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唐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铜镜的修复

发布时间:2007-05-25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作者: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期间,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高级修复方萍合作修复过的唐代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铜镜是一件极其精美的艺术珍品,其修复方法和修复过程以及修复后的陈列效果都极具特色,现将修复过程作一详细介绍,以期充分展示中西方技术相结合的成果。

    唐代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铜镜出土于西安市东郊长乐坡,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996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确认为馆藏一级品。镜为圆形,直径22.7厘米,纹饰采用金银平脱工艺制作。钮周围为银片莲叶纹,主题纹饰是相间环绕的4只金箔同形衔绶鸾凤及4组银箔同形花卉,边缘是金箔同心结纹。金银平脱是唐代盛行的一种工艺美术,平脱技巧精美异常,纹饰雍容华贵。平脱纹饰极具表现力,特别善于表现细部特征,铜镜背面的4只鸾凤头上昂,足后蹬,奋然展翅,冲天而起的形象栩栩如生,鸾凤羽毛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生动逼真。唐代金银平脱铜镜以其华丽无比、精湛绝伦的纹饰和工艺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唐代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铜镜,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具有极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珍宝,1997年布展时不慎摔破碎为3块。2001年12月至2002年2月为保证该镜能按期赴台湾参加“唐代文物展”,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合作,委托我们共同对铜镜进行了修复。

    保存现状

    该镜碎为3块,残片最大直径227毫米,厚5.31毫米,镜凸缘高7毫米,钮高9.6毫米。残片保存完好,断裂茬口比较干净、整齐,能拼对成形,缝隙严密。镜背黑褐色大漆较均匀、有少量尘垢覆盖。金银平脱纹饰有翘曲、断裂和脱落现象。银箔花卉已氧化变色,灰暗无光。金箔鸾凤中有一只翅膀折断过,留有叠压痕迹。镜面表面有铜锈,肉眼观察锈蚀为稳定的氧化铜和碱式碳酸铜,未见粉状锈。从铜镜断面观察,镜钮附近有一块颜色深暗材质与周边明显不同的部位,推断是当时制造铜镜时留下的铸造缺陷。因为没有确切的原始资料和记录可供查考,所以无法准确判断该镜是否曾经前人修复过,通过肉眼观察,未在镜上发现处理痕迹。

    修复原则

    由于该铜镜保护修复的目的是为在台湾举办的展览提供展品,所以修复后的铜镜应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和较好的观赏性。修复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有:铜镜破碎残片的拼对完形和陈列支架的制作;金银箔翘曲、断裂的复位和粘接;金箔和氧化银箔的清洗保护处理;老化漆面的清洗保护处理;镜面铜锈的清洗、缓蚀和保护处理。由于金银平脱铜镜是唐代特种工艺镜,制作工艺精巧,纹饰华美,历史艺术价值极高,所以,修复应本着尽量少干预的原则进行,以保护和再现器物原有的历史风貌和艺术价值。

    修复方案

    鉴于该铜镜的珍贵和精美,在动手修复之前,修复师依据对铜镜保存现状的观察和研究制定了一整套修复方案,其内容包括:修复前相关资料的收集准备,器物残片保存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测试,残片的清洗和拼对完形,器物金银箔纹饰翘曲断裂的复位和粘接,最后的防护处理和加固以及陈列用支架的制作和建立资料档案等。由于铜镜残片保存完整,合缝紧密,所以决定修复不用粘接残片的方法而使用有机玻璃做支架的方法对铜镜进行修复。

    修复步骤

    修复前相关资料的收集和记录  修复前相关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是为具体实施修复做准备,同时也为后人研究、检查和再修复提供原始资料和记录。

