化。建安九年(204)曹操平袁绍,始建邺北城,后定为王都。经考古证实,邺北城布局开始变得较为方正,连接东西两大城门的大道将全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区大于南区。其中北区为宫殿、苑囿、官署和贵族居住区,宫城建在城的北部中央,官署集中在宫城前的司马门外,南区为衙署和里坊等。

  位于全城中部、由文昌殿南伸的南北向大道,经宫城南门,直通南垣中央城门中阳门,构成了全城的中轴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沿中轴线布局的都城规划在邺北城首次出现,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都城建设中分散的宫殿区布局,自此被呈中轴对称的规划格局取代。这种布局规整、中轴对称的平面规划对后世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邺北城与曹魏洛阳城同为曹魏时期都城,但邺北城作为王都自有其特点。例如,邺北城仅设城门七座,与有十二座城门的帝都曹魏洛阳城相去甚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看来,邺北城王都的规模和形制虽不具备帝都的典型性,但其对曹魏帝都洛阳城的格局变化产生巨大影响。从二者形制来看,邺北城和洛阳城的规划和建设理念具有明显继承性。

  单一宫城形制始于曹魏洛阳城

  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以后,正式建都洛阳,并在东汉洛阳城废墟上重建都城。但现有考古发掘证实,曹魏新修洛阳城规模和形制布局与前代有很大的不同。

  整体来看,宫城居于都城北部中间,是一座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钱国祥表示,殿区还出现了正殿太极殿、皇帝寝殿式乾殿和皇后主殿昭阳殿(显阳殿)三组主殿南北纵列的格局。太极殿和昭阳殿两侧皆有配殿,为东西三殿并列的建筑形式,其中太极殿两侧设太极东、西堂,同时宫城内还有两条南北轴线通往主殿区和朝堂官署区。在他看来,这种新的单一宫城形制与汉代截然不同,集中体现了“建中立极”、“面朝后寝”的帝都制度。

  对于单一宫城制出现的时间,此前学界多有争论。考古学家王仲殊、宿白等人曾认为单一宫城制出现于北魏。王仲殊曾谈到:“和前代相比,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是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制度,建立了单一宫城。”宿白曾说:北魏“集中全部宫廷建筑于旧城中部偏西的北侧兴建的宫城之中,这就彻底地改变了汉魏洛阳南北宫的分散设计,显然沿袭了平城的布局”。近年来,汉魏洛阳城尤其是太极殿的发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力证据。钱国祥说,近年来考古发掘证实,曹魏新建的洛阳宫是一座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由此也将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由汉代多宫制转变到单一宫城形制的时间,提前到了三国曹魏时期。这是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崭新认识。

  发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纵观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发展演变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都城形制的变迁是一个继承传统、逐渐完善的过程,其中曹魏时期的都城形制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继承和延续了两汉都城的制度和精髓,并对后世中国古代都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邺北城中轴对称的布局直接影响了曹魏洛阳城的形制。钱国祥认为,虽然曹魏洛阳城是在东汉多宫制的都城基础上重新营建,但其都城格局明显受到邺北城形制布局的影响。而曹魏洛阳城的形制结构成为后世都城竞相模仿的典范。曹魏洛阳城正殿“太极殿”的称谓被后世广泛使用,在整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国多个朝代的都城正殿均以此命名。

  伴随多民族文化融合及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北魏洛阳城都城的形制结构和功能内涵均发生变化,出现了规范的里坊制和外郭城,形成了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组成的都城形制结构,但其单一宫城布局基本承继了曹魏形制。

  此后,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建立的多个割据政权,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其所建都城和宫殿都极力模仿魏晋洛阳城。钱国祥分析说,这是当时各统治集团或割据政权统治者承继汉化大统,以正统王朝自居意识的体现,在典章制度、都城建设和宫室形制等方面极力承袭魏晋传统,以示正统。隋唐时期,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成为一座布局规整、功能明确、规模空前的新型坊市制商贸都城,成为中国古代都城的鼎盛之作。但追根溯源,其“单一宫城形制”、“建中立极”中轴对称和有序规整的坊市制等,源头均在曹魏洛阳城。

  “由曹魏洛阳城首创的太极殿,及其体现出的‘建中立极’的都城规划思想,是后世中国古代都城和东亚地区古代都城的源头。”钱国祥告诉记者,日本古代很多都城正殿也被命名为“太极殿”,可见,曹魏洛阳城的形制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影响甚至波及东亚地区。


责编:韩翰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聚落与城市考古

上承两汉 下启隋唐——曹魏都城形制影响深远

发布时间:2017-12-26

  从两汉时期的多宫形制到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形制,再到中轴对称的坊市制都城布局,中国古代都城形制处在不断变化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而在漫长的中国古代都城形制演变史上,曹魏时期的都城规划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邺北城中轴对称的规划格局对后世都城发展影响深远,而曹魏洛阳城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形制,以及以太极殿为核心的宫城制度,更是后世都城建设争相模仿的范本。

