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4-06文章出处:“赛博古”微信作者:袁广阔、秦小丽
   1 早商文化的形成
 
  郑州地区的早商文化的形成,是河北北部下七垣和山东岳石等外来文化经过豫东开封一带、进入郑州地区与当地二里头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因这一遗存首先在郑州西郊的洛达庙遗址发现,故可称之为先商洛达庙类型。这类遗存在郑州商城内城下面分布较广,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目前郑州商城内发掘的地点有黄委会青年公寓、紫荆山路中段、电力学校、北大街菜地等。重要遗迹有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的郑州商城内城、夯土基址、夯土水井、陶窑、墓葬等。它代表的是先商文化最后的一个阶段。通过对洛达庙遗存和二里冈早商文化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郑州电力学校H6 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是洛达庙类型向二里冈下层二里冈H9、南关外H62 的过渡期文化,二里冈文化是洛达庙类型的自然延续。
 
  洛达庙类型在郑州一带形成以后,开始向外扩张,其发展线路方面主要分北、西、和南三条,最主要和最清楚的一条是向二里头文化腹地——二里头遗址发展。偃师商城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偃师二里头、黄河北岸的辉县孟庄、陕西南沙村、湖北李家湾遗址、盘龙城等遗址的早商文化遗存都是洛达庙文化扩张的结果。因此,二里头文化的四期已经进入早商文化,早商文化第一阶段的特征是以洛达庙类型的特征体现的,而学术界认为的郑州商城C1H9 为代表的陶器如鬲、甗、罐等器物的形制特征都比较规范,实际上它代表的是早商文化的第2个发展阶段。
 
  2 早商城址的发展
 
  我们把早商时期的城址演变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以郑州商城内城、偃师商城小城为代表。该阶段是商代城址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城墙基础有无基槽或浅基槽。陶器总体表现出混合型文化的特征,主要是二里头文化和下七垣文化以及岳石文化的混合体。
 
  第二期,以郑州商城外郭城、偃师商城大城为代表。本期晚段湖北盘龙城开始有城。该期是早商城址大发展的时期,郑州大师姑、焦作府城、垣曲商城、湖北盘龙城、东下冯商城也已经出现。同时也是郭城出现和发展的时期,郑州商城外郭城、偃师商城大城、新郑望京楼郭城、湖北盘龙城外郭城都在此时兴起。陶器可以分3个阶段,表明该期存在的时间较长,已是十分成熟的商文化,各地区考古学文化特征都比较接近。
 
  第三期,以小双桥遗址和洹北花园庄商城为代表。小双桥遗址虽然没有城墙发现,但有宫城和巨大的遗址面积,表明它具有都城的性质和突出的文化特征。花园庄商城在黄河以北的安阳出现以后,整个商文化的中心移居太行山以东地区。
 
  3 早商时期的都城制度
 
  早商时期都城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都城居中。如郑州商城,是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第一它是位于“王畿”的中心。郑州商城周围则密集分布有规模大小不一的中小型聚落。第二它是位于方国的中心,如郑州商城北部有焦作府城,西北有垣曲商城、夏县东下冯商城,南部有望京楼商城,西部近处是大师姑商城,较远的是偃师商城。第三它是位于早商王朝统治区域的中心。早商文化向西已经分布到三门峡和陕西关中地区,如陕县七里铺、华县南沙村、西安老牛坡等遗址都发现典型的早商文化遗存。二是城郭制度出现。从考古资料分析,郭城的出现是在早商文化的第二个发展阶段,郑州商城是在内城修起来使用过很久以后才修外郭城的,目前早商时期带有郭城的城址有四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望京楼商城和黄陂盘龙城。郑州商城内城保护对象均为宫殿遗址、祭祀区等,规划得比较规整。郭城内分布着居民点、手工业作坊、墓葬区等设施。郑州商城内城主要为商王宫殿分布区,占据了城内北部、中部的大部地段,城内不见平民居住区、墓地及各类手工业作坊。三是“王畿”制度的萌芽。郑州大师姑夏商城址,东南22公里为郑州市区。新郑望京楼商城,北距郑州市35公里。偃师商城西距离郑州不足100公里。这些城址面积大,距离郑州比较近,特别是新郑望京楼城内也有大面积的宫殿基址。因此当是君王经常居住往来之地。此外我们发现在郑州周围约100 公里的范围之内早商时期的遗址特别多,而且考古学文化面貌十分一致。从考古类型学观察这一广大地区是二里冈文化的中心区,或者说是商王朝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四是都城与王畿的迁徙制度。郑州商城周围密集分布有规模大小不一的中小型聚落。郑州商城周围共发现早商遗址40余处,但到了花园庄期以及以后的殷墟时期,这里的商城遗址均已废弃,遗址不足5处。类似的情况在洛阳更是如此。但到了花园庄期以及以后的殷墟时期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的安阳、濮阳等地,原来没有二里冈文化遗址的地区则出现大量的这个时期的遗址。太行山东麓、漳河流域较多的早商晚期遗址的出现,洹北花园庄商城聚落群的形成成为早商聚落东进北上的代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州商城开始进入废弃阶段。这恰恰反映出商王朝经营重心的转移,王畿内居民也随之迁移。
 
