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研究现状
一、玉器研究现况
中国古代玉器的研究始于宋代。从清末吴大澄《古玉图考》开始,玉器被视为历史时期特别是三代以后社会礼制与工艺研究的主要对象。迄今《古玉图考》出版已一百多年。中国古玉研究所累积的资料如汗牛充栋。昔日吴大澄曾慨叹:“好古之士,往往详于金石而略于玉,为其无文字可考耶。"[1]现今玉器仍远不如青铜研究之发达。此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考古学的方法在玉器研究上的应用,还是末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十世纪的五十年代,长江流域的考古发掘显示,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拥有玉器。八十年代初,内蒙古兴隆洼遗址发现我国迄今最早的玉器,年代可以上溯到距今八千多年前。近年国内发表一些〈汉代的玉器──汉代玉器中传统的延续和变化〉[2]、《中国玉器全集》[3]、《古玉史话》[4]、《良渚文化玉器》[5]、《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与玉器精粹》[6]、《牛河梁遗址》[7]、《红山玉器》[8]、《瑶山》[9]、《反山》[10]和《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1]等专着的面世,代表着从传统古玉探索的传统,转变到现代考古玉器研究的新突破。
很明显二十世纪我国古玉的研究,一般仍偏重于玉器的艺术造型、编年及分布等课题。玉器研究的科学方法及具体的实践,尚有待更努力的推进。一方面,近半世纪以来中国新石器时代至先秦两汉出土的古玉,主要是从墓葬中的发现。众所公认,中国是东亚以至世界中玉器文化是最发达的国家[12]。现今中国大陆已报道玉器作坊相关的资料,如凤毛麟角。这对于玉器科学研究的开展,是相当严峻的。然而,近年环珠江口港澳和珠深一带沿海地区,发现新石器时代以至青铜器时代数十处环玦饰物作坊,被认为是我国古代玉器在方法论上研究新突破。本文尝试就玉器考古学研究方法和具体玉作遗址举例说明,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对玉器的微痕分析、工艺实验制作复原对比、矿物学测试鉴别,以至玉作坊发掘研究、个别玉器属性观察测量等角度,又以环珠江口环玦生产作为示例分析,旨在抛砖引玉,乞大方之家指教为幸。
二、广狭玉器的定义
讨论玉器研究方法之先,有必要就玉器的定义略作说明。夏鼐先生认为:“玉字在今日中国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仍是泛指许多美石。狭义的或比较严格的用法,也是专指软玉和硬玉。考古学中使用的名词,应该要求科学性,所以我以为应采用矿物学的定名"[13]。目前矿物学界认定的玉器,只有闪石玉(软玉)和辉石玉(硬玉)两种。
闪石玉是一种具链状结构的含水钙镁硅酸盐。它是造岩矿物角闪石族中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幷含有其它微量矿物成分的显微纤维状或致密块状矿物集合体。化学成分为Ca2(Mg,Fe2+)5 (Si4O11)2(OH)2。属单斜晶系。分子式为:CaMg5(OH)2(Si4O11)2。晶体呈纤维状或针柱状。折光率1.606-1.632,双折射率0.021-0.023。无荧光或磷光。硬度6-6.5,密度2.9-3.1g/cm3。断口参差状。韧性极强,质地细腻,坚韧,抛光后表面十分明亮。
辉石玉是一种钠和铝的硅酸盐,分子式为NaAl(SiO3)2。纯净者无色或白色。其块体的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占58.28%,氧化钠占13.94%,氧化钙占1.62%,氧化镁占0.91%,三氧化二铁占0.64%,此外还含有微量的铬、镍等。其中,铬是使辉石玉具有翠绿色的主要因素。通常辉石玉含氧化铬0.2-0.5%,个别达2-3.75%以上。辉石玉硬度为6.5-7,比重3.33。矿物折光率:Ng=1.667,Np=1.654;重折率0.012。
(原文载于《玉器考古学研究方法和举例》,《名家论玉(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年)