   分析测试  由于该铜镜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为了确保安全,也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修复铜镜,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文物保护科学分析人员对金残片、漆残片及锈蚀产物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分析,并拍摄了X片和1?500的显微照片。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两处不同部位的金箔金含量约为96.4%、91.79%,银1.39%、8.21%,表明金箔的含金量较高。铜锈蚀成分傅立叶红外分析结果主要成分为副氯铜矿CuCl2·3Cu?OH?2,这是青铜器腐蚀过程中一种极为有害的锈蚀。漆残样傅立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其光谱图与汉代漆样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基本一致,可以初步断定是大漆。从X光片分析结果可知,铜镜质地均匀,有一处微裂隙,镜背与大漆结合紧密,背部纹饰中的一只金箔鸾鸟翅膀有叠压痕迹,表明当年制作时金箔翅膀折断又重新粘贴复位的状况。从显微照片中可以看到铜镜制作时留下的刮削痕和锤打痕,金银纹饰上有大漆溢出的斑点,金箔鸾凤上有刀刻的痕迹,在镜钮附近的一个银箔花卉的阳刻纹饰与其他两个的阴刻纹饰不同,判断是当年制作时银箔位置放反所致。

    清洗  清洗是整个修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清洗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物的保存寿命。在清洗前先选择镜面及镜背典型病变区域作清洗试验块,根据科学分析测试结果,针对不同病变区域分别采用机械法和化学法进行全面清洗。

    拼对完形  将三块残片拼对完形,金银箔翘曲和断裂的地方用UHUPLUS回贴。

    防护处理  用毛刷蘸取1.5%的ParaloidB72涂抹清洗后的镜面和镜背金银箔纹饰做最后防护层处理,隔离脏空气和有害物质。

    加固  为了确保安全和稳固,没有粘结的铜镜残片背部采用背衬加固。选用6块20×70毫米纤维丝分别对铜镜合缝处进行垂直粘结加固。

    最后,制作陈列用支架、建立修复资料档案。

    修复后的唐代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铜镜,明可鉴人,光洁如新,背部纹饰清晰细腻,精巧华丽,金箔鸾凤灿若生辉,栩栩如生,银箔花卉白光盈盈,宛如皎月,金箔鸾凤和银箔花卉在乌黑发亮的褐黑色漆底的衬托下更加光艳无比。稀世珍宝经过修复保护后,不仅再现了其原有的雍容华贵的历史风貌,而且为在台湾举办的“唐代文物展”提供了一件精美的展品,为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科技考古

唐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铜镜的修复

发布时间:2007-05-25

    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工作期间,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高级修复方萍合作修复过的唐代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铜镜是一件极其精美的艺术珍品,其修复方法和修复过程以及修复后的陈列效果都极具特色,现将修复过程作一详细介绍,以期充分展示中西方技术相结合的成果。

    唐代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铜镜出土于西安市东郊长乐坡,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996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确认为馆藏一级品。镜为圆形,直径22.7厘米,纹饰采用金银平脱工艺制作。钮周围为银片莲叶纹,主题纹饰是相间环绕的4只金箔同形衔绶鸾凤及4组银箔同形花卉,边缘是金箔同心结纹。金银平脱是唐代盛行的一种工艺美术,平脱技巧精美异常,纹饰雍容华贵。平脱纹饰极具表现力,特别善于表现细部特征,铜镜背面的4只鸾凤头上昂,足后蹬,奋然展翅,冲天而起的形象栩栩如生,鸾凤羽毛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生动逼真。唐代金银平脱铜镜以其华丽无比、精湛绝伦的纹饰和工艺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唐代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铜镜,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具有极高历史和艺术价值的珍宝,1997年布展时不慎摔破碎为3块。2001年12月至2002年2月为保证该镜能按期赴台湾参加“唐代文物展”,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合作,委托我们共同对铜镜进行了修复。

    保存现状

    该镜碎为3块,残片最大直径227毫米,厚5.31毫米,镜凸缘高7毫米,钮高9.6毫米。残片保存完好,断裂茬口比较干净、整齐,能拼对成形,缝隙严密。镜背黑褐色大漆较均匀、有少量尘垢覆盖。金银平脱纹饰有翘曲、断裂和脱落现象。银箔花卉已氧化变色,灰暗无光。金箔鸾凤中有一只翅膀折断过,留有叠压痕迹。镜面表面有铜锈,肉眼观察锈蚀为稳定的氧化铜和碱式碳酸铜,未见粉状锈。从铜镜断面观察,镜钮附近有一块颜色深暗材质与周边明显不同的部位,推断是当时制造铜镜时留下的铸造缺陷。因为没有确切的原始资料和记录可供查考,所以无法准确判断该镜是否曾经前人修复过,通过肉眼观察,未在镜上发现处理痕迹。