  4 早商时期城市的经济体系
 
  早商文化时期的郑州商城不仅有内城,而且还有郭城,城内布局已经完全具备了城市的定义,宫殿群和祭祀场所所代表的政治中心,各种手工业作坊区域,一般民众的居住区,代表城市设施的池苑及供水和排水道系统、城门、水井、城内外道路、壕沟、埋葬区等,体现了政治与经济中心兼有的性质。
 
  郑州商城、偃师商城这些中心性综合城址的出现,它们不仅面积规模大,而且除了中心宫殿性基址之外,大都发现了不同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一般居住区和祭祀性礼仪基址。这些变化与防御性城堡的最大不同就是城市体现诸功能的出现。首先是体现政治性功能的、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宫殿基址和祭祀性建筑基址在城内发现。这体现了城市的形制已经由早期的军事性防御发展为政治性统治中心的特点。其次是城址内布局成熟的各种手工业作坊的分布格局,比如郑州商城。城南和城西的铸铜作坊,城北的制骨作坊和制陶作坊等分布明确。而且在手工业作坊内部还有了行业的内部分工,比如郑州商城内的两处制陶作坊与两处制骨作坊等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规模增加,而且因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需要,他们分别制作不同用途和器类的陶器与骨器。第三是城内除了体现政治性特权阶层居住的宫殿台基外,还在城内远离宫殿区的周边地区发现了各种劳动者或一般居民的居住区。这些布局性特征都显现了一个完整的政治性与经济性不可分离的城市特点,而郑州商城就是这种城市的典型例子。郑州商城的建城年代虽然早于偃师商城,但二者并行使用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部设施也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规模和出土物却非常不同,显示了两座城址在建造之初就有功能上的区别。郑州商城作为早商初期唯一的中心城市,它的规模与布局的完善显示着当时城市设计与建造的最高水平。
 
  郑州商城外城郭内完备的手工业作坊的配置,为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之先河。因为手工业作坊在城内外城郭部的设置,表明城内平民居住区以及由此而必须出现的相关设施在城市内的存在。它使以政治和王权至上的城市设计理念发生变化,将维系社会运转的经济元素考量其中,并将它们设计在政治权力中心的城市范畴内。显现了经济因素在国家统治中逐渐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其之前的夏代国家文明在内在支配与外在形式上的不同,就是经济形态和在政治上强权统治的证据,也就是有些学者已经提出的特权阶层对空间的控制和支配。这种空间的控制和支配包括政治性的统治体系和经济性的支配模式以及政治与经济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的社会循环系统。
 