  邺北城改变宫殿分散布局

  从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不论是西汉都城长安城,还是东汉都城洛阳城,其都城内部均呈现出分散的宫殿区布局,没有形成正门、正殿以及以主要街道为轴的建筑轴线。

  曹魏时期,宫城形制出现变化。建安九年(204)曹操平袁绍,始建邺北城,后定为王都。经考古证实,邺北城布局开始变得较为方正,连接东西两大城门的大道将全城分为南北两部分,北区大于南区。其中北区为宫殿、苑囿、官署和贵族居住区,宫城建在城的北部中央,官署集中在宫城前的司马门外,南区为衙署和里坊等。

  位于全城中部、由文昌殿南伸的南北向大道,经宫城南门,直通南垣中央城门中阳门,构成了全城的中轴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光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沿中轴线布局的都城规划在邺北城首次出现,这表明,中国古代早期都城建设中分散的宫殿区布局,自此被呈中轴对称的规划格局取代。这种布局规整、中轴对称的平面规划对后世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邺北城与曹魏洛阳城同为曹魏时期都城,但邺北城作为王都自有其特点。例如,邺北城仅设城门七座,与有十二座城门的帝都曹魏洛阳城相去甚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钱国祥看来,邺北城王都的规模和形制虽不具备帝都的典型性,但其对曹魏帝都洛阳城的格局变化产生巨大影响。从二者形制来看,邺北城和洛阳城的规划和建设理念具有明显继承性。

  单一宫城形制始于曹魏洛阳城

  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以后,正式建都洛阳,并在东汉洛阳城废墟上重建都城。但现有考古发掘证实,曹魏新修洛阳城规模和形制布局与前代有很大的不同。

  整体来看,宫城居于都城北部中间,是一座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钱国祥表示,殿区还出现了正殿太极殿、皇帝寝殿式乾殿和皇后主殿昭阳殿(显阳殿)三组主殿南北纵列的格局。太极殿和昭阳殿两侧皆有配殿,为东西三殿并列的建筑形式,其中太极殿两侧设太极东、西堂,同时宫城内还有两条南北轴线通往主殿区和朝堂官署区。在他看来,这种新的单一宫城形制与汉代截然不同,集中体现了“建中立极”、“面朝后寝”的帝都制度。

  对于单一宫城制出现的时间,此前学界多有争论。考古学家王仲殊、宿白等人曾认为单一宫城制出现于北魏。王仲殊曾谈到:“和前代相比,北魏洛阳城最重要的改变是废除了东汉以来南北两宫制度,建立了单一宫城。”宿白曾说:北魏“集中全部宫廷建筑于旧城中部偏西的北侧兴建的宫城之中,这就彻底地改变了汉魏洛阳南北宫的分散设计,显然沿袭了平城的布局”。近年来,汉魏洛阳城尤其是太极殿的发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有力证据。钱国祥说,近年来考古发掘证实,曹魏新建的洛阳宫是一座居北居中的单一宫城,由此也将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由汉代多宫制转变到单一宫城形制的时间,提前到了三国曹魏时期。这是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崭新认识。

  发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纵观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发展演变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都城形制的变迁是一个继承传统、逐渐完善的过程,其中曹魏时期的都城形制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继承和延续了两汉都城的制度和精髓,并对后世中国古代都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邺北城中轴对称的布局直接影响了曹魏洛阳城的形制。钱国祥认为,虽然曹魏洛阳城是在东汉多宫制的都城基础上重新营建,但其都城格局明显受到邺北城形制布局的影响。而曹魏洛阳城的形制结构成为后世都城竞相模仿的典范。曹魏洛阳城正殿“太极殿”的称谓被后世广泛使用,在整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中国多个朝代的都城正殿均以此命名。

  伴随多民族文化融合及经济贸易的繁荣发展,北魏洛阳城都城的形制结构和功能内涵均发生变化,出现了规范的里坊制和外郭城,形成了宫城、内城和外郭城三重城圈组成的都城形制结构,但其单一宫城布局基本承继了曹魏形制。

  此后,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建立的多个割据政权,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其所建都城和宫殿都极力模仿魏晋洛阳城。钱国祥分析说,这是当时各统治集团或割据政权统治者承继汉化大统,以正统王朝自居意识的体现,在典章制度、都城建设和宫室形制等方面极力承袭魏晋传统,以示正统。隋唐时期,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隋大兴城和唐长安城成为一座布局规整、功能明确、规模空前的新型坊市制商贸都城,成为中国古代都城的鼎盛之作。但追根溯源,其“单一宫城形制”、“建中立极”中轴对称和有序规整的坊市制等,源头均在曹魏洛阳城。

  “由曹魏洛阳城首创的太极殿,及其体现出的‘建中立极’的都城规划思想,是后世中国古代都城和东亚地区古代都城的源头。”钱国祥告诉记者,日本古代很多都城正殿也被命名为“太极殿”,可见,曹魏洛阳城的形制不仅在中国古代文化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影响甚至波及东亚地区。


责编:韩翰

作者:张杰 张清俐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