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科技考古》第二辑后记

发布时间:2008-03-10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作者: 袁 靖
    2005年10月出版的《科技考古》第一辑得到广大文博考古及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厚爱,于《中国文物报》举办的2005年度最佳文博考古图书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最佳文博考古文集”。另外,日前从出版社获悉,2005年10月第一次印刷的《科技考古》第一辑一共是2500本,这批书到2007年3月已经全部售罄。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的书就销售一空,这无疑也是一个好消息。上述这两件事对我们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鞭策。努力办好这本文集,争取在推动全国的科技考古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我们全部参与这本文集的研究人员的共同心愿。
    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我们对各个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一些主要遗址的布局、一些重要遗迹的结构及出自各个遗址的器物形制等等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对于考古遗址出土的各种涉及经济状况的遗迹和遗物的综合研究则一直没有多少进展,一些相关领域可谓是仍然处于空白状态。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和21世纪我们国家的考古学研究应该达到的水平极不相称。
    有鉴于此,在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中心和国内多家相关研究机构合作,组建了《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及其与文明演进关系研究》课题组。由袁靖担任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的26名研究人员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等6个单位。研究范围涉及植物考古、动物考古、DNA分析、食性分析、冶铸遗物分析、陶器成分、烧成温度分析、石器研究、玉器成分分析和制作工艺研究等8个领域。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强调自然科学相关学科与考古学相结合,通过观察、测试等方法,对山西陶寺、河南王城岗、新砦、二里头等四个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青铜冶炼的炉渣、陶器、石器和玉器等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研究,把握特定时空范围内的农业和手工业状况,探讨其与文明演进的关系。
    整个课题已经于2006年顺利结项。课题结项评审组在评审意见中指出,‘该课题的有关成果揭示了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上述四处遗址所在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状况,阐释了中原地区文明形成与经济、技术发展的关系。该课题的多个成果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这一攻关项目,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思路。’另外,课题结项评审组还专门提出希望早日将全部研究成果集结出版。经过编辑委员会讨论,我们决定将此次课题研究中各个子课题的研究报告返回相关研究人员,请大家本着包括对自己文章中的材料、方法、观点甚至措词在内的内容文责自负的原则,在认真考虑评审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仔细修改,提交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同时,又吸收了一些与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关的科技考古研究文章。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出版。
    袁靖在日本留学时的导师加藤晋平教授在接到我们赠送《科技考古》第一辑时,爱不释手,同时也诙谐地说道,‘这是第一辑,你们可不要永远停留在第一辑哟。’现在,这本以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中原地区技术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文明演进关系研究内容为主的《科技考古》第二辑马上就要付梓了。第二辑除了上述研究内容上的特色以外,作者队伍也有新气象。除了我们考古科技中心的人员以外,还包括一批国内其他科研和教学机构中从事科技考古的人员。我们相信,有全国科技考古研究人员的共同参与,在全国广大文博考古及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期待和鞭策下,《科技考古》将会一辑一辑出版下去,越办越好。
    国外有两本专门反映科技考古研究成果的著名杂志,即《考古科学杂志》(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和《考古实验室》(Archaeometry),我们希望这本中国的《科技考古》能够逐步成为国内广大从事科技考古的研究人员用中文发表自己优秀科研成果的专门刊物之一,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袁靖在《科技考古》第一辑的后记中曾经提到,‘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沿着崎岖小路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段话,将永远指引我们奋发努力,不断前行。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科技考古

《科技考古》第二辑后记

发布时间:2008-03-10

    2005年10月出版的《科技考古》第一辑得到广大文博考古及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厚爱,于《中国文物报》举办的2005年度最佳文博考古图书评选活动中被评为“2005年度全国最佳文博考古文集”。另外,日前从出版社获悉,2005年10月第一次印刷的《科技考古》第一辑一共是2500本,这批书到2007年3月已经全部售罄。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的书就销售一空,这无疑也是一个好消息。上述这两件事对我们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鞭策。努力办好这本文集,争取在推动全国的科技考古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我们全部参与这本文集的研究人员的共同心愿。
    经过多年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我们对各个时期的考古学文化谱系、一些主要遗址的布局、一些重要遗迹的结构及出自各个遗址的器物形制等等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有关这些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丰硕的成果。但是,我们对于考古遗址出土的各种涉及经济状况的遗迹和遗物的综合研究则一直没有多少进展,一些相关领域可谓是仍然处于空白状态。这种不平衡的现象和21世纪我们国家的考古学研究应该达到的水平极不相称。
    有鉴于此,在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科技中心和国内多家相关研究机构合作,组建了《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中原地区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及其与文明演进关系研究》课题组。由袁靖担任课题负责人,课题组的26名研究人员分别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吉林大学生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等6个单位。研究范围涉及植物考古、动物考古、DNA分析、食性分析、冶铸遗物分析、陶器成分、烧成温度分析、石器研究、玉器成分分析和制作工艺研究等8个领域。我们的总体思路是强调自然科学相关学科与考古学相结合,通过观察、测试等方法,对山西陶寺、河南王城岗、新砦、二里头等四个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青铜冶炼的炉渣、陶器、石器和玉器等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和研究,把握特定时空范围内的农业和手工业状况,探讨其与文明演进的关系。
    整个课题已经于2006年顺利结项。课题结项评审组在评审意见中指出,‘该课题的有关成果揭示了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上述四处遗址所在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状况,阐释了中原地区文明形成与经济、技术发展的关系。该课题的多个成果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这一攻关项目,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思路。’另外,课题结项评审组还专门提出希望早日将全部研究成果集结出版。经过编辑委员会讨论,我们决定将此次课题研究中各个子课题的研究报告返回相关研究人员,请大家本着包括对自己文章中的材料、方法、观点甚至措词在内的内容文责自负的原则,在认真考虑评审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仔细修改,提交高质量的研究论文。同时,又吸收了一些与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过程有关的科技考古研究文章。把它们汇集在一起出版。
    袁靖在日本留学时的导师加藤晋平教授在接到我们赠送《科技考古》第一辑时,爱不释手,同时也诙谐地说道,‘这是第一辑,你们可不要永远停留在第一辑哟。’现在,这本以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500年中原地区技术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与文明演进关系研究内容为主的《科技考古》第二辑马上就要付梓了。第二辑除了上述研究内容上的特色以外,作者队伍也有新气象。除了我们考古科技中心的人员以外,还包括一批国内其他科研和教学机构中从事科技考古的人员。我们相信,有全国科技考古研究人员的共同参与,在全国广大文博考古及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的期待和鞭策下,《科技考古》将会一辑一辑出版下去,越办越好。
    国外有两本专门反映科技考古研究成果的著名杂志,即《考古科学杂志》(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和《考古实验室》(Archaeometry),我们希望这本中国的《科技考古》能够逐步成为国内广大从事科技考古的研究人员用中文发表自己优秀科研成果的专门刊物之一,为进一步推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贡献力量。
    袁靖在《科技考古》第一辑的后记中曾经提到,‘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沿着崎岖小路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这段话,将永远指引我们奋发努力,不断前行。

作者: 袁 靖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