  都市出现以及阶层性聚落分布的外在性质显示了早商都城在政治上的强权统治,而它的统治内容以及运营系统除了从对自然资源的控制以及由此设置在各地的地方性城址和大小不同的聚落的层层支配关系的推测之外,还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它们内在的具体运营系统以及与经济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早商时代的聚落分布特点是中心都市、功能性城址、出土礼仪性特殊遗物的窖藏遗址与墓葬以及专业性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形式。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模式决定了政治体制。早商王朝时期的都城配置也正是它社会结构的反映。都城具有强烈的空间控制色彩,空间控制权力被政治上的统治者所垄断,城内布局不仅明显,而且有了明确的规划理念。除了中心的郑州商城之外,这些地方城址无论它的大小或城内设置的异同,它们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但是都有某一方面的特别功能。而那些以生产某一种产品的专业性村落遗址更是这种规划下的特殊产物。因为这样高度专业化的生产作坊需要一个对原材料和生产成品流通的统一规划和统领,或是计划性指令。也就是说它们之所以成为专业生产作坊而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村落,是因为在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转中只需要它们生产某一种产品就能生存。而决定它们生产哪一种产品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市场的需要,另一种就是被要求,而原材料的得手和产品的去向则由那些命令它们生产的机构来完成,或者是通过生产者之间的协调自己解决。早商时代后一种形式的可能性比较大,应该是早商统治集团当时的一种统治形式,这种形式体现为对空间领域强有力的支配模式,而城址和专业化村落的出现就是这种形式的体现。当然这种对空间的支配形式究竟是直接由郑州来控制还是由次一级的地方性城址为代表的机构来管理则值得探讨。尽管许多学者从地方城址与资源的关系以及遗址大小的等级关系作了很多的推测和分析,而本书认为通过对出土遗物的详细观察和研究才是真正明确这一关系的根本基础。
(本文由孙莉、雷英摘编自 袁广阔、秦小丽 著《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结语。内容略有删节、调整。 978-7-03-051739-5 本书运用考古类型学文化的研究方法,对先商、早商文化进行研究。通过广泛搜集相关地区的考古材料并结合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早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到郑州地区的早商文化的形成,是河北中南部下七垣文化和山东岳石文化等外来文化经过豫东,进入郑州地区与当地二里头文化融合的结果,因这一遗存首先在郑州西郊的洛达庙遗址发现,故可称之谓先商洛达庙类型。洛达庙类型是先商向早商二里冈下层文化过渡的过渡期文化。早商文化时期的郑州商城不仅有内城,而且还有郭城,城内布局已经完全具备了城市的定义:宫殿群和祭祀场所所代表的政治中心,各种手工业作坊区域,一般民众的居住区,代表城市设施的池苑及供水和排水道系统、城门、水井、城内外道路、壕沟、埋葬区等,体现了政治与经济中心兼有的性质。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对认识早期国家的形成机制、性质、 统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李来玉)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考古网
分享到:
文明探源研究

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4-06

   1 早商文化的形成
 
  郑州地区的早商文化的形成,是河北北部下七垣和山东岳石等外来文化经过豫东开封一带、进入郑州地区与当地二里头文化融合而形成的,因这一遗存首先在郑州西郊的洛达庙遗址发现,故可称之为先商洛达庙类型。这类遗存在郑州商城内城下面分布较广,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目前郑州商城内发掘的地点有黄委会青年公寓、紫荆山路中段、电力学校、北大街菜地等。重要遗迹有面积约300 万平方米的郑州商城内城、夯土基址、夯土水井、陶窑、墓葬等。它代表的是先商文化最后的一个阶段。通过对洛达庙遗存和二里冈早商文化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郑州电力学校H6 为代表的文化遗存是洛达庙类型向二里冈下层二里冈H9、南关外H62 的过渡期文化,二里冈文化是洛达庙类型的自然延续。
 
  洛达庙类型在郑州一带形成以后,开始向外扩张,其发展线路方面主要分北、西、和南三条,最主要和最清楚的一条是向二里头文化腹地——二里头遗址发展。偃师商城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偃师二里头、黄河北岸的辉县孟庄、陕西南沙村、湖北李家湾遗址、盘龙城等遗址的早商文化遗存都是洛达庙文化扩张的结果。因此,二里头文化的四期已经进入早商文化,早商文化第一阶段的特征是以洛达庙类型的特征体现的,而学术界认为的郑州商城C1H9 为代表的陶器如鬲、甗、罐等器物的形制特征都比较规范,实际上它代表的是早商文化的第2个发展阶段。
 
  2 早商城址的发展
 
  我们把早商时期的城址演变大体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以郑州商城内城、偃师商城小城为代表。该阶段是商代城址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城墙基础有无基槽或浅基槽。陶器总体表现出混合型文化的特征,主要是二里头文化和下七垣文化以及岳石文化的混合体。
 
  第二期,以郑州商城外郭城、偃师商城大城为代表。本期晚段湖北盘龙城开始有城。该期是早商城址大发展的时期,郑州大师姑、焦作府城、垣曲商城、湖北盘龙城、东下冯商城也已经出现。同时也是郭城出现和发展的时期,郑州商城外郭城、偃师商城大城、新郑望京楼郭城、湖北盘龙城外郭城都在此时兴起。陶器可以分3个阶段,表明该期存在的时间较长,已是十分成熟的商文化,各地区考古学文化特征都比较接近。
 