    修复原则

    由于该铜镜保护修复的目的是为在台湾举办的展览提供展品,所以修复后的铜镜应具有较强的稳固性和较好的观赏性。修复须解决的主要问题有:铜镜破碎残片的拼对完形和陈列支架的制作;金银箔翘曲、断裂的复位和粘接;金箔和氧化银箔的清洗保护处理;老化漆面的清洗保护处理;镜面铜锈的清洗、缓蚀和保护处理。由于金银平脱铜镜是唐代特种工艺镜,制作工艺精巧,纹饰华美,历史艺术价值极高,所以,修复应本着尽量少干预的原则进行,以保护和再现器物原有的历史风貌和艺术价值。

    修复方案

    鉴于该铜镜的珍贵和精美,在动手修复之前,修复师依据对铜镜保存现状的观察和研究制定了一整套修复方案,其内容包括:修复前相关资料的收集准备,器物残片保存现状的描述和分析测试,残片的清洗和拼对完形,器物金银箔纹饰翘曲断裂的复位和粘接,最后的防护处理和加固以及陈列用支架的制作和建立资料档案等。由于铜镜残片保存完整,合缝紧密,所以决定修复不用粘接残片的方法而使用有机玻璃做支架的方法对铜镜进行修复。

    修复步骤

    修复前相关资料的收集和记录  修复前相关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是为具体实施修复做准备,同时也为后人研究、检查和再修复提供原始资料和记录。

   分析测试  由于该铜镜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为了确保安全,也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修复铜镜,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的文物保护科学分析人员对金残片、漆残片及锈蚀产物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分析,并拍摄了X片和1?500的显微照片。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两处不同部位的金箔金含量约为96.4%、91.79%,银1.39%、8.21%,表明金箔的含金量较高。铜锈蚀成分傅立叶红外分析结果主要成分为副氯铜矿CuCl2·3Cu?OH?2,这是青铜器腐蚀过程中一种极为有害的锈蚀。漆残样傅立叶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其光谱图与汉代漆样的红外光谱特征峰基本一致,可以初步断定是大漆。从X光片分析结果可知,铜镜质地均匀,有一处微裂隙,镜背与大漆结合紧密,背部纹饰中的一只金箔鸾鸟翅膀有叠压痕迹,表明当年制作时金箔翅膀折断又重新粘贴复位的状况。从显微照片中可以看到铜镜制作时留下的刮削痕和锤打痕,金银纹饰上有大漆溢出的斑点,金箔鸾凤上有刀刻的痕迹,在镜钮附近的一个银箔花卉的阳刻纹饰与其他两个的阴刻纹饰不同,判断是当年制作时银箔位置放反所致。

    清洗  清洗是整个修复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清洗的好坏直接影响文物的保存寿命。在清洗前先选择镜面及镜背典型病变区域作清洗试验块,根据科学分析测试结果,针对不同病变区域分别采用机械法和化学法进行全面清洗。

    拼对完形  将三块残片拼对完形,金银箔翘曲和断裂的地方用UHUPLUS回贴。

    防护处理  用毛刷蘸取1.5%的ParaloidB72涂抹清洗后的镜面和镜背金银箔纹饰做最后防护层处理,隔离脏空气和有害物质。

    加固  为了确保安全和稳固,没有粘结的铜镜残片背部采用背衬加固。选用6块20×70毫米纤维丝分别对铜镜合缝处进行垂直粘结加固。

    最后,制作陈列用支架、建立修复资料档案。

    修复后的唐代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铜镜,明可鉴人,光洁如新,背部纹饰清晰细腻,精巧华丽,金箔鸾凤灿若生辉,栩栩如生,银箔花卉白光盈盈,宛如皎月,金箔鸾凤和银箔花卉在乌黑发亮的褐黑色漆底的衬托下更加光艳无比。稀世珍宝经过修复保护后,不仅再现了其原有的雍容华贵的历史风貌,而且为在台湾举办的“唐代文物展”提供了一件精美的展品,为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

文章出处: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