  第三期,以小双桥遗址和洹北花园庄商城为代表。小双桥遗址虽然没有城墙发现,但有宫城和巨大的遗址面积,表明它具有都城的性质和突出的文化特征。花园庄商城在黄河以北的安阳出现以后,整个商文化的中心移居太行山以东地区。
 
  3 早商时期的都城制度
 
  早商时期都城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都城居中。如郑州商城,是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第一它是位于“王畿”的中心。郑州商城周围则密集分布有规模大小不一的中小型聚落。第二它是位于方国的中心,如郑州商城北部有焦作府城,西北有垣曲商城、夏县东下冯商城,南部有望京楼商城,西部近处是大师姑商城,较远的是偃师商城。第三它是位于早商王朝统治区域的中心。早商文化向西已经分布到三门峡和陕西关中地区,如陕县七里铺、华县南沙村、西安老牛坡等遗址都发现典型的早商文化遗存。二是城郭制度出现。从考古资料分析,郭城的出现是在早商文化的第二个发展阶段,郑州商城是在内城修起来使用过很久以后才修外郭城的,目前早商时期带有郭城的城址有四处:郑州商城、偃师商城、望京楼商城和黄陂盘龙城。郑州商城内城保护对象均为宫殿遗址、祭祀区等,规划得比较规整。郭城内分布着居民点、手工业作坊、墓葬区等设施。郑州商城内城主要为商王宫殿分布区,占据了城内北部、中部的大部地段,城内不见平民居住区、墓地及各类手工业作坊。三是“王畿”制度的萌芽。郑州大师姑夏商城址,东南22公里为郑州市区。新郑望京楼商城,北距郑州市35公里。偃师商城西距离郑州不足100公里。这些城址面积大,距离郑州比较近,特别是新郑望京楼城内也有大面积的宫殿基址。因此当是君王经常居住往来之地。此外我们发现在郑州周围约100 公里的范围之内早商时期的遗址特别多,而且考古学文化面貌十分一致。从考古类型学观察这一广大地区是二里冈文化的中心区,或者说是商王朝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四是都城与王畿的迁徙制度。郑州商城周围密集分布有规模大小不一的中小型聚落。郑州商城周围共发现早商遗址40余处,但到了花园庄期以及以后的殷墟时期,这里的商城遗址均已废弃,遗址不足5处。类似的情况在洛阳更是如此。但到了花园庄期以及以后的殷墟时期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的安阳、濮阳等地,原来没有二里冈文化遗址的地区则出现大量的这个时期的遗址。太行山东麓、漳河流域较多的早商晚期遗址的出现,洹北花园庄商城聚落群的形成成为早商聚落东进北上的代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州商城开始进入废弃阶段。这恰恰反映出商王朝经营重心的转移,王畿内居民也随之迁移。
 
  4 早商时期城市的经济体系
 
  早商文化时期的郑州商城不仅有内城,而且还有郭城,城内布局已经完全具备了城市的定义,宫殿群和祭祀场所所代表的政治中心,各种手工业作坊区域,一般民众的居住区,代表城市设施的池苑及供水和排水道系统、城门、水井、城内外道路、壕沟、埋葬区等,体现了政治与经济中心兼有的性质。
 
  郑州商城、偃师商城这些中心性综合城址的出现,它们不仅面积规模大,而且除了中心宫殿性基址之外,大都发现了不同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一般居住区和祭祀性礼仪基址。这些变化与防御性城堡的最大不同就是城市体现诸功能的出现。首先是体现政治性功能的、有一定规模的中心宫殿基址和祭祀性建筑基址在城内发现。这体现了城市的形制已经由早期的军事性防御发展为政治性统治中心的特点。其次是城址内布局成熟的各种手工业作坊的分布格局,比如郑州商城。城南和城西的铸铜作坊,城北的制骨作坊和制陶作坊等分布明确。而且在手工业作坊内部还有了行业的内部分工,比如郑州商城内的两处制陶作坊与两处制骨作坊等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规模增加,而且因为手工业内部分工的需要,他们分别制作不同用途和器类的陶器与骨器。第三是城内除了体现政治性特权阶层居住的宫殿台基外,还在城内远离宫殿区的周边地区发现了各种劳动者或一般居民的居住区。这些布局性特征都显现了一个完整的政治性与经济性不可分离的城市特点,而郑州商城就是这种城市的典型例子。郑州商城的建城年代虽然早于偃师商城,但二者并行使用了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部设施也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规模和出土物却非常不同,显示了两座城址在建造之初就有功能上的区别。郑州商城作为早商初期唯一的中心城市,它的规模与布局的完善显示着当时城市设计与建造的最高水平。
 
  郑州商城外城郭内完备的手工业作坊的配置,为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之先河。因为手工业作坊在城内外城郭部的设置,表明城内平民居住区以及由此而必须出现的相关设施在城市内的存在。它使以政治和王权至上的城市设计理念发生变化,将维系社会运转的经济元素考量其中,并将它们设计在政治权力中心的城市范畴内。显现了经济因素在国家统治中逐渐占有重要的地位。
 
  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其之前的夏代国家文明在内在支配与外在形式上的不同,就是经济形态和在政治上强权统治的证据,也就是有些学者已经提出的特权阶层对空间的控制和支配。这种空间的控制和支配包括政治性的统治体系和经济性的支配模式以及政治与经济不可分割的相互依赖的社会循环系统。
 
  都市出现以及阶层性聚落分布的外在性质显示了早商都城在政治上的强权统治,而它的统治内容以及运营系统除了从对自然资源的控制以及由此设置在各地的地方性城址和大小不同的聚落的层层支配关系的推测之外,还没有有力的证据来证明它们内在的具体运营系统以及与经济不可分割的依赖关系。早商时代的聚落分布特点是中心都市、功能性城址、出土礼仪性特殊遗物的窖藏遗址与墓葬以及专业性聚落遗址的空间分布形式。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经济模式决定了政治体制。早商王朝时期的都城配置也正是它社会结构的反映。都城具有强烈的空间控制色彩,空间控制权力被政治上的统治者所垄断,城内布局不仅明显,而且有了明确的规划理念。除了中心的郑州商城之外,这些地方城址无论它的大小或城内设置的异同,它们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城市,但是都有某一方面的特别功能。而那些以生产某一种产品的专业性村落遗址更是这种规划下的特殊产物。因为这样高度专业化的生产作坊需要一个对原材料和生产成品流通的统一规划和统领,或是计划性指令。也就是说它们之所以成为专业生产作坊而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村落,是因为在整个社会系统的运转中只需要它们生产某一种产品就能生存。而决定它们生产哪一种产品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市场的需要,另一种就是被要求,而原材料的得手和产品的去向则由那些命令它们生产的机构来完成,或者是通过生产者之间的协调自己解决。早商时代后一种形式的可能性比较大,应该是早商统治集团当时的一种统治形式,这种形式体现为对空间领域强有力的支配模式,而城址和专业化村落的出现就是这种形式的体现。当然这种对空间的支配形式究竟是直接由郑州来控制还是由次一级的地方性城址为代表的机构来管理则值得探讨。尽管许多学者从地方城址与资源的关系以及遗址大小的等级关系作了很多的推测和分析,而本书认为通过对出土遗物的详细观察和研究才是真正明确这一关系的根本基础。
(本文由孙莉、雷英摘编自 袁广阔、秦小丽 著《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结语。内容略有删节、调整。 978-7-03-051739-5 本书运用考古类型学文化的研究方法,对先商、早商文化进行研究。通过广泛搜集相关地区的考古材料并结合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梳理了早商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到郑州地区的早商文化的形成,是河北中南部下七垣文化和山东岳石文化等外来文化经过豫东,进入郑州地区与当地二里头文化融合的结果,因这一遗存首先在郑州西郊的洛达庙遗址发现,故可称之谓先商洛达庙类型。洛达庙类型是先商向早商二里冈下层文化过渡的过渡期文化。早商文化时期的郑州商城不仅有内城,而且还有郭城,城内布局已经完全具备了城市的定义:宫殿群和祭祀场所所代表的政治中心,各种手工业作坊区域,一般民众的居住区,代表城市设施的池苑及供水和排水道系统、城门、水井、城内外道路、壕沟、埋葬区等,体现了政治与经济中心兼有的性质。早商城市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对认识早期国家的形成机制、性质、 统治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李来玉)
 

作者:袁广阔、秦小丽

文章出处:“赛博古”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